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两牛一猪”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18年)的通知(鸡政发〔2014〕 23号)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两牛一猪”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18年)的通知(鸡政发〔2014〕 23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4-09-04 09:57:37  来源:鸡西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2288
核心提示:《鸡西市“两牛一猪”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18年)》业经2014年3月7日市政府14届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发布单位
鸡西市人民政府
鸡西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鸡政发〔2014〕 23号
发布日期 2014-05-05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www.jixi.gov.cn/2010/news.asp?id=69454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鸡西市“两牛一猪”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18年)》业经2014年3月7日市政府14届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鸡西市人民政府
 
  2014年5月5日
 
  鸡西市“两牛一猪”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18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农村会议精神,切实把省委提出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向畜牧业转型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尽快把以肉牛、奶牛和生猪(即“两牛一猪”)为主要发展目标的畜牧产业发育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及带动区域资源整合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根据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及《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沿边开发开放战略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和约束条件分析
 
  充分考虑我市畜牧业现有基础与发展前景,综合我市自然、地理、产业及市场、政策等诸多因素,可以得出发展有空间、科技与资源有支撑、约束条件能够突破及政府推力可以加强的基本结论。
 
  (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为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均超过50%,如美国占60%、加拿大占65%、德国占74%、法国占57%,而我国仅为30%,我省作为新兴牧业大省,目前牧业占比也未达到40%,我市相比更低。因此,作为后发地区,只要组织推动得当,资源整合有力,我市畜牧业发展空间巨大。
 
  (二)经过几十年建设和发展,畜牧业具备较强基础。一是养殖规模及产出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年末,全市生猪、肉牛、山绵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55.31万头、24.99万头、58.87万只、1344.02万只;奶牛存栏2.95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03万吨、5.38万吨、8.2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2.8亿元。二是加工配套能力有些已超前配置。2014年,全市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头,生鲜乳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三是科技与服务支撑能力较强。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和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二级繁育场、配种站(点)五级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以信息为基础的产业预警体系,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畜产品交易体系不断强化;畜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三)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支撑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自然条件较好。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为“两牛一猪”发展提供了独特优势和潜力。一是饲料原料丰富。我市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3年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达到69.1亿斤,每年可转化的剩余粮食超过100万吨、秸秆445万吨,而秸秆综合利用率仅为30%;现有草原99万亩(不含国营农场),年产优质饲草30万吨;域内饲料加工企业产能达到113万吨;煤炭、电力资源丰富,为各类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能源。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潜力较大。近年来,尽管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不断调整,但2013年粮、经、饲种植比例仅为42.5:0.9 :1。加之省、市政府相继提出推动种植业向畜牧业战略转变的发展思路,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畜牧业的拉动将逐渐显现。三是土地消纳能力较强。全市土地面积22531平方公里(含农场),人口密度为84.64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7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61万公顷,可操作土地面积超过20万公顷(300万亩)。四是气候与区位优势突出。我市位于北纬44°51′12″-46°36′55″之间,处在世界公认的玉米带和奶牛带上;气候相对冷凉干燥,可有效防止动物疫病发生,降低了动物防疫的难度和成本;域内有大湿地、大森林、大界湖、大界江,天蓝、地洁、水清,具备开发绿色畜产品、生态畜牧业的天然优势。五是矿区闲置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转型过程中,畜牧业作为接续产业之一占据了十分有利的地位,既能盘活闲置场房,又能安置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45号)作了重要战略部署,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均备。
 
  (四)市场成长性对产业的持续拉力,推动畜牧业不断向优质、多产、高效的现代产业进军。一是畜产品需求持续走高。由于社会结构加速变化,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市城镇化率超过65%),人们对畜产品需求量逐年提高;国家对经济发展实施战略转型,消费驱动将成为主要内生力量,关注民生及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市场将同步放大,对美好生活和营养安全食品的向往与需求,为食品产业提供了动力。我市发展畜牧业也存在巨大扩展空间,我市拥有200万人口,特别是市委提出打造“四区一县城”350平方公里、120万人口的主城区思路,使畜产品消费潜力更加巨大。二是我市生猪、肉牛、乳品产业商品率较高,每年约有50%以上的活猪和肉牛、95%以上的乳产品以各种形式销往域外,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有带动性的拓展渠道。三是外向型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门类较为齐全,对畜牧养殖拉动作用较强。现有的虎林娃哈哈集团、完达山乳业集团、福润集团、高金食品有限公司等加工龙头企业均为国内知名企业,存在广阔的市场运营空间。
 
  (五)突破局部的资源环境约束和整体性资金瓶颈,将成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最大现实。一是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村级机动地的取消,以及城镇地价不断上扬,畜牧业扩大生产受到了土地制约。但我市却拥有一大优势,即荒弃的矿山、并入新城后的村屯与居民区较多,完全可以通过规划整理弥补养殖用地所需。二是粪污治理与产业快速发展的互相钳制。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已经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倍受关注。2013年,我市当年产生畜禽粪便量就高达280.8万吨,畜禽粪尿中的COD(化学耗氧量)流失量达 1.715 万吨。但是随着环保事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出台了新的专项条例,粪污的收集、治理与安全排放将得到更多资金与项目扶持。三是维持和扩大再生产遇到的融资难。畜牧养殖始终处在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模式中运转。而农村信用社几乎是农民唯一的融资渠道,但普遍存在信贷规模小、利率高、周期短及抵押、担保难等问题;农业银行门槛更高、手续更繁琐,导致畜牧业投入渠道严重阻塞。此外,缺乏机制活、规模大、专为畜牧业服务的担保公司以及畜禽保险不配套等瓶颈问题也亟待突破和化解。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及时发布,给解决种养业融资难带来了重大利好。
 
  (六)将安全与发展平衡协调,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已成为决定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前题。近年来,国内外动物疫情复杂严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有些时候造成了市场恐慌,从而直接导致产业巨幅波动,也给政府造成了很大压力。政府的责任、民众的呼声、市场的倒逼,都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产业和产品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强化对动物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强化对动物食品标准的制定与安全检测,强化对全产业链的执法监管,并在此基础上,顺应市场需求,加大力度开发和生产营养、安全、放心食品,做到以安全为前提,以质量为生命,实现真正的优质、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牛一猪”养殖为目标,以整合资源,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主要目标市场,以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为主要路径发展现代养殖,构建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工业化、企业化、品牌化为主要手段,打造产业延伸体系,占领广阔国内外市场;以政策、科技、信息、法制为主要依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通过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在我省东部创建新兴畜牧产业高地,引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我市资源特点、市场潜力和龙头建设等情况,确立以"两牛一猪"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形成优势主导产业突出的发展格局。
 
  2.坚持规模带动、提质增效的原则。大力扶持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步伐,提高我市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比重,把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坚持市场引导、龙头牵动的原则。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名牌产品,增强牵动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4.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依托科技和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研发、集成、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快速升级。
 
  5.坚持完善体系、安全发展的原则。构建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良种繁育体系、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产业预警体系、畜产品交易体系,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6.坚持多元投入、重点扶持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金融组织、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向畜牧产业投放,通过多元化投入和重点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发展目标和布局
 
  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做到既积极又稳妥,是规划能否变成现实的决定性因素,而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布局安排,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发展目标
 
  1.养殖规模与畜产品产量。生猪、肉牛、山绵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86.1万头、47.3万头、100.58万只和2014.53万只,年均递增分别达到13%、10%、9%和9%;奶牛存栏3.97万头,年均递增6.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6.06万吨、7.54万吨和12.83万吨,年均递增率达到 12%、9%和8%。
 
  2.生产水平与单位效益。"两牛一猪"单产与单位效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即:奶牛单产8吨以上,单位效益提高60%以上;肉牛平均日增重1200克,单位效益提高20%以上;每头母猪年均提供商品猪数量18-20头,单位效益提高20%以上。
 
  3.加工配套能力。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超过400万头,其中深加工能力100万头;乳品加工能力40万吨,其中精深加工能力10万吨;肉牛加工能力30万头。
 
  4.品牌培育与市场占有率。瞄准域外市场,特别是俄罗斯市场,集中优势力量,积极培育和整合名牌产品,打造出一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5.牧业在农业和农村中的地位。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要超过40%,确立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中的主导地位。
 
  (二)发展布局
 
  1.养殖基地空间布局。
 
  统筹考虑资源、市场和产业基础,确定产业布局如下:
 
  密山市:规模养殖场100个。其中,万头猪场5个,千头牛场3个;规模养殖小区30个;养殖合作社17个。
 
  虎林市:规模养殖场55个。其中,万头猪场1个,万头牛场1个(奶牛),千头牛场2个;规模养殖小区14个;养殖合作社15个。
 
  鸡东县:规模养殖场80个。其中,万头猪场5个,千头牛场1个;规模养殖小区20个;养殖合作社19个。
 
  鸡冠区:规模养殖场68个。其中,万头猪场3个,千头牛场1个;规模养殖小区8个;养殖合作社6个。
 
  恒山区:规模养殖场37个。其中,万头猪场1个;规模养殖小区6个;养殖合作社10个。
 
  滴道区:规模养殖场40个。其中,万头猪场1个,万头肉牛场1个;规模养殖小区6个;养殖合作社5个。
 
  城子河区:规模养殖场60个。其中,万头猪场2个;规模养殖小区6个;养殖合作社9个。
 
  梨树区:规模养殖场30个。其中,万头猪场1个;规模养殖小区5个;养殖合作社8个。
 
  麻山区:规模养殖场30个。其中,万头猪场1个,千头牛场2个;规模养殖小区5个;养殖合作社11个。
 
  2.加工与营销服务业布局。
 
  加工基地:围绕饲养基地和市场,有序规划建设,鸡东县和鸡冠区主建生猪加工基地;密山市和虎林市主建乳品加工基地;密山市和麻山区主建肉牛加工基地。
 
  外贸式营销龙头:整合完达山集团、娃哈哈集团、福润集团、高金食品有限公司、天翔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营销业务,建设在线营销电子商务中心,在麻山区辟建1处农牧产品物流园,形成现代物流与营销体系。
 
  技术服务配套:以鸡冠区、密山镇、虎林镇、鸡东镇为主,建设集研发、技术推广、咨询决策、信息服务等社会化配套服务机构、企业、协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
 
  四、重点工程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须精心设计和实施若干主导工程,通过工程建设把目标变成现实。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可从国家和省优惠政策、重点工程规划中争取一部分;通过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补充一部分;从财政增收和结构调整中调剂一部分来解决。
 
  1.良种配套推广工程 。
 
  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方针,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种业、加大对良种工程扶持力度的机遇,围绕重点品种,布局以原种扩繁-杂交利用为骨干的良种繁育体系,持续、高效保障龙头加工企业的上游产业和原料供应。一要加大现有优良品种覆盖率。依托现有优良品种,积极开展种畜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实施数字化选种、育种,不断提高"两牛一猪"的良种化比率。二要扩大各级繁育中心规模。采取引进一批、扩大一批、建设一批的方式,加强良种繁育中心建设。要扶持现有种畜场扩繁升级,要扶持有条件的商品养殖场兼营种畜,并鼓励种畜销售向周边地市辐射。三要科学配置合理布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二级繁育场、配种站(点)五级良种繁育体系,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种畜生产基地。四要推广人工授精。巩固肉奶牛人工冻精配种覆盖率;提高猪鲜精供应站点数量和质量。五要引进推广胚胎移植技术。肉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已相对成熟,特别是鲜胚移植技术,要鼓励扶持有实力的企业从事肉奶牛鲜胚生产,不断提高域内肉奶牛生产性能。到2018年,种猪繁育中心要达到10个,猪鲜精站达到10个;肉奶牛繁育中心达到4个,配种站达到100个。
 
  2.集约养殖倍增工程。
 
  集约养殖体现了规模、标准、集中和高效等特征,是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路径。
 
  今后五年,要在“两牛一猪”总量稳步增长基础上,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标准化规模经营,同时通过空间和产业链集中、集约配套,努力实现集约化养殖倍增工程。一是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小规模、兼业化向专业化大规模方向发展,使一批生猪、肉牛、奶牛养殖大户,向农场主、牧场主饲养模式转变,培育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广建设远离村屯的养殖小区。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原则,建设一批标准化、高水平、上档次的养殖小区。三是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养殖户以“家畜入股分红”方式,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家畜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整合一批各种权利、利益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现代养殖专业合作社。四是通过扎实工作,积极争取1~2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区)建设项目,以此为抓手,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到2018年,规模养殖小区要达到100个,规模养殖场达到500个,现代养殖专业合作社要达到100个,标准化比率占规模养殖场80%以上。
 
  3.加工园区建设工程 。
 
  畜产品加工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对提升我市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在密山市和麻山区辟建2处畜产品加工园区,提高资源整合度和产业辐射力,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一是科学编制园区规划。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好规划,加大园区内各类企业整合力度,做到政策共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二是努力建设特色园区。各园区要按照各自区域经济特色,确定发展重点,打好“资源牌”、“特色牌”、“优势牌”。鼓励园区企业争创中国名优产品、中国驰名商标,鼓励有关行业协会争创地理标志注册,鼓励有条件的园区跨越式发展。三是延伸完善产业链。要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鼓励园区企业加快原料基地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提高原料合同保证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增强品牌意识。鼓励园内企业以品牌培育、升级、推广为纽带,加快资源整合,推行资产重组,扩大品牌效应。
 
  4.物流与电子商务体系创建工程。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外延也一变再变,从电子银行到信息化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涵盖了几乎所有商业领域。创建一个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一站式的大宗畜禽产品电子商务综合交易体系,是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大发展的必由之路。交易体系要集冷链仓储、现货交易、展示竞拍、产品加工、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通过构筑"供应商、经销商、采购商、代理商、服务商"五商云集的战略高地,建设硬件先进、配套完善、功能多样、质量上乘的一站式畜禽产品交易平台,打造"物流、客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交汇的行业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畜产品物流市场,今年要争取省发改委立项的物流园区项目1处,并将建设畜产品物流体系作为规划和建设重点,尽快建成并形成牵动力。
 
  5.以苜蓿为主的草业推广工程。
 
  苜蓿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居牧草之首,素有牧草之王称号,是奶牛的高标准优质饲草,大力发展牧草种植是提高畜牧产业效益的重要保证。坚持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我市99万亩草原、513.8万亩中低产田的基础优势,利用各项优惠鼓励政策,通过示范引导,提高苜蓿种植积极性,通过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加工,扩大苜蓿种植效益,大力实施以苜蓿为主的草业推广工程,实现低产田改造、生态治理、苜蓿产业发展三赢局面。到2018年, 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6.生态养殖模式探索工程。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已经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全世界都倍受关注。充分利用好十八大后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省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放在第一大产业位置的机遇,争取项目、争取政策倾斜,在更高起点上布局,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绿色养殖、生态牧业。一是采用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综合治理排出畜禽体外的废弃物。采取严格的隔离制度和科学的消毒方法,加强畜牧粪污的无污染、资源化处理。二是控制主要污染元素的产生,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根据环境营养学和生态营养学原理,在饲料中添加有效的除臭剂、活菌制剂或者采用机械设备处理等措施,以减少有害气体和氮、磷、铜、锌等畜禽排泄物主要污染元素的产生。三是积极推广森柒酵素、EM菌床等各类生态养殖方式,以及沼气热电联产等粪便资源化处理方式,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四是实施养殖业准入制度,加强养殖行业监管。到2018年,规模畜禽养殖场均建成污染治理设施,粪便资源化比例要达到80%;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有机肥场。
 
  7.矿区闲置资源整合利用工程。
 
  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有着100余年的开采历史。随着大恒山矿、小恒山矿、滴道矿、穆棱矿等矿的闭井,大量的厂房处于闲置状态,大量的矿区辅助行业人员需要重新择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45号)精神,我市作为66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将在国家支持下,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替代产业,其中一个重点即是以种养为基础的食品产业。因此,矿区闲置资源整合利用必将成为我市发展替代产业、推进畜牧业快速扩充的捷径。要坚持选址布局和建设标准化。利用矿区闲置厂房,选址布局要以有利于防疫为主,改扩建必须坚持粪污无害化,要注意水源选择和保障。同时,要利用好相关政策。要密切关注和利用国家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接续产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及配套项目,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加快项目落地生根。
 
  五、保障措施
 
  1.构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体系。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及省和国家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相关政策,切实强化可操作性强的涉牧政策和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拓展畜牧担保业务。以市级财政资金为主,县(市)、区级财政为辅,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在现有的担保公司中注入一定资金,用于开展畜牧担保业务,并补贴一定利息,以突破畜牧发展的资金瓶颈,开辟畜牧业融资新途径,迅速壮大我市畜牧业。此外,相关商业银行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精神,开展面向畜牧业的经营项目,并在贷款门槛、贷款周期、高贷款额度等方面作出调整。二是及时修订出台促进畜牧业发展新政策。招商引资方面,要细化并落实、落靠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用水、用地、用电方面,按照省和国家相关规定兑现扶持政策。县(市)、区要结合各自特点,对国家、省、市的政策进行细化和量化,尽快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包括保护价收购、引种补贴、改扩建补贴、突出贡献奖励等扶持政策。三是设立畜牧业发展资金。每年从财政增收部分调剂一定比例资金,作为畜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新建畜舍补助、规模养殖奖励、良种补贴、贷款贴息、疫病风险补贴、市场风险补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以及科技推广、疫病防控物资贮备等。四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要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的标准化创建、规模场改扩建、“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型加工场技术改造、防疫体系建设、良种补贴等资金。五是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渠道战略转型。六是切实开展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做到应保尽保。
 
  2.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领导与目标考核体系 。
 
  推进实施本规划涉及面广、任务繁多、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局高度、战略角度,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用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促进新发展,实现新变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用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办法和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畜牧工作,把畜牧业发展纳入本地、本单位工作重点,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建立起领导层、业务层双向负责、整体推进的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建立严格的组织领导体系、协调推进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跟踪问效,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表彰;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要关心和爱护那些在畜牧岗位上扎扎实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干部职工,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激情和热情。
 
  3.构建保障有力的产业和产品安全体系。
 
  一是完善防疫体系。要适应动物防疫日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势,通过强化组织、增加投入、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两级动物疫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设,完善乡(镇)动物防疫站,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室,加强村级防疫员管理与培训;将防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高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形成覆盖全市的集检疫、防疫、控制、反应与应急于一体的标准化动物防疫体系。二是加大防疫力度。要把畜禽防疫工作上升到政治和全局高度重点抓紧、抓实、抓好,积极开展动物强制免疫注射,畜禽免疫密度达省标以上,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确保达到100%,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进一步提高检查站监督手段和能力,坚决防控外疫传入。同时,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在无害化基础上,向资源化再利用发展。三是强化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建立动物标识和畜禽信息档案制度,依法强化产地、运输、加工和交易环节的检疫监督,严格执行检疫标识、疫源追踪和质量追溯制度,实施从畜牧养殖生产基地的饲养管理到加工车间的屠宰、加工、包装、上市全方位监督检查,严防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实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政策法规四大配套体系,加快完善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搞好畜牧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畜产品质量检测,突破畜产品走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质量瓶颈和绿色壁垒。坚持关口前移,抓好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以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和畜牧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为重点,以生产基地为载体,强化标准推广力度。加快建立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设市、县畜产品质量检测站点,搞好畜产品质量检测,从产地环境到包装上市的全过程都要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为开拓国际市场打好基础。为此,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务必争取到一个地市级农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项目,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县,同时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3〕15号)要求,形成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项目落地生根,进而带动全市畜牧产业登上新台阶。
 
  4.构建以科技和信息为主导的支撑体系。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普及标准化饲养规程,良种、良法、良料、良管、良防综合配套,强化养殖技术培训、交流和推广,提高生产水平。加强对现有成熟实用技术的集成、组装、推广,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畜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把科技进步与基地建设、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同时扶持一批科技示范场、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和引导作用,提高畜牧生产的整体科技水平。强化以信息为基础的产业预警体系建设,尽快建立起准确、高效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通过对信息及时收集、分析、发布,完善政策的宏观调控,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和企业把握市场走向,更好组织畜产品生产和销售。
 
  5.构建以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为特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随着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特别是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对高效、优质、配套的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原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畜牧业服务体系必须加快转型、完善,在做好原有的产中技术服务的同时,通过人员充实和专业培训,把产前的规划指导、产后的信息服务很好开展起来,从而形成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新格局。要以多元化为路径,发展新型服务组织,形成高效服务体系。一是大力推广养殖专业合作社、协会和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养殖户创办合作经济组织或者成立行业协会,使其尽快变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实体企业,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二是鼓励合作经济组织、饲料加工或者肉类屠宰加工企业与农户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构建利益共享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养殖场户"、"公司+基地+养殖户"等形式,借鉴省外和我省一些成熟经验,推广寄养、代养等生产模式,通过订立完善的购销或者服务合同,实现产业有计划生产、有组织销售、有稳定效益。三是积极推行鲜活畜产品"农超对接",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尤其要与省内外大城市大超市对接起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扩大养殖效益。四是集中优势力量,培育和整合名牌产品,创造出一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名牌产品,占领市场,积极构建集团的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
 地区: 黑龙江 
 标签: 发展规划 畜牧业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235)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377) 法规动态 (96)
法规解读 (3015) 其他法规 (34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95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