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拟于2022年3月进行再次审议。现将条例(草案)全文公布,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请将修改意见和建议于2022年3月1日前反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联系人:薛中欣
联系电话:0471-6655838、6600641(传真)
电子邮箱地址:2788710947@qq.com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中山东路3号
邮政编码:010020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22年1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条例(草案)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标准的制定、实施及其监督管理和服务等活动,适用本条例。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自治区标准化重大改革和政策制定,协调解决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快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或者参与标准化工作,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加强标准信息化建设,提升标准化公共服务水平;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标准化理论和实务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课程。
第八条 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根据本单位实际和行业特点,将参与标准制定情况纳入个人职称晋升的评价指标。
具有创新性和引领示范作用的技术标准,经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应当纳入科学技术奖励范围。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相关违法行为。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投诉的渠道,并依法、及时进行核实、处理和答复。
第十条 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地方标准;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特殊需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
第十一条 禁止利用制定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等其他影响营商环境的行为。
第十二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方标准立项建议;收到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提出的地方标准的立项建议后,应当移交同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立项建议后,应当根据本部门、本行业实际需要,向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地方标准立项申请。
第十三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地方标准立项申请组织开展立项论证,编制地方标准立项项目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应对突发事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地方标准项目,应当优先立项并及时制定。
第十四条 地方标准起草单位应当将地方标准草案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社会团体、消费者组织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征求意见,并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或者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三十日。
第十五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地方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尚未组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应当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等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或者行业管理人员组成不少于七人的专家组承担技术审查工作。
地方标准的起草人员不得参与该标准相关的技术审查。
第十六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起草单位报送的地方标准文本、编制说明、技术审查意见等报批材料进行审核,并报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批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对地方标准制定程序合法性、材料完整性和编写规范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予以批准、编号并发布;审核不通过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地方标准发布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地方标准发布之日起二十日内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备案材料。
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对材料的完整性、编写规范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审核不通过的,出具撤销或者进一步规范、完善的书面意见,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免费向社会公开地方标准目录及其文本。
第十九条 社会团体可以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团体标准。
鼓励社会团体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支持社会团体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制定满足创新需要、填补标准空白、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团体标准。
支持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代表参与团体标准制定。
鼓励社会团体之间开展团体标准化合作。
第二十条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销售、提供服务的依据。
鼓励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标准,引导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标准。
第二十一条 外商投资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与内资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规定。
企业、社会团体之外的教育、科研机构等单位制定本单位产品、服务、管理标准的,可以参照企业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鼓励标准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支持建立技术、专利、标准、品牌协同机制,在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培育形成知名品牌。
第二十三条 鼓励将取得良好实施效果且符合地方标准管理要求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转化为地方标准;鼓励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
第二十四条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以及教育、科研机构和公民等积极参加国际或者国家标准化活动,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或者担任相关职务。
第二十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标准的实施。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地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第二十六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地方标准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经过复审,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进步的应当及时修订或者废止。
复审周期届满前六个月,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地方标准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形成地方标准继续有效、修订或者废止的复审建议,报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第二十七条 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实行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社会团体和企业应当对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相关标准信息。
第二十八条 企业在提供产品、服务前,应当公开其执行的标准的编号和名称;执行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的,应当同时公开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和产品的性能指标。
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的产品、服务应当符合企业公开的标准。
第二十九条 社会团体应当公开其发布的团体标准信息。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第三十条 自治区推行“蒙”字标认证制度,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经自愿申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符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求的,可以在产品上使用“蒙”字标识。
“蒙”字标标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
第三十一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建、换届、调整、撤销等事项,并征求同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三十二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本领域内相关标准化工作,并定期考核评估。
第三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自治区标准化工作白皮书,内容包括:
(一)标准化工作总体情况;
(二)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三)地方标准发布情况;
(四)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情况;
(五)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情况;
(六)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情况;
(七)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化制定工作情况;
(八)其他需要公布的情况。
第三十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或者聘请专家的方式开展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监督抽查和评价工作,发现有关社会团体、企业未按照规定开展标准制定、自我声明公开等工作的,应当督促其整改。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国家法律、法规已作出具体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标准化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同时废止。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条例(草案)》的说明
一、制定的必要性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提升产品质量、便利经贸往来、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标准数量供给不足;团体标准供给缺口大、标准重制定轻实施、标准化整体工作水平落后、缺少具体程序制度规范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实施后,《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的部分规定已不符合上位法要求,亟需探索科学高效的地方标准化管理程序,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条例》。
二、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条例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配套补充作用已不能适应自治区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亟需按照2018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自治区标准化工作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规范。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地方性法规若干技术规范》要求,“适用于对某一方面社会关系的调整作出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地方性法规,通常表述为**条例”,因此,采取废旧立新的方式,废止《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条例》。
(二)关于赋予盟行政公署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标准的制定权。自治区地域广阔,自然条件独特,农牧业特色显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赋予盟行政公署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标准制定权,对促进地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现实必要性。因此,《条例(草案)》规定,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经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
(三)关于标准制度的创新。《条例(草案)》吸取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对地方标准免费公开、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盟行政公署和设区的市地方标准制定等工作予以规范,同时完善了标准化协调、标准化工作奖励、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奖励激励机制,旨在全面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
(四)关于“蒙”字标。“蒙”字标认证是按照政府引导、标准引领、市场运作的方式,树立内蒙古产品“高品质、纯天然、生态环保”的品牌形象,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突破口。《条例(草案)》中明确了“蒙”字标标准的制定主体和认证程序,以及实施“蒙”字标认证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基本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