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型,发展低碳能源产业等朝阳产业,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金融产品和工具伴随金融创新发展和传统金融继承种类多样化。现将相关材料进行了整理,印发给大家供学习参考。
附件:应对气候变化参阅材料(2021年第16期)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7月7日
附件
应对气候变化参阅材料(2021年第16期)
本期要目
◇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重庆首家!重庆三峡银行正式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
◇华证-SIIFC气候投融资ESG指数正式上线
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2021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已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也被称作“30.60”目标。这要求经济全面、系统性转型。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可发挥“加速器”的作用。
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2016年,人民银行牵头制定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并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具体政策逐步落地,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在此基础上,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8万亿美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250亿美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近期,市场主体已发行40多只碳中和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金融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需要应对好一系列挑战。第一,在社会层面,绿色减排意识亟待提升。第二,在市场层面,要充分发挥碳市场的定价作用。只有对碳排放合理定价,才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发挥碳市场的金融属性。第三,在机构层面,气候信息披露需要进一步完善。披露主体的范围要扩大,覆盖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披露方式要逐步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转变。第四,在风险管理层面,需要密切关注化石燃料相关的转型风险。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八成是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据估测,到2060年,化石燃料占比将不足20%。中国金融机构持有了一些高碳资产,绿色转型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风险等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易纲表示,未来有几方面的重点工作需要推进。
第一个方面,是要进一步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公共和私人部门资金,支持绿色经济活动。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要实现这些投入,单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为此,需要做好两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信息披露。人民银行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将在G20框架下,推动加强信息披露方面的国际协调。二是完善并统筹绿色金融分类标准。人民银行即将完成对绿色债券标准的修订,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我们正在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
“在提供政策激励方面,央行可以发挥作用。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商业信用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公开市场操作抵押品框架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易纲表示。
第二个方面,是要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时70年,美国45年,中国只有30年左右,时间短,曲线陡,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突出,所以要积极督促金融机构尽早开始转型。
人民银行正在探索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并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人民银行已按季评估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情况,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和管理其环境和气候风险。
第三个方面,要发挥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预计今年6月底,中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运营。相关部门正在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提出要逐步扩大碳排放配额的有偿分配比例,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构建碳市场应更多体现金融属性,引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推动碳价格充分反映风险,最大化发挥碳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
易纲还表示,国际协调对做好上述工作都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基金组织发挥了独特作用。近期,基金组织提出把气候变化问题纳入监督工作,以及把气变风险纳入金融部门评估的情境分析。基金组织也在NGFS下牵头开展数据缺口相关工作。我们支持这些工作,期待基金组织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我们也愿意和基金组织在能力建设上加强合作。人民银行已通过经验分享等形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制定绿色分类标准。基金组织也非常重视能力建设工作。双方可通过‘中国—基金组织能力建设中心’(CICDC),提供气候风险管理等能力建设项目。”易纲说。
易纲还指出,总的来说,央行可为实现碳中和发挥积极作用,这包括构建强有力的政策体系,发展丰富多元的市场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协调。
(来源:中国经营报)
重庆首家!重庆三峡银行正式签署联合国
《负责任银行原则》
6月18日,重庆三峡银行正式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 FI),成为中国第10家、重庆市首家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的银行,开启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负责任银行原则》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牵头,国内外30家银行组织的核心工作小组共同制定,于2019年9月在联合国年度大会期间正式发布,为全球银行业应对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衡量标准和行动指南。全球130家银行成为首批签署行。截至目前,签署金融机构已增至230家。
发布会上,重庆三峡银行还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金融行动方案》,着力推动业务结构更加合理、风控能力更加强化、绿色办公更加高效,进一步明确了做好绿色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策略、保障措施。
自成立以来,重庆三峡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持续加强绿色金融组织建设工作。2017年率先在重庆市地方法人银行中成立总行绿色金融专营部门,2020年成立绿色金融发展中心并确定打造4家绿色金融示范支行、1家库区绿色金融排头兵分行、13家库区绿色金融重点支行,构建起了多层次、高效率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同时,不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先后推出林权抵押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富农贷、新能源汽车补贴贷、融e贷、链e贷等系列绿色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2017年至2020年末,绿色信贷累计投放超80亿元,年平均增速超50%,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项目200余个,为重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动能。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华证-SIIFC气候投融资ESG指数正式上线
在2021年5月30日举办的第九届(2021)SIIFC“气候投融资助推实现‘30达峰60中和’碳目标”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与上海华证指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联合发布全国(乃至全球)首个气候投融资ESG指数:华证-SIIFC气候投融资ESG指数。该指数旨在客观评价上市公司在应对及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行为和表现,引导中外投资者关注及参与气候投融资,激励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为实现“30碳达峰、60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2021年6月28日,华证-SIIFC气候投融资ESG指数在金融终端正式上线,指数代码为999108.SSI,指数简称“气候投融资”,指数编制方案详见上海华证指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网站(www.chindices.com)。
华证-SIIFC气候投融资ESG指数由上海华证指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华证指数)与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SIIFC)合作编制开发,指数标的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空间,基于SIIFC与上海华证指数关于气候投融资的研究成果编制,包括气候投融资评价体系、华证ESG评价体系、华证ESG风险数据及华证碳排放数据等,选择了在节能减排领域排名靠前的100只股票作为气候投融资指数样本股,旨在建立对气候有减缓、适应作用的行业和企业投资标的,反映在气候投融资领域起到长期、关键作用的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气候投融资指数成分股行业分类包括:(1)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的新能源升级、电力设备、新能源车、低碳建筑、新材料、智慧农业、碳服务上市公司;(2)气候相关金融服务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自2018年底基日起,截至2021年6月28日,华证-SIIFC气候投融资ESG指数已累计上涨168.5%。
(来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应对气候变化小百科】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及治理,引导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技术先进的部门。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在信贷、债券、基金等领域都有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