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关于下发江苏省2008年水产品安全状况信息监测等工作方案的通知》(苏食药监协[2008]174号)要求,我局对我市水产品安全信息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实地调查了我市3家水产批发市场、10农贸市场、10家大、中型超市,组织了部分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召开座谈会,收集了我市水产品的政府监管、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形成了调查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市水产品的基本情况
2007年,全市水产放养面积达106.7万亩,渔业总产量19.9万吨,总产值54.6亿元,渔业养捕产值34.1亿元(图1),特种水产养殖面积6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33万亩,分别占养殖总面积的58%和29%(图2)。全市农民人均增收来自水产的部分超过50元,水产在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工作情况
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我市这几年的水产工作重点,得到了切实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建章立制。为了保障水产品质量工作能够顺利、规范运行,我市近年来相继编制了《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监管实施办法》、《南京市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检工作实施办法》《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南京市质量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两项制度示范基地创建和管理办法(水产)》以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管理等规章制度,确保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序、渐进的发展。
二是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南京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于2001年,近年来在完善仪器设施基础上,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制度实施和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大内部管理力度,有力提升了检测能力和业务水平。目前,市水产品检测站能开展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等100多个项目的测定,2005年通过评审成为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验机构。依托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我市在市内应天西路和惠民桥两个大型批发市场建设了快速检测室,并帮助万亩以上规模的基地建设了检测站,检测工作逐步形成了网络体系。
三是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十五”期间全市制订并通过评审并公告的南京市农业地方标准12个,建设了全国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珍珠标准化示范区和鳙鱼标准化示范区3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3个市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二)基地环境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
一是强化投入品控制。我市在市级基地推行了全程质量控制模式,引入HACCP质量管理体系,统一印发了《塘头档案》、《渔民必读》等手册,重点在投入品管理上下功夫,要求重点渔场和鱼药销售门市部张贴禁用鱼药目录,各级水产检测部门作好水质和产品的监控,强化市级基地内的水产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源头控制。
二是加强产地和产品质量的监测。一方面完成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抽检任务,同时,全市各季度对基地环境以及养殖基地和市场的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控例行抽检。上半年,全市已完成农业部例行抽检二次、省例行抽检一次、市例行抽检二次以及农业部监督抽检一次,共抽检水产样品222个,基地产品全部合格,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部分样品不合格。
(三)市场准入与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工作不断提高
水产品IC卡质量管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种全新模式,实行IC卡管理,就是将有关无公害基地、基地大户、市场经销大户、有关企业的个人资料、产品品种、数量、检测等情况储存于IC卡上,市场通过刷卡有效地对水产品在养殖、流通、检测、零售各环节进行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市民在农贸市场购买水产品时就能清楚地知道该产品的产地、经销商等信息,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可以通过IC卡号码追溯经营者和养殖基地的责任,从而实现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近年来,我市一是扩大IC卡应用范围。在2004年应天水产品批发市场实施IC卡管理试点的基础上,从2005年将IC卡管理推广应用到惠民桥水产品批发市场,筹建了水产品快速检测室,并在市场内建设1-2个电子触摸屏,消费者在市场内输入IC卡号就能及时了解所购水产品的生产基地等详细情况。二是实现IC卡管理向农贸市场和基地的双向延伸,通过在农贸市场实行凭证交易、亮证经营,积极开展绿色农贸市场的建设。另外,批发市场先后与20多家养殖基地签订了产销对接协议书,并在市场内开辟持卡者专门的交易区,将市场与基地联系起来,使南京周边地区的地产品在市场的上市量占市场总交易量的比率不断上升,目前省内养殖基地在市场的总交易量已占市场总交易量的70%以上,带动农户近2万户。
(四)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定认证工作大力推进。高淳县、溧水县完成了无公害水产品整体推进工作,全市共有49家单位的64个基地完成了无公害基地认定,认定面积38.3万亩。全市注册水产品品牌35个,其中通过无公害水产品认证的26个,获省级名牌产品2个,市级名牌产品7个,绿色水产品10个,有机产品1个(图3)。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同时,为了能使水产品获得优质优价,我市出台了《南京市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帮助企业申报名牌产品称号,大力推广标识管理,全面宣传推介优质农产品,增强了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认知、认同度。
图3
三、流通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一)批发市场的水产品流通销售环节安全状况。应天西路、惠民桥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是我市规模最大的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由市场管理办负责对水产品的追溯性进行监管记录,保留台帐备查,市场的食品安全班具体执行对水产品的产地来源证明索证。水产品的检验检疫由国家农林局定期抽检,4次/年。政府监管由市、区级的工商、农林、质监、卫生部门不定期进行。市场现有经营户约436户,08年上半年成交量11万吨,成交金额约16亿元,水产品主要来源于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高淳天河水产品批发市场主要以经营螃蟹为主。
三、农贸市场的水产品流通销售环节安全状况
农贸市场是市民购买水产品的主要渠道,就调查的10家市场来看,均为市级绿色市场,经南京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认证,所销售的水产品均由市场管理办公室索取水产品产地来源证明,并保留相关台帐以备追溯,同时执行南京市水产品质量安全IC卡管理制度(市菜指办制定)、南京市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实施意见(市政府办制定),日成交量500~800公斤,水产品主要来源于惠民桥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应天西路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四、大型超市的水产品流通销售环节安全状况
大型超市是市民购买水产品的重要渠道,就调查的10家超市来看,超市规模较大,管理较规范,由专门部门(生鲜处/水产课)专人负责监管,对进场水产的产地来源证明,追溯性票据能够存档备查,供应来源为水产批发市场、自备养殖场等,月均销售量约30吨,销售金额约50万元。
五、存在问题
一是生产经营者对水产品质量建设的认识程度不高。要提高生产者对水产品质量建设的认识,将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由政府推动转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为。
二在水产品流通销售环节的安全监管上主要依靠“人防”,就是靠市场质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查验水产品的来源证明及检验检疫证书(部分产品有),没有相关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做不到“机防”,对水产品的有害物质残留鉴别能力不足。
三是水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还不到位,从业经营户和消费者的水产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有待加强。
六、建议
(一)强化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强化南京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能力建设,重点拓展以水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监控项目孔雀石绿、喹乙醇、磺胺类等为主要检测项目的能力扩项,实施检测站的质量体系文件优化管理(换版)升级,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检测服务及指导,从源头上把好检测关。
2、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培育名牌。为了探索建立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避免“重认证、较监管”行为,对通过认证的全市所有“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企业推行年检制度,对“三品”认证一年一检,对不符合当年标准的“三品”取消其认证资格,强化企业产品质量意识。选择有条件的企业,鼓励申报通过ISO900等认证,提升企业的软硬件水平,培育名牌产品。
3、强化两项制度建设,提高基地管理水平。去年,我市制定了《两项制度示范基地创建及检查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无公害基地全面开展“两项制度”的建设,全面实行塘口档案和渔药处方制。这项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应大力加强《两项制度示范基地创建及检查管理办法》(试行)的贯彻力度,继续开展水产品苗种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渔用物资质量的抽检工作,开展“放心渔用物资下乡进村”活动,从源头控制投入品质量安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