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环保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十三五”时期科技管理工作方案》已经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2017年8月25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十三五”时期
科技管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和规划,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国家和本市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本市“十三五”时期对环境保护科技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完成国家下达的规划任务,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以服务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通过发挥科技的支撑服务引领作用,为实现改善首都环境质量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使环保科技对本市环保工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更好支持;环保先进技术研发示范水平进一步提升,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支撑和引领;通过提高科研队伍素质和科研条件,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积极促进环境科普和环保产业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推动开展科学研究
与市科委、环境保护部、科技部等科技主管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将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中的科技需求纳入国家和本市的科技规划,组织本系统科研单位和相关科研机构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污染形成机理、模型模拟与预测评估、预警预报等基础性研究:北京市PM2.5形成机理研究及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关联性研究;北京市臭氧和光化学污染特征及前体物相关研究;环境健康风险相关研究;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各项措施效果进行评估,交通运输等移动源排放控制对策研究,固定源和移动源排放因子测试研究,机场污染(含航空器及机场设施)排放特征及减排对策研究。
在污染防治技术方面:空气质量超标污染物及其前体物的污染防治减排技术研究;炼油与石化、汽车制造、建筑施工工地、燃气锅炉、餐饮油烟、医院、畜禽养殖、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等污染源污染防治先进技术研发、示范及评估;农村散煤清洁能源替代技术筛选评估与推广示范。
2.水污染防治领域
流域水生态保护研究领域:水环境管理与总量减排策略研究;流域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全市范围的基于水的化学、物理、生物特性的全面评估研究;水生态系统与生境的演变机制研究;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水污染源排放负荷研究,流域总量控制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研究;地表水—地下水联合防控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污染溯源研究。
水污染防治技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集成电路、医药、食品加工、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渗滤液)等行业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和筛选,工业园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水体生态修复和重建等关键技术的筛选、示范和评估研究。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化学品管理领域
固废、危废、化学品的风险防控研究领域:固体废物回收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技术,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共处置关键性处置和监控技术,社会源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及关键技术研究,危险废物分类分级管理可行性研究以及重点行业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评估研究。
在污染防治技术方面:筛选固废、危废等处理处置关键技术。
4.土壤与场地污染防治领域
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研究和技术示范。土壤中各类污染物监测和评价方法,典型石油化工类、焦化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效果评估研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绿色可持续修复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
5.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领域
天地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综合研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及配套政策研究;重点区域生态调查、评估及修复研究。
6.城市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领域
噪声地图绘制及应用研究;飞机噪声声环境功能区划与机场周边土地相容性规划研究;优化本市噪声监测网络研究;大型车辆定置噪声监测示范项目研究;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建筑结构噪声和低频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7.放射性与电磁辐射领域
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全市放射源监管系统;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大数据分析研究;辐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外来输入型辐射环境影响研究。
8.环境监测领域
基于新一代卫星,推动遥感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物、生态环境管理评价等应用研究;大气、水、土壤领域重点污染物环境监测体系研究及VOCs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体系及监测技术研究。
(二)加强环保科技服务支撑
坚持科学决策,积极服务基层,畅通成果共享渠道,充分吸纳首都环保科研成果,建立政企技术共识,加强成果应用,普及科学知识。
1.开展科技调研
与业务部门环境管理需求相结合,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走访、组织研讨会、国际交流等调研途径,开展科技调研,服务科技决策、污染减排、监测计量等工作,提高科技对环保决策的支撑作用,形成科技调研报告。
2.制定技术政策
围绕标准制修订工作,申报开展先进技术示范,为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支撑,并形成一批技术政策与技术指南。
通过技术政策指南引导大气、水等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配合落实本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环境服务业规范有序发展,提升本市环保产业发展水平。
3.共享科技成果
组织构建科研成果共享平台,研究制订科研成果管理办法,整合环保系统科研成果,促进转化应用。
4.科普工作
创新科普形式,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众参与。以多种形式,特别是利用移动终端等加强利用新媒体开展环保科普工作,加大环保的科普受众范围。
三、重点项目
努力推进以下项目立项并实施:
1.基于新一代卫星遥感、地面监测与分析模式的区域空气质量综合监测研究与应用
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北京地区PM2.5精细化来源研究
3.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应用示范
4.北京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及防治策略研究
5.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阶段措施评估研究
6.北京市移动源排放因子研究及污染控制对策
7.北京市水环境容量承载力评价研究
8.北京市最佳可行技术筛选评价方法研究
9.地方环保标准先导技术研发和示范
四、实施保障
(一)增强科技队伍建设
落实国家加快推进科研机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强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科研机构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方面重视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时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和培育;另一方面加强壮大创新型团队建设,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优化科技团队人才结构,形成老、中、青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的环保科技人才队伍。
(二)加强科研条件能力建设
支持监测中心大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建设,建立危险废物鉴别实验室,开展危险废物特性及鉴别技术方法研究;鼓励环科院申报“国家环境保护污染场地风险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创新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
完善科技合作机制,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拓宽合作渠道,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研究(工程)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大型先进仪器设备作用,促进研发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所、高校等学术机构的合作。强化对重点科技项目的有效组织和积极推动。加强与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市科委等科技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积极参与国家、北京市科学研究计划,协力推动本市环保科学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各项科研成果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利用。
加强环保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渠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合作研究等不同方式,与国际智库、研究机构、大学以及有关国家的环保部门加强环保科技交流和合作,引进和共同研发先进技术,提升环保科研水平、提高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