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各委(局)直属单位,市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各市级医疗机构:
现将《2025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2025年3月4日
2025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25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目标,抓牢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全面深化疾控领域改革,全面提升本市疾控核心能力,保持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
一、深入推进疾控体系建设
(一)加快落实疾控体系改革任务。推进市疾控中心建设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做实做强市预防医学科学院,打造“产学研用管”全链式一体化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动新一轮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
(二)全面完成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好第六轮三年行动计划终期总结评估和绩效评价工作,强化建设成效宣传,推动政策转化应用。举办第六轮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成果巡礼活动。启动谋划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
(三)系统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十四五”规划总结。按照整体部署要求,把握关键时间节点,科学系统编制“十五五”规划,做好与本市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有效衔接。
二、全力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
(四)固化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巩固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部门间信息沟通、联合研判和协同处置,督促指导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监管戒毒机构等重点场所规范落实防控措施。
(五)坚持抓好新冠等重点传染病多病同防。强化多元数据分析,加强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及时研判公共卫生风险。针对传染病季节流行特征,持续做好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继续做好“两会”、进博会、世界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
(六)巩固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贯彻落实国家结核病、艾滋病等中长期防治规划。持续推进第五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本市“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社区慢性传染病协同共管工作,实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社区筛查治疗试点工作。
(七)继续做好重点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持续巩固本市消除血吸虫病状态,编制印发《上海市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5—2030年)》,开展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继续做好碘盐及碘营养状况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三、持续提升疾控核心能力
(八)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深化不明原因肺炎监测预警试点,优化腹泻等症候群监测和城市污水、病媒生物等风险因素监测方案。深化跨部门联合风险评估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推进传染病疫情风险报告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疫情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建成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平台,实现和国家数据集成服务平台的对接,推进市、区平台的数据对接。完成前置软件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部署应用。
(九)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传染病应急预案管理,根据上位预案和本市实际,做好相关预案的制修订,建设应急预案数据库。深化传染病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制定传染病应急队伍管理办法,加快疾控机构应急作业中心和配套信息化建设,强化市、区联动的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组织开展传染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实战能力。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培训,加强针对性课程库、案例库的开发建设,优化师资和课程共享机制。
(十)强化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巩固和规范“三公(工)一大”协同流行病学调查机制,细化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骨干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市、区流行病学调查水平。
(十一)强化传染病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疾控系统实验室检测质控和管理,进一步健全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网络,促进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质量提升。
四、做实做深医防融合、医防协同
(十二)全面推进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落实。加强国家和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等工作的宣贯培训和督导检查,进一步推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开展公共卫生科人员全覆盖培训。强化属地疾控机构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逐步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探索实施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评估工作。
(十三)全面推进医疗机构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建设。优化完善传染病救治平急转换机制和应急预案,2025年底前本市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和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重点专科医院规范设置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
(十四)全面推进“两项试点”工作。全面推动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提质增效。强化疾控专员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不断提高疾控专员履职能力。全域推动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组织指导闵行区、青浦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以及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做好国家试点工作。
五、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干预水平
(十五)推进免疫规划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加强预防接种数据治理和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工作,逐步扩大覆盖人群及应用场景。优化升级本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完善公众服务功能,推进预防接种门诊智慧化建设,提升预防接种惠民利民便民水平。规范疫苗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大对疫苗产业技术支撑力度。
(十六)强化环境健康风险综合干预。全面推进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试点工作。继续开展饮用水、空气环境、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消毒等监测工作。聚焦落实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措施,加强气候敏感性疾病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
(十七)提升学校卫生精准服务管理能力。深化儿童青少年近视、超重肥胖、龋齿、脊柱侧弯等常见病“多病共防”工作。有序推进“健康副校(园)长”制度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十八)健全伤害综合监测和干预体系。编制伤害监测方案和新一轮居民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推进建立部门间伤害防制工作机制。推动建设常见伤害预防急救知识和干预课程平台,加大伤害防制知识健康宣教力度。
(十九)广泛开展疾控领域健康宣教。强化公共卫生风险提示及防控指南发布,推进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发和推广高品质健康宣教素材,组织疾控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积极培育公共卫生科普人才,全面推动疾控领域宣传科普工作发展。
六、持续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效能
(二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举措迭代升级。统筹做好双随机监督抽查等有计划和触发式的行政检查,全面使用“检查码”,增强行政检查的规范性、有效性。聚焦提升企业感受度,优化公共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提供精准高效高质的惠企便民服务。持续推进“无感监测”场景和“无事不扰”清单,强化分级分类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
(二十一)提升公共卫生依法治理水平。以权责清单和执法事项清单为基础,依法规范监督执法事项和行为,创新公共卫生监督区域协同和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监督执法影响力。全力推进智慧化场景建设,拓展以数据监测、远程监管、信用监管为核心的非现场执法监管手段应用,构建完善基于大数据筛查、自动巡检、智能预警等“数字驱动”的风险监管机制,不断增强监督执法效能。
七、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
(二十二)加快疾病预防控制科技创新。研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科技管理与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2025年度本市疾控局科学研究与政策研究课题申报、遴选工作。指导推进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工作实施。
(二十三)夯实学科人才队伍。做好国家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项目有关工作,加强“医防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用。组织公共卫生技能竞赛季活动,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监督、预防接种、消毒、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寄生虫和地方病防治等竞赛活动,提升专业队伍能力。贯彻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八、推动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二十四)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方向,持续完善上海疾控标准体系,加强疾控法规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开展公共卫生应急作业中心建设、现场消毒服务机构能力评估、重点场所水质卫生管理等领域地方标准制定,做好标准预研制和培育研究等工作。
(二十五)开展疾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人工智能。落实国家疾控局和上海市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要求,组织实施人工智能与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预防接种和评估干预等公共卫生业务深度融合应用。组织市疾控中心开展公共卫生数据实验室建设。
九、加强疾控领域交流合作
(二十六)加强国内区域协作。推进长三角疾病预预防控制一体化发展。持续夯实长三角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防控中心建设,有序扩大长三角儿童预防接种数据互联互认范围。继续推进对口技术支援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第二阶段攻坚行动工作。聚焦传染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对口帮扶指导,开展与福建三明、安徽六安的区域合作。
(二十七)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推动落实国际交流的访问成果,进一步巩固与香港、澳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合作。
十、强化疾控系统治理能力
(二十八)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对疾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加强党员管理监督。把牢疾控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政治意识与履职能力培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能力与业务本领。
(二十九)推进疾控系统行风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四风” 问题保持高压态势。完善疾控系统廉政风险排查及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筑牢廉洁安全底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落实“一岗双责”。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将正风反腐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实现正风反腐与疾控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三十)严防疾控系统安全风险。统筹做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压实各级安全生产、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责任,持续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制定落实针对性防范措施预案。进一步增强疾控干部队伍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切实提升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