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山西省食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晋政发[2009]16号)

山西省食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晋政发[2009]16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0-09-27 10:19:36  来源: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  浏览次数:2179
核心提示:食品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其发展状况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布单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晋政发[2009]16号
发布日期 2009-05-08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现将《山西省食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 西 省 人 民 政 府   二○○九年五月八日

  食品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其发展状况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全省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把食品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食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省发展食品产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食品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酒、醋、乳、肉、食用油、饮料、小杂粮、干鲜果蔬、淀粉制品、功能食品、方便食品等门类较全的食品工业体系。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68家,实现销售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12%。

  但是,我省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总量偏小,食品产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不足3%,位于全国第27位。二是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三是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四是装备水平不高,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刚刚起步。五是品牌产品较少,缺乏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省食品产业受到了一定影响。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央及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提振经济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国家轻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及省委、省人民政府首次把食品确定为我省重点培育的新型支柱产业,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我省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传统食品,做精做细特色食品,培育壮大现代食品,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形成各类食品配套发展的食品产业格局,实现食品产业跨越发展。

  (二)规划目标

  1?产业总量明显增长。到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以上。

  2?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到2011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3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户,亿元以上的企业达百户以上。

  3?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到2011年,全省食品产业中国驰名商标由目前的6个增加到10个,名牌产品由目前的10个增加到15个。

  4?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到2011年,全省食品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40%左右,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5?安全体系基本健全。到2011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食品安全体系要求的食品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体系、食品安全认证体系、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以及比较健全的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做大做强三大传统食品产业

  发挥我省在酒类、食醋、乳品等传统行业的比较优势,通过进一步优化整合、自主创新、引进技术、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做强品牌、壮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做大做强以知名品牌为支撑的三大传统食品产业。

  酒类制造。 以汾酒集团为龙头,推进对周边和省内白酒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资源集聚,壮大汾酒规模,进一步提高汾酒在白酒市场的占有率,确保晋酒在国内白酒市场上的品牌地位;扶持具有潜在优势的保健酒、葡萄酒、黄酒,搞好产品定位,提升产品品质,扩大产品规模。

  食醋制造。〖HTF〗推进骨干企业区域性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山西陈醋在食醋市场的占有率,确保山西陈醋在食醋市场的品牌地位;积极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饮料醋、药用醋、风味醋、保健醋等系列产品,拓展食醋的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

  乳品制造。 发展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整合重组中小企业,着力提高古城乳品的知名度,形成以伊利、蒙牛、夏进为主的引进品牌和省内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乳业市场格局。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全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和配方乳粉等产品,适当发展奶酪、乳清和奶油等乳制品。

  (二)做精做细五大特色食品产业?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我省小杂粮加工、肉类加工、特色食用油加工、干鲜果蔬加工、功能食品加工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整合、合作开发、重点扶持,促进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做精做细以浓郁地域品牌为支撑的五大特色食品产业。

  小杂粮加工。 以东西两山小杂粮资源为依托,推进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小杂粮深加工水平。重点发展小杂粮复合面制品、熟食制品等主食化营养食品,推进利用小杂粮生物营养素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肉类加工。 以平遥家畜家禽熟肉制品深加工、永济家禽深加工、文水及清徐家畜家禽屠宰为依托,推进冷排酸肉和高品质肉制品加工,促进中式肉制品工业化发展,实现由单一猪肉加工向牛、羊、鸡、鸭等肉类加工扩展,推进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扶持清真特色肉制品发展。

  特色食用油加工。 以晋北和东西两山特色油料资源为依托,发展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核桃油、杏仁油、沙棘油等特色油脂产品,扩大产品规模,提升产品知名度。

  干鲜果蔬加工。 以吕梁、运城、太原等干鲜果蔬产地为中心,发展干鲜果蔬深加工,推进企业改善加工条件,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扩大核桃、红枣、芦笋、冻干菜、食用菌类等产品的国内市场销售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功能食品。 以苦荞、银杏、山药、杏仁、桃仁、薏仁、红枣等纯天然特色资源为依托,适应现代消费理念,实现食药结合,推进功能食品发展。

  (三)培育壮大三大现代食品产业

  我省饮料制造、淀粉制品、方便食品目前已有一定基础,通过进一步优化整合,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规模,促进产业聚集,培育壮大以规模化深加工为特征的三大现代食品产业。

  饮料制造。 以运城和东西两山果蔬资源为依托,发展果蔬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浓缩果汁等,提高果蔬产品“高、精、深”加工能力,扩大我省浓缩果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巩固出口市场。

  淀粉制品。 以忻州马铃薯淀粉加工、长治玉米淀粉加工为依托,发展变性淀粉、发酵型生物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

  方便食品。 积极开发快捷、方便、营养丰富的新品种,发展方便主食品、速冻调理食品、即食食品、配餐配菜等各类方便食品,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

  (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以壮大企业规模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依托汾酒集团、粟海集团、金泽生物、老陈醋、古城乳业、双合成等一批具有规模、品牌优势,支撑、辐射作用强的大企业,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提高食品产业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五)加强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

  结合我省食品产业实际,加强技术改造,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分离提取技术、组织化重组技术、辐照保鲜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胶囊技术、高效浓缩发酵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食品产业加工、保鲜、存储、质量安全检测的技术水平,提高食品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六)加大营销力度,开拓食品市场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构建全国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积极与国际大型流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联手促销,扩大产品出口。组织或推介食品企业参加省内外重大食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促销活动,提高我省优势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七)完善食品标准,构建安全体系

  加快制订、修订我省食品地方标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逐步在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实现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和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等规范化管理。借鉴国际食品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召回制度和流通企业追溯源制度。

  (八)创建网络平台,强化行业服务

  加快全省食品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发布国内外食品产业新技术、新装备和市场信息;建立全省食品企业动态数据库,强化行业服务,构建全省食品网络营销体系和管理平台。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建立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各地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要加大向食品产业倾斜。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

  (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推动重点食品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化试验基地,在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推进行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积极引导食品企业强化品牌意识,用市场化的方法推动品牌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基地,带动全省食品工业发展。对创建中国名牌的有功人员和单位给予重奖。

  (五)强化培养引进人才。 加强食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核心人才和技术骨干队伍培养,提升食品产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支持引进国内、国际尖端人才来晋工作。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导煤炭转产企业和非公有资本向食品加工企业、产业基地集聚。加快引进国际、国内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投资或重组我省食品企业。对引进省外品牌企业的有功人员和单位给予重奖。

  (七)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开展食品企业诚信体系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规范行为和履行社会责任。

  (八)全力创优发展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工作程序,清理各类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重复收费项目,对鲜活产品、大宗农副产品等食品运输,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并相应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减轻食品企业负担。

  五、规划实施

  为推动本规划的实施,省人民政府建立食品产业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由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省经委。具体负责制定实施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时协调解决食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向社会发布食品产业信息,促进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各市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认真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按本规划要求和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省人民政府。

                  附件1有关部门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表.doc

                  附件2食品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专项表.doc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210)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329) 法规动态 (211)
法规解读 (3011)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92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