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电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成为了消费市场的新热点。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乱象也层出不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就在 2025 年 2 月 12 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安徽省直播电商合规经营指引》(皖市监函〔2025〕40 号),给这片火热却略显 “杂乱” 的市场注入了一股规范发展的 “清流”。
这份指引可不是 “纸上谈兵”,它是在参考了《电子商务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精心制定的。可以说,它将众多分散的法律条款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为直播电商行业的各类主体提供了一份详细的 “合规指南”。
从参与主体来看,无论是直播电商平台、直播间运营者,还是网络主播以及供货者,都被纳入了规范的范围。对于直播电商平台而言,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不能再让那些 “三无” 商家轻易混入其中。比如在审核食品商家时,要仔细查验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源头保障消费者 “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平台还要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实时监测,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暂停直播、下架商品等。
直播间运营者和网络主播作为直播的 “台前主角”,受到的约束也不少。他们必须保证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真实、准确,不能夸大其词、虚假宣传。在介绍一款护肤品时,不能声称使用一次就能让肌肤 “焕颜重生”,这种毫无科学依据的夸张表述是被严格禁止的。而且,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通过低俗、暴力等不良手段吸引流量,要维护健康的直播环境。
供货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确保提供的商品质量合格,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如果生产的是服装,要保证面料质量、尺寸规格等符合标准;若是食品,更要严格把控生产环节,杜绝食品安全问题。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这份指引也给出了明确的要求。直播电商各方主体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在商品信息展示上,要清晰、全面,不能故意隐瞒关键信息。比如销售一款手机,要明确告知消费者手机的配置、售后服务等内容。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要严格保密,不能随意泄露或滥用。
虽然《安徽省直播电商合规经营指引》只是一份业务指导文件,不作为执法依据,但它的意义却不容小觑。它为直播电商行业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让行业从业者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 “红线”,不能触碰。随着这份指引的发布,安徽省的直播电商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消费者也能在直播购物时更加放心、安心。相信在规范的护航下,直播电商这一新兴业态将在安徽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真正实现行业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