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朔政发〔2013〕8号)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朔政发〔2013〕8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4-02-26 01:40:21  来源:朔州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1252
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朔州市人民政府特编制关于印发朔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
发布单位
朔州市人民政府
朔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朔政发〔2013〕8号
发布日期 2013-02-26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www.shuozhou.gov.cn/n16/n1085/n1730/n1820/3958520.html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朔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朔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2月26日
 
  朔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
 
  为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创新经营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按照中央“重中之重”的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稳定在10亿公斤以上,“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质量明显提高,具有朔州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至2012年连续跨上6000元、7000元、8000元的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市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进一步放大朔州优势,彰显朔州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特色种植、规模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增值和体制创新为主的朔州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四化”同步、城乡统筹的战略部署,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开发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构建朔州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步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2.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依法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集约经营。
 
  3.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引进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4.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化运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规划推进一批加工、基地、流通、园区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支撑项目,以项目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5.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为主、社会参与。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6.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支持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推进产业板块化发展,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应县作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朔城区要加快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和以玉米为主的相关产业;山阴县要重点围绕奶牛养殖,抓好循环经济发展;怀仁县要大力发展肉羊养殖,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平鲁区、右玉县在马铃薯、小杂粮产业化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具体目标如下:
 
  1.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提高全市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亿公斤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目前的36%提高到45%,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到2015年,农田灌溉面积达到180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农业科技贡献率由目前的52%提高到58%。
 
  3.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达到20万户,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0%,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缩小城乡差距,完成“十二五”奋斗目标。
 
  三.重点任务
 
  以培育绿色低碳、循环集约、优质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围绕“七大重点任务”,实施“十四项重点工程”。
 
  (一)七大重点任务
 
  1.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跨区域、集群式、板块化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和产业带,全市形成两大板块。四个平川县区重点发展玉米、瓜菜、设施农业和规模健康养殖等高产高效农业板块;平鲁区和右玉县重点发展杂粮、马铃薯、胡麻和生态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板块。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规划建设玉米优势生产区,打造一批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平鲁区、右玉县山坡丘陵区抓好荞麦、燕麦、豆类、马铃薯4大优势杂粮基地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市杂粮产量增加50%,杂粮亩均收益提高200元,小杂粮的优质率、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90%、80%、70%。
 
  加快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抓好蔬菜优势产区和标准园区建设。以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为载体,实施大草场、大园区、大龙头、大物流建设,积极构建奶牛、肉羊和猪鸡等三大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努力打造面向京津市场的粮饲蔬、肉奶蛋优质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发展特色种植。建设应县30万亩黄芪基地和山阴县10万亩枸杞基地,加快道地中药材发展。结合观光旅游和休闲采摘,建设京杏、接李、红枣、葡萄等特色果品基地5万亩,油桃等反季节果品生产基地1万亩。深入开展油料高产创建,抓好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生产。
 
  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和杂粮、蔬菜、畜产品等产地批发市场。大力推进“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场超对接、场厂对接”,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降低流通成本。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信息服务系统。深入推进商标富农、品牌强农工程,重点培育打造3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和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每个乡镇(区域)建设一个农技推广站,建设一批村级科技服务点。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力军作用,调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公益性农技推广的积极性,大力培育和积极支持农资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努力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按照我市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引进一批高端创新型人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农业科研人才,建立集成技术专家库、博士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占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开发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3.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每年完成20万亩改造任务。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泵站更新改造、西山提黄灌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突出抓好1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和机械深松整地,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粮油高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园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综合采取生物、工程、农艺、化学等措施,集中连片,每年改造盐碱地10万亩,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玉米、甜菜和马铃薯为重点,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引进推广一批牧草收获机械、加工机械、畜禽饲喂机械和畜产品采集机械,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加快设施农业生产机具的研发推广,大力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4.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以“513”工程龙头企业和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支撑项目建设为依托,着力培育畜牧、杂粮、蔬菜等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一批销售收入10亿元、50亿元的标志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企业,直接投资或参股投资我市龙头企业建设,引导和支持资源型企业转产农产品加工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按照“数量质量并重,一村一品一社”的思路,加大指导培训,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和跨区域联合社,农户入社率达到55%以上。扶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店、大企业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5.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与建设。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力争在玉米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加强动物防疫和动物疫苗冷链体系建设,落实村级防疫员劳务补贴,完善动物疫病预防和应急工作机制,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努力减轻人畜共患病危害。加快建设系统健全、责权统一、运转顺畅、充满活力的农经服务体系,增强农经队伍的服务能力。
 
  6.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我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48万亩,基本农田不低于472万亩。加强农业资源环保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实施草畜平衡和农作物秸秆“三贮一化”科学加工利用,保障草食畜饲草充足供应。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污水、畜禽粪便和有机垃圾的生物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将农村沼气发展与农产品加工、规模健康养殖、标准化园艺种植结合起来,拓展“三沼”综合利用途径,发展循环农业,推进“气化山西”建设。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行集成应用农田节水技术,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逐步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7.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引导各地借鉴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推动创建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大示范带动范围,形成各级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种养业专业示范园和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综合示范园,引领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二)十四项重点工程
 
  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十四项重点工程,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工程。以玉米、蔬菜、小杂粮、马铃薯、油料、中药材、奶牛、羊、生猪、禽业、农产品加工、民间工艺、观光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涉农产业或产品为主,每年扶持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到2015年,专业村达到600个。通过“一村一品”开发,推进朔城区城郊型农业、平鲁区马铃薯、山阴县奶牛、应县蔬菜、怀仁县肉羊和右玉县小杂粮。加快“一县一业”基地县建设,在全市形成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和产品全加工、秸秆全利用及畜禽粪便全部生物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循环发展格局。
 
  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总产的发展方向,以玉米、马铃薯、杂粮为主,通过集成推广优良品种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建设一批田间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的粮食高产示范片。实施百万亩玉米地膜覆盖工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努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促进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保鲜贮藏、加工销售产业化开发步伐,真正将马铃薯打造成朔州的优势产业、农民的致富产业。实施杂粮振兴计划,建设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县和集中连片的杂粮种植带、种植区,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杂粮专业市场,提高杂粮的优质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
 
  3.振兴畜牧业工程。大力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推进千园万场建设,精心培育奶牛、肉羊和猪鸡三大优势产业,不断提升规模健康养殖水平。加大良种引进、改良、繁育力度,改善奶牛群体结构,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加快基础母羊繁育,提高一羔多胎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生物活性水项目的推进实施,切实加大畜禽粪便的无害化、生物化处理。推进生态草业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把我市打造成草茂林丰、生态良好、牧业发达的现代生态畜牧示范市。到2015年,实现林草覆盖率40%,奶牛存栏20万头以上,力争年产鲜奶100万吨左右、年出栏肥羔羊500万只、年出栏生猪100万头、畜牧业总产值50亿元和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500元。
 
  4.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坚持工业化、企业化运作为主,农户家庭生产为辅的理念,深入推进百万棚设施蔬菜建设工程,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推广设施蔬菜专用优良品种、新型材料、新型机具、新型肥料、高效低毒农药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等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种、养、气、肥四位一体的“猪-沼-菜”小型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全面实施无公害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绿色品牌,提升设施产业竞争力。结合采摘和休闲观光,大力发展花卉、瓜类、水果和特种苗木等特色高效种植。到2015年,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打造10个设施农业万亩园区,50个千亩园区,500个百亩园区,创建100个蔬菜标准园,实现户均一亩设施农业田,人均设施农业增收4000元。
 
  5.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大农产品加工“513”工程实施力度,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扶持贷款,新上一批技改和扩建项目。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手推进技术创新,从优化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整合打造具有朔州特色的古城乳制品、怀仁羔羊肉、天鹏熟肉、健康燕麦片、臣丰苦荞茶、山老汉小杂粮、应县正北芪、右玉沙棘汁、晋北胡麻油、梨花春酒系列产品十大品牌。力争到2015年,培育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个,10亿元以上企业3个,5亿元以上企业10个。
 
  6.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到2013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查制度,对生鲜乳生产收购、农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完善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等制度,实行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管理。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大规模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监管力度,精心培育应县紫皮大蒜、胡萝卜、青椒,平鲁红山荞麦、怀仁羊肉、右玉羔羊肉等特色初级农产品。
 
  7.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鼓励农民外出打工,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积极发展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切实加强引导服务,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拓宽农村劳动力向省外、市外转移渠道,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有5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每年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3.5万农村劳动力。
 
  8.现代种业工程。围绕玉米、马铃薯、杂粮、瓜菜4大产业,完善良种繁育、新品种展示示范、种子质量检验、种子信息网络等支撑服务体系,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重点新建朔城区和右玉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2个,改扩建平鲁区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1个,对名优地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着力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繁体系,建设10个存栏2000只以上的良种场,每年提供良种公羊1万只、良种母羊2万只,到2015年,母羊产羔率达到160-180%,6月龄肉羊体重达40公斤以上。
 
  9.动植物保护工程。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预警指挥、基础设施、技术支撑、物资保障、区域化管理五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推进植保数字化预警、无害化防控、专业化服务、法制化管理,重点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植保专业化防治、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农药质量检测、植保技术推广五大体系。
 
  10.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根据我市实际,组装一批良种良法配套的节本增效技术、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增加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建立专家包县区、技术人员包乡村的科技承包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切实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力度。引导科研院所、农资经营等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满足不同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11.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不断缩小“数字鸿沟”,着力打造“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初步建成涉及“三农”政务管理的手机电话会议系统,实现市、县、乡、村各级通过手机或视频召开各种会议的目的;建成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典型、农事活动、气象预报、劳务信息、市场行情、应急管理等实用信息及时发布,用信息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提高综合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依托全市各类名优农畜产品和加工产品,建成一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搭建朔州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12.农田水利工程。以“大水网”骨干工程为依托,加快沿线“小水网”建设,突出抓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大型泵站改造、小农水重点县、“一村一井”、西山提黄、末级渠系配套和“五小”水利六项重点工程建设,全面贯彻大中型泵站灌溉电价水价和末级渠系配套两项补贴政策,深化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提升灌溉工程管理和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20万亩。
 
  13.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快构建以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和信息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大力开展机械化节本增效工程建设,加快农机化主推技术示范应用。到2015年,全市玉米机收水平达到40%以上,马铃薯机收水平达到60%以上,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14.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以农业实用技术和田间地头手把手为重点的普及性培训,重点抓好以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干部、农村经纪人、农机手等为重点的职业农民培训。积极扶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办好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以青年农民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学生为主的农民创业培训,实现对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基本完成农业中专学历教育。
 
  四.保障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从我市农业发展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综合施策,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1.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按照《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要求,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积极推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充分发挥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采取多渠道融资,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不断拓宽现代农业建设的社会融资渠道。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建设贷款贴息补贴力度,建立政府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联动机制,通过农户联保、互保、担保等多种方式解决贷款问题。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发展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加快实现农村金融产品多元化,多方面满足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贷款需求。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探索完善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3.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各部门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订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向发展现代农业倾斜,鼓励和促进工业与城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建立以煤补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以煤补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动员和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引导工矿商贸企业转产投资现代农业,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新格局。
 
  (二)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1.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强化农业补贴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的导向作用,完善补贴办法,增强补贴实效,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补贴,对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要求市、县区配套的要及时足额给予配套。根据实际,市、县区都要制定出台自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大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农机化薄弱环节生产机械补贴力度。加大优良品种、集成技术、动物强制免疫补贴力度。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应用与服务支持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全面推进玉米种植、奶牛养殖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探索设施农业保险试点。
 
  2.建立完善农业生产激励机制。对种粮大户、规模化设施园区和模范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贴息扶持。探索实施生物农药、低毒农药使用补助政策。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发挥骨干企业稳定市场的作用。加强肉、蛋、奶、蔬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以扩权强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农村土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制定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的鼓励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健全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围绕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研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统筹推动重大工程和任务的实施,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努力开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地区: 山西 
 标签: 农业 发展规划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418)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0136) 法规动态 (210)
法规解读 (2650) 其他法规 (510)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61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