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解读 » 《四川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四川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29 15:44:09  来源: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740
核心提示:《四川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1.《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为深入推进质量强省战略,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需求,参照“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编制思路,省委省政府《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省政府相关专项规划、《四川省“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等文件精神,借鉴兄弟省(区、市)和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十四五”规划,结合我省质量发展工作实际,编制《四川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

2.《规划》是如何编制的?

2020年5月,开始《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广泛收集国家和全国各地“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的资料,作好《规划》编制的政策和资料储备。二是赴省内多地深入调研,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座谈、研讨会等,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基层一线、相关部门等意见建议,组织专家评审,充分吸收采纳各方意见。三是围绕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带动、基础支撑、质量治理等,构建全省“十四五”质量提升量化指标体系,设置32项指标,使任务可量化、可视化、可感知。

3.“十三五”时期四川质量发展工作主要成效有哪些?

一是质量政策日臻完善。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四川省发挥品牌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四川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制订《四川省质量促进条例》,创造了良好的质量发展环境和协同配套政策体系。二质量水平持续提升。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批次合格率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级监督抽查产品批次合格率逐年持续提升。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质量满意度持续提升。工程质量和品质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3个市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质量工作考核得分和排名连续实现提升。三是品牌建设成效明显。累计培育中国质量奖13家,天府质量奖(四川质量奖)29家。长虹、五粮液等14个品牌进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累计培育212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16个优质品牌农产品。11个地理标志产品进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目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培育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7个和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6个。新创“鲁班奖”19个、“国家优质工程奖”19个、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3个。累计培育5A级旅游景区15家、4A级旅游景区284家、天府旅游名县20个。全省各类品牌带动作用、影响力、聚集度和经济贡献率稳步上升。四是质量基础更加夯实。全省共建成企业技术中心1208家、国家级质检中心7个、省级质检中心14个、国家级能源计量中心1个、省级计量区域检测中心5个、省级城市能源计量中心10个,实现重点产业检测能力全覆盖。发布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32项,14项企业标准被评为“领跑者”。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试点建设,为产业链、创新链质量基础提供有力支撑。五是质量治理显著增强。全省全面推进质量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突出“线上+线下”全面监管和“分级+分类”精准监管。组织开展“春雷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完善市场主体质量信用记录,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升质量发展多元治理水平。

4.《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四川质量发展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关于市场监管工作、质量工作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聚力“三位一体”全面融合、“四大领域”全面提升、“五大体系”全面保障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上、安全为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质取胜、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系统推进等4项基本原则,加快实现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质量基础。

到2025年,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多层次、高水平地方特色标准体系不断健全,优质产品、服务、工程品牌形象牢固树立,四川制造、四川农产品、四川服务、四川工程质量全面跃升,加速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转变、四川速度向四川质量转变、四川产品向四川品牌转变,树立标准引领示范标杆,构建质量品牌发展高地,推进质量基础设施整合共享,加快现代质量治理创新,建成中西部一流质量强省。《规划》还按照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带动、基础支撑、质量治理5个方面设置了32个量化指标,确保质量强省目标落实落地。

5.《规划》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规划》以章节为序,共12章,约3.8万字。其中:第一章为规划基础,包括“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第二章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主体部分为第三章到第十一章,包括六大体系: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通过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带动“三位一体”全面融合,对加快提升四川制造、四川农产品、四川服务、四川工程“四大领域”质量水平提出了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第七章为构建质量升级支撑体系,包括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质量基础设施融合,推进品牌升级提质等具体措施。第八章为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出加快构建以风险防控、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溯源监管、联合惩戒为支撑的现代质量监管体系。第九章为构建区域质量协同体系,包括共促川渝质量提升、突出成都极核和主干质量支撑、推进五区质量协调联动、筑牢县域质量基础、推进乡村振兴质量建设和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的区域质量协同体系。第十章为深化质量数字化赋能体系,包括推动数字化赋能质量提升、质量数字化资源整合、深化数字赋能企业质量管理、打造数字化质量监管平台等具体举措。第十一章为健全质量社会共治体系,包括践行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激发行业质量自律活力、提升质量社会监督效率、繁荣重质守信的质量文化、培养多层次质量人才、完善质量激励考核制度等内容。第十二章为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夯实要素保障、严格考核评价。

6.“十四五”四川质量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提升“四大领域”质量水平。通过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带动“三位一体”全面融合,加快提升四川制造、四川农产品、四川服务、四川工程“四大领域”质量水平。包括推动“四川制造”质量迈向中高端、提高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四川服务”供给质量、打造“四川工程”卓越品质等内容。

二是构建质量升级支撑体系。主要从建立质量升级支撑体系的要求,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质量基础设施融合,推进品牌升级提质,以夯实质量基础在经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包括夯实先进计量基础、强化标准引领示范、提升检验检测服务水平、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推进质量基础设施融合、推进品牌升级提质等内容。

三是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主要是构建加快构建以风险防控、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溯源监管、联合惩戒为支撑的现代质量监管体系,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包括健全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突出重点领域质量监管、推行质量信用监管、深化质量协同监管、加强质量安全溯源监管、严厉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等内容。

四是构建区域质量协同体系。主要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纲要重大战略,结合省委、省政府“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五大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力争促进区域质量协同发展。包括共促川渝质量提升、突出成都极核和主干质量支撑、推进五区质量协调联动、筑牢县域质量基础、推进乡村振兴质量建设、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等内容。

五是深化质量数字化赋能体系。主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产业集聚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显著提升,促进新旧动能迭代更新。包括推动数字化赋能质量提升、质量数字化资源整合、深化数字赋能企业质量管理、打造数字化质量监管平台等内容。

六是健全质量社会共治体系。主要是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社会共治体系,实现质量社会治理多元化。包括践行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激发行业质量自律活力、提升质量社会监督效率、繁荣重质守信的质量文化、培养多层次质量人才、完善质量激励考核制度等内容。

7.《规划》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质量发展工作有什么要求?

《规划》在起草过程中,我们与重庆市质量强市办加强沟通联系,共同谋划商议质量发展中长期合作内容,在第九章专门部署区域质量协调发展体系建设,要求共促川渝质量提升,共抓重点产业质量提升,共建质量基础设施,共推区域品牌战略实施,共筑质量协同监管机制,共谋川渝质量文化建设,通过政府推动、市场主体、专业支撑,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协作、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质量共治”的区域质量发展合作新模式。

相关链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川市监发〔2022〕5号)
 地区: 四川
 标签: 发展规划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推荐法规解读
点击排行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257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