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7年)的通知(商政办发〔2013〕83号)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7年)的通知(商政办发〔2013〕83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4-03-07 15:21:10  来源: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1437
核心提示: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7年)。
发布单位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商政办发〔2013〕83号
发布日期 2013-11-28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www.shangluo.gov.cn/info/egovinfo/zwgk/zwgk-nry/01606072-9-06_A/2013-1203001.htm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1月28日
 
  商洛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7年)
 
  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初步奠定。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总产自2007年以来实现“四连丰”,2011年粮食总产59.8万吨,单产达191.3公斤。畜牧规模化生产占据主导,规模养殖率达46%,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1707个,适度规模养殖户4745户,肉、蛋人均占有量列全省第三、第一位。肉鸡出栏量占全省的1/2。特色产业增收作用日趋明显。核桃、板栗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商洛茶叶、烟叶、“五大商药”品质驰名全国,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3%。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92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90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24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6个。新型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0家。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农业物质装备条件逐步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76.94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3.7%。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86元,增幅居全省第四位。首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商洛模式”、畜牧兽医资格认证“商洛模式”在全国推广。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一是“四化同步”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生产设施不断改进,新技术加速应用,农村人口大规模转移进城,为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生产要素和有利时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物联技术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新管理手段。城市人口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国省对商洛发展的战略定位更加明确。关天经济区、丹江口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商洛作为水源涵养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三是政策支持更加稳固。省、市出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形成和构建了持续加大农业投入的保障机制,为激活生产要素,调动社会主体投入现代农业增添了动力。四是外部环境更加优化。生态资源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全社会重农支农氛围日益浓厚。
 
  (三)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市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耕地面积刚性减少,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问题严重,主要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差,科技创新意识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耕地零散,土地流转难度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差。
 
  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商洛特色的山区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四化同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支撑,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用现代工业、流通、金融、生态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稳定粮食生产,突出特色产业培育。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调整,做强优势产业,做优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品,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强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技人员素质培训提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坚持创新机制,推进集约经营。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经营管理服务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科学安排支农资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入农业,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持典型引领,梯次推进。实施分类指导和差别化管理,加强示范典型培育和先进模式探索,推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域率先实现现代化,并鼓励和推动全市整体实现现代化。
 
  (三)目标任务。到2017年,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产品供给更加充足,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可靠,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基本建成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山地农产在商洛”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探索出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丹江、洛河等河谷川道流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45.55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36%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农户组织化率达到3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
 
  三、发展重点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实施“压麦扩薯”战略,围绕打造100万亩马铃薯产业大市,建设秦岭南麓马铃薯产业带和南部冬播马铃薯产业带,抓好30万亩的地膜马铃薯—春玉米间套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在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区海拔900米以上区域,建立60万亩春玉米间套区。小麦以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区的河谷川塬地带为主,重点抓好5个高产创建示范园区。

专栏:商洛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1年

2017年

农林牧渔业

增加值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农业增加值

畜牧业增加值

林业增加值

渔业增加值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70.61

38.82

25.1

3.96

0.16

2.57

145

75

53

11

0.6

5.4

农民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4586

10800

农产品

生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马铃薯面积(万亩)

马铃薯产量(万吨)

蔬菜面积(万亩)

设施蔬菜面积(万亩)

蔬菜产量(万吨)

中药材面积(万亩)

食用菌(万袋)

茶叶面积(万亩)

茶叶产量(万吨)

烤烟面积(万亩)

烤烟产量(万吨)

生猪出栏(万头)

肉鸡出栏(万只)

蛋鸡饲养量(万只)

肉类总产量(万吨)

禽蛋总产量(万吨)

奶类总产量(万吨)

水杂果面积(万亩)

水杂果产量(万吨)

核桃面积(万亩)

核桃产量(万吨)

板栗面积(万亩)

板栗产量(万吨)

水产品面积(万亩)

水产品产量(万吨)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59.8

312.66

41.6

7.2

28.92

3.52

41.5

160

7400

25.39

0.18

11.81

1.79

149.4

2544

860

13.43

6.2

0.18

12.45

6.98

207.14

3.66

256.48

1.63

0.9

0.19

97

55

300

100

18.3

50

5

77.2

200

15000

50

0.37

12

1.82

500

10000

1000

41

15

0.25

20

11.4

305

6

290

1.97

1.26

0.45

98.9

农业物

质装备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59

76.94

13.7

65

100

15

农业科技

科技进步贡献率(%)

45

53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个)

合作社数量(个)

生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500头以上)比重(%)

肉鸡规模化养殖(年出栏万只以上)比重(%)

蛋鸡规模化养殖(年存栏5000只以上)比重(%)

78

700

69

99.7

86

100

1000

75

99.8

90

农业生态环境

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31

55

50

80


  2.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做强猪鸡,发展牛羊,扩大规模养殖,重点打造三大产业集群和三个畜产基地。强力推进“五个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在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建立生猪产业集群;以“丹凤亿万只肉鸡产业示范县”项目建设为依托,在商南、丹凤、商州、山阳建立肉鸡产业集群;以标准化蛋鸡场建设为主线,在商州、洛南、丹凤建立无公害1000万只蛋鸡产业集群。在七县区城周建立奶牛生产基地,在镇安、柞水建立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在洛南、商州、丹凤、镇安建立无公害肉羊生产基地。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能力。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建立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巩固露地菜,扩大设施菜,开发高山菜。大力发展商州城周万亩、六县区城周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商州、商南、柞水3县区海拔900—1200米6万亩秦岭高山露地有机蔬菜基地,提高蔬菜自给率。依法实施菜地保护制度,实行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开展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建设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力争种苗统供率达到40%以上。加快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贮藏等设施,积极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建立市场监测体系,推广蔬菜农超对接生产模式,强化产销衔接,畅通市场流通渠道。确保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蔬菜总面积达到50万亩。
 
  4.做优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广食用菌“百万袋”循环生产模式,建设食用菌示范县5个,示范镇10个,栽培规模达到1.5亿袋。核桃以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山阳县为重点,着力打造洛河流域川塬丘陵区、丹江流域川道坡塬区及金钱河、银花河流域浅山区3大优势产区,将核桃发展到305万亩。板栗以镇安、柞水、山阳、商南四县为重点,抓好品种改良,攻克贮藏、加工关键技术,使板栗面积达到290万亩以上。加快区域功能性水果发展。重点建设商州区、丹凤县万亩大粒樱桃基地,着力发展丹凤县3万亩酿造葡萄基地;以镇安、洛南、商州为重点,发展蚕桑基地9万亩。茶叶抓好标准园、无性系茶园、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加工开发等关键环节,建设茶叶生产基地50万亩,其中标准化茶园30万亩。中药材以丹参、桔梗、连翘、五味子、黄芩、杜仲、金银花、猪苓、药用牡丹等道地中药材为主,着力打造西部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市中药材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100万亩。以洛南、镇安、商州为重点,发展12万亩优质烤烟基地,建成全国知名品牌原料基地。以镇安县、山阳、商南为重点,建设15万亩魔芋基地。加快特色渔业发展,在洛南、丹凤、镇安、柞水四县大鲵适生区和栖息地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基地40个12.5万平方米,发展金鳟、虹鳟等冷水鱼养殖基地9个2.9万平方米。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和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推动农技推广部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协作,推进产学研、农科教协同创新,加强农业应用性科学研究。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完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切实推进镇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建立以农业科技人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辐射的科技传播网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步伐。
 
  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增产增收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力度。粮食生产推广规范间套、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综合利用等稳产增产技术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整镇推进马铃薯、小麦、玉米高产创建。蔬菜生产推广新优特品种、集约化育苗、节水灌溉、喷滴微灌溉、设施化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等技术。水杂果生产推广良种标准化建园、无公害栽培、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畜禽生产加快良种引进、人工授精、性控配种以及动物疫病检测诊断、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等技术应用。
 
  3.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引导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为农业生产经营、农民生活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实用服务。
 
  4.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依托商洛学院、商洛市农科所等科研育种单位,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抓好育种新材料的创制和育种新方法的研究,加快培育适宜我市气候和地域特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新品种。依靠省内外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和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原种猪、高产奶牛、肉牛等国内外畜禽良种引进,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代场、人工授精站四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大种子储备财政补助力度。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制度,强化农作物种子、种畜禽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加强种业市场监管。
 
  5.培育新型农村人才队伍。依托中、省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在职学历教育和基层农技人员轮训,努力使专业技术人员在农技队伍中占比达到80%。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积极培育职业农民、合作社管理人才、农业企业领办人、农业创业人员、规模种养场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各类农业人才队伍。到2017年,培养发展农业专业大户500个、家庭农场50个、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
 
  (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推广旱作节水、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农田持续增产能力。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加强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力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机耕水平达到35%,机播水平达到10%,机收水平达到10%,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15%。加快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抓好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人工增雨抗旱工程建设。加强种子、饲草料、动物疫苗等应急救灾物资的储备调运条件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坚持全覆盖、高标准和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抓好要素集聚、技术集成和效益集约,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数量、质量双提升。统筹安排相关涉农项目和资金,引导调动市场要素,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园区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园区主体培育,支持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农民以其承包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明晰园区产权,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构建探索园区与农民、合作社、企业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高地。
 
  (五)培育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加大扶持政策落实,着力发展多元化市场主体。坚持引育结合,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到2017年,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0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达到30个、国家级龙头企业3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0个,过5亿元企业达到5个,过10亿元企业1个。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完善示范社评定机制和办法,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力争到2017年,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000个,培育国家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50个、市级示范社150个。
 
  (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制定地方农业标准,编写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种植业基地、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为重点,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6个,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区(场)105个,全市农业标准化推广率达到60%以上,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290个以上,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畜禽产品绿色、有机认证,推动商洛优势农产品走向超市,走向大城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深化“商洛模式”,强化市、县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修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反应快速、跨区联动的应急处置网络。
 
  (七)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90万亩。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小黑麦、陕南白山羊等农作物种质、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饲料等投入品。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推进农村沼气和新能源普及应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力争到2017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5%和75%。
 
  (八)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业
 
  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以马铃薯、红薯为主的薯类精深加工区,以生猪、肉鸡为主的畜产品加工区,以“五大商药”为主的中药产品加工区,以核桃、板栗为主的果品加工区,以茶叶、食用菌、魔芋为主的特产品加工区。依托市、县区农业网开辟农产品交易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站。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鼓励农产品集中用户与农业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生产基地、合作社到社区菜场直供直销。
 
  四、重大工程
 
  (一)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基本口粮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培肥等工程。加快永久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65万亩。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
 
  (二)粮油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油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率先将洛南、商南等两个省级粮食主产县区建成田间设施齐备、农业机械配套、服务体系健全的粮食生产基地。
 
  (三)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项目,建设陕南白山羊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场。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1个区域性祖代猪场、5个种公猪站、10个基础母猪存栏500头的扩繁场、存栏300头以上的商品代场。改扩建1个存栏10000只良种肉鸡祖代场,支持2个市级父母代种鸡场、4个县级商品代种鸡场建设。开展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建设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20个生猪万头示范村。实施“1155”畜牧发展工程,到2017年,发展蛋鸡1000万只、饲养肉鸡1亿只、出栏生猪500万头,建设省级标准以上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0个。
 
  (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千亩日光温室建设工程,以商州、洛南、丹凤为主发展日光温室1200亩,提高蔬菜周年供应水平。提升商州城周万亩、六县城周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发展水平。推进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按照大拱棚500亩、日光温室100亩以上的标准,创建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园10个。推进集约化育苗体系建设,新建工厂化育苗中心3个、专业化育苗点60个。
 
  (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实施“1235”工程,坚持分级发展、梯次推进,按照做精县级园区、做大市级园区、做强省级园区、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全市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0个、县级园区50个,园区总数达100个以上,园区面积占到全市耕地面积的10%以上,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非园区高30%以上,园区从业农民年收入高出当地农民平均收入20%。
 
  (六)现代农作物种业工程。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力度,结合百万亩马铃薯产业大市建设,建立健全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完善脱毒种薯、网室、组织培养等设施。在洛南、商州、镇安建立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70%以上。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完善考种、挂藏、晒场、田间基础设施,以及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等。加快市、县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或实验室建设,完善种子质量检测检验体系。
 
  (七)区域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干杂果以核桃、板栗为重点,实施丰产示范园建设工程,推广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建设低产林改造示范样板。水杂果以大粒樱桃、葡萄为重点,通过实施果树良种苗木繁育、科技示范园建设、果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等项目,建设3个共1万亩的标准示范园区,创建省级标准果园6个,建设鲜果销售直营店200个。以商南、镇安、山阳为主,改造老低产茶园10万亩,建设标准茶园示范片10万亩,建设无性系茶苗繁育苗圃1000亩,良种茶采穗圃300亩,建设一个茶树有性系、无性系良种母本园。烤烟建成全国知名卷烟品牌原料基地单元6个,示范园区2个共4万亩。加快建设良种桑园,提高桑园综合科管,推广桑园春伐夏剪、大蚕桑饲育、室外饲育和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建设蚕桑生产示范基地2个,实现新桑园良种全覆盖,小蚕共育率达到70%以上,优良簇具使用率80%以上。
 
  (八)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区10万亩。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小麦、玉米机械收割、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等技术。稳步推广自动卷帘设备、节水灌溉、茶叶机采等农(林)特产品生产和加工、食用菌生产、设施养猪等适宜性机械。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管理,扶持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力争每个镇扶持建立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市级质检中心、7个县级质检站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通过市级质检中心双认证。指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市场等建立标准化内检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市、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控平台,在龙头企业部分乡镇生产基地和村组设立监控点,全面开展产品追溯能力建设,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控,逐步实现全市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十)农业公共服务工程。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力争到2017年实现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经费保障、职责明确、运作灵活、服务规范的基层农技推广机制,全市126个镇级农技推广机构均有业务用房、检验监测设备和服务人员。完成7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126个镇办农业信息服务站新建工作。成立市级综合执法支队和县级综合执法大队,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十一)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强市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完善疫情监测、预警处理、监管等相应设施设备。健全市、县、镇、村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配备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动物产品及兽药监督执法、动物标识及疫病追溯设施设备。
 
  (十二)农业环境保护工程。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有机肥加工工程,加快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节柴灶等新型农村能源,建设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00处,建设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0个,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30个。
 
  (十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各县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阵地,健全职业农民培育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业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建立市级职业农民实训基地20个,培育职业农民1万人以上,培训各类农村技术人才10万人次。
 
  (十四)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果蔬贮藏“百库工程”,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市场、集贸市场建设,每县区建成1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支持邮政和商贸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加快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市、县区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积极推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现代农业倾斜。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稳步推进设施蔬菜、烤烟、核桃、肉鸡等农产品政策性保险试点,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二)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落实农户对土地的用益物权;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流转,发展以土地入股的股份合作社、公司。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培育流转中介组织,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推进征地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强化综合执法。按照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建立市、县两级工作经费保障、执法手段完善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形成一支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动植物调运检疫,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大与公安、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战略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阶段目标,强化目标考核,推进责任落实,强化协作配合,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工作新局面。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129)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100)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943)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95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