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公安厅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2024年四川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川农函〔2024〕279号)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公安厅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2024年四川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川农函〔2024〕279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4-06-11 09:56:06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258
核心提示:2024年,全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从严从实,发挥好协调机制作用,扎实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严格整治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净化线上线下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全年农业生产和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发布单位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发布文号 川农函〔2024〕279号
发布日期 2024-06-06 生效日期 2024-06-06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法院、检察院、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供销合作社:

现将《2024年四川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中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各省级部门联系。

联系人:农业农村厅 骆  磊,028-85505855

省法院 刘  景,028-87567667

省检察院 李洪梅,028-86581981

经济和信息化厅 黄仲泉,028-86262091

公安厅 吴  潘,028-86302819

省市场监管局 易  锋,028-86607582

省供销社 张永盛,028-86623358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公安厅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4年6月3日

2024年四川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

2024年,全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从严从实,发挥好协调机制作用,扎实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严格整治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净化线上线下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全年农业生产和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一、加大排查力度,严格整治不合格农资产品

1.集中线下拉网排查。在重点农时期间,组织开展农资质量拉网式排查,重点就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资质是否具备、进货查验制度是否完善、购销台账记录是否清晰、产品标签标识是否真实等开展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清理下架。以省市县交界地区、农资经营集散地、城乡接合部等为重点,针对“忽悠团”流窜作案、假劣种子化肥坑农害农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从农资使用端倒查发现假劣农资违法线索,通过飞行检查、暗查暗访、群众走访等方式,主动提高问题发现率,紧盯线索,严查到底(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组织线上网络销售整治。协同构建网络销售农资监管制度,督促电商平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加强对互联网销售农药、兽药、农用地膜等农资的管理,组织电商平台开展自查清理,对平台内农资经营者的资质条件、备案信息等加强核验,对违法产品及时采取警示、下架等措施。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网络种子经营者应当事前取得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按规定进行种子经营备案,严肃整治网络涉种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问题,严厉打击网络违法销售种子行为,严防在适宜种植区外推广种植(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农资产品监督抽查。组织实施种子、肥料、农药、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往年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的和群众投诉举报、排查发现隐患、新闻媒体曝光的产品和企业列为监督抽查重点对象,加大抽检力度,线上销售的农资产品也要纳入监督抽查范畴。提高质量抽检工作效率,及时公布抽查结果。开展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预警监测和饲料企业现场检查。推进肥料等农资产品省市抽查工作协同联动,结果及时共享(农业农村厅负责)。将复肥、磷肥、氮肥、钾肥、有机肥料、泵、机动脱粒机、碾米机、喷雾器、饲料粉碎机、农用薄膜等11种农资产品纳入2024年监督抽查计划,充分运用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建立对重点领域、重要品种的质量预警机制,防范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风险(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二、加大打击力度,严惩制售假冒伪劣行为

4.开展四大专项行动。加强农资质量执法,实施“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农业农村厅负责)。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依法严打假劣农资犯罪(公安厅负责)。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农业农村厅牵头,省法院、省检察院、公安厅参与)。开展农膜联合监管执法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生产销售非标地膜和不按规定回收废旧地膜等违法行为,依法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有力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严厉打击农资违法犯罪。积极推动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有效衔接,对监督抽查、巡查检查、媒体曝光、群众投诉等发现的问题产品,要深入追查问题线索,对假劣农资上挖生产厂家、下追销售流向,对问题影响发生地和假劣农资来源地要溯源并查。对农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强化全链条办案意识,加强农资案件串并办理,全面调查取证,集中侦破一批农资大要案件,必要时联合挂牌督办,严肃威慑制售假劣农资不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及时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避免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省法院、省检察院、公安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曝光农资违法典型案例。查处一批违法案件,严惩一批不法分子,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公布一批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激励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抓好农资执法工作。组织地方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行为典型、社会影响恶劣的农资违法犯罪案件,发挥警示震慑作用。通过集中销毁假劣农资、邀请人大代表观摩庭审等形式,展示依法从严惩处农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的工作成效(省法院、省检察院、公安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健全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农资质量执法协作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行刑衔接机制,积极探索综合执法与行业监管协作模式和合作机制,推进综合执法与行业监管深度融合。组织开展执法练兵竞赛活动,以学助练、以查提技、以案强兵,组建全省执法办案专家库,举办地方执法骨干培训班和执法师资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农资执法能力(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行业管理,完善农资监管制度机制

8.优化农资审批和认证管理。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分品种强化落实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开展品种试验专项整治,严格品种管理。严格肥料登记备案审查事项,严把复肥、磷肥生产许可准入关。完善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登记试验等管理制度,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鼓励种子企业获得认证,提升种子质量和种子企业管理水平。持续强化农机产品认证管理,加强农机产品认证机构监管和农机鉴定工作信息公开(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完善农资追溯管理。推进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电子追溯码识别制度。不断扩大农药、兽药二维码追溯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种子监管技术支撑,加快推行以“一品种、一名称、一标样、一指纹”为主要内容的品种身份证管理(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进一步强化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督促系统农资企业落实好“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加快农资物联网应用推广,扩大中国农资质量追溯平台的使用范围和数量(省供销社负责)。

10.探索农资信用管理和行业自律。做好农资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等工作,落实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状况与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申报、资格审查、评优奖励等全面挂钩(省级农资打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发挥农资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协会对成员企业开展信用评级评价,督促企业诚信经营(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广泛宣传引导,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11.组织农资打假宣传活动。以“放心农资进乡村 稳产保供助增收”为主题,广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宣传活动,既深入田间地头农业生产一线宣传,也抓住赶集、庙会等农村生活场景,向农民群众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创新宣传载体,更好利用本地报刊杂志、电视、乡村大喇叭和电视、微信、微博、抖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扎实做好提醒防范工作。畅通农资打假举报电话、网络举报信箱等投诉举报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奖励制度。依托行业协会、公益组织、新闻媒体等力量,强化农资领域社会监督和维权服务指导。持续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管,深入开展农机化政策宣传,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省级农资打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经营网点、为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等,扩大绿色优质农资供应覆盖面。公布2024年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更好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促进各类经营主体与保供企业对接,让农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优质农资(省供销社负责)。

五、落实工作举措,确保农资打假见到实效

13.从严从实压实责任。各地有关部门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扛起农资打假责任,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既在“严”字上下功夫,层层传导压力,狠抓工作落实,下力气解决农资生产、流通等环节突出问题;又在“实”字上下功夫,加强上下联动,对部省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核查并及时调查处理(省级农资打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协同联动提升实效。发挥农资打假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农资打假信息交流、情况通报、协同联动,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对发现跨区域的假劣农资问题线索,强化协同办案、区域联查、跨区协查。加强农资打假工作调度、分析研判、信息宣传,综合运用激励手段和督促机制,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确保农资打假任务落地见效(省级农资打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495)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0662) 法规动态 (212)
法规解读 (2687) 其他法规 (51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43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