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意见(试行)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意见(试行)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1-06-06 17:01:04  来源:淮北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1080
核心提示:为保障城乡市场蔬菜的长期稳定供给,促进“菜篮子”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发布单位
淮北市人民政府
淮北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暂无
发布日期 2007-06-01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暂无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保障城乡市场蔬菜的长期稳定供给,促进“菜篮子”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优质果蔬产业是我市确定的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加快果蔬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城市的扩张、工业的发展和采煤塌陷地的增加,我市蔬菜基地呈减少趋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区人口逐年增加,蔬菜需求不断增长。产需平衡困难的加剧,既导致菜农收入下降,又造成了地产新鲜时令蔬菜供应不足、鲜菜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影响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质量,给社会稳定带来压力,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二、明确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满足城乡市场供应、稳定蔬菜价格为重点,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加速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努力扩大基地、培育龙头、提升档次、增加效益、保障供应,实现我市蔬菜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市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30万亩,其中专业菜地面积2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年均增加2.5万亩;蔬菜瓜类播种面积达到60万亩;蔬菜年加工能力由现在的10%提高到30%以上;本地蔬菜在淮北市场占有率达到80%;实现农民来自蔬菜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30%。
 
  (三)工作重点。
 
  1. 建设生产基地:重点推进“1个万亩温室片、4个万亩大棚片、3个双万亩间套种片和5个工矿附近万亩露地菜片”等建设,使全市规模基地面积达16万亩。1个万亩温室片,即相山东南片(包括烈山区的烈山、宋疃等地)万亩节能温室建设,由现在的0.5万亩增加到1万亩;4个万亩大棚片,即推进杜集(北外环线以北)、刘桥、钟楼、百善4个万亩大中棚基地建设,由现在的2万亩增加到4万亩;3个双万亩间套种片,即推进铁佛、五铺、赵集3个万亩西瓜间套种基地建设,由现在的4万亩增加到6万亩;5个工矿附近万亩露地菜片,即推进临海童工矿附近和双堆、南坪、孙疃、杨柳乡镇附近露地菜片建设,规模发展到5万亩。
 
  2. 加强市场建设:重点建设1个农副产品物流中心、4个蔬菜产地市场,建成一个无公害果蔬配送中心,逐步实现超市农产品经营品牌化、无害化。
 
  3. 培育龙头企业:培育食用菌生产、酱菜加工、果蔬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四大果蔬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25万亩,使果蔬加工转化能力达到30%。
 
  4. 建立科研中心:整合相山、烈山农业科技示范园资源,以省市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组建淮北市果蔬产业科研示范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培育优势产业区域,推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要严格控制征用蔬菜基地,确因特殊需要征用的,除依法报批外,要按照征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落实新的菜地,并按照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要加快城郊新的蔬菜基地建设,在已初步形成的设施栽培区域化布局基础上,继续因地制宜扩张设施栽培和露地菜生产,重点支持建设13个特色强、规模大、档次高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或多乡一业的区域化生产新格局。
 
  (二)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1. 发展蔬菜产业龙头企业。采取招商引资等形式,发展淮北市蔬菜产业加工型龙头;通过整合资源,培育淮北市酱菜、酱品龙头加工企业;依托华澳科技有限公司,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的食用菌种植农户,培育食用菌生产、加工型龙头;发挥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基地的带动作用,培育皖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2. 建立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抓住我市被列入全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的机遇,积极培育新型蔬菜产品流通体系。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商业网点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前提下,做好“菜篮子”产品现代物流网络规划。相山地区依托中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渠沟果品交易市场,规划建设两个皖北地区最大的标准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果品交易专业市场。相山市区依托相山路、洪山路、长山路及惠黎路等四个农贸市场及部分超市,逐步实施农改超计划,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濉溪中南部依托南坪、百善粮油批发市场建立蔬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筹建“淮北市菜篮子产品销售联络网”,扩大产品外向度。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建立放心农资连锁店,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
 
  3. 加快建立农民产销合作组织。深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一步规范现有协会的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农村能人”和“阳光工程”等定期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引导已具雏型的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开展产销合作组织的评比表彰,对章程完善、运转良好、效益显著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补。
 
  (三)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动食品放心工程实施。
 
  1. 大力推进蔬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市、县(区)蔬菜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对生产过程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蔬菜产地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鼓励和支持基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2. 抓好检验检测体系建设。2007年进一步完善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加快资格认证,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接受送检能力。进一步加强县区检测站建设,加大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监督抽检能力。进一步扩大生产基地、经营企业的自律性检测站点建设。市区各农贸市场、农产品超市要完善自己的检测室建设,逐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3. 推进优质名牌产品认证工作。各地要创造条件,积极培育开发名牌农产品,鼓励和支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对通过省级以上认定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对其认定认证费予以适当补贴;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称号并进行规模生产且产生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每个产品分别奖励2000元、2万元和3万元。
 
  (四)加大科技兴菜力度,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推广力度。各级农业部门都要建立自己的示范推广基地,每个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都要建立自己的试验田、示范点或联系点。对经年终考核符合规定条件的示范点,市财政给以一定数量的以奖代补资金。
 
  2. 组建蔬菜产业研发中心。组建1—3个机制灵活的蔬菜产业研发中心,加强新品种培育、生物技术开发,建设引种、试种、繁育和营销一体化基地,推进全市蔬菜栽培技术和品种的不断更新,解决一家一户的育苗难问题。
 
  3.加大培训力度。结合“阳光工程”实施,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办法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能人的培训力度,每年组织1—2批蔬菜种植能手和农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积极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专业人才,参与蔬菜产业生产经营,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五)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
 
  1. 加大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力度。各地要认真执行《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淮政〔2004〕66号)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占用菜地报批手续。对未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征收单位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市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定期对新菜地开发基金的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2. 建立新增蔬菜基地奖补资金制度。奖补资金从新菜地开发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市财政预算及其他资金中切块解决。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奖补办法,严肃奖补资金的发放。
 
  3. 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农业和物价、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建立蔬菜产品供求信息网沟通机制,切实搞好产品供求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法定期对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蔬菜产品进行抽检,抽检和查处结果逐级上报,并按要求将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向社会发布。
 
  (六)切实加强对新时期“菜篮子”工作的领导。
 
  1. 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各县区要把蔬菜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做好规划,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要统筹安排,制定和完善蔬菜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切实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2. 完善“菜篮子”市长(行政领导)负责制。要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的市蔬菜基地建设领导组织,政府统一协调指挥全市蔬菜基地建设工作,市菜篮子工程办公室负责全市蔬菜基地建设的具体工作。要建立奖惩机制,对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给予批评,促进蔬菜产业加快发展。
 
  二○○七年六月一日
 地区: 安徽 
 标签: 蔬菜 菜篮子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131)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100) 法规动态 (211)
法规解读 (2945)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186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