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解读 »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21 16:21:40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浏览次数:1051
核心提示:近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印发了《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渝农发〔2021〕119号,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规划》内容,现解读如下。

近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印发了《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渝农发〔2021〕119号,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规划》内容,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十三五”期间,全市渔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特色亮点,为进一步推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渔业保供增收成效显著。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4.5万亩。水产品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渔业养殖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2.4万吨、185.9亿元,19,960元,较 2015年各增长8.9%、35.9%和34.7%。二是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年均推广池塘“一改五化” 技术30万亩以上,亩纯收益3000元以上,示范区节水减排效果明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亩均产值达2000元以上;水库生态鱼品牌发展基地10多万亩,建成一批健康养殖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渔业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2020年,捕捞渔民全面提前一年退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违法违规案件查办有力;发布禁捕通告,全面开启“十年禁渔”新征程。《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鱼类增殖放流有力有效推进,完成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勘界、矢量图绘制。有力促进了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四是渔业科技支撑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全市渔业科技研发共获省部级奖项12项、专利15个,主研成果6次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制定发布了地方标准14个,编写技术手册和专着16部,渔民受训率达到60%以上,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五是渔业安全工作成绩显著。“十三五”期间,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100%,未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渔业船舶安全实现“零死亡”。

“十四五”期间,我市渔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绿色、低碳、生态等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渔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面临诸多挑战。在机遇方面: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为我市渔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食品消费结构更趋优化,本地安全优质水产品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加,优化和稳定渔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渔业发展市场前景看好;三农工作重心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种养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生态+”等新业态形成、丰富的稻田渔业资源和江河鱼类种质资源,为深度推动重庆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重庆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将渔业的碳汇、净水和生态功能融入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重庆渔业转型升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产业稳量、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将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新常态,水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渔业等发展潜力巨大,“渔业+”前景广阔。在挑战方面,渔业环境承受着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外源性和水产养殖自身内源性影响,威胁渔业生态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投入不足,渔业防灾减灾、基层公共服务、良种、信息化、执法等支撑体系薄弱;全市渔业生产经营组织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产业亟待升级;水产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投资融资、渔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创新机制滞后,亟待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对“十四五”我国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决策部署,相关法律法规对渔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市农业农村委对渔业规划编制进行了安排。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2020年11月27日日中共重庆市委第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2月1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入贯彻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要求:“从事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要求:“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指导和规范水产养殖、增殖活动”。市农业农村委《关于组织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19〕128号)对编制我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行了精心安排。

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的大背景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市农业农村委工作安排,结合“十三五”时期重庆渔业发展的基础、“十四五”渔业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科学谋划我市渔业发展势在必行。《规划》的出台,对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市渔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扎实有效推进“十年禁渔”,实现渔业“提质增效、稳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总目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指导作用。

二、《规划》出台过程

按照有关要求部署,坚持“规划目标化、目标措施化、措施项目化”,将“创新高质、共享融合、依法规范”等发展理念贯彻《规划》编制全过程,适时推动《规划》出台。

2020年9月,市农业农村委成立了《规划》编制小组,启动《规划》编制。

2020年10月,组织召开了《规划》编制座谈会,起草《规划》编制大纲,形成《规划》初稿。

2020年11月—2021年3月,多次召开座谈会、咨询会,征求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科研院所、重点涉渔企业等意见和建议,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反复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2021年4月23日,《规划》通过了市农业农村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021年11月17日,《规划》通过市农业农村委2021年第21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

2021年12月2日,《规划》正式发布。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包括“十三五”渔业发展成效、“十四五”渔业发展形势、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区域布局、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和环境影响分析等八部分。主要内容有:

(一)发展目标。根据我市渔业发展基础和渔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体现高质量发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确定了“十四五”末我市渔业发展目标,以适时检验渔业工作成效、有效采取工作措施,推动渔业高质发展。

一是定性目标:全市水产养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更加突出,优质水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渔业监管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渔政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资源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这些定性目标,主要体现发展质量,在推进发展中将得到量化。

二是定量目标:全市池塘、大水面渔业、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分别达到70万亩、50万亩、1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55万吨左右,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7%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渔民年人均纯收入2.5万元。发展面积、产量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抽检合格率是对水产品食用安全进行量化;渔业经济总产值、渔民年人均纯收入是渔业综合发展水平的量化,在现有水面等基本物质条件下,需要采取科技创新、稳总量、调结构、提质量、促融合等综合措施,推进高质量发展,才有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

(二)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全市渔业发展以实施“十大行动”、建设“十个一批”为抓手,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十大行动”,包括:

一是保供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此行动,是实现渔业高质发展的基础。通过池塘改造、推进水库生态养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稳定产量保供;通过抓园区、用良种、调结构、推模式、治尾水、强监管,提质增效。重点实施好池塘渔业生态提升工程和实施渔业种业提升工程。

二是渔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行动。实施此行动,是为了发挥渔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渔业发展。通过因地制宜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名优特色鱼类养殖与加工、加快发展休闲渔业,重点实施山区特色冷水鱼设施提升工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川渝地区渔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此行动,主要目的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战略,推动渔业在更广范围发展。通过构建全产业链现代渔业格局、培育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生态渔业品牌、推动建设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构建成渝现代渔业技术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平台、培育壮大现代渔业企业,形成两地在渔业领域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四是一二三产业融合行动。实施此行动,主要是通过在优化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渔业二三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重点抓好产业融合发展与现代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工程、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五是科技攻关行动。实施此行动,目的是将渔业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是深层次推动渔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整合渔业科技资源,组建科技攻关队伍,重点实施渔业产学研推体系建设工程,强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研究能力提升,加强全产业链关键点创新研发,大幅提升发展渔业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

六是冷链物流畅通行动。实施此行动,是通过积极发展水产电子商务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渔业各环节应用、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应用,重点打造西部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以畅通水产品流通消费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水产品交易效率和渔业经济效益。

七是绿色种养循环体系培育行动。实施此行动,通过研发推广循环高效、立体综合种养等节能减排养殖技术,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重点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建设工程,发展渔农复合生态种养,拓展渔业潜能,打造全国领先的山地特色稻渔综合种养典型样板,推动渔业节能减排。

八是智慧渔业提升行动。实施此行动,通过推进“互联网+现代渔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传统渔业向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设施渔业转型升级,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重点实施好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抓好重庆市水产管理服务云平台建设、市级和区县级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建设和大水面大数据智能化管控系统建设,提升渔业生产、技术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九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行动。实施此行动,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生产经营形式、推进品牌建设、扶持优势水产企业“上云、上规、上市”,重点实施好大水面生态渔业工程,抓好大水面生态养殖资源拓展和水库生态养殖,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提升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实力。

十是环保安全能力和打击非法捕捞提升行动。实施此行动,通过积极推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博物馆建设,加强水域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开展重庆境内长江干支流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强化渔业资源及环保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实施好渔业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博物馆;完善渔政执法体系,提高渔业执法能力,确保渔业资源有效保护和恢复。

“十个一批”,主要在实施“十大行动”过程中,通过推进“十大工程”、实施渔业项目建设,完成“十个一批”任务,带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即:建成一批产学研推一体化综合示范基地与水产科技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一批渔业知名品牌;改扩建一批名优经济鱼原良种场;建设一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建立一批冷链物流中心;实施一批养殖尾水治理与生态渔业示范场;打造一批智慧渔业示范园;扶持一批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塑造一批渔业执法能力样板工程。

(三)区域布局。按照国家对渔业发展和长江“十年禁渔”总体要求,依据乡村振兴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结合“一区两群”渔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经济水平,对重庆渔业发展“十四五”进行区域布局。将全市渔业布局为四个渔业区。

1.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区。主攻方向是落实“十年禁渔”保护与修复境内的长江干支流水域渔业资源,为鱼类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2.主城都市高效渔业区。包括潼南、合川、永川、长寿等21个区县,是承担我市水产品保供任务的主要区域。主攻渔业稳量、提质、增效。

3.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渔业区。包括万州、开州、梁平等11个区县,主要满足全市及周边地区对生态、优质、名特水产品消费需求。主攻生态、优质、名特水产品发展。

4.渝东南山地冷水鱼渔业区。渝东南武陵山区渔业区包括黔江、武隆、石柱、酉阳、秀山和彭水等6个区县,满足全市及其周边地区对特色水产品消费需求。主攻冷水鱼发展。

(四)重点工程。“十四五”期间,全市渔业将围绕产业布局和“十大行动”重点任务,推进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十九个项目,支撑发展目标实现、主要任务完成。

1.水产种业提升工程。种是渔业发展的“芯片”,是渔业发展必须依靠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市渔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着力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库、名优经济鱼原良种场、提升市级水产原良种场能力,保障优良亲本、优良苗种供给。

2.池塘渔业生态提升工程。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渔业发展必备物质条件。池塘渔业是我市保供增收的主体,但面临重大生态环境压力。通过着力实施池塘升级改造、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确保池塘面积稳定、池塘水域环境改善,推动池塘向生态化、环境友好、提质增效方向升级发展,稳定渔业保供增收基础。

3.智慧渔业建设工程。通过着力建设市级水产管理服务云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实现渔业管理服务快捷、方便、高效,更好带动全市渔业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4.稻渔综合种养建设工程。我市宜渔稻田丰富,但利用率低。通过着力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带动我市宜渔稻田资源全面深度开发,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实现粮食稳产提质,大幅提升稻田综合利用效益。

5.特色冷水鱼设施提升工程。通过对现有特色鱼和冷水鱼养殖基地设施设备进行生态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着力打造西部冷水鱼养殖基地,全面助力山区脱贫巩固和振兴。

6.大水面生态渔业工程。通过着力拓展大水面生态养殖资源、建设水库生态渔产业集群,满足市民对中高档水产品消费需求,提升全市水库渔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7.产业融合发展与现代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工程。通过着力建设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水产品加工基地,延伸渔业产业链,提升水产品价值。

8.渔业产学研推体系建设工程。科技创新研发应用,是渔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着力建设重庆市产学研推水产技术中心、提升水产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市渔业科技研发应用提供强有力支撑平台。

9.渔业资源保护工程。通过着力开展重庆市鱼类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调查、鱼类产卵场保护、建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渔文化传承博物馆,保护好鱼类天然资源,为渔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种源基础。

10.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通过着力推进渔政执法能力建设,促进渔业执法从主要依靠人力向人力、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结合,更多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渔业执法转变,解决我市执法量大面广、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效、务实推进渔业各领域执法,打击渔业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

(五)保障措施。从健全完善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惠渔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兴渔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以确保“十四五”渔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区域布局、重点工程项目落实、落细、落地,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地区: 重庆
 标签: 规划 农业 渔业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推荐法规解读
点击排行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317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