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河南省畜牧局关于印发河南省畜牧产业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河南省畜牧局关于印发河南省畜牧产业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2-15 16:38:02  来源:河南省畜牧局  浏览次数:1582
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河南省畜牧局制定了《河南省畜牧产业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
发布单位 暂无 发布文号 暂无
发布日期 暂无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备注  
各有关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贫困县畜牧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省局制定了《河南省畜牧产业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河南省畜牧产业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8月31日
 
  附  件
 
  河南省畜牧产业扶贫专项规划
 
  (2016—2020年)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重要产业。为贯彻落实好《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畜牧产业和贫困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贫困县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省现有53个贫困县中,国定贫困县38个(包括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26个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个)、省定贫困县15个,共涉及12个省辖市和4个直管县。按区域划分,山区县20个、黄河滩区县6个、平原农区县27个。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贫困地区把畜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2015年,全省53个贫困县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328万吨、157万吨和87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6.1%、38.3%和24.7%,较2010年分别增长10、15和18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1092.8亿元,占全省畜牧业总产值的44.7%。二是培育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53个贫困县已培育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 303个(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68个),其中生猪企业139家、家禽企业55家、肉牛企业23家、肉羊企业24家、奶牛企业20家、其他畜牧企业42家;发展重点畜牧合作组织211个。三是探索出了一批“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特色,依托畜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规模养殖、生态养殖,探索出了以滑县永达、兰考禾丰、嵩县益豪、伊川新大、内乡春牧等企业为代表的“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既促进了贫困县畜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四是建成了一批特色养殖基地。贫困地区立足当地优势,不断探索推广了特色养殖模式,初步建成了三门峡雏鹰、卢氏萊源、兰考禾丰、固始三高、潢川华英等一批特色养殖基地和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摆脱贫困、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贫困地区大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潜力,但受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畜牧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加工龙头企业较少,带动能力不强,规模养殖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科技推广能力较弱,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我省“老少边贫”地区,县级财力基础薄弱,财政压力较大,对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不能适应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三是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强。贫困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较弱,自主创业意识和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三)产业扶贫优势
 
  在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具有较大优势。一是土地承载能力强。53个贫困县多数地处豫南、豫西等丘陵山区和黄河滩区,具有土地潜力大、人口密度低、防疫条件好、环境承载能力大等特点,发展畜牧业区位优势明显。二是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据统计,53个贫困县秸秆产量3490.7万吨,占全省总量的40.6%,具有广阔的天然草地和众多的饲草种植基地,饲草和秸秆资源丰富。三是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分布多。全省现有31个畜禽地方品种资源,有18个地方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24个贫困县,其余贫困县也均有分布,贫困地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分布广而多,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很好的种质资源条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及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能力为抓手,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畜牧产业,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引导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畜牧企业就业一批、合作组织发展一批、特色养殖扶持一批”五大扶贫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确保畜牧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实现脱贫。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考虑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等因素,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发展具有区域资源禀赋、人文内涵、民族特色的优势畜禽产业,提高畜牧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户自愿,加强社会动员,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凝聚合力,积极引导有意愿的贫困户采用适合自身条件和家庭状况的各种形式发展畜牧产业,通过产业发展,精准帮扶,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3.龙头带动,精准到户。充分发挥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培育壮大合作组织,积极吸纳贫困户,推进链式发展,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等各种扶贫方式,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分享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增值收益,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4.生产生态,统筹协调。在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围绕农、牧、林、果、蔬等特色农牧结合模式,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确保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贫困地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 390万吨、160万吨、120万吨;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持续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趋向好;通过畜禽养殖,帮扶贫困地区8万贫困户、25万贫困人口增加经济收入,逐步实现脱贫。
 
  三、产业布局
 
  根据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结合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粮食、土地和水等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具体划分为5个畜牧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一)生猪产业扶贫重点县
 
  将宜阳县、伊川县、汝阳县、叶县、濮阳县、宁陵县、民权县、虞城县、夏邑县、睢县、柘城县、泌阳县、正阳县、平舆县、确山县、汝南县、上蔡县、封丘县、内乡县、南召县、社旗县、桐柏县、淅川县、方城县、镇平县、罗山县、潢川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内黄县、舞阳县、淮阳县、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郸城县、沈丘县、兰考县、固始县、滑县、新蔡县等43个县列入全省生猪产业扶贫重点县。围绕降低生猪生产成本、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优化贫困县生猪产业布局和转变传统养殖方式,稳定龙头企业优质货源基地,鼓励生猪加工企业在贫困县建设养殖基地,采取农牧结合的方式,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扩大屠宰加工能力,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养殖环节效益;在豫西黑猪、确山黑猪、南阳黑猪、豫南黑猪等地方品种主产区,培育特色优势,发展特色养殖,提高品牌竞争力。
 
  (二)奶牛产业扶贫重点县
 
  将叶县、鲁山县、濮阳县、范县、民权县、虞城县、柘城县、正阳县、上蔡县、方城县、内黄县、舞阳县、淮阳县、太康县、沈丘县、原阳县、封丘县、兰考县等18个县列入全省奶牛产业发展重点县。重点发展标准化奶牛养殖和推进养殖小区转型升级,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良种奶牛推广改良步伐,全面推广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切实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鼓励龙头企业在贫困县布局养殖基地,加强产销对接,提升产业层次,推进贫困地区奶业健康发展。
 
  (三)肉牛产业扶贫重点县
 
  将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嵩县、汝阳县、叶县、鲁山县、民权县、虞城县、柘城县、泌阳县、平舆县、确山县、汝南县、上蔡县、内乡县、南召县、社旗县、桐柏县、淅川县、方城县、罗山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新县、舞阳县、太康县、封丘县、卢氏县、兰考县、滑县、新蔡县等33个县列入全省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县。结合我省肉牛养殖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加快草山草坡和各种农作物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广秸秆青贮技术、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技术等,开展测料配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饲料报酬和养殖效益;加快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肉牛养殖,加快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和基础母牛重点养殖基地;鼓励肉牛加工企业到贫困县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带动农户发展养牛业,推动贫困县肉牛业由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变。
 
  (四)家禽产业扶贫重点县
 
  将宜阳县、洛宁县、叶县、濮阳县、台前县、范县、民权县、虞城县、睢县、正阳县、平舆县、汝南县、上蔡县、潢川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商城县、内黄县、西华县、淮阳县、商水县、太康县、郸城县、沈丘县、封丘县、卢氏县、兰考县、固始县、滑县、新蔡县等31个县列入全省家禽产业发展重点县。鼓励龙头企业在贫困县建设肉鸡、水禽等产业基地,推广集约化生产技术,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积极推进龙头企业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扩大禽肉对外合作贸易;在固始鸡、信阳水禽、卢氏绿壳蛋鸡等地方优良品种主产区,大力发展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生态养殖。
 
  (五)肉羊产业扶贫重点县
 
  将宜阳县、嵩县、叶县、鲁山县、柘城县、濮阳县、台前县、范县、宁陵县、民权县、虞城县、夏邑县、睢县、泌阳县、平舆县、确山县、汝南县、内乡县、南召县、桐柏县、淅川县、方城县、镇平县、淮滨县、内黄县、舞阳县、淮阳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郸城县、沈丘县、封丘县、兰考县、固始县、滑县、新蔡县等37个县列入全省肉羊产业发展重点县。在周口、商丘、濮阳等地方品种主产区,加强对槐山羊、小尾寒羊等地方品种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保持合理的种群规模和养殖数量;大力推广杂交改良、人工授精、秸秆加精料补饲高效饲养等技术,推进以舍饲半舍饲为主,适度发展规模养殖,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益;整合现有肉羊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快肉羊加工企业的发展,创建中原优质肉羊品牌。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养殖技能培训工程
 
  1.积极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技术培训。省畜牧局组建畜牧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按照不同畜禽种类分别成立专家服务小组,着力解决区域共性问题和重大技术难题。市县成立专家服务组,主要与省级专家服务团和贫困户对接,制定详细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贫困县贫困户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实用技能培训。
 
  2.组织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开展专项培训。鼓励和引导畜牧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整合养殖技术优势,突出重点环节,组织基地农户定期进行畜牧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示范活动,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引导基层技术人员开展“一对一”服务。以“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依托,强化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建立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定点联系制度,开展基层畜牧技术人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深入一线,到场到户,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技术服务,充分发挥畜牧系统人才和技术优势,切实解决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贫困户的养殖技术水平。
 
  (二)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
 
  1.引导本地现有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切实完善政策措施,整合项目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现有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内引外联、扩张兼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和“互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逐步做大做强,着力促进龙头企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其对当地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2.围绕扶贫产业招商引资培育龙头。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围绕基地建设配套引进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带动强、外向度高的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投资建厂,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加强服务指导,帮助企业解决遇到困难和问题,探索扶贫开发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新路子。
 
  3.探索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鼓励股份合作帮扶模式,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生产设备、产品等要素直接参股入股,通过股份取得收益,实现脱贫;合作社参股入股企业通过股份取得收益,合作社内部贫困户享受股权收益;有关财政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投入到畜牧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以折股量化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资产收益反馈到持股贫困户。推广合同制帮扶模式,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和龙头企业,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协议贫困户按企业要求生产、提供产品,企业提供服务、收购产品,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畜禽托管帮扶模式,贫困户利用项目扶贫资金和自有资金购买畜禽,由企业代养,企业每年按照利润分成,返还贫困户养殖效益资金,使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鼓励各地创新其它行之有效的帮扶模式。
 
  (三)实施畜牧企业就业工程
 
  1.推动畜牧企业吸纳贫困人员。认真研究制定激励措施,通过优先享受扶持政策等措施,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畜禽养殖企业积极吸纳安置贫困人员稳定就业,多措并举促进贫困家庭增收。
 
  2.搞好就业牵线搭桥工作。畜牧部门积极开展畜牧企业用工动态和贫困户基本情况调研,建立企业用工信息报送制度,积极为企业提供满足需要的贫困人员信息,搞好企业和贫困人员牵线搭桥工作;鼓励贫困人员到贫困县以外的畜牧企业就业,扩大贫困人员的就业范围。
 
  (四)实施特色产业推动工程
 
  1.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根据贫困县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环境容量、市场空间、新型主体带动能力以及产业覆盖面,以畜禽特色养殖业为主要内容,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养殖,积极探索推广林下绿色养殖、山区生态放养、水上特色饲养等养殖模式,大力实施贫困地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产业推进行动。
 
  2.抓好畜牧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健康养殖、标准化改造、良种补贴、“粮改饲”试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等项目政策补贴对畜牧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支持引导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提高贫困地区畜牧产业发展水平,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3.积极推广畜禽脱贫养殖模式。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中心,积极推广肉羊820(即每户饲养7只母羊、1只公羊,年均产羔20只,育肥出售)、优质土鸡480(即每户饲养400只土鸡,年生产800公斤土鸡肉)等脱贫养殖模式,着力解决贫困户养殖用地、流动资金、产品销售等问题。
 
  (五)实施合作组织培育工程
 
  1.做大做强现有合作组织。对现有畜牧合作组织,加快升级改造,提升发展速度、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服务功能,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制定优惠政策,降低贫困户入社门槛,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合作组织。支持贫困地区畜牧合作社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开展畜产品商标注册、品牌创建等活动,大力推行产品推介、展示展销,培育和创建名牌,提高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培育新的合作组织。引导贫困地区同类生产经营者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章程、有制度、有档案”的要求建立合作组织,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增强其风险防控能力,为贫困户参与合作组织提供新的途径。
 
  3.鼓励建立扶贫专项资金。鼓励贫困地区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互助担保基金,为贫困会员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重点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员就业创业,解决其缺技术、缺项目、规模小、与市场对接难等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各级畜牧部门要建立畜牧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总结经验做法,推广典型模式,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制定本地畜牧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科学设计项目,整合有效资源,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精准受益。省局将加强对各地畜牧产业扶贫推进情况的督促检查,年底进行绩效考核。各有关县市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畜牧业生产情况、畜牧产业扶贫成效、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等实施动态监测、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同时搞好信息沟通,畅通联系方式,按期如实上报产业扶贫进展情况。严防统计造假,确保扶贫信息的精准性。
 
  (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对贫困县畜牧业发展扶持,在安排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粮改饲”试点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畜牧良种补贴、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优质高产苜蓿示范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等畜牧业发展资金时,重点向53个贫困县倾斜。畜牧行业经费及扶持增量资金不低于总资金的50%,力争达到60%以上。省辖市在安排有关项目时,扶持贫困县增量资金要高于本地的平均水平。要加强与扶贫、发改、财政、农业、环保、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沟通衔接,按照畜牧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需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做好涉牧项目的服务工作。
 
  (三)强化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畜牧业支撑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将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公益性经费支出列入财政预算。继续建设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防疫基础设施,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建设和完善县级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有效改善和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水平,为畜牧产业扶贫提供基础性保障。
 
  (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将贫困地区电子商务作为畜牧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发挥大型电商企业孵化带动作用,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畜牧合作社开办网上商店,鼓励引导电商和电商平台企业开辟特色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支持畜牧电商平台企业拓展畜产品业务,加快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逐步构建贫困县有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五)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鼓励贫困地区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担保互助基金,探索组建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出资、主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信贷担保服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为贫困户拓宽融资渠道;支持贫困地区积极开展畜禽保险,探索畜禽价格保险。鼓励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扩大畜禽保险的覆盖面,有效降低养殖业风险;鼓励社会资本通过众筹、慈善等方式积极参与畜牧产业扶贫。各地要积极探索股份帮扶模式、资产收益模式、代养帮扶模式,及时总结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精准扶贫典型模式,尤其要总结推广项目+龙头+贫困户+扶持资金折股量化的组合模式,促进贫困户与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加强与扶贫、农业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共同推动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标签: 规划 畜牧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129)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100)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943)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2.897 second(s), 9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