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生猪产业与饲料行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发重大战略新品种种猪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丰富,大多具有繁殖力强、肉质优良、耐粗饲和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目前,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共收录42个国家级保护猪品种,各地先后公布了115个省级保护猪品种。近年来,我部高度重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思路,开展地方猪种保护、选育和杂交利用,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优质猪肉市场需求。我部印发并持续推进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年》,以核心育种场、扩繁场、资源场为基础,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改良站为支撑,质量检测中心、种公猪站为保障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高端猪肉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潮流,高端消费市场正逐渐形成。“精气神”“壹号土猪”和湖南湘村高科等一批企业已经开始抢占先机谋划布局。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大优质地方品种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力度,支持相关单位开展运用基因编辑等分子技术研究应用,提高地方猪种瘦肉率、料肉比等关键指标。
二、关于采取措施实现生猪养猪零污染
国家高度重视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明确加强财税政策支持,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自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通过整合优化资金,以畜牧大县为重点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提升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能力,推广“三改两分”技术模式,推进源头减排,探索有效治理模式。目前,全国585个畜牧大县整县治理已实现全覆盖,畜禽粪污收集、存贮、处理、利用等设施装备不断完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生猪养猪环境设施设备研发推广,加大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两型饲料研发应用力度,适时组织制定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中微生物菌剂相关标准,促进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
三、关于发展抗生素替代技术产业
为切实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减少抗生素等药物残留,我部自2018年起实施了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每年创建100个达标养殖场,并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监测范围基本覆盖主要城市、主要产区及主要畜产品。2019年7月,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2017年以来,我部组织有关科研教学机构和饲料养殖企业,从动物种源、饲料加工、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全环节入手,制定实施养殖业全链条抗生素减量替代综合技术方案,并开展示范应用。同时,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生物饲料、酶制剂、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等抗生素替代产品开发,推动全行业抗生素减量替代,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下一步,我部将加快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营造激励创新的政策和制度范围,支持和鼓励抗生素替代产品研发和养殖技术模式推广。
四、关于创新猪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器官移植工作体系,包括人体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移植临床服务、移植后注册和移植监管等五大体系。通过与中国红十字会密切协作,建立了器官捐献体系并初见成效;成立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建立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将患者病情紧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医学指标作为分配器官资源的唯一准则,确保了器官分配过程透明、公正。建立了器官转运绿色通道,为拯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进一步加强移植服务体系和技术能力建设;成立移植数据中心,强化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实现器官可溯源管理。截止2019年3月底,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2.25万余例,捐献大器官近6.5万个;累计实施器官移植手术超过6万例。2018年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6302例,较2017年增加23%,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PMP)达到4.64,创历史新高。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0110例,比上年增加20.5%,捐献、移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此外,我国在异种器官移植方面已开展积极探索和研究。
下一步,卫生健康委将积极配合科技部等部门,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强化异种器官移植基础研究布局,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在研究工作中严格按照临床科研有关要求,在学术论证的基础上综合平衡受试者获益和风险,按照伦理审查和技术监管要求依法依规开展。
感谢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支持我部工作。
农业农村部
2019年8月3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010-591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