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
为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1号),经市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粮食高产稳产、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以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市)、乡镇为重点,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政策支持,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投入,进一步推进大规模粮食高产创建和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二)任务目标。以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为重点,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马铃薯、石榴、大樱桃等14个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以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为重点,推动农业综合生产。力争到2017年,全市基本建成吨粮市,粮食、蔬菜、果品、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500万吨、50万吨、70万吨和10万吨以上。
二、推进粮食高产创建
以滕州、台儿庄、峄城、薛城等粮食主产区(市)为核心,重点规划建设滕西、枣南百万亩高产区,覆盖级索、姜屯、古邵、马兰屯、常庄、张范、西王庄、城头等36个主要产粮乡镇。力争到2017年建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粮食生产水平明显提升的粮食高产创建田10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600公斤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超过500公斤。滕州市巩固吨粮县,峄城区、台儿庄区建成吨粮区,薛城区、山亭区、市中区基本建成吨粮区;主要产粮乡镇建成吨粮乡镇,其他乡镇基本建成吨粮乡镇。
(一)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按照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标准,完善田间输配水电设施,确保旱涝保收、节水高效。搞好农田生产路网建设,合理布局防护林网,使高产创建田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标准。
(二)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启动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加快提升高产创建田地力。全面推行田地深耕深松,到2015年对所有高产创建田全部深耕深松一遍。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力度,鼓励增施有机肥,到2017年,高产创建田测土配方施肥率、秸秆还田率达到100%,有机质含量达到1.2%以上。同时,着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质量档次。
(三)实施增产技术集成推广工程。采取“核心试验、样板示范、典型引路、区域辐射”的方式,大力推广适合我市粮食生产实际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高产创建田小麦宽幅精播、氮肥后移、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玉米机械精播、“一增四改”、适期晚收、“一防双减”等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率达到100%。 建立专家巡回指导和基层农技人员蹲点包片制度,提高高产栽培技术入户入地率。
(四)实施现代植保统防统治工程。加大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体系建设力度,每个区(市)重点扶持发展3-5个“龙头”型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力争每个主要产粮乡镇有1个植保服务组织,4年内培育专业化防治组织300个,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加快新型高效环保型农药、植保机械等引进和推广,将适合不同作物使用的优良施药机械,以政府补贴的方式优先装备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开展植保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全员持证上岗。
三、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
大力实施蔬菜、果品、畜牧、渔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启动实施桑蚕、中药材、蜂业等五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蔬菜果品标准园、畜禽渔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突出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
(一)优化蔬菜产业布局。以界河镇、周营镇、桑村镇等乡镇的马铃薯、辣椒等为重点,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和中小拱棚相互衔接配套的设施蔬菜基地100万亩。以在省内外知名的芸豆、食用菌等特色精细菜为重点,建设高效特色蔬菜基地15万亩。以张范街道、坛山街道等近郊镇街为核心,建设城镇保障瓜菜基地10万亩。以海风冠都、龙业果蔬等企业为龙头,建设蔬菜加工出口基地5万亩。扶持以新品种繁育和工厂化育苗为主的种苗企业,建设改造5—7个育苗能力达500万株以上的蔬菜集约化育苗厂(场)。力争到201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创建蔬菜标准园50个。
(二)实施果业振兴计划。重点支持具有枣庄地方特色的石榴、长红枣、大樱桃、酥梨等名优特果品,提升果品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工增值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市场引导、行政推动、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措施,在林果产业优势产区实行更新换代工程,对传统果园进行调整更新,力争在品种选育、技术组装、规模种植上实现新突破。到2017年,全市力争建成果品标准园30个以上,果树栽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以上。
(三)推动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强畜牧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抓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生态养殖场和秸秆养畜养殖场等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优势畜禽品种饲养基地建设。以柴胡店镇、级索镇、西集镇、孟庄镇、吴林街道、马兰屯镇等畜牧养殖为重点,着力发展生猪、肉牛、肉羊、肉鸡等优势产业,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力争到2017年,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四)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大力实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和良种工程建设,推广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岩马水库、周村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和市域内河流实施生态养殖,改善恢复生态环境;在滨湖、沿河区域,煤矿、石膏矿塌陷地大力发展鱼塘养殖。力争到2017年,全市渔业放养面积达到2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
四、强化推进措施
(一)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针对小麦、玉米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等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快新型生产机械和植保机械购置推广。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购置大功率、多功能、低能耗复式农业机械。高产创建田率先推广耕作、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烘干等作业新机具,推进粮食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全程机械化。积极开展蔬菜、果品、畜禽、渔业等生产机械化,推广设施设备,提高机械化、设施化生产水平。
(二)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快粮食、蔬菜、水果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研发,培育、推广一批有突破性的高产、优质、广适、抗逆、抗病、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高产创建田粮食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加强小麦、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优势种子和苗木生产基地。加强地方畜禽、渔业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积极选育、推广优良品种。
(三)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水平。重点扶持发展畜禽、粮油、果蔬、食用菌、乳品等五大农产品生产加工群,培育跨采中心枣庄分中心、祥和乳业、春藤食品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大宗优势农产品的产后处理及加工。加强优势产业专业村镇建设,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积极创新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农产品短链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重点扶持滕州杏花村、市中利民等10大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从产地批发到终端销售流通链条。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加强重大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大力推广高产创建、生态健康养殖、设施高效种植等先进适用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水平。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等要重点向粮食主产乡镇、高产创建田、特色优质高效产业区域倾斜,集中培养一批技术型、专家型职业农民。加强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点建设,力争到2017每个行政村配备1—2名农民技术员,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建设“优质、高效、品牌”农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十有”标准和“五要”制度,扩大“三品一标”认证。逐步推进有条件的区(市)、乡镇按出口标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农药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加快建立市、区(市)级监管平台和质量追溯点,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对粮食生产等重要敏感区进行加密监测、跟踪监测和风险评估。
五、健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一)健全政策扶持体系。重点落实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农机具购置补贴要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市)、乡镇倾斜,向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倾斜。优化财政支农投资结构,支农资金要重点向粮食高产创建倾斜,向特色优质高效产业区域倾斜。各级政府安排的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等资金,要优先保障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需要。粮食高产创建、果菜产业振兴、畜禽标准化创建、特色农产品发展等奖补资金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要逐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制度,加大金融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构建新型经营体系。着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动家庭经营、大户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对流转土地用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鼓励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稳妥推进工商资本下乡领办合作社。鼓励供销社、邮政公司等行业组织为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提供专业化、规模化、系列化的经营性服务。
(三)建立科学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以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市)、乡镇(街道)为重点,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与评估,做好农业气象跟踪和技术咨询服务。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重大动物疫病预警与控制站建设,完善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和设施建设。加快以农田林网为骨架的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抗拒干旱、早霜、晚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农业的苗情、墒情、虫情、灾情“四情一体”的监测预警网络。强化农业生产风险保障,积极推动农业保险等政策在全市实现全覆盖。
(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涉农部门职能,积极构建多元化服务主体,搭建资产评估、产权交易、金融抵押贷款担保等平台,推广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等服务模式,提供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销售服务。加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参与粮食等农产品生产专业化服务,努力建立完善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性服务组织为骨干、合作组织为基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行政推动。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成立粮食高产创建和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发改、国土资源、水利渔业、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环保、科技、统计、调查队、气象、农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培训督导和调度考核等日常工作。各区(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履行职责、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区(市)、乡镇政府是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的责任主体,要搞好各类支农项目和资金整合。市、区(市)有关部门在相关支农项目申报和审批时,要统筹规划,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各类支农项目集中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投入。发改、财政、国土资源、水利渔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统筹安排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项目,优先搞好示范方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林业、电力等部门要负责搞好林网建设和农电配套等,环保部门要做好粮食等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农机等部门要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抓好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市财政局要支持区(市)搞好资金整合,落实好相关方面的资金。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的意义和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要及时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粮食高产创建和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考核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层层分解粮食高产创建任务,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地块。市里将粮食生产、粮食高产创建纳入对区(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考核,并制定粮食高产创建和建设吨粮区(市)、吨粮乡镇(街道)工作考核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