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快速发展与创新变革的浪潮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监管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在此之下,“沙盒监管”作为一种创新的监管方式应运而生。
一、沙盒监管的内涵与对象
沙盒监管的核心在于划定一个特定范围,对处于 “盒子” 内的经营主体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杜绝将问题扩散到“盒子”外面,并在可控范围内实行容错纠错机制,由监管部门对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管。2024年,《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沙盒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沙盒监管”范围。
区域类“沙盒监管”在各县(市、区)“四新”经济相对集中的园区等地区实施“沙盒监管”。
主体类,按照“范围特定、风险可控”原则,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将除涉及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安全领域外的A类经营主体纳入“沙盒监管”。
二、川渝先行 总局定调 奏响沙盒监管新篇章
2023年5月,四川省重磅出台《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探索建立保健食品 “良币驱逐劣币”沙盒监管机制实施方案》,精准击中保健食品行业乱象“靶心”。事前,四川着力探索沙盒监管基本规则;事中,则积极探索建立诚信经营公开承诺制度;事后,积极探寻审慎包容的具体条款与适用规则。
2024年8月,《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沙盒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该意见从区域类和主体类出发,对纳入“沙盒监管”的经营主体实行动态管理。同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的通知》发布,第15条明确提出:对于“四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研究探索沙盒监管等模式,此通知的发布从国家层面为各地实践 “正名撑腰”,锚定包容审慎大方向,敦促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防止过度检查 “扰企”。
三、沙盒监管在食品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沙盒监管在食品行业特别是保健食品领域已经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实践沙盒监管。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案例,它们不仅体现了沙盒监管的独特价值和成效,也展示了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行业创新方面发挥作用。
四川省攀枝花市——《扎实推进“沙盒”监管 全力保障民生权益 ——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保健食品会销场所联合检查》
攀枝花市西区深入推进西区保健食品“良币驱逐劣币”沙盒监管工作,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对会销场所活动全过程录音录像,加大会销场所监管力度,切实维护了老年群体合法权益,促进了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构建“四位一体”保健食品阳光营销沙盒监管体系》
广安市构建“四位一体”保健食品阳光营销沙盒监管体系,通过整合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等多方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格局,实现了保健食品营销过程的阳光透明,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推动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重庆探索“沙盒监管”赋能“四新”经济
重庆市万州区市场监管局在“沙盒监管”中,通过围绕粮油加工、特色食品等10个特色产业链条,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嵌入11个服务类别,在登记事项、年报公示信息、商标使用等方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除投诉举报、转办交办外,统筹联合执法监督检查、减少“双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降低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集群发展的“区域沙盒”,已在重庆市各区、县进行推广。目前,全市已有40个区域划入“区域沙盒”,13.7万户经营主体作为市场监管“四新”经济纳入“信用沙盒”。
四、沙盒监管的未来展望
沙盒监管作为一种创新的市场监管模式,解决了传统监管中可能出现的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的困境,为创新与监管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最大化地落实审慎包容的监管机制。各地在沙盒监管的实践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看到其应用价值,但仍需不断完善与发展。未来,沙盒监管将可继续在多个维度上深化实践与创新发展。
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创新业态带来的监管挑战;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此外,还应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沙盒监管的成功经验。这不仅有助于推广成功的监管模式,还能推动沙盒监管模式的不断创新,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沙盒监管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的理念,为市场监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保障民生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食品伙伴网认为,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沙盒监管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更加深入的发展,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包容的市场监管体系贡献更大的力量,成为促进市场活力、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监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