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将以“全链条治理”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能、清单管理为抓手,围绕讲政治、促发展、强监管、保安全、优服务五大重点,更高水平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全方位加强党的建设,更加夯实政治机关基础。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运用好巡察整改等成果,推动市场监管事业行稳致远。提升机关党建水平。深入推进“市监新质赋能先锋汇”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链+产业链”合作模式,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优化干部激励举措。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加强平时考核工作,鼓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真正把谋改革、善创新的干部选出来、使用好。
(二)全链条服务经营主体,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加便捷市场准入退出。深化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迁移、“个转企”等“一件事”改革;优化药品经营许可审批流程,探索“三品一械”广告AI智能审批;推进“一企一照一码”,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强化惠企助企服务。开展中小微企业帮扶行动,综合运用信用、质量、知识产权等工具箱,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持续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大力培育“名特优新”个体户,支持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环境。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存量政策,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协调机制,深化跨地区、跨部门公平竞争审查联查联动工作。提升监管服务质效。全面实施3.0版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建立健全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全链条执法机制;拓宽“通用+专业”信用监管体系的覆盖面,实现涉企检查减量提质;建立健全“五大智慧监管平台”,提升远程监管、非现场监管效能,积极探索AI+市场监管。
(三)全链条支撑产业发展,更加科学配置质量要素资源。发挥质量强链作用。拓展“常州质量码”功能,完善“三链三平台”质量联动提升常州模式,进一步提高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实效,梯次培育质量强国、质量强链领军企业。发挥标准稳链作用。推动机器人细分领域在常设立全国标委会分标委、工作组,争取细胞基因、工业母机、绿色建材等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标委会落户;探索标准数字化应用,提升产业链技术标准应用效能。发挥质量基础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在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方面、认证认可在完善市场准入、畅通贸易渠道、提升管理水平方面、计量测试在攻克关键领域关键参数测试难题、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方面的作用。
(四)全链条提升知识产权水平,更加突出服务质效。助企强链增效能。围绕全市“1028”产业体系,开展常州市“十五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编制,持续做好产业链专利导航工作;聚焦市“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大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协同聚力优服务。统筹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政企通——知识产权服务直通车、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加快知识产权主题公园、国民教育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政校合作、部门协作,持续开展市“启明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夯实责任强保护。深化多部门协同保护机制,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试点,完善涉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预警与防控机制,加强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
(五)全链条守护安全底线,更加系统保安全惠民生。突出民生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医用计量器具、民用“三表”等计量器具综合监管,全面推广“一秤一码”;加强热点消费领域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治理,深化牟利性投诉举报多部门联合治理,着力规范职业索赔、严厉打击恶意索赔。系统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统筹全市相关部门力量,细化生产经营链条岗位责任,落实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公开机制,建立健全从地头到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着重抓好药械安全风险防控。突出备案诊所、网络销售、医疗美容等领域,加强疫苗、集采中选药械、中药饮片等重点品种监管,构建覆盖全市的药事服务网络,打造“线上+线下”“点对点+组团式”的药事服务模式。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落实生产企业“源头赋码”,销售单位、消费者“识码用码”的“一码贯通”机制,加强电动自行车、灶管阀等重点领域产品风险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治理。深入实施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针对事故频发、高风险设备加强隐患排查和检查力度;围绕电梯安全“一件事”,实施电梯全周期数智化监管;用好老旧住宅电梯更新补贴政策,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和更新改造;强化小型游乐设施安全监管,推广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探索码头吊起重机械数智化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