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解读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促进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促进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2 16:44:52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浏览次数:1161
核心提示:到2025年,计量技术机构法定职责得到全面落实,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计量人才队伍更加稳定,基础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日益凸显,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家法定任务的各项需要,培育出一批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具有产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计量测试品牌,形成与国家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计量技术服务和保障体系。

一、制定印发《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促进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目的是什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设置的计量技术机构是我国计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计量法》规定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等保障法制计量监管的法定职责,也是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技术力量,在促进科技进步、保障贸易公平、推动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但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计量技术机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印发《指导意见》。

二、市场监管总局对促进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对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和更好发挥计量基础保障作用相统一、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相统一,不断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体系和能力建设,积极发挥机构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促进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指导意见》针对促进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强调计量技术机构的法定职责和要求,确保计量基础设施的稳定、可持续投入,保证国家量传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二是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断加强计量科技创新,提升计量技术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计量技术机构核心竞争力。三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围绕提供计量公共服务、实施计量监督管理的需要,结合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对计量技术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四、促进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到2025年,计量技术机构法定职责得到全面落实,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计量人才队伍更加稳定,基础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日益凸显,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家法定任务的各项需要,培育出一批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具有产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计量测试品牌,形成与国家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计量技术服务和保障体系。

五、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在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方面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保持计量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计量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确保国家统一和完整的基础。计量技术机构是计量工作的主力军,是实现计量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关键。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计量技术机构的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工信等部门的支持,确保各项计量基础设施的稳定、有效和持续投入,推动计量技术机构的科学化、持续化发展。要保持计量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确保国家量值的统一和安全,推动国家各项法定计量职责的有效履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二是要确保计量法定职责的全面有效履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区域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建设,合理配置计量资源,确保量值传递溯源链条的完备性。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管理。市场监管系统各级计量技术机构要认真履行法定计量职责,运行好、维护好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及时做好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型式评价等法定任务,并为各项计量监督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计量技术支撑。

三是要守牢民生安全计量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广泛实施计量惠民工程,优化民生计量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对计量的信任感和获得感。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水平,强化民生领域计量强制检定工作。加强乡村民生计量保障,不断缩小计量领域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

六、加强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自身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自身建设的六项措施。一是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计量技术资源的统筹规划,要积极推动计量技术机构的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整合。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对计量的需求,推动计量技术机构的协同发展,完善区域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要积极发挥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龙头引领作用,鼓励省级和部分有条件的市级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强强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高水平研发机构,逐步形成区域计量科技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计量技术机构构建发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计量协作网,向基层计量技术机构提供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二是明确重点任务,促进差异化发展。要积极推动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的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要加强基础、前沿计量科学技术研究,主导建设国家重大计量基础设施,保持计量基准与国际量值等效。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要切实发挥区域辐射作用,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计量保障。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较大城市以及其他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水平较高的计量技术机构,要加强应用计量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市、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要进一步强化法制计量工作,落实强制检定职责,切实维护和保障民生计量服务的公益性,确保持续稳定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公共性量值传递与溯源服务。三是加强技术研究,推动科学发展。积极开展前瞻性计量基础研究,推动高水平计量科技自立自强。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搭建产业计量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高水平计量应用技术研究和服务,促进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持续发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机构管理方式,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完善以绩效和贡献为导向的考核分配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员的内生动力。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化发展。要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计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计量服务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国家计量数据中心,推动以计量数据为驱动的“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深化计量数据防篡改和测量软件功能安全认证等信息化技术研究。六是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国际化发展。鼓励和支持计量技术机构参与国际计量技术活动,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计量规则和计量规范制定,加强国际计量制度、规划、规范、技术的跟踪研究。支持计量技术机构参与国际计量互认工作。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计量培训研讨、知识传播、计量比对、计量实验室援建共建,分享中国经验。

七、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如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对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创新计量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各级计量技术机构要进一步更新计量理念,从传统的“器具管理”向“量值应用”转变。全面审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测量需求,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积极拓展各项计量服务,从检定、校准延伸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的全寿命周期,积极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聚焦发展需求,强化对重点战略的支撑。充分发挥计量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开展高精度计量基准、标准器具的研制和应用,提升计量基准、标准国产化率,服务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数字计量设施建设和研究,服务数字中国与网络强国建设。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建设全球互认的碳计量标准装置,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开展生物医药、体外诊断试剂等健康产品的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服务健康中国与平安中国战略。加强公共安全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智慧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推动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三是增强竞争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要求,主动参与改革,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努力提高服务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要在计量服务市场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大与其他市场主体的交流合作,逐步实现各类计量市场主体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共同发展。鼓励和支持计量技术机构面向市场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八、如何保障《指导意见》的顺利实施?

《指导意见》从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支持、积极稳妥推进和加强监督管理四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各有关单位应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指导意见》贯彻落实。

相关链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促进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市监计量发〔2021〕68号)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推荐法规解读
点击排行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76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