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草案 » 地方法规草案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市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市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4-07-30 16:08:53  来源: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341
核心提示:为加快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助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重庆市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发布单位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7-26 截止日期 2024-08-02
有效性状态 地区 重庆
备注  

为加快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助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重庆市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在自公告之日(7月26日)起7日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电子邮箱:cqfgwgjsc@163.com;联系人:李向宇,联系电话:023-67575737。

附件:重庆市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 日

附件

重庆市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2024—2027年)

(征求意见稿)

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体机能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绿色生产方式,是助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有力举措,是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发展机遇的有力手段,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和新业态。为加快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支撑我市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决策部署,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变革新浪潮,充分发挥重庆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制造产业,重点围绕生物化工与生物基材料、生物药、生物农业与食品、生物能源与环境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中试验证、产业集聚,推动建设生物技术创新策源地、生物制造产业中试中心、生物制造产业融合先行区、长江上游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区,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行动

强化生物制造科技创新是助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的有力举措。到2027年,生物制造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系列“从0到1”的研究成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生物技术,打造3家以上前沿领先、根基深厚、支撑有力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1.强化生物制造基础研究。紧盯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制造基础研究前沿,鼓励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生物体基因、细胞工厂、生物酶、生物代谢等领域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支持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金凤实验室、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全合成与创新药物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深化在生命健康、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发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成果积累和人才优势,联合共建重庆市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和重庆市合成生物学领域重大战略科技研发任务。

2.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面向生物制造核心使能技术、产业关键技术、重大颠覆性技术方向,支持我市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在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在DNA/RNA底层关键技术、超高通量筛选、蛋白质与细胞设计、新材料合成等生物技术领域,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主阵地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滚动建立“重庆市生物制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目录”,采取“揭榜挂帅”“并行资助”等组织方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新产品、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重大成果,实现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3.推动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发挥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市健康资源创新研究院在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基因组学的海量数据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融合应用。聚焦生物制造生产过程监控、产品全流程追溯,利用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基于用户数据开展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BT+IT”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支持将两江新区生命科技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打造成为“AI”驱动的“生命芯谷”。

(二)实施生物制造中试验证行动

中试验证是生物制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环节。到2027年,聚焦生物制造重点产业,建成一批行业领先、产业适配度高、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重庆特色生物制造中试基地,推动一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实现从“1到10”的中试转化。

4.建设生物制造中试基地。支持我市生物制造龙头企业以生产需求为牵引,聚焦关键技术难题,联合高校、园区、投资基金等建设一批专业化中试验证服务平台,推动建设集聚效应明显的生物制造中试基地。支持璧山、巴南、长寿、涪陵等区县立足本地区生物制造产业特色优势建设生物制造中试基地。鼓励市内高校、企业等整合自建自用的中试平台、小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鼓励市外龙头企业在渝布局中试平台,不断做优做强做大生物制造中试基地。探索“技术攻关-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企业孵化-园区运营-产业集群”等运营模式,支持中试基地面向社会提供市场化服务,通过共享试验设备、应用场景、人才队伍,加快项目孵化,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5.组建重庆市生物制造产业中试联盟。推动我市生物制造领域重点企业、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共同组建“重庆市生物制造产业中试联盟”,通过信息汇聚、人员交流、协作共建等多种方式链接市内中试供需各方,提升中试创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面向企业生产需要和科研院校研究成果,梳理发布《中试图谱》《生产需求清单》《成果供给清单》,以中试验证服务平台为枢纽,打通创新“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双向转化通道,实施一批中试项目,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和关键产品实现“重庆试、重庆造”。

6.强化生物制造中试验证服务支撑。坚持以企业投资建设为主,政府支持为引导,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投入机制,为前期投入大、难以商业化的中试基地补齐短板。优化中试验证服务平台及中试产线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在规划选址、项目用地、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支持中试平台早落地、快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探索中试服务“一站式”供给,强化产品工程化、市场拓展等科技服务功能,加快汇聚工商财税、法律服务等服务资源,链接战略规划、品牌建设等高端服务。

(三)实施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建设行动

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是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到2027年,结合重庆所能,围绕生物化工与生物基材料、生物药、生物农业与食品、生物能源与环境等生物制造重点领域,推动系列中试成果实现“从10到100”的现实生产转化,实现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高地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7.生物化工与生物基材料。推进生物技术赋能化工与材料生产,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化工生产环节及多种材料的生物合成替代,推动传统化工与材料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利用川渝地区丰富的天然气、页岩气、生物质资源,培育发展1,3-丙二醇、丁二酸、戊二胺等产品,推动生物基聚酯等产品的生产。发挥重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优势,推动秸秆、竹、桑、蚕等非粮生物质资源高值利用,加快打造生物基天然高分子精细化学品产业链,推动生物基功能助剂、纳米化学品等在新能源电池、化妆品产业中的应用,提高生物化工产业的附加值。构建“生物基材料+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推动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生物涂料等生物基材料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中非结构部件的应用,助力我市先进材料产业发展。

8.生物药。依托重庆国际生物城、两江生命科技城、永川生物技术产业园等生物医药产业园,发挥重庆在抗体、重组蛋白及多肽药物、基因及细胞治疗等领域优势,围绕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代谢类疾病和感染类疾病等治疗领域,大力发展下一代重组蛋白疫苗、新病毒载体疫苗、双特异性抗体、ADC抗体偶联药物等产品,推动一批重点产品获批上市。鼓励企业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从重庆丰富的天麻、黄精、青蒿、桑等药用植物资源中提取中药活性成分,鼓励企业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天山雪莲、高山火绒草、滨海刺芹等非本地化高值药材原料,鼓励企业利用纳米技术生产蚕丝生物纳米材料,助力创新药产业发展。

9.生物农业与食品。推进水稻、玉米、大豆生物育种,选育推广优质、高产、高抗品种,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依托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特色农业平台,提高生物饲料、生物肥料产能。依托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推动桑、蚕、蚕丝、蜂等生物质资源大健康功能食品、饮品开发和生产。依托重庆火锅、预制菜、泡菜等超大规模市场,充分发掘并定向改良西南传统特色发酵食品中微生物菌种,提高传统发酵类食品品质,促进传统食品产业提质增效。聚焦我市柑橘、柠檬等优势农副产品,利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技术,加快推动柠檬酸、木寡糖、木糖醇等食品添加剂生产。鼓励企业利用生物反应器替代传统种养殖方式,定向生物合成淀粉、油脂、功能蛋白、“人造肉”“人造奶”等功能性食品,助力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10.生物能源与环境。强化餐厨垃圾、农林固体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通过生物发酵手段推动生物甲醇、生物沼气等生物燃料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生物资源,强化农业废弃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的高值利用,发展生物制氢产业,助力我市未来能源产业发展。依托我市超大规模火锅市场,强化火锅底油收集利用,通过生物技术实现生物航煤的生产。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污染治理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开发无害化生产工艺,实现污水处理、活性污泥资源化价值化利用,加快向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四)实施生物制造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推动国内外生物制造龙头企业在渝布局,加快市内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实现生物制造转型,不断壮大全市生物制造市场主体。到2027年,引进营收超过100亿元的领军企业5家,50亿元大企业10家以上,培育50家生物制造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1.培育壮大生物制造本土企业。启动领军企业“揭榜挂帅”行动,支持领军企业带动生物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制造、中试验证、研发设计、供应链金融等环节互联互通。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规模大、影响广的重点领域,鼓励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厚植发展优势,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制造单项冠军。突出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优先采购本土生物制造企业生产产品。

12.强化招商引资。面向生物制造重点产业,坚持全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集科技研发、中试服务、生产制造于一体的企业。瞄准生物制造世界500强企业、国内龙头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支持在渝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总部。借助西部合成生物制造国际前沿论坛等国内知名平台,面向全球加大招商推介,助推项目落地。发挥区县主体作用,强化部门横向协同和市、区县纵向联动,建立联合协同招商机制。

13.鼓励“两高”“两低”类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我市高污染、高排放的化工类企业以及低端、低效能的农业与食品类企业等利用生物技术、数智技术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迭代,实现生产流程的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市内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中试验证服务平台、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生物制造企业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重庆制造”高端产品。

(五)实施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建设行动

因地制宜,聚焦生物化工与生物基材料、生物药、生物农业与食品、生物能源与环境等细分领域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到2027年,初步形成以重庆国际生物城、生命科技城、生物化工产业带等集聚区为引领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新格局。

14.高质量建设国际生物城。持续发挥重庆国际生物城作为全市“1+5+N”生物医药产业体系“1”的核心作用,加快建设以生物药为核心,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的“1+3+N”全产业链体系,全力推动生物医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国际生物城开展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持续完善以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为引领的“1院5中心10平台”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强化基础研究、产品研发、中试小试、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支持国际生物城聚焦疫苗、抗体类、胰岛素、多肽药物等高端生物药,吸引链上企业加速聚集,推动一批生物药加快上市;聚集大分子创新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ADC药物等创新药关键环节加快药物研发,填补九价宫颈癌疫苗、长效胰岛素、口服紫杉醇等国内创新药物空白。

15.加快推动生命科技城建设。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根据生命科技城建设需要,研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璧山区聚焦现代生物制造、国际医学合作、生命科技创新等核心功能,构建从教育培训、研发孵化到产业转化的生命科技全产业链,全力打造中新合作框架下具有国际辨识度的生命健康产业合作示范。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区位优势,支持在生命科技城内汇集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研究成果,聚焦“发酵、纯化、精制”主要环节,打造国家级生物制造中试基地,构建从研发到中试到生产的生物制造全产业链。支持生命科技城立足我市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要定位,开展生物制造产品市场准入、贸易流通等体制机制创新示范。

16.打造生物化工产业带。发挥涪陵、长寿、万州等区在化工行业的基础优势,支持打造生物化工产业集聚区。支持涪陵区发挥本地页岩气资源优势和甲醇产能优势,开发新型碳源利用,创新生物燃料、生物基材料、菌体蛋白等先进生物制造路线,支持发展生物基精细化学品产业链,生产生物基功能助剂和纳米化学品,推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支持长寿化工园区实施产业提质工程,发挥生物制造技术优势,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打造西部绿色综合化工(生物化工)产业基地。支持万州区创新应用蛋白分离、酶催化等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基化工新材料、生物基农药产业链,打造特色生物基材料和生物农药产业集群。

17.布局生物制造特色产业基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县大力发展生物药产业,打造生物药产业集群。支持潼南区、璧山区、北碚区、九龙坡区以及渝东北、渝东南部分农业主产区(县)发挥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聚焦粮食、蔬菜、柠檬、柑桔、桑、蚕等特色优质农业产品,打造农林产物生物质应用技术研究院、未来功能食品中心。推动梁平、垫江、忠县等构建西南地区特色发酵食品产业园,建设西部预制菜之都。支持江津区、綦江区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推进餐厨垃圾和农林固体废弃物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发展,建立城乡生物质清洁供能收集、储运、加工等产业体系。支持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建设发展中成药、中药饮片加工(含配方颗粒、中药材提取和加工)、天然产物提取等产业,打造一批以黔江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为代表的生物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形成重庆食药用大健康、中药饮片特色品牌产品。

(六)实施生物制造人才引育行动

强化人才引领,加快引育生物制造领域高端人才,助力我市西部人才中心建设。到2027年,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制造教育培训体系,引育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人才5名、两院院士1名,培养造就一批生物制造领域高端人才。

18.加快生物学学科建设。引导我市高校围绕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鼓励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立足特色优势学科,聚焦合成生物领域,重点建设生物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完善科研平台。支持市内高校依托“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开展生物制造领域院校企业联合培养,加快打造高技能复合型生物制造人才和工匠队伍。

19.组建高水平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顶尖人才的人脉优势、技术优势、话语优势,面向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生物制造一流研究院校以及国内生物制造龙头企业开展定向引进,邀请院士团队、企业家来渝组建重庆市生物制造产业专家委员会,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战略性、全局性、专业性的决策咨询,为我市生物制造产业重大项目提供专业咨询。

20.引进高端人才。依托“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持续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博士渝行周城市行”、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系列引才活动,加大生物制造各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领军人才、"头雁团队"的引进和留用力度。针对产业短缺和高端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个性化人才政策,全面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生物制造青年人才培育"绿色通道"。

(七)实施生物资源保护利用行动

保护、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夯实生物制造产业基础设施的有力举措。到2027年,生物资源保护与创制体系初步建立,重庆市生物菌种资源库高质量建成,生物安全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

21.构建生物资源保护与创制体系。加强大巴山、秦巴山区、金佛山等重要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围绕特色生物资源开展种质资源挖掘、收集、保存、鉴定,建立健全长江上游(重庆)生物遗传资源安全评价、检测监测、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依托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种质创制育种创新体系,持续推进重庆优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林草植物、药用植物等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创制利用,建立适宜于长江上游地区新品种应用的推广体系。

22.建设生物菌种资源库。利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以及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开展优势菌种收集筛选,获取具有特定代谢途径、高效合成能力及环境适应性强的优良菌种资源。整合工业发酵微生物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食用菌种资源库等力量,组建重庆市生物菌种资源库,解析优良性状的内在机制和关键基因,培育一批绿色、优质、耐逆、高效的突破型新品种,实现生物菌种资源的保藏、管理与共享。围绕生物信息存储、生物遗传资源保藏、菌(毒)种保藏以及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安全等领域,依托重庆大学建立生物资源数据库,实现生物菌种遗传资源数字化。

23.筑牢生物安全底线。推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完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3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持续推进依托陆军军医大学建设的固定式和移动式2个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依托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动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对接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依托西南大学建设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南分中心。

(八)实施生物制造产业体制机制创新行动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打通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堵点卡点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到2027年,持续在贸易流通、安全评价、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为国家赋予重庆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任务提供重庆示范经验。

24.推动生物制品贸易流通创新。立足我市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要定位,创建集海关、保税港、商贸、药监、药(食)检、物流、仓储等一体的生物制造商品进(出)口服务综合体,实现一站式服务模式,创造便捷的通关机制,快速的物流通道。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面向西部地区和东盟市场,加强生物产业的国际合作,拓展生物制造产品的对外贸易。

25.推动生物制造安全评价创新。探索建立国际认可的生物制造安全评价机制,保障我市生物制造产业技术安全规范,针对创新性生物制造产业技术予以绿色通道、优先评估等保障。成立生物制造安全评价机构,承担生物制造原料体系标准化建设、合成生物学核心菌种创新安全性评价、生物制造过程绿色低碳方法与评估规范制定等任务。

26.保护生物制造知识产权。强化生物制造产品的技术和标准支撑,加强对生物药、生物基材料、功能食品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快创建重庆市临床医学成果转化中心,推动临床成果转化。建设运营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进优质律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加强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辅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作用,统筹推动全市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滚动更新、迭代升级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清单,推动招商项目等重大事项落地。市、区县要强化协调联动,有关区县要立足区域优势,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共同推动本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市级有关部门在职能职责范围内研究出台并推动实施促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与服务力度。鼓励区县、园区在本行动计划基础上出台配套措施,强化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市场化参与生物制造产业投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设立生物制造产业引导基金,推动生物制造产业生态培育和重大项目引进工作。推进风投和产业基金等投融资主体创新,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和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持续为产业创新提供支持。

(三)强化责任落实

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形成分年度推进计划和项目安排清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的进度、成效等实施专项督查。加大通报力度,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予以表扬激励,对存在工作不力、政策不落实等情况的进行通报并按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地区: 重庆 
 标签: 体系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法规草案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推荐法规草案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69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