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正在快速兴起的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健康、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具有重大支撑作用,已经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为抓住世界生物科技迅猛发展、国内生物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我省生物产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一、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省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2008年我省生物产业产值已经超过600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484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27%,是全国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我省医药制造业产值已从2005年全国第7位上升至2008年全国第5位。抗生素原料药、血液制品、片剂、中药贴剂、中药丸剂生产规模均居全国前列;郑麦9023、郑单958、转基因抗虫棉推广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乳酸、异Vc钠、核苷等生物化工产品具有规模优势。在国内率先突破了转基因抗虫棉、甲型HINI流感疫苗制备等一批关键技术,涌现出了天方药业、辅仁制药、金丹乳酸、天冠集团、华兰生物、中棉种业、安图生物、焦作健康元等一批骨干企业。郑州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和新乡、驻马店、焦作、南阳、周口等5个省级生物产业基地占全省生物产业的比重达到70%。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生物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层次较低。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缺乏高附加值优势产品,知名品牌少。特别是医药行业中小型企业数量多,大宗发酵原料药、普通制剂比重大。二是技术创新不够。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竞争力不强。三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机制有待完善,缺乏高层次的管理团队和创新团队,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企业家和技术带头人。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统称,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化工、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其中生物医药包括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生物农业包括农业良种、林业良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等领域;生物能源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能源物质(含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化工是指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造新型材料和化学品;生物环保主要指利用生物技术从事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治理,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及相关设备。
1.国际生物产业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技术重大突破正在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作为新兴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是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战略主导产业。全球生物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生物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近5年翻了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二是生物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生物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三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仍将保持生物产业发展的强势地位。目前,发达国家是全球生物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和研发投入的主体,这种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北美、欧洲、日本的生物医药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83%,研发投入占全球的90%以上。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近10年前10大跨国公司市场份额已由20%提高到47%。四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继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完成大宗原料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后,正在经历第二次将新药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等研发环节向低成本市场转移。随着世界非专利药物市场的快速放大,特别是在2003—2006年世界专利药专利到期高峰后,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加速进入第三次产业转移。
2.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态势。从国内情况看,国家将发展生物产业作为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推动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生物产业已成为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主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生物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25%。预计到2015年,全国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二是生物医药将继续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为重点发展领域,生物医药产业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生物医药实现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占生物产业的比重达到3/4左右。三是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化成为发展热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等将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高成长行业;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新型畜禽疫苗、生物农药等将成为生物农业的主攻方向;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木本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等将成为生物能源的重点发展领域。四是产业集聚化趋势明显。上海、北京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现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达66%。(三)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我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正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健康、粮食安全等问题,迫切需要把握生物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积极培育生物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发展生物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正处于由传统生物产业为主导加快向现代生物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期,也为我省发挥资源和市场优势,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从资源、技术、要素成本等方面分析,我省发展生物产业的优劣势并存,总体上优势大于劣势。从资源禀赋看,一方面我省气候适宜,生物物种较多,在产业发展的生物资源禀赋上有相当大的优势。另一方面,生物资源主要依赖于土地资源,我省突出的问题是土地资源紧缺。所以,我省发展生物产业不能走美国、巴西等国家以土地资源为支撑的生物能源发展路子,应该充分利用农产品、农业生产副产品,特别是大量的秸秆资源和动物脏器资源,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生物能源产品。从技术方面看,生物产业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技术支撑问题。我省整体技术研发能力、资金支撑能力不足,要选择技术水平最接近的领域优先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企业主体看,尽管有一些技术领先或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但总体上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的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发展。因此,既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又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增强产业发展带动力。从要素成本看,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保障条件好,可以利用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生物产品。
总体上看,生物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大影响,是新技术革命最有可能突破的领域,产业发展前景好,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我省要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把生物产业作为战略先导产业加以重点培育,着眼于产业竞争优势,努力在一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今后10年发展成为战略支撑产业奠定基础。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把生物产业作为我省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先导产业,把河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大省。
(二)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内外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生物资源优势,按照重点突破、创新引领、开放带动、集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能源为主攻方向,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产业发展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推进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弥补产业发展短板,培育带动性强的骨干优势企业,将我省建设成为规模优势突出、主导产业鲜明、在全国具有重要位置的生物产业基地。
(三)基本原则
———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大、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条件好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有选择地发展近期产业化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的生物化工、生物能源,促进产业规模快速做大。
———坚持创新引领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跟踪技术发展趋势,把技术引进作为重点,加快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
———坚持开放带动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优势,把引进具有技术、资本实力的国内外优势企业作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战略合作,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聚集发展的原则。围绕建设生物产业基地,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要求,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四)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全省生物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0%。到2012年,生物产业实现产值12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800亿元、生物化工产业220亿元、生物农业产业80亿元、生物能源产业100亿元,建成具有全国竞争优势的抗生素原料药、血液制品、新型疫苗、有机酸和生物育种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到2020年,实现产值超过5000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在新型高效广谱抗生素、新型疫苗、血浆综合利用、新型制剂、高效清洁发酵、转基因育种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高水平的专利和成果,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到2012年,新建6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撑。
———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到2012年,形成产值超过50亿元的生物企业3—5家,超过10亿元的15家,产值超100亿元的园区1—2个。到2015年,形成产值过100亿元的生物企业2—3家,产值超300亿元的园区2—3个。到2020年,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园区3—5个。
三、产业发展定位及重点任务
(一)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新型医药产业基地
迅速做大做强,以疫苗、血液制品、发酵原料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品,积极培育诊断试剂、新型制剂等产品,密切关注创新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前沿技术,寻机发展。扩大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解决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支撑力弱、品牌影响力差等问题,逐步形成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支撑、产业链条完善、特色优势突出的新型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1.生物技术药物。把新型疫苗、血液制品作为重点,突破技术、人才、原料制约,上规模、上水平,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积极寻求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合作,实施非专利药扩张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地拓宽现代生物技术药物领域。
大力发展乙肝、流感、流脑、手足口病等新型疫苗,以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高附加值血液制品,积极开发恶性肿瘤、乙肝、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的快速诊断试剂。提高病毒培养、裂解、灭活等疫苗制备关键技术水平;积极开发柱层析分离等血液制品制备关键技术;改进和完善化学发光免疫、荧光PCR等诊断试剂技术工艺。支持华兰生物等骨干企业拓宽血浆来源,开展战略合作,巩固血液制品优势地位,做大新型疫苗产业规模;重点推动安图生物等企业提高诊断试剂技术水平。
2.发酵原料药。大力提升发酵原料药生产技术水平,形成低成本竞争优势;以关键中间体为依托,带动高端原料药新品种发展。
大力推进原料药向产业链下游及高端产品领域延伸,巩固传统原料药优势地位,加快发展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高端原料药,积极发展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采用基因重组、诱发突变等技术选育新型高产菌株,开发酶法催化新工艺,提升膜分离、萃取技术水平,推广高效分离、自动控制和清洁生产技术;积极研发药物手性、结晶等新技术。重点支持华星、天方、普康药业等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发酵单位和产品收率,巩固青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洁霉素等主导品种的优势;支持绿园药业、健康元等加快开发高端抗生素原料药新品种,实现剂型多样化;支持辅仁、拓新等企业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重点发展阿奇霉素、辛伐他汀、核苷等,实现产品系列化。
3.现代中药。推进种植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积极开发中药新品种,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产品优势,重点发展区域特色道地药材、品牌中药二次开发及古方验方中成药等。开发中药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推进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大孔树脂吸附、膜技术、喷雾干燥、超微粉碎等技术在传统中药生产流程中的应用,提升中药现代化水平。重点扩大焦作四大怀药、南阳山茱萸、新乡金银花、济源冬凌草等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支持羚锐、宛西、辅仁、四方等企业,积极发展治疗常见病、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的中药新药,培育优势新品种;对“骨质增生一贴灵”、“六味地黄丸”、“消渴通脉口服液”、“小儿清热宁”等品牌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巩固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4.新型制剂。发挥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品牌整合我省企业,扩大制剂加工规模和水平,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加快制剂产品结构调整,在做强传统剂型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型制剂,重点发展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透皮贴剂、滴丸、软胶囊、气雾剂、复方制剂、靶向制剂等新型制剂产品,积极发展新型粘合剂、包衣材料、助溶剂、表面活性剂等优质制剂辅料,实现单一原料的多剂型化。开发推广微囊、缓控释、包合物、经皮给药、脂质体等先进制剂技术,重点支持福森、羚锐、平光、康鑫等企业,提升制剂水平,扩大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冬凌草滴丸等新型制剂的生产能力。
同时,要适应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不失时机地发展以医疗器械产品为主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二)努力打造生物农业第一大省
紧紧围绕粮食安全核心主产区建设和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综合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加快发展壮大农业良种产业,推动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全面提升我省生物农业的竞争力。
———做大做强生物种业。一是发挥优势,推动大宗农作物种业发展壮大,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大宗农作物良种,加快小麦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玉米抗虫转基因、棉花抗除草剂抗虫双抗转基因、花生远缘杂交的研究开发,推广农作物良种快速繁育技术。二是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业,重点培育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前景好的新品种,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和农民增收。三是积极发展畜牧新品种,加快夏南牛、淮南黑猪等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加强基因图谱、分子遗传标记、克隆、性别控制、胚胎分割等畜禽新品种选育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畜禽良种繁育技术,加快畜禽良种的产业化步伐。四是推动发展高端食用菌、瓜果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新品种,积极拓宽现代农业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
———积极培育绿色农用制品。以防治重大畜禽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减少环境危害为目标,重点发展新型兽药与疫苗、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制品。加快开发高效低毒兽用抗生素、多联多价新型动物疫苗制备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固氮、溶磷、解钾、降解农残的工程菌株,发展多功能生物肥料;积极采用基因克隆、高通量筛选、生物毒素偶合等技术开发新型生物农药。重点支持洛阳惠中、普莱克等发展高效、低毒的头孢噻呋、妥拉霉素等新型兽药,猪蓝耳病、禽流感等多联多价疫苗;推动中农颖泰、宝树科技等加快益生菌、抗菌肽等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规模化生产;支持龙飞生物固氮溶磷生物肥、远东生物高效降解农药残留生物肥、白云实业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原药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大力发展生物化工产业
依托大宗农产品资源,加快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生物多元醇、生物功能材料、有机酸和氨基酸;进一步研发新型酶制剂关键技术,拓宽应用范围;加快运用微生物制造和酶工程技术改造传统化学工艺过程,减少工业生产能耗与污染排放,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建设国内领先的生物化工基地。
———生物多元醇和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发展生物基乙烯、丙二醇、乙二醇等平台化合物,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生物基不饱和聚酯、差别化聚酯、二氧化碳共聚物等材料规模优势。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建设生物多元醇、生物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开发微氧发酵、两步发酵新工艺;着力解决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催化合成效率低、软化温度低等技术瓶颈问题;采用新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真空减压分离技术,提高发酵浓度、转化效率和提取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物多元醇和生物功能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支持中大生物建设生物化工醇和差别化聚酯生产基地,扩大财鑫集团生物化工醇生产规模,推进天冠集团形成万吨级1,3—丙二醇和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生产能力。
———生物有机酸和氨基酸。依托资源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乳酸及其衍生品,谷氨酸、L—色氨酸、L—半光氨酸等高附加值氨基酸。密切跟踪有机酸和氨基酸发酵新技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选育高产酸率新型菌种;加快开发膜耦联分离等高效分离纯化新技术;积极开发非粮原料生产有机酸和氨基酸技术;采用生物酶法催化合成新工艺,进一步完善固定化生物催化剂技术,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稳定性和收率。重点推动金丹乳酸、飘安集团形成万吨级聚乳酸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医用塑料等下游产品;支持莲花集团不断提高谷氨酸生产技术水平,发展聚谷氨酸等衍生产品;鼓励巨龙实业、科高集团等建设L—色氨酸、L—半光氨酸生产线。
———新型酶制剂。以扩大酶制剂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为目的,积极调整酶制剂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新型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碱性果胶酶、脂肪酶、蛋白酶等酶制剂。以酶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为基础,着力开发和引进性能稳定、发酵活力高的新型菌种,强化酶制剂的特异性和安全性,积极开发离子交换吸附等固定化酶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回收与提纯工艺,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重点支持天冠集团、仰韶生化、明阳实业等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采用新型菌种和先进技术,加快形成千吨级纤维素酶、碱性果胶酶、脂肪酶生产能力。
(四)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产业
以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循环利用为重点,积极发展能源林基地,加快推进原料非粮替代,着力实现产品多梯次开发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稳步推进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能源基地。
———燃料乙醇。突出我省区域特色和优势,推动秸秆转化,加快发展纤维乙醇等非粮原料燃料乙醇。选育耐高温、高乙醇浓度的酵母菌株,加快完善同步糖发酵工艺和醇水膜分离技术。以实现燃料乙醇原料供应的多元化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加快以农作物秸秆和木质素为原料生产乙醇技术研发,降低原料预处理成本和纤维素酶生产成本,建设天冠集团万吨级纤维乙醇示范工程。
———生物柴油。依托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区域,充分利用我省盐碱地、沙荒地、贫瘠荒山等边际土地,积极建设能源林基地,重点发展黄连木连片种植,加快形成规模效应。鼓励天冠、星火、蓝天等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逐步推进以能源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开展生物柴油推广使用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生物柴油推广使用法规体系,引导、拓展和规范生物柴油市场。
(五)积极培育发展生物环保产业
以推进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治理、医药废水处理、废气净化处理、畜禽养殖业粪便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为重点,大力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产业化步伐。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生物治污技术和生物环保制剂研发基地,大力推进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六)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的原则,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强化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中心地位,加快南阳、新乡、周口、焦作、驻马店5个省级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其它地区在产业聚集区内建设生物特色产业园,加快形成中心带动、各具特色、衔接配套、良性互动的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新格局。1.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金、信息较为集中的优势,强化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在郑州高新区建设生物医药研发聚集区,推动研发机构集聚,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大力提升新医药创新能力。二是规划建设生物医药及生物化工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诊断试剂、现代中药和生物多元醇、差别化聚酯等生物化工材料。三是依托省农科院、科学院等院所,大力发展生物育种和绿色农用制品。把郑州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集聚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到2012年,力争实现产值300亿元。2.省级生物产业基地。南阳生物产业基地,以西峡、淅川产业聚集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以白河南工业区、镇平产业聚集区为载体,推进秸秆等非粮原料替代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稳步推进燃料乙醇发展,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生物柴油。加快规划建设南阳中药材、能源林基地。把南阳打造成为重要的现代中药和生物能源基地。到2012年,力争实现产值200亿元。
新乡生物产业基地,以新乡高新区、新乡县产业集聚区为重点,进一步强化血液制品优势地位,快速做大疫苗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高端抗生素药物,把新乡建设成为重要的血液制品、疫苗和高端抗生素药物生产基地。到2012年,力争实现产值200亿元。
周口生物产业基地,以经济开发区、鹿邑、郸城等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加快创新药物和新型制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大力发展有机酸、生物多元醇等生物化工产品,把周口建设成为重要的中药制剂和生物基材料产业基地。到2012年,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
焦作生物产业基地,以万方、孟州等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头孢类抗生素和核黄素。使焦作成为重要的抗生素和维生素生产基地。到2012年,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
驻马店生物产业基地,依托东工业园区,实施品牌和创新战略,着力扩大名牌制剂产品规模,发展大品种创新药物,巩固提高原料药优势,把驻马店建设成为重要的化学原料药和新型制剂生产基地。到2012年,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3.特色产业园区。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要求,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依托产业聚集区,加强分类指导,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逐步建成一批产业各具特色、规模效益显著、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园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建立全省生物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配合,形成推动生物产业发展的合力。用足用好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对燃料乙醇、完全可降解生物材料、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等重要生物产品的补贴政策。研究制定政府优先采购本省疫苗等产品的具体办法,对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实行单独定价、优质优价,优先纳入省医保目录。优先将我省自主选育的农业良种纳入财政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目录。
(二)加大支持力度,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结合规划实施,研究制定《河南省生物产业鼓励发展技术和产品目录》,实施河南生物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围绕生物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着眼于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大科技投入对生物产业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高浓度发酵制备生物多元醇、纤维素制乙醇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创新药物、传染性疾病疫苗、转基因育种、工程酶等一批重大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产品监测、医药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攻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为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三)培育市场主体,壮大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企业的重大建设项目优先纳入省市重点项目计划,在环境容量、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支持重点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行业整合,推动研发、生产和流通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合作;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建高水平研发机构。依托重点企业和产业聚集区,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创新招商模式,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四)拓宽资金渠道,加大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
省工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等财政专项资金,要加强统筹和协调,加大对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对列入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给予补助。吸引省外和境外创业投资机构来豫发展,不断壮大我省创业投资规模。鼓励建设区域产权、技术交易市场,推进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流通。优先支持生物重点企业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扩大生物产业贷款规模。
(五)加强园区建设,提升产业发展的聚集水平
结合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指导各地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加强生物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优先配置要素资源,积极吸引企业、项目、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产业园区集中;支持产业园区整合资源,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支持重点企业、中介机构在专业园区进行连片综合开发,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加大科技投入,集中治污,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
(六)完善激励机制,培养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推动重点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战略,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设立专项资金,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豫创办企业。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倾斜力度,对具有突出贡献的高技术人才给予特殊的奖励政策。
(七)加强安全保障,推动生物产业健康发展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为目的,加强生物安全保障。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收集、保护濒危稀缺的重要生物资源。加强物种种质资源库、试验基地和信息与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宣传。开展转基因生物的调查、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完善引进转基因动植物、生物产品的准入制度,加强转基因生物检疫检测,提高转基因生物监管能力。建立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