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食品  法律法规  生产许可  相关  更多
 
    •    

      2024年6月2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就1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制定的标准包括《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标准根据CAC等相关国际或区域组织标准文件,结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适用于采用精炼工艺的食用植物油脂和鱼油的生产和使用。3-氯丙醇酯是3-氯丙醇(3-MCPD)与脂肪酸的酯化产物,而食品中3-MCPD的含量是各国家和组织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来和伙伴网一起了解3-MCPD的相关内容吧。

    •    

      2024年7月18日,越南卫生部通过发布 12/2024/TT-BYT通知颁布保健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国家技术法规QCVN 20-1:2024/BYT,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该通知同时明确了已注册保健食品的过渡期措施:在本通知生效之前生产的已获得产品公告注册的保健食品,若不符合本通知附件规定的标准,组织、个人可以继续进口、经营、流通至产品有效期结束,除非产品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

    •    

      近十几年来,全球超重/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5年约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将患肥胖。同样,我国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也在不断攀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的患病率持续上升,超重或肥胖的成年居民超过一半。现阶段肥胖/超重已成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

    •    

      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国家卫健委对两款HMOs物质——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的5种产品发布了“三新公告”,这标志着HMOs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新突破。HMOs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在婴幼儿配方食 品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2024年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受理信息的增多,HMOs无疑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伙伴网对HMOs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受理和审批情况进行梳理。

    •    

      根据统计,新加坡居民平均每天消耗12茶匙(58克)的糖,每天摄入的糖超过一半来自饮料,其中预包装饮料占64%,现制饮料占36%。因此需要将预包装饮料中的要求扩展至现制饮料进一步减少新加坡居民的糖摄入量。自2023年12月30日起,“营养分级”的措施将扩展至在新加坡特定场所销售的现制饮料。根据目前的营养等级措施,还将对现制饮料实行额外的标签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 2024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食品伙伴网梳理了以下要点,建议食品企业注意并加以了解。

    •    

      2024年6月2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秘书处正式发布了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乳蛋白》等1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公告,标志着中国将首次针对牛奶蛋白这一关键食品成分正式拟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家结合牛乳蛋白的实际生产状况、市场需求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制定了这一标准。以下是食品伙伴网对标准草案内容的简要概括:。

    •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也被列入政府项目申报的准入资质,可以说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及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领导者和实践者。根据农办质〔2022〕16号文件,自2023年1月1日开始,无公害农产品退出历史舞台,绿色食品认证和管理成为增加优质产品供给的主要内容。

    •    

      在当今消费时代,外卖和快递服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近期,食品伙伴网关注到网络热议的“胖猫空包外卖”和“泥巴鸡”事件,商家利用哀悼之情发送空包,销售仅有泥巴的“泥巴鸡”,漠视消费者权益,挑战社会伦理底线。如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值得深思。

    •    

      随着全球化贸易的不断深入,食品安全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议题。韩国作为亚洲经济的重要一员,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视。自2015年起,韩国依据《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对境外生产企业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注册要求,以确保进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    

      食品召回制度是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规建立的,食品召回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市场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食品伙伴网对食品召回制度相关规定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为食品召回管理提供参考。

    •    

      近年来,健康意识与环保理念的不断提升,使得“植物基”食品潮流席卷全球,成为食品领域内的一大亮点。从“植白说0蔗糖燕麦乳”的全新上市,到“雀巢植物基新品牌”的市场调整,再到“植物基原料方便面品牌Immi”的融资成功,这一系列动态都凸显了植物基食品在市场上的强劲势头。但究竟植物基食品的定义为何?其背后有哪些突出优点?在中国,这类食品的生产许可与执行标准面临何种境况?国际间对植物基食品的标法现状又呈现怎样的图景?接下来,食品伙伴网将带您探索这些话题。

    •    

      2024年4月1日,国务院食安办等四部门联合发起全国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2024年专项整治),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鸡为重点,对畜禽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肉及肉制品生产经营,开展全链条整治,上海、天津、河北等多地已响应并制定整治方案。食品伙伴网梳理了肉类食品相关的法规标准以及专项整治涉及的部分监管规定,以帮助相关企业了解有关规定,确保合规经营,规避相关风险。

    •    

      目前市场上不少食品名称中会包括添加的某种配料,如添加了苹果的软糖命名为“苹果软糖”,添加了白菜和猪肉的水饺命名为“白菜猪肉水饺”,添加了透明质酸钠的饮料命名为“透明质酸钠饮料”等。食品中添加的某种配料是否允许在食品名称中提及,如果提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食品伙伴网对此进行了汇总,供大家参考。

    •    

      2022年3月,日本消费者厅为规范食品包装上“无添加剂”宣称的乱象,颁布了《食品添加剂的不使用标识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并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如今,两年过渡期满,自今年4月起《准则》将正式生效。那么,该法规生效以后,日本食品包装上到底能不能宣称“无添加”?下面食品伙伴网带大家一起看看《准则》中到底如何规定。

 
最新更新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3 queries, Memory 0.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