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有关政策解读
1.起草背景:当前,承包经营企业的监管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按照市场监管总局法治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的要求,依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我们研究起草了《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承包经营企业相关监管制度。
2.起草过程:《实施办法(试行)》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相关市(州)食品药品安全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和省局相关处室(单位)的意见。在“宜荆荆恩”和“襄十随”两个片区召开调研座谈会,召集行业专家进行研讨论证,充分听取和吸纳市场监管、教育、学校食堂和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等单位代表意见。随后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省局相关处室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15条,经斟酌采纳了14条。目前,《实施办法(试行)》已完成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
3.目的意义:一是纵深推进专项整治,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制度性成果,进一步扩大专项整治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补齐制度漏洞短板,通过强化信用监管措施,规制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乱象,促进承包经营优胜劣汰,进一步防范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中的食品安全风险;三是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以小切口探索信用分类、量化分级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有利于积累经验后向其他领域推开。
二、内容结构
(一)整体框架
《湖北省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共分为5章24条,包括总则、食品安全信息归集及应用、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分级量化管理、实施食品安全分类监管措施、附则。
(二)主要内容
1.工作原则。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根据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和所承包学校食堂静态风险因素、动态风险因素、通用信用风险因素确定其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的量化等级,并结合联合奖惩情况实施动态调整。
2.等级评定:(1)信息收集。通过“鄂食安”智慧监管信息化系统全面自动归集和线下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整合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信息。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归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相关主体基本信息、监督管理信息、社会监督信息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定需要记录的其他监督管理信息。(2)量化规则。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分级量化等级评定采用百分制评分方法进行。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最高分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最高分为40分,通用信用风险量化分值最高分为20分。(3)等级划分。依托“鄂食安”智慧监管系统自动生成量化等级,并结合联合奖惩情况进行加减动态调整综合得出量化评定总分值,总分值越高对应的信用风险越高。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将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分级量化等级划分为A级(绿色)、B级(黄色)、C级(橙色)、D级(红色)四个风险预警等级。
3.结果运用。各级市场监管等部门根据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分级量化等级,综合考虑食品季节性风险、监管资源和监管水平等因素,制定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计划,合理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其他监管措施。对较高风险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的监管,综合运用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和随机抽查等监督检查方式,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三、有关事项说明
《实施办法(试行)》以承包经营的学校食堂为切入点,结合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和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特点,综合考量量化等级评定、信用分类和风险分级等因素,把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划分为静态风险因素、动态风险因素和通用信用风险。同时,依托“鄂食安”智慧监管系统自动归集来自行业主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在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和稽查办案等环节产生的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和所承包学校食堂监督管理相关工作信息,后台自动分类生成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的A级(绿色)、B级(黄色)、C级(橙色)、D级(红色)四个风险预警等级,“一企一档”建立信用档案,为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和实施差异化监管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破解“人少事多”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