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河南省2011年秋粮稳产保收实施方案(豫政办 〔2011〕77号)

河南省2011年秋粮稳产保收实施方案(豫政办 〔2011〕77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3-02-26 03:13:20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浏览次数:685
核心提示:为顺利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的目标任务,并力争比2010年有新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支撑,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特制定河南省2011年秋粮稳产保收实施方案。
发布单位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豫政办 〔2011〕77号
发布日期 2011-07-13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1/07/20/010259037.shtml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11年秋粮稳产保收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河南省2011年秋粮稳产保收实施方案
 
  为顺利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的目标任务,并力争比2010年有新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支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对“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重大影响,对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人民生活、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1年我省夏粮生产克服了60年来同期最为严重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再获丰收,总产、单产再创历史新高。但从多年来我省粮食生产情况看,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秋粮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的目标至关重要。在我省粮食产量连续7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好势头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夏秋并重、稳夏增秋”的方针,高度重视秋粮生产,及早部署,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夺取秋粮丰收。2011年我省秋粮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主攻单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结构,高产高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抗灾减灾,丰产丰收;强化各级领导责任,抓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目标任务是:播种面积稳定在665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播种面积确保4450万亩以上,水稻播种面积确保950万亩以上。总产水平力争达到240亿公斤以上,比上年增加5亿公斤;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县为单位(除豫西丘陵旱地外),力争达到或超过夏粮单产水平。
 
  二、狠抓关键,科学管理
 
  (一)推广良种。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在玉米生产上,重点推广郑单958、浚单20、浚单26、中科11等优质高产品种。在水稻生产上,沿黄粳稻区重点推广郑稻18、超级稻新稻18、新丰5号等;豫南籼稻区大力推广Y两优1号、新两优6号、Ⅱ优航1号等超级稻品种。在大豆生产上,重点推广中黄13、豫豆29、周豆12等优质高产品种。在红薯生产上,要根据加工和食用需求,重点推广豫薯7号、豫薯13、郑薯20等脱毒品种。
 
  (二)合理密植。精选加工种子,搞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做好播种机具准备、维修和机手技术培训等工作,扩大玉米、大豆免耕机播面积和水稻机械插秧面积,抢时早播,足墒下种,一播全苗,提高苗期整齐度。按照不同品种、不同地力、不同产量水平的要求,做到合理密植。玉米高产紧凑型品种适宜密度为4500—5000株/亩,中产品种为4000—4500株/亩,稀植大穗型为3000—3500株/亩;超级杂交稻为15000—18000穴/亩、每穴1—2株,粳稻为18000—20000穴/亩、每穴2—3株;大豆品种为15000株/亩;春薯为3000株/亩左右,夏薯为3500株/亩左右。
 
  (三)灭茬除草。出齐苗后,对玉米等秋田及时进行中耕灭茬。要针对不同的秋作物,正确选用化学除草剂和化除技术,减轻田间杂草危害,严防药害发生。麦后铁茬播种的玉米,要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或苗后3—5叶时进行杂草茎叶处理。水稻田选用对路除草剂掺土,撒施田面,有效防除杂草。
 
  (四)合理施肥。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因地因时制宜制定施肥方案,做到科学施肥。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施用缓控释肥料和生物肥料,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要改变“一炮轰”施肥旧习惯,大力推广玉米叶龄追肥技术,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2次追肥。对超高产攻关玉米田,提倡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分3次追肥。水稻重点施好分蘖肥和补施穗粒肥;大豆重点施好初花肥;红薯重点施好团棵肥。
 
  (五)科学灌溉。要依据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需水规律,及时浇好“丰产水”。在玉米生产中,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好拔节水、抽穗水、灌浆水,防止“卡脖旱”。在水稻生产中,要充分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积极推广浅、湿、干交替的节水灌溉技术,做到浅水分蘖、适时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
 
  (六)防治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立足治早、治小、治了,选用对路农药,掌握最佳时期,做到科学防治、降低成本、提高防效。要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科学选用农药,推广防治技术,有效防治粘虫、棉铃虫及红蜘蛛、玉米螟、大小斑病、锈病、纹枯病等。水稻重点抓好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和二、三化螟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进一步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充分发挥植保专业机防队的作用,切实加强对突发性、暴食性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及早发现,及时扑灭,坚决控制其蔓延流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人畜中毒,降低药物残留,保护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
 
  (七)适时晚收。适时晚收是秋作物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要根据播期早晚合理确定玉米收获期,夏玉米一般应在9月中下旬苞叶发黄后7—10天收获。水稻应在95%左右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大豆应在黄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籽粒变硬、摇动有响声时收获。红薯应以不发生冻害或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为前提确定收获期,在霜降前收获完毕。
 
  (八)防灾减灾。针对秋季农业生产易旱易涝、旱涝交错、灾害频繁的特点,各地要树立抗大灾、防大灾思想,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管护,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做好抗灾救灾资金、物资、人员和技术准备。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建立旱情、雨情、水情、灾情会商制度和临灾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健全灾害信息发布网络,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切实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灾情,及时启动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大力推进科学抗灾,适时开展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作业。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及时搞好种子调剂和农资供应,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落实措施,完善机制
 
  (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支持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的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适时启动预案,努力保持粮价合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重点开展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保险业务。
 
  (二)不断改善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努力扩大旱涝保收田面积,改善秋粮生产条件。加快实施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尽快配套完善大中型灌区干支渠系,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适当提高亩均建设投入标准。抓好田间工程配套与末级渠系改造,搞好田间末级灌排沟渠、机井、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旱作农业技术,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效益。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011年争取改造中低产田200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
 
  (三)增强农业机械作业能力。大力推进秋粮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在适宜农业机械作业的生产环节和领域,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综合服务,力争2011年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量占到全省农机总作业量的40%以上。
 
  (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把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作为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抓手,坚持责任落实、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资金物资保障、督导检查“六到位”。各地要全力抓好省部共建的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工作,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完成产量目标任务,示范带动秋粮生产水平的提高。积极推广高产创建示范片成熟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全省95个产粮大县要结合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整合资源,率先推进整乡、整县高产创建。中央和省级财政2011年将继续增加高产创建补助资金,各地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高产创建扶持力度。
 
  (五)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搞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和储备,优化电力调度,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和用电需要。强化肥料、农药、柴油等农资市场价格动态分析和预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推进产销衔接。依法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大农资市场整顿和农资质量监管力度,认真组织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加强种子、肥料等农资生产主体资质审查,把好生产源头关。严查违法案件,对涉及面广、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农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联合查办,从严处理,并实行责任追究。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行动,搞好农资经营示范店建设,积极推行农资连锁配送经营。
 
  (六)建立完善考核奖励机制。2011年国务院将对发展粮食生产贡献突出的产粮大省和产粮大县、农技推广人员等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种粮售粮大户进行表彰奖励。省政府也将加大对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考核要求,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将财政支持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挂钩,调动各级政府抓粮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中央支持产量超50亿公斤的产粮大市和产量超5亿公斤的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
 
  四、加强领导,强化服务
 
  (一)强化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要求,把夺取秋粮丰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早研究、早部署、抓落实,真正把秋粮生产的每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省政府对全省粮食生产负总责,主要研究部署事关全省粮食生产的重大政策、工作措施和资金投入等。省辖市、县级政府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强化责任,加大粮食和农业生产资金投入。要把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核省辖市、县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深入开展。
 
  (二)强化部门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本实施方案落实到位。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农业部门要认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水利部门要密切关注水资源动态变化,适时监测旱涝灾情,实施水利挖潜配套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机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机具准备和供应工作,做到农机农艺相配套,提高农业机械化效能。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预测预报,为抗灾夺丰收做贡献。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要做好农业生产资料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发展改革、农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要联合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查处坑农害农违法事件,维护农民利益。有关部门要强化督促秋粮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全程监督检查,做到领导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确保秋粮生产顺利进行。
 
  (三)强化督导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督导检查制度,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切实帮助基层和农民群众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统计部门要建立省、市、县级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制度,严格核实产粮大市、产粮大县及粮食高产创建区粮食生产数据。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的部门和个人,要追究相关责任。
 
  (四)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秋粮生产和重大意义和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宣传各地抓秋粮生产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为实现秋粮稳产增产营造良好氛围。
 地区: 河南 
 标签: 粮食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453)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0321) 法规动态 (210)
法规解读 (2671) 其他法规 (512)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43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