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75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75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0-11-06 11:47:20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2260
核心提示:《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发布单位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甘政办发[2010]75号
发布日期 2010-04-06 生效日期 2010-04-06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http://www.gansu.gov.cn/art/2010/8/18/art_794_188713.html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省酿酒葡萄种植的地理资源优势,推动我省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的葡萄酒产业在国内起步比较早,自1983年开始发展,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全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达12万吨左右。省内现有莫高、祁连、紫轩、国风、皇台、甘肃威龙等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产能接近10万吨,年产量达2.41万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葡萄酒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已形成武威、张掖、嘉峪关3大产区,正在建设的有酒泉和天水产区。葡萄种植的主体以农场、林场、农户和酿酒企业为主,种植基地的土地以农场和农民的耕地、林业部门的林地和开发沙荒地、戈壁滩地等为主。葡萄酒品牌大多属于区域性品牌,只有莫高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在甘肃葡萄酒市场上占有率仅次于长城,在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所占份额超过1%。祁连冰酒和紫轩分别销往中西部、华南近10个省区市,国风和皇台等品牌仅在省内及其周边地区销售,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都不足0.5%, 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
 
  (二)发展优势与前景。
 
  1.发展优势。我省河西走廊和天水市具有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分布着大量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域。特别是河西走廊广大沿沙漠地区位于世界葡萄酒原料的最佳产区—北纬36度至40度之间,具有适合多品种栽培的生态气候条件: 土壤以沙质土为主,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大,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沙质土矿物质含量丰富,热交换快,温差大,有利于浆果的着色和成熟;春季气温升高快,热效率高,树体萌动早;营养和果实生长期光温适宜,相互匹配好,营养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在15.2℃—18.2℃,日照时数在8.9小时—10.2小时,枝叶生长迅速, 树势恢复快。果实快速膨大期平均气温20.4℃~22.3℃,日照时数在8.4小时—9.3 小时,期间高温日数少,有利于果实快速膨大;果实成熟期光能资源丰富,日光能系数在5.1~5.4 之间,昼夜温差大(12.6℃~14.5℃),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在2200℃~3550℃之间,利于糖分积累和风味保持;加之降水少、空气干燥、相对温度低、成熟前降温快,病虫危害程度小,可以少施或不施农药,非常适合生产无污染绿色食品。我省具有悠久的葡萄酒酿酒历史,深厚的葡萄酒文化底蕴。河西走廊是我国葡萄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汉代就已经引进和栽培葡萄,酿造葡萄酒,为我省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国内其他产区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资源。
 
  2.发展条件。我省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销售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基本形成种植、采摘、压榨、酿造、储存、灌装的完整产业链条,莫高、祁连、紫轩等企业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具备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我省的河西走廊和天水市耕地丰富,可供开发种植的沙荒地、戈壁滩和荒山很多,可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发展葡萄酒产业有利于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据专家预测,种植葡萄可以节约用水30%左右,如果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节约用水可达50%左右。葡萄酒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比较效益高,对地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带动能力强,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
 
  3.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国内葡萄酒市场迅速扩大。2009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0.5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符合国家酒类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我省产业发展的重点。国家明确,酒类发展的方向是:“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我省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葡萄酒”的产业导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二是市场竞争环境欠佳,没有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地理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区优势并不突出。四是葡萄酒历史文化底蕴发掘不够,助推产业发展的效果尚不显著。五是技术支撑体系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六是自主品牌优势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同时,在河西走廊发展葡萄酒产业,也存在防寒防冻和防止土地盐碱化等方面的问题。
 
  二、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酒类产业政策的总体要求,我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遵循“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引强入甘、开发开放、自主创新”的总体思路,按照品种优良化、种植区域化、原料基地化、管理规范化、加工工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高端化、品质特色化、营销统一化的发展方向,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支撑,强化政府扶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做大做强我省葡萄酒产业。通过专业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夯实产区优势。通过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厂、扶持现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等措施,扩大产业规模。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严格质量监控等措施,提高产品品质。通过整体宣传、统一营销、酒庄建设等措施,提升品牌效应。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使我省成为全国优质、高端葡萄酒的核心产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葡萄酒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各产区政府要把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二、三产业的重要渠道,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通过发展葡萄酒产业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
 
  2.坚持葡萄酒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探索资源与环境、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改善产区生态环境,提高葡萄质量。在实现生态修复的同时,确保全省葡萄产区自然环境的持续性。
 
  3.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培育相结合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产业定位、出台扶持政策、加强技术信息服务、规范市场环境,为我省葡萄酒产业的成长壮大营造良好的环境。
 
  4.坚持科技引领和人才支撑相结合的原则。要加大葡萄酒产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注重葡萄栽培与种植、葡萄酒酿造和生产等各环节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着力提高产品品质,重点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新品种,强化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5.坚持葡萄酒产业培育与葡萄酒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掘我省深厚的葡萄酒文化历史底蕴,通过各种媒体大力推介我省的葡萄酒文化,各有关企业要在品牌宣传和营销方式上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塑造具有甘肃特色的品牌形象,培育壮大我省葡萄酒产业。
 
  6.坚持产业整体推进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我省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又要讲究效率和效益,扶优扶强。在营造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和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问题的同时,重点扶持具有规模、品牌和市场优势的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集群,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坚持开放开发和引强入甘相结合的原则。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面提升葡萄酒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要加大葡萄酒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宣传我省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优势,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知名品牌入驻甘肃,吸引战略投资者,不断增强我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实力。
 
  (三)目标任务。
 
  按照把葡萄酒产业培育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的要求,依托已有的产地和产品优势,围绕“两年实现突破、五年明显见效、十年形成规模”的战略目标,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着力扩大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壮大葡萄酒加工企业,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我省葡萄酒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到2012年,扶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出台并落实,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合力基本形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15年,有效解决制约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使葡萄酒产业规模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到2020年,实现葡萄酒产业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把葡萄酒产业培育成为各葡萄酒主产地的支柱产业和全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把河西走廊和天水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葡萄酒产业中心。
 
  具体目标:
 
  1.酿酒葡萄种植。根据我省酿酒葡萄种植的现状和发展潜力,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力争到2012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左右;到2017年,达到40万亩左右;到2020年,达到50万亩左右。
 
  2.葡萄酒生产加工。到2020年,全省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建成以生产中高档酒为主,配套完整的现代化、规模化葡萄酒生产企业5—8家;建成集科研开发、葡萄酒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葡萄酒庄园10家左右。
 
  3.葡萄酒市场销售。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覆盖全国主要市场的优质葡萄酒销售网络,在国内大城市和主要葡萄酒消费地区建成若干甘肃葡萄酒专卖店与连锁销售体系,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市场份额占全国葡萄酒市场的10%左右,葡萄酒销售额超过400亿元。
 
  (四)发展重点。
 
  按照我省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结合国内外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我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现状,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应重点建设3大体系。
 
  1.种植体系。在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天水等市,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通过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适宜葡萄种植的戈壁荒地、荒山荒坡等,努力扩大酿酒葡萄栽种面积。要充分考虑所选择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栽培适应性及酿酒特异性,根据生产方向、生态条件和土壤特性确定相应的品种,引进和筛选适宜的品种。要加强苗木的培育和繁育,推行良种化、基地化、区域化栽培。要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服务、鼓励企业自建基地、发展葡萄种植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大规模、标准化、连片化的种植基地。要围绕提高葡萄品质,合理确定单位面积产量,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架式和栽培管理措施。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行无害化生产,建设绿色、有机葡萄种植基地。
 
  2.加工体系。要指导企业强化生产经营管理,积极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和科技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包括葡萄原料标准、工艺方案、分析检测标准及质量控制手段等在内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提高葡萄酒产品质量。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走多元化、优质化和高附加值的发展路子。支持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延伸和完善葡萄酒产业链条。通过发展葡萄酒加工业,带动制瓶业、印刷包装业、运输业、原辅料加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葡萄糖浆、罐头、葡萄汁饮料、葡萄籽油及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产品开发,加强葡萄酒皮渣等副产物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
 
  3.营销体系。要以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契机,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我省的葡萄酒地理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推荐我省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要结合自身产品特性和地域文化,积极推进特色品牌营销。在市场销售上,要逐步拓展全国市场。在销售渠道上,要减少中间环节,推行连锁经营,积极开拓酒庄模式、俱乐部会所模式、收藏投资渠道、网络直销模式等新的营销渠道。科学规划企业布局,确立集葡萄酒生产与葡萄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厂区布局,大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举办葡萄酒节等形式带动葡萄酒旅游产业的发展,借助旅游产业促进葡萄酒产品的营销。
 
  三、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葡萄酒产业包含种植、加工、营销等多个环节,涉及农林、工业、商业、旅游、文化等诸多产业,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组建全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产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扶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各职能部门和产区市及县市区政府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
 
  (二)营造市场环境。
 
  各级政府要把葡萄酒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力争经过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整顿行业经营活动和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净化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规范流通领域经营行为,查处终端销售环节的各种不正当收费,降低生产企业销售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规范政府职能,坚决制止乱收费和乱摊派行为,降低企业非经营性负担。鼓励和引导葡萄酒企业与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联合创办专业的葡萄酒网站、杂志、专栏,宣传葡萄酒文化,普及葡萄酒知识。相关市及县市区要把营造葡萄酒产业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创新思路,营造氛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葡萄酒产业的开发。
 
  (三)促进行业自律管理。
 
  行业协会作为自律性行业组织,具有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会员之间交流,协调会员之间利益,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职责。为强化和完善我省葡萄酒行业内部的自律管理和协作互助,成立甘肃省葡萄酒行业协会。主要负责研究市场动态,为企业和种植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技术培训,建立我省的葡萄酒分级制度,提出酒用葡萄和各等级葡萄酒参考价格,进行行业自我管理和规范,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统一宣传和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等单位现有的科研力量,联合相关企业,组建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优质苗木的选育及对苗木和砧木的改良,提供种质资源并在各葡萄产区建立母本园和示范基地,研究与推广嫁接栽培技术和越冬栽培技术,建立病虫防治体系,从技术角度提出产区规划,研发和推广先进酿造技术和工艺,开发特色葡萄酒品种和葡萄酒副产品,培养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研发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加强企业间在品种优化、区域规划、栽培机械化推广、酿造技术完善、特色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技术服务,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建设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托国家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甘肃)现有的人员和设备组建甘肃省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负责建立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监督管理规范,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许可证制度,建立葡萄酒质量监督体系,对葡萄酒的质量统一监督、检验。加大对农业和林业技术人员葡萄栽培技术的培训,利用现有的农业技术和林业技术推广体系,采用课堂讲授和田间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对葡萄的栽培、种植及后续管理进行帮扶培训,引导农户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力争在重点市及县市区、重点基地,为每个种植户培训1名科技明白人。健全葡萄酒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在立足省内培养的基础上,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聘请国内外专家到省内讲学,分期、分批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培训。逐步建立一支同葡萄酒产业成长、壮大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五)培育龙头企业与强势品牌。
 
  做大做强我省的葡萄酒产业,不但需要大力发展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更加需要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和较大市场占有率的强势品牌。一是通过企业和品牌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发展壮大,淘汰弱小企业和弱势品牌,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以及强势品牌。二是以产权为纽带,以资产重组为形式,以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对弱小企业和品牌进行兼并、重组,着力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葡萄酒企业集团和强势品牌。三是引导和鼓励现有的葡萄酒加工企业展开横向联合,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葡萄酒企业联合体。联合体内部各企业的生产、销售相对独立,在葡萄酒品种、基地建设上实行合理分工,采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与企业个体品牌相结合的方式,由联合体统一制定并实施营销策略。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要把葡萄酒产业的建设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予以高度重视。在安排节水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等项目时,加大对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倾斜力度。积极争取退耕还林、“三北四期”、荒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工程治理项目和政策支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以及西部大开发对甘肃的优惠政策,在成立葡萄酒产业集团、葡萄品种繁育基地、葡萄庄园旅游、葡萄副产品开发、葡萄酒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要积极推进以酿酒葡萄种植和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省政府金融办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融资支持,改善金融服务;协调各商业银行,对符合规划发展要求的龙头企业进行贷款支持;协调证券市场监管部门支持上市企业增资扩股,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葡萄种植的信贷投放,探索林权、果园等长效经济作物和大型农机具抵押、龙头企业担保、农户联保等信贷方式,探索建立葡萄种植的政策性担保制度和机制。
 地区: 甘肃 
 标签: 发展规划 葡萄酒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804)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1721)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884) 其他法规 (53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331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