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农厅发〔2021〕258号)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农厅发〔2021〕258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1-11-27 10:43:50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1986
核心提示:为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产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安全健康消费需求,按照《黑龙江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发布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文号 黑农厅发〔2021〕258号
发布日期 2021-10-29 生效日期 2021-10-29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各市(地)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

现将《黑龙江省“十四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黑龙江省“十四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10月26日

附件:

黑龙江省“十四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产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安全健康消费需求,按照《黑龙江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绿色食品产业,是指以农业系统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登记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简称“两品一标”)为基础,具有优质、营养、安全等特征,集产、加、销等环节于一体的优势产业。“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市场需求的有力拉动下,我省绿色食品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全省成长性最好的产业。

一是种植规模全国最大。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三农”工作重点,坚持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513.7万亩,约占全国1/5,其中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661.5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52.2万亩。

二是产业规模全国最大。通过狠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企业由原字号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绿色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链条不断延伸。截至2020年底,全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040家,年加工量1710万吨,生产绿色有机食品3400个以上,形成了绿色米、豆、菜、菌、乳、畜等14个产品系列。

三是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把实施标准化贯穿绿色食品生产全过程,全省已制订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78项,涵盖粮食、畜禽、水产、食用菌等品类。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进行宣传推广,每年省级培训绿色有机食品技术骨干人员超过1000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两次在我省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原料基地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

四是品牌影响逐步扩大。运用绿色食品企业+地理标志+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绿色食品企业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绿色食品标志,不断放大绿色食品品牌效应。截至目前,绿色食品成为我省最靓丽的农业名片,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向往的优质安全健康放心农产品代名词,形成了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的独特品牌核心价值。

五是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坚持把质量安全放到突出位置,不断强化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十三五”时期,年均抽检产品1000个,抽检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实现了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绿色食品企业全覆盖,抽检合格率99.8%。

六是综合效益日益凸显。大力推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绿色食品市场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全省80%以上企业通过开发绿色食品实现增效,并带动基地农户增收20-30%。

二、面临形势

当前世情国情省情农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展望“十四五”时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人民对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需求与日俱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同时,绿色食品产业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是政策环境有利。“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已多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发展绿色产业作出了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思想;省委、省政府有关战略部署多次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给各地压实责任,确保高标准推进。2016年起,省委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其发展定位。特别是根据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近两年又适时提出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三张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向纵深领域拓展。二是生产者热情较高。随着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在优质优价市场机制传导下,广大企业和农户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特别是食品行业骨干企业、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口企业更加关注绿色食品开发与经营。同时,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大格局的形成,各方面责任进一步落实,市场秩序和品牌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绿色食品精品形象更加凸显,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工商资本进入绿色食品领域寻求发展商机,必将稳步扩大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消费习惯日渐成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食物消费结构正加快由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追求“绿色、生态、环保”日益成为消费的基本取向和选择标准,绿色食品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导致消费者安全健康意识迅速觉醒,绿色理念、绿色消费浪潮将加快形成,有利于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的消费量。

(二)面临挑战

一是绿色食品产业靠单纯规模扩张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十三五”以来,全国范围内食品工业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企业投资受到抑制,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困难,而单纯靠政策性补贴难以支撑产业持久发展,倒逼食品产业新旧动能转化,由投资拉动转为创新驱动。二是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对企业质量安全管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对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质量安全管控和风险应对能力,以及各级政府的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对市场拓展形成新挑战。特别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传统绿色有机食品销售市场将有较大改变,同时也将倒逼生产经营者由注重线下销售向在线销售发展,加快向电商和新零售方向转型并融入大市场。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绿色食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大项目和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着力点,突出高品质谷物、乳制品、畜产品,以及特色饮品、森林食品等发展重点,强化品牌、价值链及产业链延伸,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省外市场占有率,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明确定位,率先发展。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要求,将绿色食品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等农业主体工作融合发展,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积极争取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发挥好主管部门在统筹谋划、政策引导、投入支持、执法监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市场开发,多形式搞活流通,多渠道拓展市场,积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绿色食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

——坚持品牌引领,营销带动。继续强化整体品牌形象宣传和保护,通过产权股权重组、合约授权使用等方式,加快谷物、经济作物、畜产品、乳制品等绿色食品企业品牌培育整合,加快实现从天然信用保障向品牌信用保障转变,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坚持质量至上,稳步发展。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全面落实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化生产,强化证后监管,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在坚持准入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扩大总量规模,不断满足国内外消费市场对安全优质绿色食品的需求。

——坚持重点突出,工程推进。注意抓主要矛盾,善于以重点、难点工作的突破,来带动整个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良性发展,善于运用工程性措施和手段,集中资金、技术和政策推动产业实现战略性升级,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绿色食品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产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对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贡献率进一步扩大。

——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亿亩,比2020年增长17.6%。

——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总数达到1320家,产品总数达到3950个,其中绿色食品3300个、有机食品650个,分别比2020年增长12.9%、13.8%和8.3%。

——“两品一标”产品质量和品牌公信力、认知度明显提升,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160个。

四、重点任务

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重点实施以下任务:

(一)高质量推动基地建设。以粮油、蔬菜、山特、水产品、食用菌等领域为重点,大力提升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生产、管理和科技水平,增强产能,提升品质,不断满足加工企业多方面、多层次的原料需求。在全面落实基地生产和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重点突破事关基地建设全局的重点环节。

1.打造一批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优势基地群。主要在种植业方面,分别以我省南部、东部和三江平原西南部等地区优势水稻产业带为重点,打造绿色有机食品水稻生产基地群;分别以绥化、齐齐哈尔和农垦北安、九三分局等部分地区为重点,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大豆生产基地群;分别以大庆、齐齐哈尔和双鸭山部分地区为重点,打造绿色有机食品杂粮杂豆生产基地群;分别以大兴安岭和伊春等地为重点,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山特产品生产基地群;分别以哈尔滨、牡丹江等地为重点,打造绿色有机食品蔬菜以及经济作物基地群。通过基地集群建设,强化规模效应,促进产业发展。

2.培育一批绿色有机食品农庄。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和环境优势,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与开展农业“三减”(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鸭稻共作”“渔稻共作”等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地一业”。重点在哈尔滨、牡丹江、绥化、大庆等地,培育一批各具特色、效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绿色食品庄园、有机食品农庄,总结经验、打造模式,引领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3.建设一批“三产”融合“高地”。在已取得产业融合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绿色有机食品的多功能性,开展多方面、多形式、多层次的融合,着力培育一批绿色有机食品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切实放大典型效应,带动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提标”升级。重点在哈尔滨、佳木斯和绥化等地打造一批融“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管理机制先进、辐射带动能力强、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绿色食品综合示范园区。通过打造“绿色食品+旅游”“绿色食品+康养”“绿色食品+文化教育”等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

(二)高质量推动认证主体建设。认证主体是牵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按照“提高门槛、强化服务、加强引导”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整体素质。到2025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达到1320个,比目前增长14.3%;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1.引导各类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企业、外向型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基地建设、管理水平、带动能力、履行社会责任等因素,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行业排名靠前的绿色有机食品骨干企业,通过优化服务、争取政策等措施,将其培育成为全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排头兵”企业。到2025年,全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发展到120个,比目前增长20%。

2.按照规范化原则,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绿色食品,发挥其在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作用。一方面,要坚持标准,规范认证,提高认证门槛,吸引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特别是在带领农户推进标准化生产能力较强的合作社认证绿色有机食品产品。另一方面,要以产业为平台,以利益为纽带,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提高原料基地建设水平。到2025年,全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力争达到400个,比目前增长37%。

3.按照特色化原则,鼓励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发挥行业领头作用。以蔬菜、杂粮、山特、水产品等特色产品为重点,大力组织和引导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开展生产加工和产品认证,切实提高特色产品的品质,扩大总量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全省发展特色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主体达到200个。

(三)高质量推动产品开发。引导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25年,全省力争开发绿色有机食品产品4000个左右,其中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产品占30%以上。

1.大力推动就地加工转化。引导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切实改变“原字号”“裸露式”销售、附加值低等状况,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促进“原字号”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2.大力推动初级加工转化。要注意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开展产品初级加工,大力推动“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产业项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户增收。

3.大力推动精深加工。要积极推进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单一产品向系列化产品转变。充分发挥我省绿色大豆、水稻、奶类和山特产品原料优势,紧盯国内外市场,大力开发儿童营养食品、老年营养食品、妇女保健食品等营养健康类绿色食品。特别要注意引导企业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切实增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生命力。引导企业把绿色食品发展与农户增收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大型认证企业重心下沉,并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

(四)高质量推动质量监管。积极推进监管工作前移,变定期监管为常态监管,部门监管为社会共同监管,终端检测为过程控制,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到2025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

1.要进一步强化监管主体责任。要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绿色有机食品的生命线来抓,“严”字当头,维护和强化绿色食品品牌信誉。建立健全“以属地监管为原则、部门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的综合监管运行机制。

2.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认真落实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风险预警、产品公告等监管制度。强化基地环境抽检和产品抽检,重点对蔬菜、水产品、食用菌等高风险产品进行抽检。建立“退出”机制,取消抽检不合格产品标志使用权,并公开曝光。

3.要进一步完善行业诚信机制。制订符合绿色食品行业自身特点的诚信标准,建立诚信信息服务平台,稳步开展诚信评价工作。

4.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建设。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尽快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到2025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进入相关质量追溯平台。

(五)高质量推动市场创新。市场建设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产品是否“卖得出”“卖得好”,不仅关乎每个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兴衰。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新技术,创新销售模式,切实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开拓绿色有机食品销售新局面。到2025年,绿色食品销售额实现900亿元以上。

1.大力推进定向销售。引导企业主动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各类企业食堂等大型用户建立长期的产销定向关系,构建互利互惠共同体,打造和培育持续性的消费群体。

2.大力推进产销直通。采取“生产基地+直供直销”“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模式,逐步建立长期的供销机制,引导安排生产者将果蔬、肉蛋等生鲜绿色有机农产品,与城市社区蔬菜水果专营店、专柜、专区开展“手拉手”“点对点”销售,并通过这一平台直接与消费终端对接。依托全省现有各类相关专业批发市场,设立绿色食品专柜、专卖店、连锁店和绿色食品配送公司,积极拓展绿色有机食品直销渠道,稳步扩大规模、增加效益。

3.大力推进网络营销。鼓励、扶持各类主体与大型电商平台对接,鼓励有条件的营销主体利用抖音、快手、肉团、直播带货等无接触新型营销方式,多路为我省小农户进入大市场寻求“出口”。创新举办和参加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绿色有机食品展会以及相关农业展销平台,把龙江绿色有机食品逐步销往全球。

(六)高质量推动品牌培育。品牌是一个企业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通过科学设计、积极整合、精心培育、广泛推介和有效保护等综合性措施,不断叫响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切实扩大影响,提高消费者认可度和忠诚度。到2025年,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绿色有机品牌要达到100个以上。

1.突出品牌培育重点。粮食和豆类方面,重点培育优质稻米,优质、专用、马铃薯、果蔬玉米和优质加工型玉米、大豆等名牌产品;畜产品方面,重点培育乳制品、肉制品、禽制品等品牌;山特产品方面,主要培育食用菌、浆果和蜂蜜等品牌。

2.优化品牌培育措施。坚持绿色食品精品定位,把精品理念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夯实品牌建设的基础。提升品牌文化品味,充分挖掘我省绿色食品品牌文化内涵,通过举办绿色食品高层论坛,开展理论研究等形式,不断增强品牌的文化底蕴。深入推动“双标”(“绿标”+“地标”)融合发展,增强品牌的特色性和人文性,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带动企业和农户增收。

3.要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切实增加媒体报道密度,提升宣传层次,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户外大型广告牌等载体,进一步树立黑龙江绿色食品大省形象,不断叫响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品牌。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牵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定期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解决本地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责任体系,明确分工,健全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各项事宜。

(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强化专门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千方百计稳定住现有机构和专业人员队伍,并在此基础上,要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采取市(县)和院(校)共建、乡镇和站(所)共建的办法,组织引导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地生产第一线,开展多层面技术培训,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指导与服务。

(三)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健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制度,逐年增加各级财政对绿色食品产业的资金投入额度,重点是扶持发展那些前景看好,拉动作用大的骨干加工企业,新产品开发、产品检验检测和品牌宣传等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在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预算中列支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补贴项目,并按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幅度,逐年增加财政投入比例。

(四)健全舆论宣传体系。充分应用现代化的公共媒体,加强绿色食品发展理念、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运行模式、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绿色发展、健康消费意识。积极利用各种农业节庆活动和相关博览交易会,扩大绿色食品理念与标志形象宣传。要精心保护品牌,引导企业正确使用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志,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种侵权、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认真总结绿色食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深入挖掘各地推进绿色食品工作的成功典范,加大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典型产品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公信力和影响力。健全与媒体的快捷沟通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推介宣传,提升绿色食品的国际影响力。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844)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1828) 法规动态 (211)
法规解读 (2903) 其他法规 (53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71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