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解读 » 原创|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知多少

原创|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知多少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03 11:01:41  来源:食品伙伴网  浏览次数:3172
核心提示:GB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中指出,“保健食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在目前曝光的新闻中,仍有许多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品或化学物质,这些非法添加物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很多危害。
    GB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中指出,“保健食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在目前曝光的新闻中,仍有许多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品或化学物质,这些非法添加物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很多危害。
 
    食品伙伴网梳理了易非法添加的保健食品功能类别、非法添加物质名单及非法添加新特点等内容,希望通过知识的传播促进企业自律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的科学消费。
 
    1. 易非法添加的保健食品功能类别
 
    原CFDA发布《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涉及6大类易非法添加的保健食品功能,包括减肥、辅助降血压(调节血糖)、缓解体力疲劳(抗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免疫)、改善睡眠、辅助降血压(调节血压)。另外,相关文献显示,易非法添加的保健食品功能还涉及提高缺氧耐受力、改善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清咽润喉、通便促进消化、调节血脂等。有些食品宣称具有壮阳、提神醒脑、对更年期综合征有改善作用等功能也易非法添加化学药品,而这些均不属于国家允许的保健食品27种功能范围之列。
 
    2. 非法添加物质名单
 
    《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包括40多种非法添加物,普遍为化学药品。2017年11月,原CFDA发布了《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等3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公告附件中涉及的75种物质,均为非法添加物。
 
    当然,非法添加的物质不仅限于《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及补充检验公告中所列物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氨茶碱、双氯芬酸钠、氟西汀等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物质都属于非法添加的物质。
 
    3. 非法添加物的危害
 
    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的物质一般是化学药。在保健食品中加入化学药是违法行为,同时由于存在用量不准确等问题,很可能对服用者造成不同的副作用,如药物依赖、抗药性、肝功能损害、重度肾功能损害,尤其是心率过速等严重问题,甚至造成死亡。
 
    如西布曲明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厌食、失眠、肝功能异常等;酚酞是医药轻泻剂,能刺激肠壁,引起肠的蠕动促进排便,但过量和长期滥用可造成人体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时可诱发心律失常;西地那非造成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潮红、消化不良、鼻塞及视觉异常等症状;短期服用添加了他达拉非物质的保健食品不会产生明显危害,但长期过量食用含有该类物质的保健食品存在健康风险,可能对心血管病患者心脏带来潜在的危害。
 
    4. 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呈现新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打击力度的加大,非法添加现象有所减少,但是却呈现了新特点:
 
    非法添加多种化学药物,如在减肥类保健食品中发现同时添加有2种以上的化学药物,虽然每种药物添加剂量未达到治疗剂量,但多种联用能达到治疗效果。
 
    为了逃避监管,非法添加的保健食品多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有时以非正式销售样品出现,如在赠品中添加,或者同批号部分样品添加及胶囊囊壳中添加、内容物中不添加等。
 
    5. 非法添加物的监管
 
    保健食品的非法添加一直是监管的重点,2011年,原CFDA发布《关于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的通知》;2012年3月,发布《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名单公布了保健食品可能的非法添加物及其检测方法;2016年5月,发布《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2017年11月,发布了《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等3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公告中明确了75中非法添加物质的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不仅适用于片剂、口服液、硬胶囊和软胶囊保健食品,还适用于片剂、口服液、硬胶囊、软胶囊类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2018年4月,发布《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及保健食品专项抽检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重点抽检保健食品的非法添加。
 
    通过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保健食品的非法添加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非法添加现象依然存在,这需要监管部门严格监管、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消费者也应增加对保健食品相关知识的了解,三者共同努力打击非法添加行为。
 
    易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质名单
 
    利血平、格列喹酮、羟基豪莫西地那非、硫代艾地那非、格列苯脲、格列美脲、豪莫西地那非、伐地那非、西地那非、那红地那非、伪伐地那非、那莫西地那非、瑞格列奈、红地那非、格列吡嗪、洛伐他汀羟酸钠盐、尼莫地平、辛伐他汀、氨氯地平、洛伐他汀、美伐他汀、氨基他达拉非、他达拉非、佐匹克隆、尼索地平、脱羟基洛伐他丁、哌唑嗪、非洛地平、格列波脲、尼群地平、罗格列酮、吡咯列酮、罗通定、醋氯芬酸、硝苯地平、三唑仑、青藤碱、呋塞米、咪达唑仑、格列齐特、劳拉西泮、酚酞、二氧丙嗪、氯硝西泮、阿普唑仑、扎来普隆、氯氮卓、氢氯噻嗪、艾司唑仑、奥沙西泮、地西泮、硝西泮、西布曲明、文拉法辛、氯苯那敏、氯美扎酮、甲苯磺丁脲、阿替洛尔、N-单去甲基西布曲明、N,N-双去甲基西布曲明、沙丁胺醇、司可巴比妥、褪黑素、芬氟拉明、苯巴比妥、可乐定、异戊巴比妥、卡托普利、苯乙双胍、巴比妥、麻黄碱、丁二胍、氨甲环酸、二甲双胍、烟酸、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氨基他打拉非、那莫西地那非等PDE5型(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马来酸咪哒唑仑、盐酸可乐定、咪哒唑仑、氨茶碱、双氯芬酸钠、氟西汀
  本文为食品伙伴网食品安全合规事业部编辑整理,转载请与我们联系。食品安全合规事业部提供国内外食品标准法规管理及咨询、食品安全信息监控与分析预警、产品注册申报备案服务、标签审核及合规咨询、会议培训服务等,详询:0535-2129301,邮箱:vip@foodmate.net。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推荐法规解读
点击排行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240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