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解读 » 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24 13:26:02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浏览次数:1067
核心提示: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背景,编制过程等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依据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把农产品加工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召开会议、制发文件进行专题部署推动。陈敏尔书记强调,要“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农产品加工业,更加注重补短板锻长板筑底板,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三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这些年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存在加工产值比低、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与中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编制“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可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宏观指导。

二、《规划》编制过程

根据市农业农村委统一部署,《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20年9月启动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衔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规划》中落地见效。坚持开门问策,广泛吸纳市级部门、区县农业农村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等各方的意见,确保规划编制科学性、实效性。《规划》文稿形成后,多次征求区县和市级部门、专家意见,反复修改,经市农业农村委2021年第23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十四五”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路

《规划》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综合效益为核心,坚持奋力突破、追赶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经营向集群发展转变,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十四五”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1。成功创建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20个以上50亿级和100亿级市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培育500家以上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打造粮食、植物油、果蔬、肉类、调味品、中药材、烟草、渝酒、饲料、竹木等10个100亿级加工产业集群。

(三)“十四五”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给时间,提高质量效益。

二是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广泛引进现代加工技术、现代加工设备和先进管理方法,向精深加工发展,促进农产品多次加工,实现多次增值。

三是推进综合利用加工。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四是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主体。重点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

五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布局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区县新建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推进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新。

六是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加大农产品加工科技投入,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整合农产品加工科技资源,培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

七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品牌建设。引导建立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开展驰名商标、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活动,创响一批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八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田间车间互补、龙头基地互动,改变“就一产抓一产”的传统做法,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带一促三”作用,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建设物流配送、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互联互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康体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立足成渝两地共同优势,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产品加工协同发展。

(四)“十四五”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布局

遵循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规律,兼顾资源供给、市场需求、要素保障等因素,健全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实施点、线、园梯次布局。推动粮油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模化原料基地就地实施初加工;推动物流、供应、仓储企业和项目向交通节点、村镇中心、城镇枢纽布局,构建成线成带产业链;推动一批具有成长性、引领性的规模企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入驻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精深加工集群化发展。

(五)“十四五”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产业

《规划》明确的重点产业包括六大类,分别为粮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业、木竹加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其中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包含了调味品加工业、茶叶加工业及蚕桑加工业),并确定了各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六)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实施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规划》明确了八大工程,分别为: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工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建设工程、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工程、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工程、农产品加工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工程、农产品加工人才培养工程。同时,提出了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扶持政策、细分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督导等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精准化、工程化落地实施。

四、《规划》涉及的关键词、专业名词解释

(一)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指对粮棉油薯、肉禽蛋奶、果蔬茶菌、水产品、林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

(二)农产品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一次性的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即对收获的各种农新产品(包括纺织纤维原料)进行去籽、净化、分类、晒干、剥皮、沤软或大批包装以提供初级市场的服务活动,以及其他农新产品的初加工活动。

(三)农产品深加工:是指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以体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环节,“农产品深加工”与“农产品初加工”概念相对应。

(四)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向农业农村部申请建设的国家级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园区按照“一心两园多基地”进行布局,规划总占地面积105.1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45.76平方公里,示范区面积59.35平方公里。

五、核心条款解读

(一)关于完善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规划》提出,完善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全面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培育、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

2021年1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聚焦多措并举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围绕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政策支持、强化税收优惠、强化金融撬动、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督导考核等6个方面,出台了20条支持我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比如: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贷款贴息,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加工企业及加工园区贷款采取贴息方式予以支持,贴息率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

(二)关于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

《规划》要求,加大农产品加工科技投入,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整合农产品加工科技资源,培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共建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力争在重大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推广、改造上取得新突破,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上取得新提升。

重点举措:一是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采取有效的运行机制进行人才和先进技术装备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以企业为主体,联合行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开展多学科、多形式的联动,对行业前瞻性、关键性技术进行联合开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到2025年,滚动支持100个对标国际同内同行先进的产品开发、重大技改、综合利用等项目。二是建设创新平台。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体及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支持已有的创新平台装备更新与高效运转。到2025年,重点打造粮油加工、肉类加工、柑橘加工、中药材加工及“川菜渝味”食品工业化加工等5个科技创新中心。

(三)关于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品牌建设

《规划》提出,要引导建立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开展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支持开展驰名商标、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活动,创响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产品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重点举措:一是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二是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持续打造“巴味渝珍”、“三峡品牌”等区域公用品牌,认定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

(四)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

《规划》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布局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区县新建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推进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引导园区精准定位、突出特色、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强化科技研发、融资担保、检验检测等服务,完善仓储物流、供能供热、废污处理等设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重点措施:一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一区两群”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引导主城都市区向“集群式园区”模式发展,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向“一园多区综合性”的模式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向“一园多点”的特色加工园区模式发展。引导包装、检测、工业设计、品牌营销、冷链物流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智慧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提升区域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实现农产品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打造3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园区。三是开展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创建。依托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各区县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突出加工转化和产业融合,全面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农产品加工、体系化物流配送营销网络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到2025年,打造20个以上50亿级和10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地区: 重庆
 标签: 规划 农产品加工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推荐法规解读
点击排行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385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