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草案 » 地方法规草案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征求《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征求《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2-09-20 10:13:25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842
核心提示:为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二次全会做大做强“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要求。按照《2022年精制川茶产业培育工作要点》和2022年省领导联系指导精制川茶产业机制暨川茶产业第一次专题会议的工作部署,我办起草了《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于2022年10月18日前通过来电来函等方式反馈意见。
发布单位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9-19 截止日期 2022-10-18
有效性状态 地区 四川
备注  

为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二次全会做大做强“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要求。按照《2022年精制川茶产业培育工作要点》和2022年省领导联系指导精制川茶产业机制暨川茶产业第一次专题会议的工作部署,我办起草了《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于2022年10月18日前通过来电来函等方式反馈意见。

联系电话:028-85505523

电子邮箱:scsccybgs@163.com

通讯地址:成都市武侯祠大街4号

邮政编码:610041

附件: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省领导联系指导精制川茶产业机制办公室

2022年9月19日

附件

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四川是茶产业大省,茶叶生产规模、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为全面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精神,落实省委十二次全会做大做强“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要求。按照做强基地、做优加工、做响品牌、做大龙头、提升效益总体思路,聚焦茶园生态化、加工协同化、产品品牌化、产业多元化、营销组织化,着力实施茶园提升、茶企培育、单品突破、品牌打造、科技兴茶、川茶出川六大行动,深入推动精制川茶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从基地产出效益提升,产地加工营销增值,产业功能拓展增效,就地就近就业致富,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等环节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到2025年,全省茶叶面积保持基本稳定,亩产值提升30%以上,毛茶产值400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300亿元,带动全省500万茶农增收、300万从业人员就业。川茶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显著扩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高质高效基地

进一步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着力提升建设川西南名优绿茶、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带和川南工夫红茶、川中茉莉花茶集中区“两带两区”,推进国家茶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示范引领全省发展。应用优质高效特色茶树新品种,推广早成园、快投产、产量高、质量优的丰产稳产技术,推进绿色生产、肥水一体、机采机防、智慧茶园等技术应用,推动名优茶机采示范,建设出口茶备案基地。推广具有四川特色的优质红茶专用新品种50万亩,更新改造低产低效茶园100万亩,标准化机采基地面积达到总面积的60%以上。

(二)提升精制茶加工水平

推动茶产业加工机械化、连续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科学布局茶叶加工,重点支持初加工进基地,推动就地就近加工增值。鼓励精深加工进园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统筹全省茶叶加工协同,实现优势互补集群化发展。重点开展中小微企业初加工提升行动,规范加工厂房建设,合理布局原料、加工、冷链、仓储、转运等设施,按照食品生产规范整治加工环境,实现清洁化生产。支持初加工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提升连续化、自动化加工能力,提高中高端名优茶比重。开展精制川茶加工规上企业改造提升行动,规范工艺流程,加强设备更新,完善仓储、保鲜设施,提高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等能力,支持川红工夫红茶提升工艺加快发展。推进茶叶精深加工,拓展茶产品种类、功能及用途。支持规上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产业链协作,统筹初级产品、精制产品、深加工产品发展,实现产业链增值收益共享,推动加工企业密切协同、抱团发展。

(三)扶持新型经营主体

支持茶企同业整合、兼并重组,鼓励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合作,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大企业集团。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新格局。鼓励发展茶企牵头,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茶农积极参与的茶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川茶兴千村行动,加强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培育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5户,销售收入超上亿元的企业20户以上。

(四)培育产业知名品牌

建立茶叶品牌发展、推介、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推进国家级、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品牌标准体系,加大贯标、用标力度,加强产品企业自检、政府抽检、社会监督。分层级推进茶叶品牌建设,加大“天府龙芽”省级公用品牌及“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川红工夫”等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天府龙芽”品牌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以上。支持龙头企业按照企业标准打造自主品牌,培育10个在全国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品牌。发展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茉莉花茶、优质黑茶为辅的传统优势产品,积极发展黄化茶、白化茶、紫色茶等特色产品。推动各地集中资源培育有竞争力单品,支持企业依靠特色生态、特质品种、独特工艺创制特色单品。

(五)构建市场营销网络

强化川茶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探索川茶营销推广中心市场化、长效化运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川茶品牌在重要节点城市中心城区、机场高铁、景区景点、星级酒店建立川茶品牌展示展销店。支持建立完善产地鲜叶交易市场,加强区域性茶叶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建设,推进交易模式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引导茶叶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组织重点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博会”等重大展示展销活动,支持出口企业扩大川茶出口。高质量举办四川国际茶博会,打造全国知名茶业展会。鼓励各主产茶区茶事活动常态化定期举办。

(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产学研协同攻关,协同推进品种、设备、工艺、产品创新,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鼓励各茶区成立专家顾问团,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对茶学专业学校(院)的复合型、应用型茶产业关联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全省茶叶系统培训,加大对技术骨干、茶农、营销人员等产业链各环节人才的培训力度。鼓励开展制茶工匠、制茶大师、川茶文化传承人等培育和认定。支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低碳生态茶”和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七)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各茶区统筹协调各环节各主体建设茶全产业链,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等经营模式,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联结机制,形成“链主”企业带动,各环节经营主体有机衔接、分工协作、协调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推进“旅游+”“生态+”等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发展主题鲜明的家庭茶庄、休闲茶庄,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茶旅融合主题景区、主题茶城。深入挖掘弘扬川茶文化,讲好川茶故事,鼓励开展“茶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楼宇”等主题活动,把川茶文化作为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主要品牌来抓,推动川茶文化走向国际。支持茶馆行业协会出台团体标准,支持改造升级茶馆茶庄、开展“茶馆名店”评定,推进茶馆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三、促进共同富裕

(一)提升基地生产效益

推进茶叶生产基地提升发展,促进亩产效益稳步提升,直接惠及茶区农民。全面开展茶区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技术能手、职业农民。推行“猪-沼-茶”“茶-林(果)”等绿色生产模式,提升茶叶质量效益。推行春茶、夏茶、秋茶应采尽采,提高茶叶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效益。推行机采机防等机械化作业,实现省工节本增效。

(二)分享加工增值收益

推进就地就近加工,推动生产与加工、企业与农户紧密衔接,让茶区农民分享增值收益。支持龙头企业依托原料基地布局产地初加工,建设标准化“第一车间”,提高初级加工产品质量效益。鼓励龙头企业以“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建立保护价托底收购、以质定价分级收购等利益联结方式。支持企业通过稳定优质原料来源,应用先进设备,创新技术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开展品牌营销,实现企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三)拓展产业功能增收

推进全产业链延伸发展,推动社会化服务,茶文旅融合,让农民就地创业就业促进增收。鼓励企业围绕加工,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机制,推动茶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发展生产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培养一批专业化、社会化、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推进茶区农民服务业增收。推进茶旅康养一体化发展,推动茶区农民开办茶家乐、特色民宿、茶事体验等服务,拓展关联产业增加收益。培育茶区电商主体,鼓励农户发展直销,拓宽增收渠道。

(四)壮大集体经济收入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效,通过股权量化促进农民增收。支持村集体以土地资源、闲置资产、生产发展资金等,与企业开展股份合作,围绕茶产业开展增值服务。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上联龙头企业,下联种植农户,建成以茶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建立‘流转有租金、务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按股金分红’的产业发展收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收益。

四、政策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产业工作机制作用,强化统筹推进精制川茶产业发展工作,加强对产业的规划、指导、管理、服务,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切实推进精制川茶产业健康发展。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确定工作专班,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布局。

(二)强化政策保障

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方式,将茶产业纳入相关符合条件的支持范畴,持续加大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加大投入、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推介和省级以上、具有公信力的产品评优。支持茶企优先申报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多渠道依法依规优先保障精制川茶企业用地需求,市、县级政府应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落实茶叶生产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的优惠政策。加大茶叶加工机械购置补贴力度,推进茶叶生产加工设施装备更新升级。

(三)强化投入扶持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市县用好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涉农相关资金,发挥好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统筹推进茶产业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建设、主体培育等发展关键环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管理规范,成长性良好的龙头企业开展直接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和保险产品,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茶产业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支持茶产业企业信贷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茶产业企业发行债券。加强茶产业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将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纳入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四)强化行业监管

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制度,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生产经营主体市场行为,加强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完善鲜叶产地来源等标识内容。支持茶行业社会组织开展品牌推介、职业培训与技能竞赛等工作,引导会员单位履行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经营,理性开展市场宣传和营销。

(五)强化考评督促

为推动责任落实,省上按有关考评办法,每年组织对茶叶主产市(州)政府、责任单位和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对推动精制川茶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地方,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扶持。

 地区: 四川 
 标签: 农业 工作要点 茶产业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法规草案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推荐法规草案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94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