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2014年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2014年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
四川省质监局办公室
2014年2月18日
附件:
2014年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
2014年全省质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总局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个中心(质量和效益),围绕一条主线(建设质量强省),明确一个目标(建设人民质监、打造西部强局),深化落实“十二字”方针(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依法行政,改革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为此,2014年全省质监系统要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在抓质量上改革创新,着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
(一)推进质量强省建设
1.完善质量强省政策体系。结合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和《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推动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年度工作计划》。督促市、县政府把质量强市、县建设纳入议事日程,促进产业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2.建立质量考核体系。完成国务院下达的质量工作考核任务,起草出台四川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健全完善质量发展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考核。
3.开展质量强市创建活动。指导泸州、宜宾、巴中等城市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完善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管理办法,验收批准一批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县(市、镇)。
4.组织质量强省专题培训。组织举办质量强省建设培训班,提高质量建设发展能力,唱响质量强省主旋律。
(二)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
5.突出政府主导。主动向各级党政汇报质量发展政策,深化质量统计分析、质量风险评估和品牌建设等工作,用质量考核手段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属地责任,主导质量发展。
6.加强部门联动。发挥质量强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职责,加强与发改、经信、食药、工商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建立联席会商制度,增强工作合力。
7.落实企业主体。在四川名牌、政府质量奖企业中率先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企业质量诚信体系、质量安全约谈和“黑名单”制度。
8.督促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和技术服务优势,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支持有关协会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打造政府靠得住、企业能依靠、社会信得过的“五星级”服务组织。
9.发动社会参与。借助质量月、计量日、阳光政务等活动,开展质量宣传和群众性质量活动。支持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参与质量监督,发挥媒体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营造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质量工作氛围。
(三)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0.抓好计量工作。推动省政府出台《计量发展规划》。狠抓民生计量监督检查,在集贸市场、加油站、医疗机构等10个领域开展计量惠民行动。对100家企业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在200家企业单位开展计量诚信体系建设。
11.抓好标准化工作。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120项,批准发布地方标准130项,推动企业“双采”200项。抓好改善民生标准化,围绕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建设,新建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0个,研究制定殡葬服务、养老服务、孤残儿童教育等一批民生标准。
12.抓好认证认可工作。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检测机构、绿色低碳、信息安全等新领域认证步伐。强化认证认可评审过程监控,建立资质认定复评机制。强化认证监督检查,开展强制性认证监督检查3次,对获证实验室监督检查300次。创建国家级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1个、省级2-3个。
二、在保安全上改革创新,着力健全科学监管体系
(一)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13.认真贯彻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抓好以电梯、液化石油气、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为重点的特种设备安全,加强对车站、码头、商场、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设备安全监管,严厉查处违法生产、安装、维保、使用行为,有效遏制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
14.落实安全考核问责机制。争取各级政府建立特种设备目标责任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部门联合监管。
15.推进特种设备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分类指导力度,建设规范化基层监察机构21个,在42家使用单位开展风险评价和分类监管试点。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提升事故调查处理能力。
(二)抓好重点产品质量监管
16.严格监督抽查。加强儿童用品、农资、建材等重点民生产品质量抽查和后处理工作,组织实施省级定期监督抽查80类8000个批次、重点产品专项抽查5-10次,力争全省工业品批次合格率不低于93%。
17.严格准入和监管。加强现场核查环节监督,提升生产许可审查质量,严格证后监管,对工业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加强获证企业年度监督检查。
18.严格风险监测。建立完善“7+3”特色优势产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控体系,完成六大类12种产品风险监测,逐步推进风险监测常态化,最大限度排查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三)持续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
19.紧盯突出问题抓整治。对总局通报的农资、家具、化肥等开展重点整治,严防反弹。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质量安全,开展“清新居室”、汽车配件等专项打假10次,与知名企业联手开展打假保名专项行动。
20.聚焦大案要案抓整治。与公安、检察、法院定期召开司法衔接联席会议,解决证据固定、结果鉴定、事实认定等困难,集中力量抓重点、打硬仗、解决突出问题。
21.着力排查隐患抓整治。健全完善12365质量咨询、投诉、举报和服务平台,尽快实现信息自动采集预警、数据自动汇总分析、应急处置远程指挥,构建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加强汽车“三包”管理,开展质量仲裁,努力破解质量违法新手段、潜规则,更加注重事中监管、事前防范。
三、在促发展上改革创新,着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一)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22.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加快完善行政许可信息平台建设,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对不涉及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行政许可,按要求下放或逐步取消。
23.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工作流程,坚决纠正执法不严、以收代罚、以罚代法现象,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部门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二)着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4.深化局市合作机制。落实局市、厅局《合作备忘录》,创新质量分析报告、重点企业帮扶和质监进园区等制度,发挥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手段,促进企业升级转型。
25.加强检测服务配套。积极开展检测资源和产业发展调研,重点抓好国、省检中心建设,加强市、县检测机构能力提升,形成国、省检中心为龙头、市县检测机构为支撑的质量检测体系,为产业发展给予更多支持。
26.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标准创新为支撑,对大集团大企业和新兴产业倾注更多关注,着力培育提升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企业联合建立产业联盟,加强技术升级改造,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三)着力推动质量品牌建设
27.大力培育质量品牌。新培育国家地标保护产品25个、四川质量奖5个、四川名牌300个,争创国家地标示范区3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0个,建设省级地标示范区13个。
28.完善品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完善品牌评价体系和退出机制,努力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培育轻监管、重形式审查轻市场法则的做法,提高质量品牌的公信力和生命力。
29.发挥品牌市场效应。加强与商务厅等部门衔接,组织300家以上地标产品、四川名牌、有机认证产品等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活动,扩大“四川制造”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在强质监上改革创新,着力巩固事业发展基础
(一)强化理念思路创新
30.加强质量政策研究。重视质监智库建设,强化质量工作理论研究,着力推进“六个创新”(创新监管手段、创新科技工作、创新品牌培育、创新标准引领、创新信息化工作、创新地标产品保护),形成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和政策建议,破解质监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31.创新信息化监管。以“业务综合、数据整合、资源整合”为目标,推动信息化与质监业务深度融合,在提升质量、计量、执法打假、特种设备、行政审批、质量信用、综合查询等质监业务软件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逐步实现对业务、政务、党务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全覆盖。
32.创新社会信用体系。整合企业质量信息,配合省发改、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完善全省企业相关数据,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数据库。
33.创新技术标准体系。整合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强制性标准,完善推荐性标准体系,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改革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建立标准支撑质量建设、促进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法治质监建设
34.加快推进质监立法。争取省政府出台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修订《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建立重大事项法律咨询论证制度,推动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化,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
35.持续开展质监学法用法。坚持领导带头学法、会前学法制度,组织好法治大讲堂,每月会前学法活动不少于30分钟,领导干部和职工学法时间全年不少于80小时。
36.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层级负责,依法问责,严格依法执法,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做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推进行政处罚案件网上运行试点。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法》,进一步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复议和诉讼指导。严格落实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协调好有关执法部门,做好涉嫌刑事移送和行刑衔接工作。
(三) 强化科技质监建设
37.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究出台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主动融入科技部、总局、省科技厅科研立项申报,争取项目立项及科研经费,加大研发力度,为质量监管提供支撑。
38.强化专业人才建设。加快现有人才引进开发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培育高端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形成门类齐全、结构科学、梯队合理的检验检测和科研人才队伍。
39.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三机构”建设,加快在建的8个国检中心和1个国家级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进度。抓好认监委“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创建试点工作。深化和扩大成检公司改革经验,选择1-5个市、县开展试点建设综合性的公共检验检测平台。鼓励技术机构与重点产业园区合作,建立国家、省级质检中心,形成检测联盟。
(四)强化和谐质监建设
40.加强质监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服务发展”的四川质监文化和质监精神,培育公生明、正生威的法制文化;培育追求品质、崇尚信誉的服务文化;培育言而有信、行必问果的行为文化;培育严字当头、自律为先的廉政文化;培育积极探索、锐意进取的创新文化。以文化引领价值取向、展现精神追求、凝聚系统力量、推动质监事业和谐发展。
4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各级领导班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调和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形成人人竞相干事的良好局面,齐心协力推进发展。
42.统筹系统协调发展。探索新形势、新体制下的基层基础、技术机构和人才队伍均衡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地震灾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质量基础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相对发达地区协调发展。
43.加快灾后重建进度。科学制定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实施方案,抓好招投标管理和资金协调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力争早日完成21个项目的重建任务。
五、积极稳妥推进系统改革发展
44.正确看待改革。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尤其要摒弃“守”和“保”的心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对待改革,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和举措推进改革,跟上改革的时代步伐。
45.稳步推进改革。学习、研究、把握改革政策,开展好人事、机构、资产清查等工作,妥善处理交流干部、职级待遇等历史遗留问题。主动争取各级党政支持,协调推进食品职能划转、分级管理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统筹规划建设综合性的检验检测技术平台。
46.严肃改革纪律。严肃改革期间的人事、财经等纪律,对违规违纪行为,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47.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组(党委、总支、支部)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将质监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
48.强化廉政警示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纪党规、法纪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运用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把廉政警示教育作为干部职工学习培训的必修课,促使廉政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49.强化重点领域监督制约。加强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专项资金和基建项目等重点领域及人权、财权、事权等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
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50.抓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认真总结提炼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务实管用的具体措施,在全系统进行全面推广交流,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51.深入抓好“走基层”活动。认真践行扶企惠民“五项承诺”,落实扶企惠民“十件实事”,细化走基层活动举措,建好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党员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质监部门树形象。
52.加强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督促指导。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充分发挥质监系统行业指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