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鲁政发〔2010〕81号)

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鲁政发〔2010〕81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1-01-08 10:03:47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1546
核心提示:为提升山东渔业整体素质,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业振兴,努力实现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制定本规划。
发布单位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鲁政发〔2010〕81号
发布日期 2010-08-18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暂无
   为提升山东渔业整体素质,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业振兴,努力实现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我省是渔业大省,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09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753.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7%;渔业增加值485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14.3%;水产品出口创汇33.6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水产品和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32%和34.4%,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出口创汇等主要统计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渔业作为山东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膳食结构、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目前情况看,做大做强现代渔业仍面临许多挑战,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渔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与当前渔业科技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现代渔业建设的要求与当前薄弱的渔业支撑保障体系不相适应。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理念,以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增收为首要任务,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实施渔业“双十工程”为主要抓手,不断提升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打造全国最大的高端高质“蓝色食品基地”,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强产业素质。
 
  2.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渔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挖掘资源潜力,拓展发展空间。注重利用海外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国内宜渔资源,扩大渔业生产规模,增强优质产品供应能力,丰富居民菜篮子。
 
  4.加强安全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构建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创造渔业振兴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基本形成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科技先进、机制灵活、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渔区社会繁荣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实现渔业振兴目标。
 
  1.生产贡献。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80万吨,年均增长4.5%;渔业增加值达860亿元,年均增长10%,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到16%;水产品出口量达到110万吨。
 
  2.产业贡献。可提供300多万就业岗位,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带动机械加工、饲料、鱼药、物流、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3.营养贡献。全省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100多公斤,可为全省居民提供相当于1亿头猪的优质蛋白质,满足国民摄取优质蛋白的需要,改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
 
  4.生态贡献。海水贝藻增养殖碳汇贡献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00-360万吨;建设内陆渔业净水型增殖水域300万亩,通过鱼虾蟹增养殖生产,每年可转移湖库区水体中纯氮磷2000吨,水体质量提升1个标准等级。
 
  三、发展重点
 
  (一)做强养殖业。
 
  1.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按照“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思路,稳定发展大宗鱼虾贝藻等常规品种,着力提高品质,保障大众供给;重点壮大海参、鲍鱼等名优珍品,着力培育品牌,满足高端消费;积极推进对虾、乌鳢等出口品种,着力扩大规模,适应市场需求。力争形成10个产值过30亿元的品种,其中产值过50亿元的3个,过100亿元的1个。
 
  2.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建设东部沿海现代渔业主导区,发展空间从浅海滩涂向深海、底层和岸基利用拓展,发展深海网箱4000个,底播面积800万亩,岸基工厂化1000万平方米,增加产能60万吨;建设黄河三角洲现代渔业示范区,积极开发利用盐碱涝洼地宜渔土地(水面),形成标准化生态养殖池塘200万亩,增加产能85万吨;建设湖库生态渔业示范区,在南四湖、东平湖、鲁西南大中型水库形成净水型生态渔业面积100万亩,增加产能10万吨;建设沿黄生态渔业产业带,实施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形成标准化池塘100万亩,增加产能10万吨。
 
  3.积极推行园区化发展,建设万亩以上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园区100处,其中5万亩以上20处、10万亩以上10处、20万亩以上的5处,着力形成规模优势,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出口产业基地。
 
  4.全面推行“上粮下渔”、“池塘+氧化塘(湿地)”、“封闭式循环水”、“大水面立体养殖”等节地、节水、节能、节粮健康养殖模式,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200万平方米,“上粮下渔”池塘生态养殖200万亩,浅海多层面立体养殖300万亩,内陆大水面净水型养殖50万亩。水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比重达到80%以上,生态养殖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
 
  (二)做优捕捞业。
 
  1.加大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力度,提高近海捕捞品种资源量。每年在山东近海海域和内陆湖库区增殖放流主要品种150亿单位,建设60个人工鱼礁群,面积达30万亩;营造30处海底藻场示范区,面积200万亩;选划65处海洋与渔业保护区,面积达1000万亩;开发利用海底4万平方公里,打造山东近海海洋牧场,遏制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势头,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主要经济种群的资源量,增殖产量达到20万吨。
 
  2.严格执行休渔禁渔和渔船数量及功率指标双控制度,逐步压减近海捕捞能力,报废更新老旧渔船5000艘,实现近海捕捞产量零增长,推动近海捕捞生产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和“负责任型”的战略转移。实施渔船标准化改造,优化设计5个标准船型和50个标准网型,木质渔船玻璃钢改造2000艘,配备冷冻设备的大马力渔船发展到1000艘,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动力装置,提高海洋捕捞质量和效能。
 
  3.积极推进远洋渔业结构调整,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加快发展大洋性渔业,重点开发国际公海资源,积极参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培育30家远洋渔业生产企业和5家规模大、实力强、管理规范的海外渔业龙头企业。远洋渔船发展到600艘,功率30万千瓦,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超低温金枪鱼围网、大型拖网加工船等,远洋渔业产量发展到40万吨。建设斐济、菲律宾、毛塔、加纳、乌拉圭等5处捕捞、冷藏加工和渔船修造补给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延长产业链条,拓展海外渔业领域。
 
  (三)提升加工业。
 
  1.稳定发展国际市场,巩固进来料加工,扩大本地养殖产品加工出口。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引导加工企业构建国内营销网络,产品定位适应市场,培育品牌引领市场,加工出口企业国内销售比例达50%以上。
 
  2.发展海外加工业基地,以来料源地、远洋作业场、产品输入地为重点,以东北亚、东盟贸易圈为突破口,建设10处海外加工园区,进一步挖掘我省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潜力,拉动整个水产品加工业的新发展。
 
  3.加大新技术开发,利用现代生物、工程、信息等技术装备加工业,以大宗产品和低值产品的深度利用为重点,以食用、药用、工业用为方向,进行水产即食食品、模拟食品、医药品、保健品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水产保健品、药品等新兴水产品加工产业的产值达200亿元,海参加工产值达200亿元,海带加工产值达40亿元,提升水产加工质量水平。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水产品保鲜保活比率达60%以上,显著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
 
  4.做大做强100家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加工基地36处,发展现代化水产品加工园区30个,水产加工产值达到20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贸易基地。
 
  5.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水产品认证及食品加工HACCP、ISO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推行地理标志、产地标识和产品集体商标,形成50个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商标。
 
  (四)拓展服务业。
 
  1.构建渔技推广体系,围绕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和新技术转化,着力推广刺参、优质海水鱼、对虾等20个渔业主养品种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草药制剂、池塘微孔增氧等15项集成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主养品种产量占养殖产量的40%以上;大力培训新型渔民,示范户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
 
  2.建立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成10处水产遗传育种中心、30处水产原种场、80处水产良种场,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年育苗能力达到5000亿单位,产值100亿元。
 
  3.完善现代物流营销体系,集中打造10处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物流集散基地。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渔业流通业态,做大烟台金枪鱼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山东水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形成区域性水产品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4.构建渔业信息网络体系,加强海上山东政务平台和商务平台建设,以渔业“三网一平台”为基础,扩大渔业信息覆盖范围,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5.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县级水产疫病防治站为基础,集疫病防治、环境监测、质量检测为一体的水产品质量保障机构100个,水生动植物病害测报点300个,提高水产品质量保障能力。
 
  6.构建渔业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体系,为符合条件的渔船装配CDMA、AIS和卫星定位设备,完善东平湖、南四湖渔船航标等渔业安全设施,提高安全救助水平。建立完善沿海渔业灾害预警预报网络,提高渔业减灾防灾能力。
 
  (五)培植文化旅游渔业。
 
  1.开拓渔业休闲娱乐功能,积极打造渔耕体验、海上田园、游钓健身、岛礁拓展、渔乡风情、都市观赏渔业等渔业休闲旅游平台,做大做强渔业休闲产业,打造渔业特色商圈。建设渔业休闲度假基地1000处,认证省级休闲渔业基地300处。
 
  2.深度挖掘齐鲁渔文化,全力打造“泰山赤鳞鱼放生节”、“长岛妈祖文化节”、“荣成渔民节”、“田横岛祭海节”等20个区域特色渔业民俗文化品牌,建设海洋公园、渔业历史博览馆、渔业科普馆等10处渔业主题园馆。
 
  3.优化渔港旅游功能,以50个国家级重点渔港为平台,配套建设集渔业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渔人码头”,培育渔港经济区,打造“渔、港、城”黄金海岸。
 
  4.举办“黄河口大闸蟹”、“胶东海珍品”等品牌推介会、烹饪赛和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培育水产品消费文化,引领水产品消费。
 
  四、政策措施
 
  (一)加快实施“双十工程”,夯实产业振兴基础。围绕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拓市场,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渔港及渔港经济区建设工程、标准化池塘整理工程、渔船标准化改造工程、海外渔业工程、渔业良种工程、平安渔业工程、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工程、水产品质量保障工程、渔业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培育“胶东刺参”、“胶东鲍”、“胶东鲆鲽鳎”、“胶东扇贝”、“东方对虾”、“荣成海带”、“莱州湾梭子蟹”、“黄河口大闸蟹”、“黄运甲鱼”和“微山湖乌鳢”等十大渔业品牌,鼓励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积极培育乳山牡蛎、红岛蛤蜊、蒙阴花白鲢、微山湖蟹、泰山赤鳞鱼、东平湖青虾、寿光毛蚶等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强化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整合渔业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强渔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渔业良种培育、资源环境保护与修复、健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疫病防治和节能减排等领域取得突破,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加快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海水养殖病害防治、淡水水产遗传育种等渔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渔业研发能力。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以实验示范基地、标准化示范园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大户为载体的新型推广模式,加快良种良法的推广与应用。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和培养,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人员保障。
 
  (三)创新渔业组织形式,提升产业化水平。扶持壮大渔业企业,积极培育100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渔业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基地+渔户”生产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化经营和渔民增收。按照集约集聚集群原则,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养殖渔户”的产业化新模式,解决养殖渔户融资难问题。积极发展渔业中介组织,鼓励渔民和企业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开展多形式的合作与服务,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1500家,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振兴保障能力。认真研究制定有利于渔业振兴倾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渔业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标准化鱼塘改造、平安渔业、远洋渔业、渔业良种、渔港建设等重点项目。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和渔民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优势企业上市,提高渔业建设的融资能力。龙头企业认定、农业产业化、农机补贴等扶持政策向渔业倾斜。划定渔业养殖基本水域,对渔业振兴项目建设用地、用海,按国家规定严格落实海域使用金征收减免政策。
 
  (五)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渔业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完善有利于渔业振兴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权、捕捞权制度,依法规范水域滩涂使用权的出租、转让和抵押行为,建立水域滩涂征用、资源损害补(赔)偿机制,维护渔民群众合法权益。逐步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开展渔业增养殖、近海捕捞、海外渔业等保险试点,建立有财政支持的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制度。高度重视渔民“失海”、“失水”问题,推动建立健全涵盖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政府投资的渔港等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通过拍卖、租赁、入股等形式,盘活资产,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探索建立碳汇渔业补偿机制,在政府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对贝藻增养殖、循环水养殖等碳汇渔业进行补贴,促进低碳绿色海洋渔业发展。
 地区: 山东 
 标签: 规划 渔业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834)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1809)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901) 其他法规 (53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766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