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沈政发[2004]16号)

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沈政发[2004]16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0-11-18 16:05:36  来源:沈阳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1152
核心提示: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4]37号),全面、深入地推进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发布单位
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沈政发[2004]16号
发布日期 暂无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暂无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4]37号),全面、深入地推进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立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强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建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新体制、新机制,继续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建立规模适度、布局合理、高效灵活、便于调控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市场稳定;鼓励农民自销自产粮食,鼓励中介机构、经纪人、农民合作组织从事粮食代购代销等经营活动。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则。坚持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则。

  二、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健全粮食市场体系

  (三)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收购价格。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发展和规范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直接收购农民粮食,搞活粮食流通,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

  (四)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市场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充分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必要时将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决定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五)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重点加强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规范粮食购销行为。

  三、完善直接补贴办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六)落实直接补贴政策。在2004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办法的基础上,由市农业部门会同财政、粮食等部门,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从2005年开始,每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要达到现有粮食风险基金总量的50%,确保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落实。

  (七)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发放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直补资金的发放,确保真正补到种粮农户。要把计算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公布于众,接受农民监督。

  四、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八)实行政企分开,着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

  (九)对重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重组部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重点企业,改造国有控股公司,作为本市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地方储备粮管理和军粮、救灾粮供应等政策性业务。对担负各级政府粮食储备任务的大型国有骨干粮库、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投资建设的粮食中转库、担负军粮加工任务的粮库予以保留和重组。这些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十)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除承担国家、省、市粮食储备、军供任务的骨干企业和世行流通项目中转库以外的粮食企业,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形式的改革,宜股则股、宜售则售、宜破则破、宜租则租。对收购量较大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实行股份制改造,保留部分国有资本,吸收多种经济成分,发展成混合型经济实体,继续在粮食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粮食收购量较小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按规定程序公开出售,完全退出国有资本。企业在改革、改制过程中,要按照“债随资产走,资产与负债相统一”的原则,落实银行贷款债务,防止悬空和逃废银行债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十一)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粮食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十二)妥善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挂账问题。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2年3月31日以前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账,继续按有关规定消化。对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经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账,按中央过渡期再延长5年的政策安排财政预算,落实地方财政应负担的利息。对1998年6月1日到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新发生的亏损挂账、陈化粮销售价差亏损、2001年9月末锁定库存粮食销售差价损失,按照省财政厅、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发展改革委、审计厅《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财务挂账处理意见)的通知》要求,由市政府组织清查审计。    对挂账的性质边清查边认定,对政策性挂账本金实行挂账,由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企业实行停收利息,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县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对政策性以外的各类财务挂账,由企业承担利息、本金的偿还,其债权、债务关系随着粮食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五、改革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办法,完善信贷资金管理措施

  (十三)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信贷政策。对于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依照财政部等五部委下发的《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管理实施办法》处理。

  (十四)明确各类粮食资金供应政策。对于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所需资金,在落实相应的利息、费用和价差亏损财政补贴政策后,按计划保证供应。对市和区、县(市)政府为调控当地粮食市场供求所需资金,在市政府明确利息、费用和可能发生亏损的补贴办法后,按照省、市政府委托粮食企业入市收购或调入粮食的有关文件和计划金额提供。对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的从事粮食购销经营活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的粮食企业,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后落实农发行贷款债务、继续从事粮食经营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经省政府确认的以粮食为主要加工原料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市政府确认的地方粮食加工骨干企业,按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贷款支持。各商业银行也要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和经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粮食企业和经营者给予贷款支持。

  六、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督管理,强化粮食行业管理

  (十五)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加强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既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要调动粮食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和销售工作,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自觉维护粮食市场正常流通秩序,进一步搞活粮食经营。

  (十六)严格执行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按有关要求,粮食收购企业必须具备经营资金、仓储设施、经营规模、检验储存设备技术等方面必要的条件,并明确其在遵守法律法规及粮食收购方面应承担的义务。已经取得收购资格的企业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进行登记,注明粮食收购业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要定期进行审核。

  (十七)加强对非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各级政府要依法保障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权益,充分发挥其搞活流通、保证市场供应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依法严格规范其经营活动,引导他们合法经营,维护市场正常流通秩序。

  (十八)强化粮食批发、零售市场的管理。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的有关规定,从事粮食批发和零售的企业要服从和服务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承担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的义务。全市要对粮食批发商、成品粮加工企业、连锁超  市等粮食经营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最高库存或最低库存数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从2004年7月1日起,不再实行粮食批发资格准入制度,从事粮食批发的经营者可以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十九)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力度。所有粮食经营企业,包括收购、加工、储存、批发、零售企业,都要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制度,如实记录经营情况,定期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粮食收购、销售、库存数量及销售价格等情况。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依法取缔违法经营,严格查处掺杂使假、合同欺诈、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物价部门要坚持和完善市场粮价监测制度,及时掌握主要粮油品种动态及其走势,粮价波动较大时,及时报告市政府;质监、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加工和销售的质量、卫生检验监督,保护粮食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到改而不乱,活而有序。

  七、建立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确保粮食安全

  (二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禁违法违规占用、毁坏农田。不得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业用地。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用地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管理。要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粮食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水稻的生产。

  (二十一)进一步完善地方粮食分级储备制度,健全地方储备粮的调控功能。储备粮主要用于重大自然灾害的救助和调控市场。当局部出现粮食供给短缺或农民“卖粮难”时,我市主要通过销售或收购市级储备粮等方式进行调节;当较大范围出现粮食供不应求或农民“卖粮难”时,经省政府批准,通过销售或收购省级储备粮等方式进行调控。要切实加强市本级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建立储备粮管理、轮换制度,确保市级粮食储备数量、品种真实、质量良好。

  (二十二)继续实行2001年中央对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包干的粮食风险基金由地方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统筹使用,不得用于国家规定以外的其他开支。

  (二十三)建立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机制和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要确定粮食预警调控指标,制定应急保障预案,实行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等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加强和完善粮食质量标准体系,改进检测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粮食产品的检验检测,保证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

  八、加强领导,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二十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区、县(市)和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二十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粮食工作的责任。全市粮食工作由市长负总责,各区、县(市)长负分责,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整体方案,切实履行粮食流通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和监督检查的职责,健全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加强行业指导和粮食统计,继续做好政策性粮食供应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粮食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制定和完善宏观调控的中长期规划及有关配套措施和办法。财政部门要做好粮食风险基金的足额到位和使用监管工作,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粮食财务挂账处理工作。工商、物价、质监、卫生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和粮食质量、卫生的监督检查,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农业部门要抓好农业生产,完成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农业发展银行要改革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办法,完善信贷资金管理措施。

  (二十六)认真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各区、县(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应减免或免征3年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企业已经剥离的政策性挂账相应占有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及时解除抵押关系,帮助企业恢复生存和发展能力。要妥善落实银行贷款债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十七)稳定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和人员。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保证粮食安全、市场稳定和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粮食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在机构改革中,对粮食工作机构设置应给予重视,并明确赋予粮食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人员编制力量,确保其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

 地区: 沈阳市 
 标签: 粮食流通体制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147)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154) 法规动态 (227)
法规解读 (2958)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549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