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降雪及低温寒冷天气,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地出现了强降雪和冻雨。持续低温天气将对水产养殖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发生灾害。为科学防范低温寒冷天气造成养殖生产灾害,保护广大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有关科研、推广单位制定了《水产养殖低温灾害防治技术措施要点》,并部署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渔业体系专家和有关地方专家做好技术指导工作,随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各地要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对水产养殖低温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确保养殖户和相关企业平安度过不利天气,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影响和经济损失。
现将《水产养殖低温灾害防治技术措施要点》和有关专家联络方式印发给你们。请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低温灾害防治技术措施,并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将相关专家联络方式告知水产养殖户和相关企业。有关情况请及时报我部。
农业部办公厅
2018年1月30日
水产养殖低温灾害防治技术措施要点
一、检修维护养殖设施,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一)检查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及时清除积雪和结冰,修补被损坏的薄膜,补充所需的燃料和养殖饲料,保证温室正常运行。特别要及时做好繁殖场、工厂化养殖基地等养殖设施保温防冻工作,严防“倒春寒”的危害。
(二)工厂化养殖,在滩涂上的抽水井要做好深水井的井口及上水管路的保护工作,及时清除井口及管路范围内的冰排,避免因冰排移动造成井口及上水管路损毁,确保水源水路畅通;检查养殖大棚牢固度及钢质材料的腐蚀情况,及时加固或更新;若工厂化养殖大棚最外层为吸水性较强的毛毡,应及时更换,以免吸水加积雪而压垮大棚。
(三)海上网箱、岸带池塘和围栏(网)养殖,要密切关注水温变化,做到每日早、晚监测。若水温下降明显并可能超过养殖对象的耐受能力,要及时采取“转移”措施。其中,海水网箱养殖可通过转移到深水网箱或增加网衣深度(要有足够水深)的方式,减少冰冻损失。越冬鱼池要及时清除乌冰积雪,加深水位。
(四)抓紧进行冰冻损坏的繁殖设施、电力设施、进排水渠道、渔船及柴油机、网箱、网衣和倒塌房屋等维修和重建工作,做好大水面养殖设施的防护工作,保障灾后安全开展渔业生产。
二、做好亲本调配和繁殖,确保春季生产苗种供应
(一)查清亲本存量。及时查清亲本损失数量,根据亲本标准及苗种生产计划,及时补充、调运亲本。
(二)强化亲本培育。针对持续低温导致鱼虾亲本摄食不佳的情况,加强亲本饲养管理,加强营养,补充能量,促进亲本正常发育,确保用于春季繁育生产的亲本数量和质量。
(三)做好苗种繁育。严格按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苗种生产,保证苗种质量。
(四)水温和盐度监控。要加强养殖源水的水温和盐度监控,尤其是针对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水温和盐度监控,确保培育水温和盐度稳定,防止出现因水温和盐度变动剧烈导致大面积掉卵和掉苗现象。如大菱鲆受精卵在降雨和降雪后都要进行水温和盐度监测,盐度低于28‰时要考虑进行加盐补充,从而保证受精卵的孵化。
三、加强疫病监测,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灾后疫病监测。提高灾后疫病防治意识,加大疫病监测力度,特别要做好大宗养殖品种的常规性、多发性疫病的监测工作。
(二)做好防疫物资储备。预计今年春天水霉病、小瓜虫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将显著上升,要做好水质改良调控和消毒、疫病防治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三)落实防治措施。一是及时处理冻伤鱼虾,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恢复鱼虾体质,降低死亡率;二是及时清除水体和底泥中的死鱼(虾),可采用撒网检查的办法,发现后及时清除深埋,以免破坏水质,可用沸石粉等池底改良剂或采用生物方法清洁底质;三是进行水体消毒,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时,要检测、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发生;四是进行鱼体消毒,预防冻害后水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可在水温升到5℃以上用4%的食盐水或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越冬鱼池要保持水温相对稳定,有条件的应尽量提高水温,减少小瓜虫等寄生虫病害发生。
四、关注天气变化,实行科学饲养管理
(一)关注天气预报。各地要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短期和中长期趋势天气预报,在低温天气到来之前,及时通知生产者加大防范措施。对于易受低温影响的罗非鱼、金鲳、南美白对虾等养殖品种,还可采取转移或提前出售等措施,减少损失。
(二)加强养殖管理工作。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适当投喂精料,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加强巡塘,记录水质、溶氧等变化。要根据水温变化,指导渔民科学投喂,做到循序渐进,少量多次投喂,并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