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2-01-21 11:50:16  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352
核心提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视察江苏时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生态化为主攻方向,强化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立适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供给体系、现代畜禽养殖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加工流通体系和绿色循环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生产高效、品种优良、
发布单位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文号 暂无
发布日期 2022-01-20 生效日期 2022-01-20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一、畜牧业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克服资源要素趋紧、环境整治“一刀切”、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生产异常波动等不利影响,坚持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并重,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调结构、转方式,防疫病、强监管,提质效、促转型,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畜产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十三五”期间,我省畜产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品种丰富,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2020年,全省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为268.2万吨、231.9万吨、63万吨,除肉类外,其他畜产品产量分别比2015年增长11.8%和29.1%,禽蛋产量继续位居全国前5位。

2、产业质态显著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呈现出龙头企业引领、集团化发展、专业化分工等发展趋势。2020年,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83%,规模养殖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省级以上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9家,其中国家级21家,一批现代畜牧企业成为骨干力量。145个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获得江苏省著名商标或者江苏省名牌产品,11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9个区域公用品牌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稳步提高,累计培育19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数量居全国第2位。全省畜牧业产值1315.8亿元,连续10年超千亿元。

3、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出台畜牧业绿色发展意见,立足整省推进,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治理利用联动,同步推进畜牧大县和非畜牧大县畜禽粪污多元化利用,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2020年底,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100%配套到位,分别比2017年提高16个百分点和24.9个百分点;累计建设1825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2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连续4年获部级考核评估优秀等次。

4、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控制。以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组织开展集中防疫、集中清洗消毒行动,推动生物安全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落细落实,全面推行常年免疫和程序免疫,强化免疫效果监测,全省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抗体合格率稳定在70%以上。加强养殖、运输、屠宰等关键环节动物卫生监督,基本形成了生猪由产地到屠宰的检疫闭环监管。全省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5、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不合格畜禽屠宰场点清理整顿工作,累计关闭不合格生猪屠宰企业848家、牛羊禽屠宰场点480家,建成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6家、省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企业44家、牛羊禽集中屠宰企业98家;基本实现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全覆盖,建成无害化处理中心33个、乡镇收集点661个,病死猪集中处理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持续开展畜禽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全省畜禽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5%。

(二)“十四五”面临挑战和机遇

尽管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能力持续加强,但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表现在:畜禽生产区域不平衡,部分畜产品阶段性供给偏紧,畜产品多样化供给不充分;畜禽生产效率、资源转化率和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粪污还田利用渠道仍需进一步打通,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产加销联结松散,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增值空间受到制约;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隐患与风险依然存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人员缺乏和老化现象明显;基层兽医检测监测和预警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需要。

机遇与挑战并存。“十四五”时期,江苏畜牧业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首先,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尤其是2019年以来出台多项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稳产保供的约束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不仅引导激励更多的资源要素向畜牧业集聚,也提高了基层政府发展生猪生产的主动自觉,为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畜产品市场需求将更加巨大,加之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绿色、优质、安全的畜产品消费需求显著提高,成为助推畜牧业发展的主引擎。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畜牧业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地力改善、优质农产品供给上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此外,我省农业科技资源丰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装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畜牧业依靠科技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视察江苏时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生态化为主攻方向,强化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立适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供给体系、现代畜禽养殖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加工流通体系和绿色循环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生产高效、品种优良、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在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二)基本原则

——坚持民生优先、合理发展。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首位,立足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着力补短板、转方式、提质效,统筹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既要努力稳增长,又要着力防风险,科学制定产业规划,不盲目扩大规模,推进畜牧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畜牧业发展模式和业态创新,推进畜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畜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畜牧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绿色导向、农牧循环。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禽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协同推进畜禽养殖和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布局,构建新型种养结合绿色循环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防疫先行、生产安全。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防范畜牧业产业风险和防治人畜共患病的第一道防线,着力加强防疫队伍和能力建设,着力加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理,落实政府和市场主体的防疫责任,形成防控合力,切实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消除限制畜牧业发展的不合理壁垒,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政策支持和依法兴牧,加快补齐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三)发展目标

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质量安全基础更加扎实,畜禽产品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到2025年,肉类总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猪肉自给率保持70%以上,禽肉禽蛋保持100%自给,奶源自给率保持稳定,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

1、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关于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意见的通知》要求,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保供要求,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养殖规模,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调整方案。借鉴“响水模式”、“扬州做法”、“连云港经验”,将生猪等养殖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布局并落实用地,加快养殖区域布局方案落地见效。鼓励和引导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规模种植基地内安排一定设施农用地,配套建设生态循环型养殖场。探索完善多层式集约化养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效率。全力打造沿海、徐宿淮、扬泰畜禽规模产业带,推进苏南生态型都市畜牧业建设,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

2、稳固生猪基础生产能力。以“稳种猪、稳规模、稳大县”为重点,压紧压实属地保供责任,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完善和强化调控政策措施,确保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数量稳定在5000家以上。巩固提升一批生猪重点县,稳定苏中、苏北地区生猪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苏南主销区地产生猪供给水平,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猪肉自给率分别保持在30%、80%、115%以上。

3、推进家禽、牛羊提质发展。在稳定肉鸡、蛋鸡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鸭、鹅、肉鸽、鹌鹑等地方特色家禽生产,有序推进清洁蛋品生产。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重点围绕稳定头数、主攻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范围,大力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引导乳品企业发展高品质巴氏奶、风味酸奶,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快优质肉羊扩群增量,推行高架舍饲养羊模式和全混合日粮(TMR)加工饲喂技术,大力发展秸秆养羊,鼓励湖羊产业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发展肉兔、蜜蜂等特色畜禽生产。

(二)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体系

1、提升畜禽养殖现代化水平。推动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普及推广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环控、产品自动采集、疫病防控、视频监控等设施,鼓励和引导大型养殖场采用母猪智能化饲喂、蛋鸡层叠式笼养等设施,提高畜禽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畜禽养殖的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养殖场。按照 “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的要求,支持畜牧业装备与技术融合创新,加大畜禽粪污处理等绿色环保畜牧业装备与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补齐畜牧业薄弱地区、薄弱品种、薄弱环节机械装备短板。

2、强化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继续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健全产学研联合育种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商业化育种平台,推进畜禽种质企业合理布局,重点开展黄羽肉鸡育种攻关和瘦肉型猪本土化选育,加快肉用羊专门化品系或配套系选育,支持利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培育优质畜禽新品种(配套系),逐步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到2025年,培育2-3个适应市场需求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育种场和扩繁场标准化建设,突出抓好种畜禽的疫病净化,提高种畜禽繁殖效率和良种供应能力。加大扶持大型种公猪站建设,重构生猪人工授精良种繁育体系。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目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分级管理的保种机制,进一步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建设和备份场建设,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活体保护和生物保种相结合,推动地方品种资源应保尽保、有序开发。实施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加强种畜禽质量监管,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依法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3、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推动饲料精准配方技术和精细加工工艺发展。以专业化、智能化、高效低耗、绿色环保、安全卫生为方向,推动饲料加工装备升级。进一步加强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研究,开发应用稳定、安全、有效的生物饲料产品,研发推广新型无抗日粮和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改善传统“玉米-豆粕”单一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因地制宜发展大豆、花生生产和苜蓿、燕麦草、紫云英等优质饲草种植,提高饲草料自给保障能力。

4、壮大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引导畜禽养殖场扩规模、提档次、上水平,向适度规模、现代化家庭农场转化。积极发展壮大一批集约化、专业化大型畜禽养殖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鼓励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紧密合作,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扩大“公司+家庭牧场”“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等新型合作经营,带动中小场户提档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1、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压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推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保障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推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指导养殖场(户)由集中免疫向常年免疫和程序免疫转变,落实免疫效果评估机制。强化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加强基层兽医实验室装备和能力建设,建立重点区域和场点入场抽检制度,充分发挥动物疫病定点监测、集中监测、飞行监测、应急监测以及企业自我监测的作用,认真做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研判疫情风险、查找疫情隐患。加强动物防疫应急管理,强化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动态管理,推动各地修订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畅通疫情举报渠道,严格疫情举报核查,按规定规范处置可疑疫情,及早消除风险隐患。

2、强化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生物安全防控,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制度,配备相应的兽医技术人员,改善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等工作。推进重点场所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和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科学实施“三灭四消”即灭蚊灭蝇灭鼠和重要时点消毒、日常消毒、突击消毒、应急消毒活动。加快推进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强化转运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管控,持续规范无害化处理体系运行。全面落实大区防控政策,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设,优化站点布局,完善输入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立健全畜禽贩运和运输车辆监管制度,落实运输车辆备案管理要求,对列入“黑名单”的畜禽贩运主体、运输备案车辆实施重点监管。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和无疫小区创建,开展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和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总结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模式。

(四)加快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

1、优化屠宰产能布局。坚持屠宰产能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布局原则,推动畜禽屠宰产能从销区向产区转移。鼓励苏中苏北等畜禽养殖量较大、落后屠宰产能较多的地区,在淘汰压减原有落后产能基础上,引进优质屠宰资源。

2、持续推动畜禽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突出强化屠宰企业兽医卫生检验能力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全产业链经营企业。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拓展销售网络,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巩固牛羊家禽集中屠宰管理成果,加强对已关闭不合格场点的巡查,推动建设一批规范的牛羊家禽集中屠宰企业。严格执法查处,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持续保持打击私屠滥宰、注水注药、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高压态势。

(五)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1、促进饲料兽药产业提档升级。提高饲料、兽药产业发展集中度,引导中小企业以资本、技术为纽带,采取兼并重组、合资合作、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扩大企业规模,打造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规模大、实力强的中大型兽药和饲料企业集团,挖潜增产。推进新版兽药GMP实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引导条件差、技术落后的企业加快转型。鼓励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研发创新,加快发展兽用原料药、生物制药、宠物药等特色优势板块。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2、推进一二三产融合。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参股、收购、自建等方式向上下游延伸,逐步实现全链条生产,培育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综合实力强的全产业链经营企业。推动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拓展畜牧业多功能性,加快推进畜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融合,打造畜牧业新业态。开拓“互联网”、体验消费等新型畜产品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3、大力推进畜牧业品牌发展。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投入,支持各地依托畜禽资源和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地方黑猪、地方黄鸡等特色品牌,推动区域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全国知名的“苏”字号畜牧业品牌。以参展国家和省级重点展会为平台,加强畜牧业品牌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全省优质品牌畜产品“走出去”。

(六)加快构建畜牧业绿色循环体系

1、持续推进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组织开展新一轮“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双向发力,技术服务与依法监管两轮联动,强化养殖场户防疫、环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和按规按标生产的自觉性,实现畜禽养殖源头管控。指导养殖场科学设计建设和升级改造,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精细管理。推广清洁养殖工艺,普及均衡营养、节水减排、臭气减控等技术。严格生态健康养殖场县级评估,推动生态健康养殖场申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许可、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建设一批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和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2、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组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在推进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提档升级的基础上,继续将非规模养殖场户资源化利用纳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同步推进,实现源头减量。鼓励小散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实行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引导在养殖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集中处理中心,探索建立受益者付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的运行机制。鼓励规模养殖场以肥料化为主要利用方向,因地因场施策实施多元化利用。

3、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病死猪与牛羊禽等养殖、屠宰环节集中无害化处理,优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布局,支持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无害化处理体系防疫、环保等设施升级改造。完善畜禽养殖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强化保险理赔和无害化处理信息资源共享。

4、全面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严格动物检疫监管,建立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疫病检测为支撑的检疫工作机制。推进无纸化检疫出证,并以检疫电子出证为中心,打通上下游监管信息,建立从养殖到屠宰的检疫监督闭环管理体系。构建外埠入苏动物道口准入、落地监管的链条式监管模式。强化指定通道管理制度,加强外埠动物落地监管。严格执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持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总结推介一批减抗技术、模式和替抗产品,进一步完善兽药质量监督抽检、残留监控和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坚持检打联动,做好畜禽产品、生鲜乳、“瘦肉精”、兽药、饲料等质量安全和风险预警监测,主动排查发现安全风险隐患,实施精准打击,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四、重点项目

(一)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推进项目。重点提升源头节能减排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持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优化养殖工艺,配套自动饲喂、环境调控、动物防疫、产品采集、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设施。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要求,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二)动物防疫安全提升项目。深入推进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加强网格管理工作培训和督导,开发推广信息化模块,进一步压实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发挥实效。全面推进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进一步落实养殖者防疫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基层兽医实验室建设,不断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动物疫病净化和非洲猪瘟等疫病无疫小区建设行动,积极推动种畜禽场重点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净化。持续强化消毒灭源,科学组织实施“三灭四消”行动,推进重点场所和重点区域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切实提升生产经营主体动物防疫能力。

(三)动物检疫规范提升项目。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疫病监测为支撑,切实提升动物检疫规范化水平。推进健全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落实动物检疫工作责任主体,落实官方兽医必要的待遇保障,保持基层机构和官方兽医队伍稳定。加强检疫申报点建设,推进动物检疫队伍分类管理,开展全省官方兽医队伍轮训考核,加快建立与动物检疫任务相适应的专业化检疫队伍。强化检疫技术支撑,将疫病监测、检测和检疫工作相结合,提升检疫工作水平。推进无纸化检疫出证,规范检疫行为,以检疫信息化管理为抓手,打通上下游监管信息,建立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动检监督体系。

(四)现代畜禽种业振兴项目。启动实施种业“揭榜挂帅”机制,重点支持公益性畜禽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与开发利用,支持开展突破性新品种联合攻关选育,支持优质特色良种优先推广,支持商业化育种与育繁推一体化能力提升。

(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项目。支持畜禽养殖场(户)改进节水养殖工艺和设备,建设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支持改扩建提升粪污贮存和处理能力。支持畜禽粪污第三方处理机构及其他相关组织建设粪污收集、贮存、输送、处理、利用等设施,推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模式,促进畜禽粪污转化增值。

(六)畜禽屠宰和加工流通升级项目。支持全省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检验检疫、全程监控、无害化处理、粪污治理等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建设一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厂。加快完善屠宰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冷链体系,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冷鲜肉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猪肉、禽肉、蛋品等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各地要站在全局高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抓紧抓实各项发展任务,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生猪稳产保供等考核机制,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完善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畜牧业发展规划与种业、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产业融合等规划协调统一,合力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多形式大力宣传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政策扶持。积极推动财政资金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聚焦,加强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态健康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畜禽产品冷链运输配送体系建设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的支持。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统筹支持解决畜牧业发展用地需求,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积极稳妥开展活畜禽抵押贷款试点。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自主开展畜禽养殖收益险、畜产品价格险,逐步实现全覆盖。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发挥生猪期货作用,提高产业风险防范能力。鼓励苏南主销区通过资源环境补偿、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支持苏北、苏中主产区发展畜禽生产,建立产销区利益补偿长效机制。

(三)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单位的科技创新平台,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集聚科技资源,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开发利用,力争在良种培育、智能畜牧业、疫病防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建立健全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发挥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等集成示范与推广。

(四)提升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江苏省畜牧兽医信息化“一张网”建设,形成涵盖畜禽生产、经营流通、屠宰加工、动物防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兽医卫生监管、畜牧投入品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内容的畜牧兽医信息化系统,开展在线化管理、可视化监控、实时化服务,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闭环管理。加强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及时更新动态信息。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水平,完善统计监测预警体系。

(五)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体系建设,稳定和发展畜牧兽医行政管理、畜牧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及时纠正机构改革中畜牧兽医机构队伍被削弱的现象,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推动畜牧兽医机构关键业务能力提升,强化兽医实验室、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所有生猪主产县(市、区)均有非洲猪瘟检测授权实验室。健全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连云港市“1+N”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大力培育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畜牧兽医服务和市场主导的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209)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323) 法规动态 (2999)
法规解读 (3011)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992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