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农村局:
现将《2020年全省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3月26日
2020年全省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2020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和产业兴旺,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现将2020年全省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全面落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战略部署,引领培育川菜、川果、川茶、川药等“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基地,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全省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5000万亩,第一产业产值达3000亿元,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达到1600亿元。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经济作物产业标准化基地200万亩,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500座,新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80万吨,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60%。组织认定第十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0家。举办茶博会、泡菜博览会,创建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农业主题公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重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经作产业高质量发展
1、着力生态化产业布局。坚持最适生态原则,全力推行适区适种,进一步优化“10+3”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川西冬春露地喜凉蔬菜、盆周山区茶叶、长江上游柑橘、龙门山脉红心猕猴桃、攀西及川南早春蔬菜、高山蔬菜、道地药材等优势产业带。
2、着力标准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着力加大老果园、老茶园、老菜园改造提升,加快建设“五网”配套(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和互联网)与“三化”联动(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高质量完成200万亩标准化基地建设任务。配套建设一批区域性经作产业良种繁育基地。
3、着力绿色化产业发展。用活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项目,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全面应用菜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水肥一体等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重点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蜜蜂授粉、种养循环等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新模式,提升产业绿色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着力融合化链条延伸。用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推进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功能,挖掘增收潜力。
5、着力集成化技术推广。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加快集成组装推广一批川菜、川果、川茶、川药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和先进装备,全面革新产业素质,提升科技含量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6、促进加工设施装备升级。主动适应国民品质化和多样化生活需求,支持鼓励“10+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开发或引进先进加工装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从根本上实现我省农产品加工品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
7、强化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务、集合企业,建设一批有原料基地、有企业带动、有科技引领、有服务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每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应配套建设一个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8、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集成推广智能化、信息化设施装备,推进清洁加工,促进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多次增值、节能减排。
(三)着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
9、全力培育产业龙头。要精心筛选、精准识别能引领“10+3”产业发展的重量级产业龙头,着力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有效牵引“10+3”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省将遴选并推介“10+3”产业10强龙头企业,树立一批龙头企业典型和全省优秀乡村企业家。
10、加强龙头监测认定。要按照省上统一安排部署,扎实开展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第十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监测认定工作。对严重偏离为农服务方向,经营状况、联农带农和社会诚信差的龙头企业,要坚决剔除,彻底整编龙头企业队伍方阵。按照“退一补一”原则,递补成长性好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进入“省队”,着力构建“10+3”产业龙头“新方阵”。
11、探究龙头带农模式。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实现形式。
12、创新龙头扶持政策。要探索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支持政策,继续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创建工作。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无偿为有偿使用,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产业化经营。对企业在“10+3”领域创新创造、品牌创建、助农增收等方面成绩卓著者,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应予优先支持。
13、做实龙头指导服务。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龙头企业负责人创新型企业家、上市融资、信贷担保、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创新型企业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产销对接活动,全力拓展“10+3”特色产品贸易半径。
(四)扎实推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发展
14、培育一批重点县。围绕“10+3”产业重点县,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打卡地”。
15、打造一批精品工程。运用现代科技、管理要素和服务手段,改造提升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省级示范农庄;在全省有扶贫任务的县分层分级创建70个美丽休闲乡村和50个农业主题公园。
16、推介一批精品景点。开展“最美乡创、乡红、乡艺、乡厨、乡贤、乡社、乡品、乡园、乡景、乡居”等“十最十乡”推介活动。要通过举办“2020四川美丽田园欢乐游”、四川省第十一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四季)和形式多样的观花品果节等系列活动,推荐各地休闲农业景区景点。
17、研制一套管护体系。扎实开展专题调研和辖区内主要经营主体营运状况动态监测。认真落实休闲农业安全生产主体和属地管理责任。着手编制“十四?五”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争取地方政府出台发展休闲农业支撑性政策,全力打造一批产业亮点工程。
(五)聚力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18、明确创建目标。今年新增18个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任务,整体推进全省54个镇(乡)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探索培植乡村产业振兴亮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新样板,总结提炼乡村产业振兴典型经验。
19、强化要素保障。依托镇域资源优势,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建设产业集聚区,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新的增长极”。
20、创新建设模式。每个产业强镇,至少培育或引进1——2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自然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持续快速发展,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21、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借助中央、省级和地方主流媒体以及网络、微信、小视频等新媒体,宣传推介一批极具乡土特色、乡土风味的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水果小镇”“蔬菜小镇”“药材小镇”和“鱼米之乡”。
(六)着力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2、聚焦创建目标任务。今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全面启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目标是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集聚各类要素,着力建设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整体提升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
23、实施全产业链营运。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24、强化要素集聚支撑。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产业集聚。搭建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建立行业协会、信息网站等,实现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互惠共享。
(七)深入推进“10+3”产业体系建设
25、出台支撑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部署,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出台支撑各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举措。
26、加强信息反馈。各市州每半年向省厅,上报一次辖区内“10+3”产业推进落实情况。
27、强化工作指导。组织开展实地调研指导和专题研究,督促检查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落地落实。
(八)有序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28、加强创建指导。深入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督导各地认真落实特优区建设实施规划,立足地方产业优势特色,积极创建各级各类特优区。
29、提升建设水平。持续做好前三批认定的12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前两批认定的100个省级特优区示范建设工作,高水平引领推动创建工作。
30、做实申报准备。落实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安排部署,积极组织新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推荐工作。
(九)全力打造“川字号”特色产业品牌
31、聚力打造高端品牌。围绕川菜、川茶、川果、川药优势特色经作产业,整合相关资源,集中财力物力,省市县共同发力,集中打造产业发展高端品牌。
32、分类打造层级品牌。持续推进“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天府春橘”省级大区域品牌打造;支持地方做响区域品牌;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做强企业品牌;鼓励和支持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知名品牌。
33、创新打造强势品牌。鼓励跨区域组建产销集团,合理配置资源,联合抱团打造品牌,整合产业链。充分利用高端或强势媒体,加大品牌推介和产品宣传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十)切实加强特色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34、充实队伍。着力充实县乡两级工作队伍,力争特色产业大县有5—7名,大镇有2—3名“一懂两爱”、“一专多能”特色产业管理服务队伍,有效担当特色产业发展重任。
35、提升素质。切实加强市(州)县(市区)乡(镇)三级特色产业管理服务人员知识更新,要用世界最前沿科技理论和一线最先进科学技术,武装在线在岗科技人员,全面增强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后劲。
36、防范风险。强化项目指导和监管,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既要保证把项目实施好,又要保证自己“不湿脚”。
37、优化环境。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工作,收集总结提炼发展典型,高质量报送信息,强化舆论宣传引导,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附件:2020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20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市(州) |
现代经济作物产业标准化基地(万亩) |
产业发展信息(篇) |
成都市 |
24 |
9 |
自贡市 |
7 |
6 |
攀枝花市 |
5 |
6 |
泸州市 |
11 |
7 |
德阳市 |
9 |
6 |
绵阳市 |
9 |
6 |
广元市 |
10 |
7 |
遂宁市 |
10 |
6 |
内江市 |
8 |
5 |
乐山市 |
12 |
6 |
南充市 |
16 |
7 |
宜宾市 |
13 |
8 |
广安市 |
13 |
6 |
达州市 |
10 |
6 |
巴中市 |
10 |
6 |
雅安市 |
5 |
5 |
眉山市 |
11 |
6 |
资阳市 |
5 |
5 |
阿坝州 |
3 |
5 |
甘孜州 |
2 |
5 |
凉山州 |
7 |
7 |
合计 |
200 |
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