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山东省畜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鲁政发〔2010〕81号)

山东省畜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鲁政发〔2010〕81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1-01-08 10:04:53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3421
核心提示:为再创山东畜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跨越,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鲁办发〔2010〕33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发布单位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鲁政发〔2010〕81号
发布日期 2010-08-18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暂无
   为再创山东畜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跨越,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鲁办发〔2010〕33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现状
 
  (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畜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全省畜牧业产值、肉蛋奶总产量、畜产品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肉类总产684万吨,禽蛋378万吨,奶类25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占全国的1/10。畜牧业产值168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8%。饲料加工企业1460家,工业饲料产量1690万吨,产值575亿元。兽药生产企业255家,产值44亿元。全省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89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7家,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额1300多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产品深加工率40%,产业化经营覆盖率超过60%。畜产品加工与初级畜产品产值基本达到2∶1。全省获得出口注册的肉类加工企业163家,畜牧外资企业1580家,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畜产品正常年份出口创汇20多亿美元,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禽肉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兔肉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富裕农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畜牧业生产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东西差距较大,仍存有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形式。
 
  二是畜禽饲养效益不高。我省畜牧业增加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三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疫病、药残、人为添加非添加物质发生的机率加大。
 
  四是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
 
  五是社会化服务不完备。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投入品供应体系没建立,检验检测体系不配套,技术服务能力不强,专业化营销组织不发达,产销衔接不紧密。
 
  六是扶持政策不完善。现有投向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总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合作金融、民间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健全、服务不到位;政策性保险制度还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
 
  (三)面临的形势。今后几年是我省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转变、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把畜牧业作为现阶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产业,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了推进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从消费需求看,当前,我省居民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畜产品消费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新一轮的消费升级对优质畜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从饲草饲料资源看,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年产大约7000万吨秸秆。随着三元种植结构的不断推进,专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耕地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饲料产量可大幅度提高。同时,大量棉籽饼、菜籽饼和食品工业下脚料等,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科技化支撑,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我省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跨越,再创山东畜牧业发展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效益相结合。以“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为主线,按照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是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功能,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种生产要素,支持畜牧业发展。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强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积极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产业化开发。积极探索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和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社和各种中介组织,着力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是坚持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全面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发展规律,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与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目标。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00万吨、420万吨、800万吨;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350万吨,产值900亿元;兽药产值达到55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建设畜禽标准化示范基地2500个,大型育种场或良种繁育场20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畜牧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达到60%,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000亿元,与畜牧业产值比达到2∶1;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三、发展重点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按照突出区域优势和产品特色的原则,围绕建设六大体系和八大工程,未来5年,重点支持“七大领域”和“五大产业区”建设。
 
  (一)七大领域。
 
  1.良种繁育。重点扶持省级种公牛站,猪、兔、牛、禽、羊、特种动物等省级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站建设,加强种畜禽品种的监测,提高良种选育、推广使用能力。支持200个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基础设施和150个县级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扶持10家大型畜牧企业从事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开发,不断加大新品种培育力度,缓解对外来畜禽品种的依赖,实现地方良种国际化。构建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制种供种水平。
 
  2.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围绕重点产业和产品,鼓励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争创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通过实施“五个十品牌创建工程”(培育“十大地方畜禽品种”、“十大畜产品品牌”、“十大饲料品牌”、“十大兽药品牌”、“十大出口知名企业”),努力建设畜牧业品牌大省。加大畜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鲁西牛、渤海黑牛、莱芜黑猪、大蒲莲猪、里岔黑猪、德州驴、寿光鸡、汶上芦花鸡、鲁西斗鸡、豁眼鹅、小尾寒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山东黑牛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利用保护与开发,培育一批风味好、价格高、潜力大,具有山东特色的畜禽品种;支持水貂、狐狸等特种动物养殖和深加工,不断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和领域;支持德州扒鸡、高唐驴肉、莱芜香肠、单县羊肉汤等传统地方食品提升档次、提高知名度,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引伸畜牧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3.标准化生态饲养。按照“统一标准、规模饲养、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支持50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确立现代养殖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粪便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监测、检疫监督体系,建立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机制。加强道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完善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加强动物隔离场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加快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评估认证。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5.畜产品质量监测。支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新建省级畜牧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扶持一批区域性及县级饲料、兽药、畜产品、牧草等公益性检验检测实验室改善条件。支持已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6.科技研发与推广。按照超前研究一批、开发转化一批、推广应用一批的原则,加强现代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生物高新技术和新型兽药、饲料等产品,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牛羊经济杂交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及秸秆利用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等。
 
  7.畜产品市场信息。支持完善省市县乡四级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建设,搞好软件开发,建立畜产品价格、市场供应等信息发布制度。支持大型畜禽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推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现代畜产品交易方式和物流体系。深化与沪杭宁、京津塘地区产销合作,组织产销对接会、产品订货会。逐步增加长三角地区生猪、家禽及其产品,京津塘地区生猪、牛羊及其产品供应量,不断扩大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占有率。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稳定和巩固日本、韩国等传统出口市场,扩大欧美、东盟、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出口市场,加快构建我省畜产品多元化出口市场体系。
 
  (二)五大产业区。
 
  1.山东半岛高端禽肉产品出口加工区。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在胶南市、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即墨市、滕州市、广饶县、招远市、蓬莱市、烟台市牟平区、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诸城市、昌邑市、高密市、安丘市、昌乐县、文登市、荣成市、莒县、临沂市兰山区、平邑县、费县、德州市德城区、禹城市、临邑县、阳谷县、莘县、东阿县、茌平县、高唐县等32个县(市、区),大力发展肉禽(肉鸡、肉鸭)等标准化规模饲养,支持加工企业建设畜产品出口基地。
 
  主攻方向:加快肉禽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支持100个肉鸡、肉鸭和鹅育种场或良种繁育场,50个高标准无公害肉鸡生产基地,20个肉鸭生产基地,5个肥肝鹅生产基地建设。从事肉禽饲养、加工与销售一条龙服务的30家企业全部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建立起禽肉制品生产的HACCP质量管理体系。彻底解决疫病和药残,提高产品加工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发展目标:到2015年,该区域肉禽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禽肉产量达到300万吨,年均增长5%以上;肉禽年存栏量增加3%,年出栏量增加5%;肉禽产品精深加工率提高到60%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品牌禽肉销售量占到优势区域禽肉产量的80%以上;肉禽产品出口率提高到20%以上;无公害标准生产基地出栏肉禽达7亿只。2.鲁中南生猪生态生产区。以诸城市、高密市、寿光市、安丘市、临朐县、曲阜市、梁山县、泗水县、汶上县、兖州市、邹城市、滕州市、枣庄市薛城区、莒南县、沂水县、平邑县、沂南县、郯城县、莱芜市莱城区、新泰市、宁阳县、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章丘市、济南市历城区、济阳县、商河县、济南市长清区、齐河县、乐陵市、禹城市、陵县、莱西市、胶南市、即墨市、胶州市、单县、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曹县、邹平县、莒县、阳谷县等43个县(市、区)为优势主产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养殖模式,提高规模化水平。
 
  主攻方向:以推广自然养猪法和“洋三元”生猪为重点,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发展适度规模饲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猪肉质量和生产效率,努力把鲁中地区建设成为供应京、津、沪、杭等国内大中城市猪肉产品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区域生猪年出栏达到2906万头,出栏率达到160%;猪肉产量218万吨,生产优质猪肉37万吨;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3.沿高速公路奶牛健康养殖区。以高速公路两侧的莱阳市、烟台市牟平区、莱州市、文登市、荣成市、莱西市、青岛市城阳区、即墨市、胶南市、胶州市、临朐县、青州市、昌乐县、滨州市滨城区、邹平县、广饶县、淄博市临淄区、高青县、章丘市、济南市长清区、济南市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德州市德城区、陵县、齐河县、平原县、禹城市、临邑县、泰安市岱岳区、泰安市泰山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汶上县、枣庄市台儿庄区、临沂市罗庄区、阳谷县、冠县、曹县等40个县(市、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奶牛健康养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主攻方向:以提高奶牛单产和养殖效益为主要任务,着力提高奶业集约化、标准化、优质化水平。加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普及率;推广TMR饲喂技术,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推广奶牛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业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奶畜种质创新、名特优乳制品开发、粪污处理和奶畜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加快饲料饲草基地建设,增加青贮饲料和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改善奶牛营养品质。
 
  发展目标:到2015年,该区域奶牛存栏达到80万头以上,平均年产奶量提高到6000公斤以上,奶牛数字化管理普及率达到40%以上,建成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乳品加工企业,利用我省的地理区位优势,开拓日、韩及东南亚市场。4.沿黄肉牛肉羊高质高效产业区。以发展节粮型食草畜为重点,在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曹县、定陶县、郓城县、单县、巨野县、成武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宁阳县、曲阜市、兖州市、泗水县、东平县、肥城市、高唐县、冠县、聊城市东昌府区、临清市、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县、禹城市、齐河县、陵县、乐陵市、平阴县、济南市长清区、济阳县、章丘市、商河县、济南市历城区、惠民县、邹平县、滨州市滨城区、无棣县、阳信县、沾化县、高青县、博兴县、利津县、垦利县、广饶县、东营市东营区、东营市河口区等49个县(市、区)大力发展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和乳肉兼用牛,以及小尾寒羊、青山羊、洼地绵羊等优良草食品种,加快秸秆转化,提供秸秆的利用率,打造高质高效肉牛肉羊产业区。
 
  主攻方向:主要建立健全肉牛肉羊改良体系,搞好规模饲养,提高现有肉牛肉羊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大肉牛肉羊及加工品出口,提高国内外市场份额。
 
  发展目标:到2015年,把优势产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牛羊肉产业带,区域内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350万头和2800万只以上,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和25万吨,牛羊肉产量提高30%左右;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70%,优质牛羊肉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把区域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牛羊肉出口基地。
 
  5.黄河三角洲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在6市19个县(市、区)逐步加大保护、开发力度,调整种植结构,实施种草养畜工程,加快草地、草场建设步伐,力争把黄河三角洲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效生态现代畜牧示范区和优质牧草生产基地。
 
  主攻方向:围绕天然草地保护开发、优质牧草基地培育、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饲料作物种植推广等内容,重点进行蓄水排灌、施肥压碱、机械购置、科技推广、防火防虫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器械设备购置。按照生态循环化和养殖标准化的要求,重点对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场舍、粪污处理利用、配种防疫等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应配套仪器设备进行扶持,对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畜禽及产品交易批发市场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发展目标:到2015年,区域内畜牧业总产值450亿元,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11万吨、44万吨、103万吨,优质牧草饲料作物118万亩、改良天然草地281万亩,标准畜存栏量543万头;畜禽生态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76%以上,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绿色和无公害畜产品比率60%以上,畜产品外销比例40%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7个,畜产品加工率达到35%以上,现代畜牧组织经营覆盖面70%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2500元以上。
 
  四、政策措施
 
  (一)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强化对畜牧业的财税扶持。逐步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等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抵扣和畜产品出口退税税率政策,加快培育和壮大畜产品龙头企业。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畜牧业担保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畜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现代畜牧业发展投资公司,搭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保险制度。
 
  (二)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强畜牧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集中力量在畜禽品种、疫病防控、规模饲养、兽医技术、生物兽药、饲料加工、饲料作物种植、畜产品加工、畜牧业装备等主要领域实现突破。整合畜牧业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步伐。加快畜牧业重点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高标准养殖场建设,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加大畜牧业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三)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畜禽健康养殖,采取直补或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对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支持畜禽养殖小区进行股份制和合作制改造。引导和支持小规模养殖户建立合作社,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吸引现代化大企业介入到畜牧养殖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能力。依法解决好畜禽养殖用地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社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政策。
 
  (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国际市场以研究有关国际贸易政策,加大我省畜牧业宣传、推介力度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到部分国家和地区组织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国内市场以京、津、沪、穗、深等大中城市为重点,采取政府搭台、协会组织、企业唱戏等形式,有组织、有步骤地搞好市场开发,特别是着力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启动农村消费。组织畜牧企业成立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联合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逐步实现市场多元化、产品多样化。
 
  (五)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搞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消毒、净化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防控体系和检测、监管体系,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一批疫病、药残监测实验室,特别加强区域性检测实验室建设,加强对疫病、药残、饲料和兽药的监测,尽快实现畜产品的可追溯性,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无疫区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创建“无疫区”品牌,争取国际认可。
 
  (六)创新畜牧产业组织形式。一是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鼓励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农户形成紧密合同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二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饲料生产、畜禽及产品流通等各类畜牧合作社,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为农民进入市场疏通渠道,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扶持引导畜牧合作社增强实力、拓展功能、规范运行,更好地开展生产资料供应、场舍设计建设、技术推广应用、畜禽加工销售、资金融通提供等服务。三是发展畜牧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规范行业生产、解决贸易争端的作用,维护广大从业者利益。
 
  (七)强化畜牧业宏观调控。制定实施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大对重点产业扶持力度,形成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相互配套的扶持调控体系。积极培育现代畜牧业市场经营主体,搞好主产区和主销区产销对接,增强畜牧业发展的计划性、协调性和可控性。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畜牧业信息网络,推动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批发交易市场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加强畜牧业生产、销售、需求和价格监测预警,及时收集、分析、发布市场、政策、技术等信息,引导养殖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有效防范和应对市场风险,逐步构建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八)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研究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既要贯彻落实好现有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又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各级要建立畜牧业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畜牧兽医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全省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地区: 山东 
 标签: 规划 畜牧业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213)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350) 法规动态 (96)
法规解读 (3011) 其他法规 (34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314 second(s), 9 queries, Memory 4.7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