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安全科普的意义
纵观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热点舆情事件,有许多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所导致。例如,2020年导致9人死亡的"酸汤子事件",消费者由于缺乏对于致病菌米酵菌酸的充分认识,没有做好食品原料的科学保存与烹饪所致;又如,"塑料紫菜""注胶虾""西瓜注射甜蜜素"等行业公知不可能的事情,却不断被媒体热炒;再如,"面条能够燃烧""食盐添加亚铁氰化钾抗结剂""面包雪糕添加鞋底成分偶氮二甲酰胺(其实是合法食品添加剂)"等在行业看来极其平常的事情,也引起了社会舆论和消费者的剧烈反应。
虽然面向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科普,在短期内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回报,却是维护企业和品牌形象、保障行业良性发展所必须要做的工作。《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科普精品内容产出,支持食品安全周等全民科普活动。此外,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会举办食品安全科普竞赛,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到食品安全科普工作中去。食品安全科普工作意义重大。
二、食品安全科普的做法
我们认为,面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科普,需要包含下列内容:
一是日常生活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食品安全事项,如"六步洗手法""食品安全五要点"等能够帮助消费者避免食源性疾病。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仍然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所以这类知识的科普是食品安全科普的重中之重。
二是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符合食品科学基本原理现象的科学澄清以及社会舆论中不符合行业常识的"伪科普"的辟谣。这类信息往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认可和共鸣,但由于其错误性往往带来的危害最大。并且,食品安全谣言会不断翻新,时时充斥着消费者的朋友圈和家庭群组。所以这类知识的科普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三是与企业产品相关的营养知识以及科学健康的饮食理念,如减盐、减油、减糖,平衡膳食、丰富营养等。这也是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
面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科普,宜采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发展,为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食品伙伴网食品有意思团队,制作了大量的科普动画、漫画、短视频及科普文章,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例如,针对钟薛高事件,食品有意思也发布了相关的解读。
建议食品企业在后续工作中,利用多种形式面向消费者进行与自身产品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
针对各自产品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食品安全谣言的辟谣,采用剧情案例、专家讲解、实验观摩等形式,拍摄制作短视频发布到各种短视频平台,并与消费者互动,或在产品销售场所、官方网站等途径循环播放;
撰写科普文章、制作科普漫画、长图文等消费者易于接受的多媒体材料,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大网络平台;
与监管部门、学校、社区等机构合作,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进行科普宣传,并进行答疑互动;
在产品标签标识、产品广告、宣传册、海报、电子优惠券等途径中用小贴士小提醒的形式,适当传播通俗易懂的食品安全知识;
举办面向消费者的线上线下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知识闯关小游戏等移动互联网程序,让消费者在竞技中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并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适时邀请消费者代表参观食品企业或参与体验式互动,增加消费者对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切身体会。
以上是食品伙伴网针对钟薛高事件,对食品安全科普的一点见解,希望对行业有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