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促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体系完备、机制健全、运转有序、奖惩有度的社会信用体系,日前,《无锡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规划》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效,阐明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八大专项工程”,描绘出“十四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发展蓝图。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始终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强化创新、生态发展的原则,在基础支撑、信用应用、信用监管上狠抓落实,谋创新、求突破,逐步从以“建”为主的打基础阶段迈入以“用”为主的新发展阶段。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健全,法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信用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公共信用服务持续优化,信用监管机制加快完善,信用创新应用不断壮大,试点示范效应充分释放。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获评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守信激励创新奖,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前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路。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信用法治为牵引完善管理制度,以平台建设为契机夯实基础支撑,以信用监管为载体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以诚信宣教为先导营造信用环境,充分发挥信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力打造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无锡样板”。
《规划》立足“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政府推动、社会共建,重点突破、强化应用”的基本原则,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化社会信用体系,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公共信用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信用监管机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信用经济发展和信用治理质效稳步提升,诚实、守信、践诺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加快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推动“诚信无锡”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打响“诚信无锡”示范品牌。一是实现大平台融合。围绕基础设施统建共用、大平台融合通用、大数据开放应用和“互联网+”创新应用,深入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有效支撑“放管服”改革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到“十四五”末,信用信息归集实现“全覆盖、多维度、高质量、高效率”,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数据报送率、合规率和及时率均高于国家相关要求。二是实现大信用共管。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重要支撑,强化事前承诺、事中监管、事后奖惩,编织覆盖全市的“协同监管网”,实现分类监管、重点监管、联动监管和靶向监管。到“十四五”末,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年均查询量达到2万次,重点领域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健全完善,在市场准入、企业投资、政务服务、招标投标等领域信用承诺实现全覆盖。三是实现大服务惠民。围绕各类信用主体,构建起全链条、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形成方便快捷的服务交互新机制,切实打造“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信息化惠民格局。到“十四五”末,实现“信易+”应用“翻一番”,加快形成智能化信用应用安全泛在高效、服务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良好格局。社会信用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行政管理数字化和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四是实现大数据慧治。建立以“多元化采集、主题化汇聚、结构化处理、知识化分析、个性化服务、开放化利用”为特征的信用大数据信息资源体系,支撑信用大数据服务和监管,提升我市智慧化社会治理能力。到“十四五”末,我市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占比达到100%。严重失信行为主体信用修复培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市场主体严重失信率稳步下降。
《规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健全制度标准体系,提升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完善信用法规体系,深化信用管理制度,健全信用标准规范。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信用”功能,深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三是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构建信用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完善事后信用监管,强化政务诚信建设。
围绕打造信用建设创新高地,《规划》提出实施“八大专项工程”,一是信用经济示范工程。完善新业态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园区信用示范建设,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深化“信用+市场”示范点建设。二是重点领域建设工程。深化消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科研、生态环境等领域信用建设。三是信用惠民便企工程。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场景,创新开展“信易保”,大力推进“信易游”,探索“信用+”新模式,推进“阿福分”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四是信用+金融服务工程。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信易贷”赋能中小微企业融资提质增量。五是信用服务行业培育工程。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行业自律管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服务产业体系。六是区域合作提升工程。积极融入信用长三角,深化区域合作交流,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信用合作交流新局面。七是农村信用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示范创建活动,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八是诚信文化引领工程。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开展诚信主题宣教,深化信用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