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1
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2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2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发展目标…………………………………………7
三、强化计量科技基础建设,提升计量科技创新能力…11
(三)加强计量基准、标准研究………………………11
(四)提升标准物质研究和研制能力…………………12
(五)加强量传溯源能力和测试技术方法研究………13
(六)推进计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14
四、强化量传溯源基础,提升计量技术保障能力………15
(七)统筹规划,提升量传溯源能力…………………15
(八)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提升对产业集群的支持能力……………………17
(九)打造省级区域计量中心,提升对多点多极发展的支撑能力………………………………………18
(十)加强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18
(十一)夯实企业计量基础,提升计量管理及检测能力………………………………………………19
(十二)加强计量交流合作,提升影响力……………20
五、强化计量监督管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21
(十三)完善
计量法律法规体系………………………21
(十四)强化计量监管体系……………………………21
(十五)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22
(十六)强化民生计量监管……………………………22
(十七)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监管………………………22
(十八)依法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23
六、保障措施………………………………………………24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24
(二十)加大投入力度…………………………………24
(二十一)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25
(二十二)加强计量宣传和计量文化建设……………25
(二十三)强化评估考核………………………………26
附录1 《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
编制说明………………………………………27
附录2 有关名词术语…………………………………31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件
川府发〔 2014 〕 18 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6日
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
计量是有关测量和测试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计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实现国际贸易一体化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技术保障。为深入贯彻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10号),全面夯实我省计量基础,提升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近年来,我省计量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完善了计量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加强了计量科技基础研究,进一步夯实了我省建立并保存的国家计量基准、副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完善了量传溯源体系建设,强化了民生计量、能源计量工作,持续推进了工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计量保障能力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计量技术支撑。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颁发了《四川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制定了地方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共109项,弥补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空白,为我省开展新型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工作提供了法规支撑。
计量科技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立国家新光度基准和光通量副基准、用硅光二极管自校准技术实现400∽900nm光谱辐射绝对测量)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室内挥发性有害有机物快速检测及计量标准研究)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6项,发明专利8项。
计量基础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建立并保存了国家计量基准、副基准40项(占国家计量基准总数的22.5%),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212项,企业最高计量标准934项;形成了以国家级计量中心(站)、省、市(州)、县四级计量技术机构为主体,授权计量技术机构为补充的量传溯源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计量技术保障。
计量监管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强化了民生计量工作,对国家重点管理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实施了有效监管,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了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引导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培育了诚信计量示范单位6000余家。
企业计量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积极推进企业计量保障体系建设,124 中央在川企业和省属企业建立了企业最高标准,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通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监督检查,提高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全省计量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楚认识到我省计量基础工作仍较为薄弱,计量发展总体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计量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现行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导致部分计量监管工作领域缺失、力度缺乏。二是新领域的计量科研和基础保障能力不足。在生物、公共安全、装备制造产业、能源资源、环境、医学、新材料等领域还存在量传溯源能力的空白。三是计量监管手段有待创新。需要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为社会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四是计量保障经费总体投入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计量保障经费投入,导致部分领域监管不到位,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滞后,量传溯源体系覆盖还存在一定空白。五是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计量工作监管、计量科研、计量检测、计量技术服务等方面还缺乏领军人物。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攻坚时期,计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型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装备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以及核电技术、风能、太阳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货物交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营造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需要不断提高涉及民生计量器具的检测能力。夯实计量基础,完善计量体系,提升计量整体水平已成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着力提升计量技术保障能力。强化基础建设、法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我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展,进一步完善量传溯源体系、计量监管和诚信体系。全面提升计量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计量科技基础进一步提升,计量检测能力全面提高,计量法制建设、监管体系建设更加健全,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善,为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做好计量基础保障。
具体目标:
强化两个基础:一是强化计量科技基础。围绕能源、环境、医学、生物、材料、信息、安全防护等领域量值溯源需求,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测试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基准、标准、计量设备研究,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形势需要,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服务和保障能力。加强标准物质研制和关键方法研究,保证重点领域检测、监测数据结果的溯源性、可比性和有效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提升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二是强化量传溯源基础。以国家级、省级区域中心为龙头,以市(州)、县两级计量技术机构为核心,以社会检测力量为补充,打牢量传溯源基础,推进基于产业布局的计量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提升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完善三大体系:一是完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积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修订工作,完成《四川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加强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等技术法规的制(修)订,逐步形成以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为主体、地方计量法律法规为补充,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计量法规体系。二是完善计量监管体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计量监管体系,建立民生计量、能源资源计量、安全计量等重点领域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完善计量诚信体系。积极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全社会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建设三个中心:一是国家级计量中心(站)建设。加强国家级计量中心(站)计量标准建设,提升量传溯源能力,打造西部检测高地。二是省级区域计量中心建设。立足服务多点多极支撑、城市群建设和节能减排的需要,统筹规划和完善区域计量中心和省级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提升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节能减排需要的计量技术保障能力。三是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围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推进以服务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提升计量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和贡献率。
专栏 1 计量发展量化目标
|
1.完成《四川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
2.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数量增长100%,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品种增加100%
4.国家计量基准实现国际等效比例达到85%以上;
5. 得到国际互认的校准测量能力(CMC)增长100% ;
6. 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
7. 引导并培育5千家诚信计量示范单位;
8. 实现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
|
三、强化计量科技基础建设,提升计量科技创新能力
(三)加强计量基准、标准研究。依托在川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资源,大力推进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计量标准研究,进一步提升现有计量基准、标准水平,扩大计量标准能力覆盖面,保证量值的溯源性、可靠性、可比性和有效性。
专栏2计量科技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
1. 生物安全领域计量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是微纳技术计量检测标准研究,多酚类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及测试方法研究;
2. 公共安全领域计量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是公共安全领域气体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研究,防灾减灾、测绘等领域量值传递技术研究,医学诊断设备计量标准研究,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及检测技术研究;
3. 装备制造产业领域计量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是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热变性及其补偿技术等装备制造计量溯源技术研究,智能和互联式测量、嵌入式和普及式测量和传感技术的技术研究。
4. 新能源产业领域计量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是小型太阳能光伏独立(高效)发电系统及光伏发电产品并网技术标准和光伏发电系统中试辅助检测设备量传溯源体系研究,推进风电、太阳能、潮汐发电等新能源变频、智能电网等方面测控技术研究;
5. 国家基准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是建立的40项国家基准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
(四)提升标准物质研究和研制能力。标准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计量标准,广泛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安全等领域检测的量传溯源。围绕生物、食品药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加快我省标准物质研制,填补我省标准物质的缺项和不足。
专栏 3 标准物质研究和研制的重点项目
|
1. 生物工程和安全重点项目:转基因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基因核酸检测用标准物质研究,植物水溶性氨基酸的测定用标准物质研究;
2. 食品药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项目:食品药品及农产品中有机化学品残留、添加剂、营养成份、元素及形态、包装材料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以及食品及农产品中生化技术等国家有证标准物质;
3. 环境保护重点项目:有机物标准物质、土壤、温室气体、烟道排放气体、交通工具尾气等检测用标准物质和痕量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4. 新材料重点项目:微纳材料、有色金属、有机材料等标准物质研究;
5. 能源资源重点项目:天然气能量计量气体标准物质研发。
|
(五)加强量传溯源能力和测试技术方法研究。加强与微观量、复杂量、动态量、多参数综合参量等相关的量传溯源所需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制定相应计量检定、校准技术规范;加快能源资源计量、交通计量、医学计量、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步伐,填补我省在新领域计量测试技术空白。
专栏 4 计量测试技术方法研究重点领域及项目
|
1.能源资源领域重点项目:高压气体质量流量计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天然气发热量直接测定标准装置及测定技术、mt法原级标准装置及测量技术研究、超特高压电能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液化天然气(LNG)加气机现场计量检定装置及技术研制、极低温气液两相流的现代测试技术及检测装置研究、强直流电流超高精密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研究、动力电池质量标准与检测装置及溯源技术研究、太阳模拟器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光伏组件测试仪计量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等;
2.交通领域重点项目:客运车辆制动关键部件性能检测装置及技术研究、动车安全技术检测设备量值溯源体系研究等,突破机动车辆安全检测仪器溯源的难题;
3.医学领域重点项目:x、γ射线及激光等治疗设备和新兴多参数医疗诊断设备计量标准与溯源体系研究;
4.产业领域重点项目:装备制造业大型、在线测量装置,旋转机械(设备)机械故障诊断、测试与控制,仪器设备故障诊断测试以及用于计量的微纳集成器件等关键技术量传溯源体系研究。
|
(六)推进计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为主体,以量传溯源体系为基本架构,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的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部门、行业、企业科研人才优势,建立计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展重点领域、重点测量技术的难题研究,营造开放、共享的计量技术、信息和研究实验环境。加强计量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有效应用。
[pagebreak]
四、强化量传溯源基础,提升计量技术保障能力
(七)统筹规划,提升量传溯源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监督管理,科学规划量传溯源体系,统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加快计量标准装置更新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量传溯源能力,保证量值准确可靠。
专栏 5 量传溯源能力提升重点项目
|
1.计量基准、标准保存单位重点项目:加大计量基准、标准改造力度,加强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完善实验基础条件,提升量传溯源能力;
2.国家级计量中心(站)重点项目:西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建立西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最高计量标准,完善实验基础条件,重点开展量传溯源计量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研究等,建立区域物联网传感器性能检测与评价平台,提升工艺、智能和模块化传感器的溯源能力;四川(国家) 重大技术装备几何量计量站:完善实验基础条件,重点开展机械零部件精密检测、重大装备零部件尺寸检测、重大装备几何量的检测/校准等工作,满足我省重装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成都):重点提升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能效对标计量诊断等领域的检测能力,为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国家原油大流量计量站成都天然气流量分站:建立国家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开展能量计量区域性试点;建立在线天然气流量及形式评价实验室,填补国内空白;
3.部门(专业)计量技术机构(计量站)重点项目:完善实验室基础条件,开展专用计量技术与方法研究等,满足农(林)业、气象、测绘、水利、地震、电力、通讯、铁路交通等部门(专业)发展需求;
4.省级区域计量技术机构重点项目: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实验基础条件,开展实用型计量技术研究和计量测试工作,提升量传溯源服务能力,适应区域内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当地产业发展需求;
5.市(州)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项目:完善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检定需要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检定实验条件,重点满足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医疗卫生以及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需要;
6.县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项目:完善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检定需要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检定实验条件,重点满足食品安全、安全生产、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等民生计量相关领域发展需要;
7.企(事)业单位计量重点项目:推动企(事)业内部量传溯源所需的计量标准建设,加强对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的管理,促进其采用先进的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设备提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计量技术支撑能力。
|
(八)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提升对产业集群的支持能力。围绕我省产业布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推进以服务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整合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资源,研究具有我省产业特点的量传溯源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实现对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重点是重大装备制造、资源能源、自动化控制、生物技术等产业。力争到2020年末,构建2—3个适应我省产业发展需要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4个支持“多点多极”发展的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九)打造省级区域计量中心,提升对多点多极发展的支撑能力。整合区域内现有计量技术机构、专业计量站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技术能力,统筹规划和完善省级区域计量中心建设,建立满足区域发展及节能减排需要的计量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提升计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专栏 6 支撑区域发展计量技术保障能力建设重点
|
1.成都平原城市群区域计量技术保障能力建设:重点提升大型装备、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自动控制和仪器仪表产业以及核电技术、风能、太阳能等计量保障能力。
2.川南城市群区域计量技术保障能力建设:重点提升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机械汽配、再生资源、货物交接等计量保障能力。
3.川东北城市群区域计量技术保障能力建设:重点提升石油天然气化工、机械汽配、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计量测试能力。
4.攀西城市群区域计量技术保障能力建设:重点提升钒钛产业、稀土研发制造和有色金属深加工等产业发展相关计量测试能力建设。
|
(十)加强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完善与能源资源计量相关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省级城市能源计量中心能力建设,构建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开展城市能源资源计量建设示范,树立典型,积极推进城市能源计量数据在线实时采集;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计量检测等节能服务活动,促进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增效。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能源资源计量系统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岗位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提升节能减排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十一)夯实企业计量基础,提升计量管理及检测能力。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夯实企业计量基础工作,树立计量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意识,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精细化管理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积极推动企业依据测量管理体系有关标准和国际建议要求,建立完善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建立符合要求的计量实验室和计量控制中心;应用先进计量测试技术,不断提升生产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合理配置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实现生产全过程有效监控。全面提升企业计量管理及检测水平和产品质量的计量保证能力。
(十二)加强计量交流合作,提升影响力。根据我省和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西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计量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同周边计量技术机构的交流合作,促进计量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鼓励省内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国内重要计量活动,承担重大计量科研交流合作项目,担任国际国内计量专业技术组织职务。积极推进与国际计量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增加计量校准和检测的国际等效、互认项目,积极参加计量基准、标准国际国内比对,增加作为主导实验室组织计量比对的数量,提高量值国际等效性,重点是国家计量基准和天然气流量国际关键循环比对以及分析能力。
五、强化计量监督管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十三)完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四川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形成统一、协调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相关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十四)强化计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计量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保证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加强对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及安全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建立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档案,确保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处于受控状态。加强对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加强对计量技术机构监管,规范检测行为。充实计量执法装备,完善计量监管手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建立计量预警机制和风险分析机制,制定计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十五)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在服务业领域持续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树立诚信计量理念,培养自律意识,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实施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建立诚信计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和计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十六)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加强对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领域计量监管。在服务业领域推行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合格公示制度,依法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开展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监督抽查,有针对性地开展计量专项整治,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十七)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加强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强制检定的监督检查,提高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置率、计量器具受检率。全面开展能源资源计量审查、能效对标、计量诊断、能源审计等活动,培育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强化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主体责任,引导用能单位建立能源资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对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分析、使用和管理,对各类能源资源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实现实时监测。积极采用先进计量测试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实现从能源采购到能源消耗全过程监管。
(十八)依法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围绕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开展行业性、阶段性、区域性计量专项治理,依法查处制造、销售、使用具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依法打击能效标识虚标和商品过度包装行为。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计量违法举报奖励制度,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计量违法行为的刑事司法打击力度。
六、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发展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及时研究制定支持计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要按照规划要求,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分解细化目标,落实相关责任,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完成。
(二十)加大投入力度。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增加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的投入。发展改革、财政、经济和信息化、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价格、投资、财政、项目、科技以及人才支持政策。加强对计量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各级政府部门要统筹盘活各类专项资金,增加强制检定计量设备投入,加大对计量工作和计量技术机构发展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层计量执法手段,提升计量执法能力和水平。各级财政要支持开展计量惠民活动,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把与人民生活、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所需费用逐步纳入财政预算。
(二十一)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依托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打造计量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计量技术和管理人才,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计量岗位及行业、企(事)业单位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计量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充分利用计量学(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人力资源,壮大计量服务人才队伍。推进实施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制度,建立我省计量专家人才库,为我省计量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二十二)加强计量宣传和计量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加强计量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和宣传,推广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加强计量文化建设,构建“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的计量文化。形成公平交易、诚信计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十三)强化评估考核。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定期分析进展情况。实施规划中期评估,评估后需调整的规划内容,由规划编制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规划编制部门要对规划最终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落实规划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附录1 《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编制说明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编制背景
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这是国务院自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首次出台计量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充分说明新形势下计量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按照省政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代省政府编制了《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过程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从2013年7月份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以省局一把手为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先后赴上海、安徽、辽宁等质监局实地调研,并与西南地区的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质监局多次进行交流,收集和了解了部分省(市)编制《规划》的情况。先后召开了十几次专题工作会议,多次听取了全省质监系统计量工作者对编制《规划》的建议意见,同时,邀请了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18名计量专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并以书面的形式向26个相关厅局征求了意见。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计量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后形成了《规划》(送审稿)。
三、《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规划》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现状与形势”。在总结近几年我省计量发展成果上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省计量工作存在五大突出问题。结合未来计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明确提出了提升计量整体水平已成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省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我省计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相关量化目标。
第三部分:“强化计量科技基础建设,提升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在川的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资源,大力推进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计量标准研究,进一步提升现有计量基准、标准水平,扩大计量标准能力覆盖面,保证量值的溯源性、可靠性、可比性和有效性。
第四部分:“强化量传溯源基础,提升计量技术保障能力”主要包括:统筹规划,提升量传溯源能力;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提升对产业集群的支持能力;打造省级区域计量中心,提升对多点多极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夯实企业计量基础,提升计量管理及检测水平;加强计量交流合作,提升影响力六大内容和两大专栏的重点项目。
第五部分:“强化计量监督管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主要包括:完善计量法规体系;强化计量监管体系;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监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六个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强计量宣传和计量文化建设;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六个方面提出了对计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附录2 有关名词术语
1.计量: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2.测量: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地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
3.单位制:又称计量单位制。对于给定量制的一组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其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及使用这些单位的规则。
4.计量基准: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了定义、实现、保存、复现量的单位或者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有关量的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标准物质或者测量系统。
5.计量标准: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或校准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标准物质或者测量系统。
6.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建立的,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并对社会实施计量监督并具有公证作用的各项计量标准。
7.标准物质: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的特性的物质,其特性被证实适用于测量中或标称特性检查中的预期用途。
8.计量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量值之间比较的过程。
9.计量技术规范:根据《计量法》的规定,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在其计量工作权限范围内,按照规定程序制定、批准和颁布的,对计量技术工作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技术文件。
10.计量检定规程: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规定了计量性能、法制计量控制要求、检定条件和检定方法以及检定周期等内容,并对计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的计量技术规范。
11.计量校准规范:根据被评定测量仪器的功能,规定了评价的项目和方法,从而保证校准结果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的一致性,实现量值的溯源性的计量技术规范。
12.量值传递:通过对测量仪器的校准或检定,将国家测量标准所实现的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的测量标准传递到工作测量仪器的活动,以保证测量所得的量值准确一致。
13.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14.计量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15.强制检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对规定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实行的定点定期检定。
16.计量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17.定量包装商品:以销售为目的,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体积、长度、面积、计数标注等标识内容的批量预包装商品。
18.过度包装:超出适度的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19.能效标识产品:能效标识又称能源效率标识,是附在耗能产品或其最小包装物上,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目的是为用户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我国强制实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的产品即为能效标识产品。
20.测量管理体系:为实现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连续控制而必需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21.量传溯源是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简称。量值传递指通过对测量仪器的校准或检定,将国家测量标准所实现的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的测量标准传递到工作测量仪器的活动,以保证测量所得的量值准确一致。量值溯源是量值传递的逆过程。
22.国际建议: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出版物之一,旨在提出某种测量器具必须具备的计量特性并规定了检查其合格与否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