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年金坛市水芹产业发展规划
我市水芹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品种也较多,以无节水芹栽培面积较大。无节水芹是我市地方水芹品种与地方传统栽培工艺相结合生产出的基部节间短缩不伸长,以食用茎为主的产品。
一、产业现状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市水芹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从1997年的2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亩,并形成了朱林水芹生产专业村和多个规模生产基地,水芹种植户发展到了800多户。主要集中在朱林镇、金城镇和开发区,朱林镇种植面积占全市水芹总面积的70%左右。
2.经济效益高
水芹是典型的高效农业,其亩均效益达8000元,是水稻的10倍左右,是我市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3.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已经制定了“水芹无节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一系列省、市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覆盖了无节水芹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形成了较完善的水芹生产标准体系。江苏省无节水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
4.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先后成立了金坛市绿野农业服务中心、金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朱林水芹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会员”的产业化运作体系,完善了水芹产业链,有效拓展了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金坛市绿野农业服务中心注册的水芹商标被评为“常州市知名商标” ,出产的无节水芹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碧润”牌水芹被认定为“人民大会堂特供产品”和A级绿色食品,金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无节水芹已出口到韩国。
二、制约因素
1.技术研发明显不足
对水芹产业发展缺少较系统的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力度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2.生产规模偏小、产业化水平不高
虽然无节水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总量不大,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很大。水芹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深加工能力明显不足,与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做优做大做强水芹产业仍有较大差距。
三、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芹产业增效、芹农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芹农组织化、基地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品种多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实现我市水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期限:2009-2011年,3年;
目标:新增水芹生产面积3000亩,平均年增1000亩,引进新品种3个以上,引进、创新、推广新技术3项以上,累计新增产值7000万元左右,新增效益5000万元左右,带动农民1000户左右。
(2)年度目标
年 度
|
目 标
|
2009年
|
新增水芹面积1000亩,引进新品种3个,推广新技术1-2项,新增产值1200万元,新增效益800万元。
|
2010年
|
新增水芹面积1000亩,创新推广新技术1-2项,新增加工产品2个,新增产值1500万元,新增效益1000万元。
|
2011年
|
新增水芹面积1000亩,创新推广新技术1-2项,新增产值1200万元,新增效益800万元。
|
3.主要措施与要求
(1)引进水芹种质,实现产品多样化
水芹多为地方传统品种,苏南栽培的水芹品种达8种以上,我市栽培的水芹品种3种以上,且每一品种的上市期、口感、香味都有独特之处。加强对现有种质资源收集与整理,并进行提纯复壮工作,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实现产品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延长上市时间。
(2)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水芹栽培技术和植保技术研究,将水芹植保纳入常规农作物植保测报体系;开展水芹测土配方施肥,将其列入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内容。联合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组建水芹课题协作小组,针对水芹的栽培、植保、加工进行专题攻关。
(3)科学合理规划,完善基地设施
新规划的水芹生产基地必须科学合理,标准要高。对已建基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设施标准。一是基地生产环境条件应符合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食品 水生蔬菜产地环境(NY5331-2006 )》要求;二是基地规划必须规范,做到整齐、美观、实用、有效、节俭等方面的统一,路、渠、电、林等配套到位;三是基地建设要有一定的规模,适合于水芹周年化生产的需求,适合于统一安排生产与管理,重点鼓励发展50亩以上连片集中的生产基地;四是鼓励发展符合出口要求的水芹生产基地。
(4)培壮产业龙头,提高带动能力
加大对水芹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帮助开拓市场、打造品牌,鼓励做大做强,增强带动能力。鼓励开展水芹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加强产业合作,提升合作水平
积极鼓励开展水芹产业化经营,鼓励建立“企业+基地+芹农”、“合作社+基地+芹农”等多种产业化运作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市场功能、纽带功能、利益分配功能;积极推动现有合作组织、企业跨镇、跨区域建立水芹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发展订单水芹生产;积极鼓励合作组织发挥在水芹组织生产、技术服务、质量监督、产品安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作用。
(6)加强质量监管,健全追溯机制
加强质量安全宣传,全面提高芹农、经纪人、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对全市水芹生产户和芹池进行建档编码,一户一池一个编号,完善生产加工记录,实现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建立健全市、镇两级质量检测设施,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测制度和抽样检查制度。
4.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
(1)组织领导
各有关镇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指导与服务水平。市成立“水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水芹生产技术协作小组”。
(2)项目及资金扶持
三年推进期内,对有利于推进水芹产业发展的项目予以优先申报。对于新开挖芹池,按芹池净面积补助500元/亩(暂定2009年);对新拓5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方,运作正常的,予以补助3万元/个;对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补助品种资源保护费,用于提纯复壮、扩繁及推广应用;对进行冷藏保鲜、进入超市及外销的企业,予以适当补助(对当年获得项目资金补助的新建基地不再补助)。
5.考核、验收
对当年度新建芹池,应在开挖之前先到当地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填写申请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对环境负责初步评估,并报市农林局农业与园艺科备案(附开挖前照片,5亩以上还需附土地流转协议、现状图、规划图等附件);当年12月1日前由有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统一向市农林局申请验收(附开挖过程及生产现状照片);12月底前,市农林局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每年评选组织奖、贡献奖若干名,表彰对推进水芹产业发展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八日
附表1:
年度新建无节水芹生产基地规划申请表
镇(区)
姓 名
|
性 别
|
出生年月
|
||||
家庭住址
|
学 历
|
|||||
拟开芹池地址
|
面积(亩)
|
|||||
环境评价:(原貌照片、现状图、规划图及环境质量描述)
考评人(签字):
(考评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申请日期
|
申请人签字
|
|||||
姓 名
|
家庭住址
|
拟验收芹池地址
|
面积(亩)
|
附件编号
|
合计
|
姓 名
|
性 别
|
出生年月
|
|||||||||
家庭住址
|
学 历
|
||||||||||
新开芹池地址
|
申请面积
|
实测面积
|
|||||||||
综合评价:
验收小组负责人
(签字)
年 月 日
|
|||||||||||
验收日期
|
芹池所有人
签字
|
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
|
|||||||||
2009-2011年金坛市红香芋产业发展规划
红香芋,天南星科。金坛种植的红香芋属旱作多子芋品种,原为野生芋,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品种,在我市直溪镇建昌种植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土壤条件,建昌红香芋逐渐形成集色、香、味于一体的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建昌红香芋营养价值很高,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食之有散积理气、解毒补脾、清热镇咳之功效。
一、红香芋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分析
1.产品特色
建昌是我市红香芋的主要栽培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土质为沙质壤土,土壤全氮含量1.78g/kg、有机质30g/kg、有效钾77mg/kg、有效磷6mg/kg,ph7.3。所产红香芋柄圆纹细,口感独特,品质上乘。据测定,每百克鲜香芋含蛋白质5.15g、脂肪0.28g、碳水化合物 12.71g、钙170mg、磷80mg,其蛋白质含量为山药的2.1倍。据记载,在明朝年间,建昌红香芋就被列为贡品。
2.发展规模
近年来,红香芋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达3000亩左右,年产量300多万公斤。
3.经济社会效益
红香芋是我市特色农产品之一,也是高效农业之一。常规红香芋种植亩效益在2000元以上,采用套种技术后亩效益可达4000元左右。
4.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在产量增加、品质提高的同时,努力探索红香芋标准化生产模式,目前已制定完善了“红香芋生产技术规程”等常州市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5.产业化经营
随着红香芋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市积极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在“自愿、互利、合作”的原则基础上成立红香芋专业合作社4个。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品流通,扩大产品销售,初步形成了 “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品牌建设,目前红香芋已注册了“健倡”、“昌玉”、“吉神玉”等商标,“昌玉”、“吉神玉”牌红香芋已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证书,在省市农展会活动中多次获奖,赢得了市场认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规模偏小
种植规模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两点:一是红香芋种植要求每年轮作换茬,在耕地面积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二是红香芋用工量偏大,成本投入高。
2.种质资源提纯复壮跟不上发展需要
目前,在红香芋栽培上虽已作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科技服务力量薄弱,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和有针对性攻关,如品种的提纯复壮,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还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单产低,规格产品率不高等。
3.产业化经营相对滞后
目前,红香芋销售只是对初级产品简单包装后销售,贮藏保鲜、加工以及产品开发滞后,不能适应现代消费和市场的需要,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偏低,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二、红香芋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提升红香芋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红香芋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期限:2009-2011年,3年。
目标:新增红香芋生产面积1500亩,平均年增500亩。每年建立100亩以上高效有机红香芋生产示范方2个,引进、创新、推广新技术3项以上,累计新增产值900万元左右,新增效益600万元左右,带动农民1500户左右,培植龙头企业1-2家。
2.年度目标
年度
|
目标
|
2009年
|
新增红香芋面积500亩,引进推广红香芋保鲜新技术1项,新增产值150万元,新增效益100万元。
|
2010年
|
新增红香芋面积500亩,完成红香芋地方品种脱毒提纯,引进新品种1个试种,新增产值150万元,新增效益100万元。
|
2011年
|
新增红香芋面积500亩,自主创新红香芋高产栽培技术1项,新增产值150万元,新增效益100万元。
|
按照“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以提高红香芋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先导,提高产品品质,优化品种结构;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前提,打造安全、优质、绿色、有机的红香芋品牌;以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把红香芋产业与外向型农业有机结合,努力开拓外部市场,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部门协调配合
为强化组织领导,市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农林局、财政局、质监局以及相关镇领导为成员的红香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预期目标,各负其责。
(二)强化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联合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组建红香芋课题专业协作小组,针对红香芋的栽培、脱毒提纯、储藏保鲜、产品加工等进行专题攻关。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在红香芋产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
(三)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通过组建红香芋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在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理念加强红香芋基地建设。对于红香芋轮作换茬用地统筹安排,合理周转,使之适合红香芋周年化生产的需求。强化各项服务,营造红香芋产业化发展环境。
(四)鼓励品牌整合,通过市场拉动做大做强红香芋产业
通过全方位整合资源,以强化差异和特色为重点,积极进行红香芋品牌的宣传与促销,扩大品牌知名度,树立产品和品牌形象,赢得竞争优势。品牌整合过程中,强化政府引导,帮助经营主体更新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方式,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赢得市场信誉度,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准确定位生产规模、产品价格与销售流通渠道,推进红香芋产业做大做强。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红香芋产业快速发展
制定完善红香芋基地建设土地流转政策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在用地、用电、税收、检测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先考虑安排项目申报和实施。对新发展的红香芋面积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对规模红香芋生产基地给予适当的配套设施补助;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红香芋产品的储藏保鲜、加工及产品的开发、品种优化和种植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四、考核、验收与奖励
(一)考核验收办法
考虑到红香芋每年需换茬种植的特性,对当年红香芋的种植信息资料,由所在镇农服站负责测量上报,市农林局抽查核实汇总,根据面积给予补助。
(二)补助奖励办法
1.2010年共1亩面积提纯复壮、生产脱毒苗费用由市承担。
2.对通过验收的1亩以上的红香芋种植户每年补助200斤生物有机肥。
3.对2009年连片50亩以上,2010、2011年连片100亩以上的红香芋生产示范方验收合格后给予2万元的基础设施配套补助。
4.对红香芋重点合作社,补助手扶拖拉机(含耕作机械)一台。
5.在引进红香芋保鲜加工新技术方面,经确认有效的,给予专利费等方面的补助。
6.对红香芋的市场营销,在大中城市知名卖场的进场费方面给予适当补助。
7.每年对推进红香芋产业发展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