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下好“先手棋”,整合归集涉企信用信息。按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要求和“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整合归集市场监管部门企业通用基础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各专业领域的企业信用风险信息,其他相关部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抽查检查等涉企信息,以及探索归集相关公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大型平台企业等有关方面掌握的涉企信用风险信息。上述企业信息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有效归集,通过分类平台开展信息汇聚整合、关联分析和数据挖掘,为科学确定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等级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二是练好“基本功”,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平台。目前建设启用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平台,已经对全市企业进行了通用型信用风险状况分类,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后续将根据指标项数据的变化按月动态更新;同时,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不代替市场监管各专业领域对企业的分级分类,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专业监管领域部门将负责建立专业领域分类指标体系,构建专业领域分类模块,实现行业风险防控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结合。
三是出好“组合拳”,全面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目前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已全量推送到双随机监管平台,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双随机抽查时,将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企业,设置不同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双随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将随机抽查结果通过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定期评估随机抽查效果,及时统计分析抽查检查结果、发现风险隐患,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风险,实现双随机抽查结果的强化运用。
四是打好“主动仗”,强化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根据各专业领域监管需求、监管重点,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中选取若干与企业信用风险关联度高的重点指标项,对企业风险隐患及时预警,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加强信用风险监测预警。通过综合分析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科学研判区域性、行业性的整体信用风险状况,及早发现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行业,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综合研判处置。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企业,参考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探索与包容审慎监管相结合,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