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解读 » 原创|现挤生牛(羊)乳真的好吗?

原创|现挤生牛(羊)乳真的好吗?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0 16:11:00  来源:食品伙伴网  浏览次数:2057
核心提示: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了一名因感染“布氏杆菌病”导致发热4天,皮疹3天的2岁小患者,只因为患儿饮用了小贩现场现挤的鲜羊奶。那么销售现挤的生牛(羊)乳是否合规、直接饮用现挤生牛(羊)乳是否安全,食品伙伴网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了一名因感染“布氏杆菌病”导致发热4天,皮疹3天的2岁小患者,只因为患儿饮用了小贩现场现挤的鲜羊奶。那么销售现挤的生牛(羊)乳是否合规、直接饮用现挤生牛(羊)乳是否安全,食品伙伴网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
 
    1.销售现挤生牛(羊)乳是否合规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奶畜养殖者应当遵守农业部制定的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直接从事挤奶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奶畜养殖者对挤奶设施、生鲜乳贮存设施等应当及时清洗、消毒,避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规定挤奶完成后,生鲜乳应当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及时做降温处理,使其温度保持在0~4℃之间,超过2小时未冷藏的,不得销售。我国还规定禁止出售经检测不符合健康标准或者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畜产的以及添加其他物质和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生鲜乳。
 
    由以上规定可见销售现挤的生牛(羊)乳是不合规的。首先在奶畜养殖方面,街头上销售现挤生牛(羊)奶的大多数是零散养殖户,饲养环境、饲养制度等很有可能不符合我们国家对奶畜养殖的相关规定。其次在现挤生牛(羊)乳生产过程中,挤奶人员是否持有健康证;挤奶设施、生牛(羊)乳贮存设施是否已消过毒;挤奶的牛羊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检疫等都可能不合规,并且在我国不允许出售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畜所产奶。在销售过程中,鲜奶挤出后是否做到及时冷藏、冷藏温度是否保持在0~4℃之间;现挤的生牛(羊)乳中污染物、微生物、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是否符合我国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等等都可能存在不合规情况。
 
    2.现挤生牛(羊)乳直接饮用是否安全
 
    现挤生牛(羊)乳虽然新鲜,但不一定健康。首先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奶畜有可能已感染布鲁氏菌病(布病)、结核杆菌病、口蹄疫等可以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病,而且未经加工的生牛(羊)乳含有多种致病菌,现挤的生牛(羊)乳未经检验也会存在兽药残留、污染物、真菌毒素超标等问题,直接饮用后会危害消费者健康。另外,街头小贩销售的现挤生鲜乳并未做到及时降温处理,没有冷藏设施也不可能使生鲜乳的温度保持在0~4℃之间,因此生牛(羊)乳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温度高细菌繁殖快,生鲜乳冷藏不及时极易腐败变质,引发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况且产奶的奶牛是否患病、饲养时是否超剂量添加抗生素、挤奶前是否经过检验检疫、生牛(羊)乳运输过程中是否被污染等信息尚难以做到完全追溯。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曾专门组织专家对生鲜奶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进行全面解析,并在发表的《食品安全风险解析》中也指出“直接饮用生鲜奶在营养上并无特别之处,反而存在感染布鲁氏菌病等健康风险”。
 
    3.对消费者选购乳制品的建议
 
    第一,消费者则应提高认识,尽量不直接饮用未经杀菌的“生鲜乳”。建议消费者选购超市售卖的预包装乳制品。预包装乳制品都是正规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收购合格的生牛(羊)乳,利用专业杀菌设备,通过巴氏杀菌、高温杀菌、瞬间灭菌等技术生产出来通过检验并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乳制品。既可以保证乳制品的安全性,又能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第二,近年来部分地区频现“鲜奶吧”门店,直接将生鲜乳作为原料,加工后供消费者即食。我国规定销售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的经营者要依法取得《餐饮服务经营许可证(现改为食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类别为饮品店),经营的品种也仅限于巴氏杀菌乳和发酵乳。产品应当天加工当天销售。因此当消费者到此类门店购买乳制品时,应确定该门店是否有经营资质、销售的产品是否在当天加工、是否符合我国相关法规要求。
  本文为食品伙伴网食品安全合规事业部编辑整理,转载请与我们联系。食品安全合规事业部提供国内外食品标准法规管理及咨询、食品安全信息监控与分析预警、产品注册申报备案服务、标签审核及合规咨询、会议培训服务等,详询:0535-2129301,邮箱:vip@foodmate.net。
 地区: 中国
 标签: 销售 感染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推荐法规解读
点击排行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47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