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快我省蓝莓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04〕68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快我省蓝莓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04〕68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1-04-19 16:43:52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2276
核心提示:省农委《关于加快我省蓝莓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发布单位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吉政办发〔2004〕68号
发布日期 2004-09-13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暂无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委《关于加快我省蓝莓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九月十三日

  关于加快我省蓝莓产业发展的意见

  (省农委 二○○四年九月二日)

  蓝莓是一种规模化生产开发较晚的小浆果类果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十分适合我省东部山区生长,市场前景广阔。为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推进蓝莓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制定本意见。

  一、科学把握我省发展蓝莓产业的前景、优势及面临的问题

  (一)蓝莓产业前景广阔。

  蓝莓(学名越桔Blueberry)是一种以山地、林区、野生待开发为特点的第三代水果,果皮薄,汁多,籽细微,风味甜美,清爽宜人,既可鲜食,亦可加工。蓝莓营养保健功能十分突出,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功能、明目及抗癌等功效,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同时,蓝莓果实、植株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深度开发潜力也很大。因此,蓝莓经济价值极高,目前国际市场每吨蓝莓浓缩汁售价3-4万美元,相当于苹果浓缩汁的30-40倍;从国内生产实践看,种植一公顷蓝莓,年纯收入最少要在3万元以上。由于蓝莓规模化人工栽培历史较短,总体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蓝莓栽培总面积在22900公顷,总产量20万吨,而每年国际市场实际需求量至少在40万吨以上。

  (二)我省发展蓝莓产业优势明显。

  首先,自然条件优越。蓝莓适于在湿润的酸性土壤上生长。我省的长白山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雨热同季,丰富的酸性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大规模开发蓝莓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特别是长白山区绿色纯净的生态环境,为发展营养保健型的蓝莓水果生产创造了优越环境条件。其次,技术准备充分。吉林农业大学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蓝莓的开发研究,先后选育推出了“美登”、“芬蒂”、“北村”等为代表的一批适于吉林省栽培的优良蓝莓品种,总结出了一整套有关蓝莓种苗繁育、生产栽培、果实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技术规程,并与美国、波兰等国的国际性蓝莓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学术技术交流关系。吉林顺安农业开发公司与北华大学合作于近年成功引育了顺华一、二、三号等蓝莓优良品种。第三,劳动成本优势明显。蓝莓生产劳动密集,目前在美国、加拿大等篮莓主要生产国,雇佣一个工人种蓝莓,1小时的工资是6美元,是我省的15-20倍。第四,产业发展有基础。蓝莓作为我省东部山区的野生特产,已有多年的采集、加工生产历史。目前全省专业或兼营蓝莓生产加工的企业10余家,年采收加工蓝莓约2000吨,蓝莓酒、蓝莓饮料等加工产品陆续进入市场,并取得较好效益。

  (三)我省蓝莓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蓝莓作为一种新兴的水果,在我省还处于产业化开发的起步阶段,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一是广大农民、工商企业包括各级政府,对蓝莓产业广阔的前景和丰厚的效益了解认识还很不够,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强。二是缺少强有力的产业龙头。蓝莓熟期集中,耐贮耐运性差,大规模生产必须有完善的保鲜或加工设施。目前我省的相关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难以起到拉动整个产业发展的作用。三是观念意识有待进一步转变。目前,急功近利,不愿承担农业生产周期长的风险;小打小闹,自我封闭,分散发展;过度依靠政府,商业化运作意识不强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障碍着蓝莓产业的做大做强。

  二、充分认识发展蓝莓产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发展蓝莓产业是实施产业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性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区域经济,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起一批具有本地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带动性作用的高效益产业。近年来,我省东部山区经济虽相对发展较快,但培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仍是东部山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发展蓝莓产业,经济效益突出,区域特色鲜明,适应现代健康消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规模种植、多层次加工及国际性营销,必将对东部区域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总体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发展蓝莓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东部山区耕地少,传统农业就业空间小,加之林业转产富余职工亟待分流,如何解决好农、林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是当前东部山区促进农林增收,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蓝莓生产集高效益、劳动密集和可利用山地资源特点于一体,通过发展蓝莓生产,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单位面积生产的就业量和生产效益;可以通过对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农业的外延扩张,创造新的就业空间;可以在蓝莓加工、贮运及社会化服务等二、三产业方面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所以,发展蓝莓产业对促进东部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发展蓝莓产业是保护生态,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现实选择。经过多年的过量采伐和毁林种地等粗放开发,长白山生态系统已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近年来,由于蓝莓价值升高,抢收抢摘现象比较严重,蓝莓果质量明显下降。实践证明,长白山多样性的物种资源只能作为物种加以利用,而不能直接作为经济资源进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产业化的蓝莓生产栽培,是保护野生蓝莓资源的最有效措施。同时,从退耕还林保护长白山生态系统的角度看,灌木型蓝莓对热量、肥力条件要求低,发达的根系在土壤表层交织成网,抗逆性强,成林快,一次投入多年收获,经济价值高,宜于对高寒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总之,发展蓝莓产业对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效益型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紧紧抓住蓝莓产业起步阶段的机遇期,科学谋划,积极行动,务实操作,有效推进蓝莓产业的发展,力争在第三代果树产业发展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确立优势,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打造新型的可持续的高效产业。

  三、发展蓝莓产业的目标及策略

  根据我省的资源条件和国内外蓝莓产销发展现状,我省发展蓝莓产业的基本目标是:到2007年,在东部山区发展蓝莓种植1.5万亩,年实现种植产值7500万元,加工产值(按初加工果汁计算)3亿元。到2010年发展蓝莓种植5万亩,年实现种植产值2.5亿元,加工产值10亿元。把蓝莓产业初步建设成为与山葡萄产业具有相当规模,档次更高,效益更好,在国际蓝莓市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新型产业。

  发展蓝莓产业的基本策略是:

  (一)科学规划,适区发展。适区种植是发展农作物,特别是果树生产的重要原则。根据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和我省的自然条件,发展蓝莓生产应主要在白山、通化、延边、吉林、辽源等五个市、州的酸性土壤上进行。要在发展耕地栽培的同时,积极发展仿生抚育性生产,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地利用林下、林缘、沼泽及参后地和退耕还林地发展蓝莓生产。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培育建立蓝莓专业村、专业乡。要把发展蓝莓生产与发展其他种类的浆果及可榨汁水果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自然资源和企业加工资源的利用率。

  (二)培育龙头,加工先行。蓝莓的生产特性和其市场取向决定这一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为先导。要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介蓝莓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使尽可能多的工商企业了解蓝莓、认识蓝莓、投资蓝莓产业的龙头性项目建设。要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蓝莓产业的发展。要集中力量,坚持少而强,避免低水平群体扩张,走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的龙头建设之路。要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对外合作,以资源换资本,促进我省蓝莓优势资源与发达地区的强大资本、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的结合,积极谋求与域内外大型知名企业的结合。

  (三)围绕龙头,订单种植。鉴于蓝莓的产业特点,蓝莓的生产种植必须实行严格的订单制度,每一片基地,每一户生产都必须有明确可靠的订单。切不可一哄而起盲目发展,不能为吸引加工企业落户,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种植,不能先发展后找订单。要妥善解决没有种植规模企业不敢投资建厂,没有加工企业农户不敢规模种植的两难问题。坚持龙头基地互为依托,合作开发,风险共担,以诚信为基础,合同为依据,法律为保障,同步建设,共同发展。

  (四)选用良种,专育专供。品种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蓝莓种类品种众多,目前我省野生、培育及引进的各种蓝莓约有百余种,每个种类及品种间,在生长习性、品质特征、产品用途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发展蓝莓生产过程中,首先要定准产品的市场取向,然后选择相应的品种,再选择适宜的种植基地进行种植。试验证明,我省应以发展矮丛和半高丛蓝莓为宜。为确保种苗纯正优良,发展规模化蓝莓生产,种苗必须要与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有资质的企业订购生产或合作繁育,进行专育专供。

  (五)坚持绿色有机,实施标准化生产。蓝莓作为营养保健型水果,必须保证其生产过程的绿色无公害。因此,发展蓝莓生产必须严格选择纯净的生产环境,组织实施生产。要坚决杜绝违禁农药的使用,并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特别是对出口产品的生产,必须按照进口国的标准进行定向生产。各龙头企业应根据产品生产要求,制定本企业的栽培生产标准,并在所属基地生产中实行。省有关部门也将尽快制定颁布长白山蓝莓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六)合理定位,选准市场取向。蓝莓作为一种新兴的保健型高档水果,与其他传统的大众型水果不同,大多数国内消费者目前对蓝莓还不了解,对其特有的价植还不能认同。所以,在起步发展阶段,一定要合理定位市场取向。就目前而言,发展蓝莓生产首先应以出口国际市场为主,发挥资源及成本优势,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其次,要以加工型产品生产为主,将蓝莓变为各种适于社会不同层次广泛消费的各种产品推向市场。条件成熟的地方,也可以针对特定消费,通过直销配送等形式,发展少量鲜果生产。

  (七)以企业为主体,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之路。发展蓝莓产业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生产要素、生产效益和发展风险的具体承载者,企业的运行与操作是发展产业最切实的行动,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最终体现。各级政府要对蓝莓产业的发展予以必要扶持与引导,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干预企业自主经营,不能包办企业发展事务,更不能代替企业决策。

  四、促进蓝莓产业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摆上战略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蓝莓产业发展摆上突出位置。省政府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计划、财政、农业、林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食品行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蓝莓产业开发协调小组,统筹组织协调蓝莓产业发展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农委。各地要参照省里安排,切实加强本地蓝莓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工作责任。要组织力量认真调研,科学规划,指导产业的正确发展;要积极宣传,深入发动,充分调动企业、商家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要精心组织,务实操作,突出重点,分批推进,力求尽早取得突破。

  (二)加大扶持力度,调控引导发展。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对蓝莓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力度。要把发展蓝莓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从培育新型工业产业的角度,对其龙头项目建设予以重点立项支持;要把发展蓝莓经济林纳入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统一安排,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促进蓝莓生产发展;要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角度,加大对蓝莓品种选育、栽培生产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要从种子工程和农业标准化建设角度,对蓝莓良种种苗和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建设予以重点扶持;要积极立项支持蓝莓产业化生产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政府组织的各种农产品展销展洽活动中,优先安排突出对蓝莓产品的推介宣传。

  (三)积极协调,搞好服务。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谋发展。要加强对龙头企业与基地生产之间组织协调,积极促进其互惠互利、双赢共荣合作关系的形成;要积极促进林场、村屯、农垦企业等有关方面在资源、产权、劳动力等方面的有机联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积极协调,多方面筹措,切实保证对蓝莓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多地对基地生产发展予以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对蓝莓生产发展的技术指导与服务,相关的农技推广、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等单位,要积极投入到蓝莓产业的发展中来,通过科企联合、种苗带技术、建立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种有效形式,确保生产技术的普及到位。

  (四)开放发展,广泛合作。蓝莓是一项高技术、高效益、国际性很强的新兴产业,我省在相关的生产技术、产品开发、实践经验、投入能力、市场信息、营销渠道等各方面,目前还都基本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所以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广泛谋求合作。一是要加强学术技术交流,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来支持我省蓝莓产业的发展;二是要积极招商引资,用强大的资本和现代的管理,高起点、高速度地建设这一新兴产业;三是要加强市场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高效、迅捷、国际化的市场营销体系。

 地区: 吉林 
 标签: 蓝莓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839)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1820)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903) 其他法规 (53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250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