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渭南市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的通知(渭政发[2013]17号)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渭南市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的通知(渭政发[2013]17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4-03-07 10:09:41  来源:渭南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1007
核心提示:《渭南市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发布单位
渭南市人民政府
渭南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渭政发[2013]17号
发布日期 暂无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www.weinan.gov.cn/gk/zfwj/wzf/251454.htm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
 
  《渭南市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渭南市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
 
  1.1规划背景
 
  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支持渭南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战略部署。市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富裕、文明、和 谐、活力陕西东大门的发展目标。我市是农业大市,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的客观需要,更是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迫切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 东大门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12〕12号)精神,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为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陕西省农业厅、渭南 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1.2建设意义
 
  1.2.1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是提高我市经济发展竞争力、建 设陕西东大门的重要举措。现代畜牧业横跨三大产业,是包括养殖业、兽药、饲料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与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势大产业。我 市是农业资源大市,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能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转变,快速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竞争能力。 按照本规划设计,利用5年时间建成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全市畜牧养殖业产值可达到3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 等产值可达500亿元以上,整个畜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
 
  1.2.2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 要求。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受土地、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较小,易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畜牧业承农启工,是农业工业化的代表,是工业化在农业经济发展 中的典型体现;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循环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市是全省重要的粮、果、菜生产基地,发展畜牧业 可提供大量有机肥源,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快果业、蔬菜和粮食转型升级,建设生态、循环、有机农业提供强有力支撑。畜牧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畜牧 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和先导。加大项目、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实现现代畜牧业率先突破,能有效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
 
  1.2.3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是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畜牧业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高、比较效益 高、商品率高、变现快,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发展畜牧业还能实现粮食的转化增值,能提供大量有机肥有效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 入。据测算,每产出1公斤猪肉可转化3公斤粮食,养猪效益是直接出售原粮的3倍。畜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土地规模化经营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 移的最佳承载产业。每实现1亿元畜牧业产值,可吸纳转移3000多个农村劳动力;每实现1亿元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可创造1500个就业岗位。建成陕西现代 畜牧业示范区,全市畜牧养殖业可就地吸纳转移90万以上农村劳动力,畜产品、饲料、兽药加工和销售等可创造8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1.2.4 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是探索发展模式,加快陕西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我省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 一阶段,探索适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解决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高代次种畜禽严重依赖进口、规模养殖发展融资难等现实难题,对于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 重要战略意义。要全面解决这些难题,最可行的办法是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设立示范区,走“探索—示范—推广”的路子。我市在全省率先建设现代畜牧业 条件得天独厚,在我市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对于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全省畜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 现状与发展条件
 
  2.1概况
 
  2.1.1区位与地形。我市地处我国版图中心,是东西部的交汇点,西北东大门,处于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东连中原,北接华北,南达西南,市场战略位置极佳。现辖一区(临渭)、两市(韩城、华阴)、八县(华县、潼关、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富平)及政府派出机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142个乡镇(办事处),3221个行政村,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
 
  2.1.2自然资源。我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年均气温11.3-13.6℃,年日照时数2144-2505 小时,无霜期199-255天,年降水量529-638毫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5.43亿立方米,当地水资源总量20.06亿立方米,外来补给水资源 15.37亿立方米。境内川原平地约占70%,耕地面积822.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67万亩。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历来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优的 农业生态区,素有陕西“粮仓”、“棉库”之称,粮食种植面积822.5万亩,总产264.2万吨;棉花总产占全省总产的80%。
 
  2.1.3社 会经济条件。2011年底我市常住人口55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20万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28.97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160.47亿元、545.19亿元、323.31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94.4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7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1元。
 
  2.2畜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2011年底全市存栏生猪 317万头、牛41万头(其中奶牛12万头)、羊110万只(其中奶山羊60万只)、家禽1906万只,分别较2005年增长234%、12% (300%)、41%(54%)、102%;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9万吨、13万吨、42万吨,同比增长196%、94%、239%;畜牧业产值达到 70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7%。
 
  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底, 全市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750个,其中万头猪场30个,千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344个;千头奶牛场10个,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小区)166 个;万只以上禽场438个。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2万户,适度规模养殖和规模养殖生产量占到50%以上。
 
  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现代产业体 系初步形成。投资6亿元的陕西渭南雨润食品工业园、投资3亿元的美可高特生物科技园、投资2.4亿元的石羊肉鸡食品加工和投资12亿元的陕西丰沛亿只肉鸭 现代产业园等一大批现代畜牧业生产加工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全市已建成渭南生秦、红星乳业、大荔景壁等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年产值4亿元;石羊集团、大农饲料公司等饲料加工企业86家,年产值20亿元。
 
  2.3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有利条件
 
  2.3.1资源极其丰富。我市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最优的农业生态区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年粮食产量260多万吨,年可提供饲料粮150多万吨, 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300多万吨,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220多万亩,人工草地40万亩,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资源条件优越。畜牧业具有无限增长的特性,不 仅能实现内部资源的转化利用,而且能大量利用外部资源。如果有效利用周边资源,完全可以满足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需要。从土地承载能力分析,全市有 822.5万亩耕地,按每亩耕地适宜承载畜禽数量为3个猪单位计算,全市可承载畜禽数量为2460万个猪单位,建成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后,全市仍有 300万个猪单位发展空间。
 
  2.3.2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我市畜牧业以年均23.8%的速度递增,成为农村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全市主要畜禽存栏居全省前列,初步建成以澄城、大荔生猪,合阳、临渭奶牛,富平奶山羊,蒲城肉鸡等为重点的一批具有较强增长势头的产业区域。澄城县的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模式、合阳县的奶牛标准化养殖模式、蒲城县 的肉鸡代养模式等成为全省示范推广样板。特别是南京雨润、天津亚亿、江苏丰沛、新希望六和等一大批现代畜牧生产加工企业先后入驻我市,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示 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目标,今后5年畜牧业增速要达到25%以上,根据“十一五”畜牧业发展速度、当前畜牧业发展态势,参考外 地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实践,只要措施得力,实现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目标完全可能。
 
  2.3.3行政措施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把加 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三农”工作的战略重点,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决定》,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畜牧业发 展,并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各县市区一年两次观摩考核内容,强力推进。各县市区也先后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市 上下重视畜牧业、大上畜牧业的氛围已经形成。
 
  2.3.4建设机遇难得。今后五年,我市畜牧业正处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内 生产力布局的梯度转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将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的实 施,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提供了难得机遇。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做出支持渭南建好陕西东大门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市畜牧业在更高层次上吸纳资源要素、聚集 发展能量创造出新的优势。只要抓住机遇,大干快上,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第三章    思路与目标
 
  3.1基本定位
 
  把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作为建设陕西东大门的重要内容,努力在现代畜牧业生产模式、科技支撑、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把渭南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现代畜牧业先进理念的试验地、先进经验的发源地和先进模式的示范地。
 
  3.2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为统领,以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建设千万头生猪、二十万头奶牛、亿只肉鸡、亿只肉鸭、百 万只奶山羊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生产、完善加工流通体系、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 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陕西东大门建设夯实基础,示范引领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
 
  3.3基本原则
 
  ——坚持把“四化同步”作为重大政策导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夯实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坚持把推进陕西东大门建设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陕西东大门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快速扩大产业规模,突破性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建设陕西东大门做出突出贡献。
 
  ——坚持把探索发展模式作为主攻方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探索既符合渭南特点,又顺应发展趋势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为全省乃至全国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积累经验、提供样板。
 
  ——坚持把政策支持、科技推广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科技成果应用,加 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着力创新畜牧业经营机制,激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源投入现代畜牧业发展,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内生动力。
 
  3.4发展目标
 
  3.4.1总体目标
 
  建成一大基地。即建成西部最大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到2017年,全市年出栏生猪800万头以上,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头;奶牛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力争达到30万头;奶山羊存栏达到100万只以上;年出栏肉鸡1亿只以上;年出栏肉鸭1亿只以上。
 
  构建两大中心。一是构建全省饲料和畜产品加工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带动强的饲料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构建与生产基 地相配套的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体系。二是构建全省畜产品物流信息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畜牧业信息平台为依托,以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服务为手段,健 全畜牧业信息物流体系,构建全省畜牧业信息物流中心。
 
  打造三大高地。一是打造全省畜牧科技创新与应用高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龙 头企业建设五大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加强科技研发、引进、集成、示范和推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大力培育现代畜牧业生产主体;加 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以市、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为指导,乡镇畜牧站为核心,村级综合服务点为支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家大院和农林院校试验示范基 地为补充,实体、虚拟两个平台相互促进的畜牧技术推广新模式,建设全省畜牧科技创新和实用人才培养高地。二是打造全省畜禽良种繁育高地。加强畜禽良种繁育 体系建设,探索和示范畜禽“引、繁、推”良种繁育建设模式,打造全省畜禽良种推广体系示范基地和畜禽良种供种高地。三是打造全省动物防疫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高地。加强各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设市、县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实验室,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 管工作,打造全省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高地。
 
  破解四大难题。一是探索“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健全 完善标准体系,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破解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难题。二是探索“养殖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的共生共赢模式,健全完善各环 节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发展模式,破解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难题;三是探索“融资、担保、贷款”的联动金融模式,创新融资机制,搭建现代畜牧业融资平 台,破解畜牧业发展融资难的难题。四是探索“生态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模式,着力推广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有机 结合,破解畜牧业污染治理的难题。
 
  建设五大产业示范区。按照“资源优先、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功能完善”的原则,建设千万头生猪、二十万头奶牛、亿只肉鸡、亿只肉鸭、百万只奶山羊五大产业示范区,带动全市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特色、竞相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3.4.2 具体目标
 
  到2017年,把我市建成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全市畜牧业、畜产品和饲料加工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其中畜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 50%以上;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带动150万个劳动力就业,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突破2500元。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70%以 上,主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无公害畜禽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数量大幅增长,畜产品优质率达90%。打造5-10个年销售收入10 亿元以上的畜产品、饲料加工企业。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产业化经营参与率达到80%以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利用率显著提高。
 
  第四章    建设任务
 
  4.1建设五大产业示范区
 
  4.1.1千万头生猪产业示范区。以澄城县、大荔县、临渭区、白水县、华县为 重点,其余县市区为辐射区,着力推广万头生猪示范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加快生猪基地建设,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完善加工流通体系,建设千万头优质生猪产 业示范区,打造生猪大市品牌。到2017年新增出栏生猪400万头,全市年出栏生猪达到800万头以上,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头。
 
  4.1.2二十万头奶牛产业示范区。以合阳县为核心区,临渭区、华阴市、富平县、蒲城县、大荔县、华县等 县市区为辐射区,以建设千头奶牛场和标准化奶牛小区为重点,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生鲜乳质量检测三大核心技 术,完善安全保障、品种改良、饲草饲料、技术培训四大服务体系,建立市场运作、政策引导、风险补偿、信贷支持、多方联动五大工作推进机制。到2017年全 市奶牛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力争达到30万头。
 
  4.1.3亿只肉鸡产业示范区。以蒲城县为核心区,富平县、临渭区、华县等县市区为辐射区,大力推广“政府+公司+银行+合作社+养殖户”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加快发展肉鸡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设亿只肉鸡产业示范区。到2017年新增肉鸡出栏7800万只,全市年出栏肉鸡1亿只以上。
 
  4.1.4亿只肉鸭产业示范区。以大荔县为核心区,华阴市、华县、潼关县、临渭区等县市区为辐射区,加强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健全产业化联结机制,建设1亿只肉鸭产业示范区。到2017年,全市年出栏肉鸭1亿只以上。
 
  4.1.5百万只奶山羊产业示范区。以富平县为核心区,蒲城县、临渭区等县市区为辐射区,加快发展奶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产业升级和羊乳加工业发展,建设百万只奶山羊产业示范区,做大做强陕西关中奶山羊品牌。到2017年新增奶山羊40万只,全市奶山羊存栏达到100万只。
 
  4.2建立现代畜牧业加工流通体系
 
  按照产加销一体化要求,围绕五大产业示范区建设,以国内知名畜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配套引进和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带动强的畜产 品、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形成与生产基地相适应的畜产品、饲料加工企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保证 体系,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进一步推进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打造一批精品名 牌。鼓励企业以品牌促营销,积极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到2017年,全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4.3建设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
 
  围绕五大产业示范区建设,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五大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加快科技研发、引进、集成、示范和推广,增强科技支撑能 力。健全动物疫病诊疗体系,在五大产业核心区和部分重点县建设8个动物疫病诊疗所,提升动物疫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完善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各级畜 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畜牧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相关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畜牧业技术推 广体系。建设畜牧业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参与式、培训式、带动式、示范式等新型畜牧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加大技术应用力度,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
 
  4.4完善动物防疫及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完善市、县、乡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动物疫情信息网络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和动物防疫物质保 障体系,装备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县级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实验室,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控条件建设,健全市县镇三级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全面增强动 物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健全以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规程为基础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4.5探索融资担保等政策支持体系
 
  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畜牧业。创新金融担保机制,按照“企业主导、多方出资、行业监管、 市场运作”的原则,以龙头企业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试点成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公司,解决畜牧业贷款担保难问题。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投 保自愿”的原则,稳步扩大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探索建立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民间保险,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
 
  第五章    重点建设项目
 
  5.1 千万头生猪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1800头的曾祖代种猪繁育场1个,2000头以上的祖代种猪繁育场 10个,1000头以上的祖代种猪繁育场15个,5000头以上的父母代种猪繁育场5个,1000头以上的父母代种猪繁育场125个,区域生猪供精中心7 个;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建设年出栏40万头的生猪产业园区2个,建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300个,年出栏10万头的生猪育肥场3个,年出栏5万 头的生猪育肥场6个,年出栏1万头的生猪育肥场100个,年出栏5000头的生猪育肥场140个;配套建设8个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11个大型生猪活畜交易 市场。
 
  5.2二十万头奶牛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加快良种高产奶牛引进,完善奶牛冷配体系,进口良种奶牛10000头,建设区域奶牛 冻精供配中心1个、冻精配种站点282个;加快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力争到2017年奶牛存栏达30万头,新建万头奶牛场2个、千头奶牛场88 个、500头奶牛场72个、300头奶牛场120个;加强饲草基地建设,建设 3000亩集中连片优质苜蓿种植基地9个;配套建设日处理能力1000吨以上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2个。
 
  5.3亿只肉鸡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健全肉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30万套父母代肉种鸡孵化场1个;完善产业化联结机制,大力推进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建设存栏6万只、年出栏36万 只的肉鸡养殖园区120个,年出栏6万只肉鸡养殖场580个;配套建设日屠宰10万只肉鸡屠宰线3条、年产18万吨饲料加工企业2个、年产10万吨有机肥 加工企业1个、熟食品精深加工基地1个。
 
  5.4亿只肉鸭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建设存栏15万只的种鸭场7个,年孵化1亿只肉鸭孵化场1个;建设年出栏100万只肉鸭养殖示范园区7个,年出栏30万只肉鸭养殖场(小区)310个;配套建设日屠宰30万只肉鸭屠宰加工企业1个,羽绒加工企业1个,熟食加工企业1个,年产4万吨有机肥加工企业1个。
 
  5.5百万只奶山羊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建设存栏种羊1000只的陕西关中奶山羊核心育种中心,建设标准化配种站点500个,完善奶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万只奶山羊产业示范园区1个,存栏 1000头的奶山羊养殖场(小区)390个;加快红星、圣唐和金牛乳业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引进日处理500吨的羊乳加工企业3个;建设3千亩连片优质牧草 种植基地5个,配备饲草加工机具150台。
 
  5.6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
 
  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在合阳县、蒲城县、大荔县、富平县和澄城县 建设奶牛、肉鸡、肉鸭、奶山羊和生猪5个产业专业技术研发中心,60个实训中心;完善市、县两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装备100个重点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市级动物疫病诊疗中心和8个区域性动物疫病诊疗所,提升动物疫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以提高从业者素质和生产技能为核心,在五大产业核心区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 训制度,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培训、认定,扶持10000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促进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形成。
 
  5.7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项目
 
  重点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建设、动物防疫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系统建设、动物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和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建设六大重点项目,全面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重点建设200个畜产品生产基地、畜产品批发市 场检验检测点,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5.8现代畜牧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项目
 
  建设市畜牧业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市县镇三级畜牧业信息网络体系,推动与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渭南智慧畜牧”项目,开发远程诊疗、畜牧超市、电教培训等应用平台,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合阳县、蒲城县、大荔县、富平县、澄城县建设奶牛、肉鸡、肉鸭、奶山羊和生猪5个区域畜产品饲料兽药综合批发市场。
 
  第六章    规划投资与预期效益
 
  6.1 规划总投资
 
  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重点项目共需投资246亿元。其中:千万头生猪产业示范区建设计划总投资108亿;二十万头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总投资68亿元;亿只肉鸡产业示范区总投资17亿元;亿只肉鸭产业示范区投资总投资21亿元;百万只奶山羊产业示范区总投资28 亿元;现代畜牧业支撑体系建设总投资1.2亿元;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总投资1.2亿元;现代畜牧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1.6亿元。按照多渠道筹集 资金的原则,由政府、企业和农户等各种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建设,其中企业和农户等社会资金 221亿元,各级政府扶持和配套资金25亿元。
 
  6.2预期效益
 
  6.2.1经济效益。建成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全市畜牧养殖业产值可达到3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等产值可 达500亿元以上,整个畜牧业产值至少在800亿元以上,可增加农民收入65亿元,畜牧业对农民人均收入贡献份额达到2500元以上。
 
  6.2.2社会效益。规划实施后,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将大幅度提高,对于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应,丰富人民“菜篮子”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带动饲料、畜产 品、皮毛、医药、保健、兽药加工、流通、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种全新的畜牧产业链条和产业形态,加快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能为 农民自主创业提供机会,对于吸纳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村就业将产生重要作用。
 
  6.2.3生态效益。规划实施后,渭南将成为全省乃至西部最大的现代畜牧业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通过推广畜禽粪便生物处理、有机肥加工和沼气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撑有机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加强组织领导
 
  将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建设陕西东大门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领 导,强力推动。市上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区建 设的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严格检查考核,确保完成示范区建设任 务。
 
  7.2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加强示范区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 省支持。增加市、县两级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级现代畜牧业专项扶持资金增至3000万元,并随财力增长和示范区建设需要逐年增长。核心区所在县(市、 区)每年畜牧业专项扶持资金不少于800万元,辐射区县(市、区)不少于500万元,并逐年增加。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支持、龙头企业主导、市场化 运作原则,试点成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公司,探索建立现代畜牧业融资担保机制。积极推进强农惠农资金整合,各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移民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要 向现代畜牧业发展倾斜。
 
  7.3加强政策扶持
 
  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现代畜牧业园区、规模养 殖场(小区)用地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国土、畜牧部门要根据建设规划,做好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选址,满足用地需求。建立有效激励 发展机制,对新建达标的畜牧园区、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良种繁育场按标准给予奖补。加大对畜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基 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产品出口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动物疫病防控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足额保障动物防疫经费。
 
  7.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鼓励各类企业和投资主体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加工物流,形成政府、企业 和农民共同投入的建设合力。将畜牧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引进作为市、县两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加快引进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带动强的畜牧业生产、 加工企业,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对于引进重点项目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
 
  7.5强化科技服务
 
  聘请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有关专家成立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专家指导团,定期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中的技术问题。与高等院校开展技术 协作,加强畜牧科技创新,在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各级畜牧兽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充实加强各级畜牧部门技术力量。鼓励龙头企业 和社会力量参与创办畜牧业科技服务组织,形成多元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千万头生猪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    示范区建设概况
 
  1.1建设条件
 
  猪肉及其产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乡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产业,也是 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生猪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按照“扩大规模、提升水平、保障安全”的总体要求,以生猪大县建设为突破口,以万头生 猪示范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生猪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生猪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市存栏生猪317万头,出栏380万头,猪肉 产量28万吨。建成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30个,千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344个。初步建成澄城、大荔、临渭等一批生猪发展重点县,产业聚集度快速提升。特别是年屠宰生猪200万头的渭南雨润食品工业园项目建成投产,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为做大做强我市生猪产业,建成千万头生猪产业示范区,打响生猪大市品牌,加快推进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根据《渭南市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划。
 
  1.2建设目标
 
  到2017年,全市年新增出栏生猪400万头,达到800万头以上,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头。生猪养殖业年新增产值80亿元,达到160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以上,生猪产业对农民人均增收贡献份额达到560元。带动饲料、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52亿元。
 
  1.3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示范区建设总投资108亿元,其中:企业和养殖场户等社会资金投入98.4亿元,各级财政扶持和配套资金9.6亿元。
 
  第二章    示范区建设布局及主要内容
 
  2.1建设布局
 
  以澄城县、大荔县、临渭区、白水县、华县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市生猪产业发展。
 
  2.2建设内容
 
  2.2.1万头生猪示范村建设
 
  建设300个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每个示范村建设1个存栏基础母猪600头的父母代繁育场、5个年出栏2000头的育肥小区)。
 
  2.2.2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建设年出栏40万头生猪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2个;
 
  ——建设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
 
  ——建设年出栏5万头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个;
 
  ——建设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
 
  ——建设年出栏5000头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0个。
 
  2.2.3良繁体系建设
 
  ——在7个重点县建设区域种公猪站7个;
 
  ——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800头的曾祖代繁育场1个;
 
  ——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000头的祖代繁育场10个;
 
  ——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000头的祖代繁育场15个;
 
  ——建设基础母猪存栏5000头的父母代繁育场5个;
 
  ——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000头的父母代繁育场125个。
 
  2.2.4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引进和建设8个猪肉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建设区域性生猪交易市场11个,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
 
  第三章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计划总投资108亿元。其中企业和养殖户等社会资金投入98.4亿元,各级财政扶持和配套资金9.6亿元。
 
  3.1万头生猪示范村建设
 
  每个万头示范村建设需资金1500万,300个共需资金45亿元。其中企业和养殖户等社会资金投入42亿元,各级财政扶持和配套资金3亿元。
 
  3.2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共需资金31亿元,其中企业和养殖户等社会资金投入27.58亿元,各级财政扶持和配套资金3.42亿元。用于建设年出栏40 万头的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2个,每个建设资金4亿元;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场3个,每场建设资金1亿元;年出栏5万头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场6 个,每场建设资金5000万元;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场100个,每场建设资金1000万元;年出栏5000头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场140个,每场 建设资金500万元。
 
  3.3良繁体系建设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共需资金22.71亿元,其中企业和养殖户等社会资金投入 19.58亿元,各级财政扶持和配套资金3.13亿元。用于建设种公猪站7个,每个站建设资金300万元;基础母猪存栏1800头的曾祖代场1个,建设资 金1亿元;基础母猪存栏2000头的祖代场10个,每场建设资金2000万元;基础母猪存栏1000头的祖代场15个,每场建设资金1000万元;基础母 猪存栏5000头的父母代场5个,每场建设资金6000万元;基础母猪存栏1000头的父母代场125个,每场建设资金1200万元。
 
  3.4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生猪加工流通体系建设共需资金建设9.1亿元,全部通过招商引资,由企业自筹解决。用于建设8个生猪加工、流通企业,每个建设资金1亿元;建设区域性生猪交易市场11个,每个建设资金1000万元。
 
  第四章    预期效益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全市年新增出栏生猪400万头,达到800万头以上,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头。生猪养殖业年新增产值80亿元,达到160亿元以上。年直 接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以上,生猪产业对农民人均增收贡献份额达到560元。带动饲料、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52亿元。同时,生猪产业的发展,可提供大 量有机肥源,全市年可节省化肥投资3亿元以上,可增加果品产量10万吨以上,增加农民收入2亿元以上。
 
  4.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 后,我市将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建大的生猪生产基地,对于保障猪肉市场有效供应,丰富人民“菜篮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猪产业的发展将有效带动饲料、皮 毛、医药、保健、兽药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形态,从而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第五章    保障措施
 
  5.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特别是规划确定的重点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政策措施,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 推进规划实施。要建立制度化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示范区建设过程遇到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加强督查考核,确保目标任务的实 现。
 
  5.2加大政策扶持
 
  认真落实中、省、市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县市区都要按照要求设立专 项资金,细化扶持办法,建立生猪产业发展激励机制。按照“政府支持、龙头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成立畜牧业担保公 司,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贷款难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结合部门职能,制定落实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措施,为生猪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5.3创新发展机制
 
  坚持以创新发展机制为动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畜牧专业合作社主导作用,大力推行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 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养殖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向养殖户提供配套服务,按保证养殖户收益的协议价回购,养殖户按标准 修建圈舍进行规模养殖的“订单养殖”模式,提高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的紧密度,实现有计划生产、有组织销售、有稳定收益,推进产业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
 
  5.4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作攻关,成立专家指导团,依托龙头企业建设生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强化技术 支撑。加强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运转正常、服务高效的新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服务和动物防疫水平。加强技 术创新和集成推广,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地区: 陕西 
 标签: 规划 畜牧业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143)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145) 法规动态 (95)
法规解读 (2955)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3.315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