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西安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市政发〔2011〕62号)

西安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市政发〔2011〕62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3-03-05 03:50:20  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921
核心提示:《西安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4届15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发布单位
西安市人民政府
西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市政发〔2011〕62号
发布日期 2011-08-15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www.xa.gov.cn/ptl/def/def/index_1121_2560_ci_trid_10126-resid_662219.html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4届15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西安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我市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兑现期。为增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52号)和陕西省关于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及《西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本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我市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十一五”以来稳步推进、不断加强。一是领导重视,健全了应急管理领导机制。成立了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各区县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全市初步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机制。二是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制定和修编总体应急预案20个,市级专项预案32个,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制定了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近三年来,按照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相结合的方式,全市在公安、卫生、交通等领域完成了18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三是市应急指挥平台起步建设。按照“整合资源、优化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市应急指挥平台在完成先期调研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已顺利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四是应急培训和宣传教育成效显著。市依托行政学院建立了应急管理培训基地,设立了应急管理教学机构。市政府先后两次邀请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为全市领导干部作专题报告,市应急办还先后安排了6期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培训。同时,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应急知识,向市民发放《市民应急知识》读本20余万册。五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新的进展。全市积极开展基层应急示范点创建活动,共建立应急示范点126个。其中16家单位被省应急办评为省级应急示范点。六是应急指挥与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全市加大了对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资金的投入,在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甲型流感等突发事件中,反应灵敏、指挥得当、快速应对、有效处置,有力地保障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但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市应急体系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应急管理的忧患与防范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浮于表面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应急管理机制不尽合理。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各专项应急机构的关系及职能划分需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职能与人员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三是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针对性差,组织演练少,基层预案还有空白。四是应急保障能力还有待提高。综合应急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数量少,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偏少,一些高技术应急装备的储备尚处空白。
 
  “十二五”期间,我市人口和经济总体规模将持续上升,城市转型加剧,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自然灾害、各类矛盾和城市特有的一些重特大突发事件隐患依然存在,新的致灾因素还可能不断出现,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绝对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可能进一步上升,应急体系建设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是在自然灾害方面,我市位于渭河强震带的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属于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同时,我市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暴雨洪涝及干旱危害呈上升趋势,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多发;受气候异常、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突发性降雨(雪)、局部地区长期干旱、强风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雾霾等极端气候现象可能频繁出现。有害生物对局部地区的农林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能加重。二是在事故灾难方面,安全生产基础薄弱,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工程、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事故仍未得到根本遏制,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频发,电网运行存在隐患,危化品、天然气等高危行业危险源增多,潜在隐患增大。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日趋复杂,水域污染形势严峻,突发环境事件的隐患仍然较多,事故预防与处置难度增大。三是在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突发动物疫情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存在复发、多发的可能性,特别是本地重点控制传染病在多因素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局部流行趋势。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传入和传出的机率增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难度大、效率低,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会时有发生。四是在社会安全事件方面,社会转型期间,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刑事犯罪案件总量在高位徘徊。群体性上访和非法集会等事件防控压力加大,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社会问题处置难度增大。涉外突发事件因素复杂且处理难度大。还有能源价格震荡和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都对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应急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应急管理机制与国防动员机制相衔接,整合应急管理资源,优化应急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应对突发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全市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认真做好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工作,努力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和谐西安”提供可靠保障。
 
  建设目标:全市基本建立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快速高效,重点突出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基本达到突发事件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恢复重建的需求,有效预防和降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未来五年,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准确,覆盖率高;应急物流体系反应迅速;灾民基本救助快速及时,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和人员损伤数量明显下降。
 
  --事故灾难明显减少。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计明显下降;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明显减少,力争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公共卫生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
 
  --社会安全事件明显下降。社会安全事件死亡人数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十一五”末相比明显下降。
 
  三、总体要求和基本任务
 
  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整合资源、优化机制,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按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解决好困绕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任务,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化水平。
 
  基本任务:全面启动全市应急体系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基本形成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应急指挥为中枢,以应急保障为支撑,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能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为此,要从以下十个方面全面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要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有重点的优化监测预警点的布局;要加强监测业务建设,对各类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加强预警体制建设,按照预警信息的等级标准和程序,实行严格的预警信息报送责任制;要建设监测预警数据库,存储监测预警的各种数据资料,以备各类监测预警机构进行分析和研判,同时为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市级应急指挥平台、警备区应急指挥平台、专业应急指挥平台和区、县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各级和各专业应急指挥平台要建设必备的指挥场所,配置必要的设施和办公设备,并根据需要配置移动指挥设备,配备应急管理业务必备的各种通讯网络线路和设施建设,为应急指挥提供各种通讯手段。要依托市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完成各级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网连接,并处理好信息互通和信息保密的关系。根据需要建设应急管理和应急基础数据库,存储基础信息、地理信息、事件信息、应急预案、应急知识库、应急专家库、应急案例库、应急文档等各种数据。要开发和应用应急指挥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保证应急指挥所需的各种信息的顺畅获取和应急指挥的各种决策的顺利贯彻。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要落实建设责任,各区、县政府、市级各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是应急预案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西安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暂行)》,组织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应急预案修编工作,要抓好应急预案的演练。通过组织预案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每年全市安排6-7个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到2015年底,完成对市级32个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队伍体系建设。要坚持分级组建、属地管理的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市级综合应急队伍、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区县综合应急队伍、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现役部队和民兵组织的应急队伍。2011年底,市建立一支反应灵敏、快速高效的综合应急队伍。2015年底,各专业应急队伍要具备独立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能力。要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应急队伍的装备配置,应按照事故种类、特点和救援队伍的类型,配备数量充足、功能完备的应急处置设备及安全防护用品。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区、县都要制定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应急培训体系建设。要强化对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及应急管理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要整合和依托市级学院(所)、市级专业培训中心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培训及应急演练综合基地,配置必须的应急管理培训设施设备,并按照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原则,建立师资队伍,以保证应急培训的质量。市和区县应急办要制定对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对各类应训人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每两年组织一次,由市应急办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每年组织一次,由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组织;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由各区县、市级各部门视情况和工作需要适时组织;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由本单位组织,也可委托从事应急管理的社会团体组织,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要加强指导;应急队伍的培训,由应急队伍的主管部门组织;志愿者队伍的培训,由组建单位承办,市文明办和共青团市委要加强指导;应急管理新闻发言人的培训,由市委宣传部组织。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要编制应急物资生产供应方案和计划,选择生产供应能力强、信誉好的生产和供应厂商作为应急物资生产供应基地。要健全和完善应急物资生产供应机制,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物资按时、按质、按量生产供应。要建设各种类别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并根据应急需求,编制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和计划,并与国防动员储备相衔接,按计划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要探索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应急物资的储备周期和应急物资因储备所造成的损失。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申报、审批、调拨和配送的体制和机制,既要保证应急物资能够按时按需调配,又要防止应急物资无序调配的混乱现象。同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补偿机制,制定政府补偿和市场购买相结合的具体方式。
 
  --民众防护体系建设。要重点抓好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根据我市突发事件易发类别、危害规模、影响程度及现有人口空间分布情况,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及其配套设施。2015年前完成市辖区内公园、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基本满足民众疏散避难需求。同时要充分利用媒体或举办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事件的早期预警方式和民众自救互救常识,全面增强民众应急防护意识,提高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恢复重建能力体系建设。要加强事故现场恢复能力建设,重点是供电、供水、供气、交通和通讯枢纽等生命线工程的快速恢复能力建设。对恢复重建项目的规划,要制定扶持政策和技术支持措施,使关系民生的恢复重建项目保障资金到位。要进一步理顺救灾物资的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保险市场作用,鼓励保险公司扩大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资金来源。要制定救助、补偿、抚恤、安置、心理干预等善后工作机制,确保恢复重建工作有序进行。
 
  --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继续按照“四进五有”的要求,全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重点抓好基层应急示范点建设,到2015年底,全市省级基层应急示范点达到32个,市级基层应急示范点达到100个,以基层应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各类风险隐患调查评估。重点是完善隐患排查建档、危险源分布标识、隐患研究分析、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库工作,特别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所诱发的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分析,每年年底前,各区县政府和市级行业部门要完成风险源调查评估报告,并建档保存,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依据,为应急决策提供保障。
 
  四、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按照应急体系建设要重点解决应对突发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及“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一)预警监测体系建设任务
 
  1.市地震监测系统和地震紧急自动预警处置系统。市烈度速报台网系统建设、前兆台网系统升级改造和建设MODIS卫星遥感热红外地震监测预报系统。李家河水库微震测震台网系统建设。地震紧急自动预警处置系统建设包括地铁地震紧急自动预警处置系统示范建设和天然气地震紧急自动预警处置系统。(市地震局)
 
  2.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主要由一个中心(应急处置及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个平台(应急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组成。对全市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对食品药品防伪、打假、追溯、召回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市食品药监局、市电子政务办)
 
  3.地铁预警监控系统。通过对车站出入口、站台、站厅、地铁电客车以及主要设备的监控,为应急指挥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下达处置命令、协调各种救援力量提供支持。(市地铁办)
 
  4.建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危险源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对非煤矿山、尾库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可能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场所、设施进行实时监控预警,构建市、区县两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体系。(市安监局)
 
  5.市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公安、交通、市政、气象、地震、卫生、安监、防汛抗旱等业务系统和预警信息平台,统一技术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覆盖范围。(市应急办、市公安、交通、市政、气象、地震、卫生、安监、水务等部门)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包括13个市、县级监测站和13个国有林场监测点,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实现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及信息处理,及时了解掌握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为灾害科学除治和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市林业局)
 
  (二)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建设任务
 
  7.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市应急指挥平台在完成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完善系统建设,包括指挥平台系统、应急值守系统、预测预警系统、应急预案系统、调查评估系统和数据库等。研发符合西安实际的应急管理与应急指挥业务操作系统。健全省、市和区县指挥网络系统,及时传递突发事件信息和处置指令。依托应急指挥平台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水平。(市电子政务办、市应急办)
 
  8.市地震专业应急指挥系统。在已投资完成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软件平台及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平台建设,建设地震应急指挥场所、地震应急指挥部硬件平台,采购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通用软件,完成区县灾情上报系统。(市地震局)
 
  9.市气象局专业平台建设。建设市级移动气象台,配备应急移动车、移动多普勒雷达、应急电视转播车等设备;改造市县两级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建立市县两级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业务平台;建设移动应急气象服务终端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市级气象信息灾难应急备份中心。(市气象局)
 
  10.市城市供水监控与调度综合信息平台工程。包括水库优化运行调度系统、黑河引水渠道和输水渠道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安全供水管网决策支持调度系统、污水处理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地下水水源等业务综合监测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公司信息化管理以及与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信息互通。(西安水务集团)
 
  11.天然气应急抢险指挥中心改造项目。在原有系统和报修热线系统的基础上新建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与全球卫星定位GPS系统建设,实现紧急状况下快速合理地安排巡线、维修任务及调集紧急事件现场最近的车辆,保证抢险抢修力量的最有效调配与使用。(秦华天然气公司)
 
  12.地铁运营应急指挥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对各类突发事件建立标准的处置方案和工作流程,客服人员能够根据该系统及时对公众发布相关信息,与政府其它部门的监测系统联网。(市地铁办)
 
  13.市公安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设置有指挥调度大厅、情报信息中心,视频监控中心、新型大容量会议室、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公共娱乐场所、重点部位管理系统、民用危爆管理系统等机房和实施指挥监控系统。(市公安局)
 
  14.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按照国家、省安监局有关文件要求,加快组建市安全生产救援指挥中心,满足处置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市安监局)
 
  15.城市交通管理应急系统。主要包括城市公交视频监控和智能调度、市出租汽车监控调度、公路交通应急处理信息和路政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对公交二公司营运车辆全部实行智能化调度管理;公路交通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包括应急指挥场所(设备)、移动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综合应用系统、信息接报与发布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为公路交通应急指挥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实时的现场信息和畅通的信息通道,确保应急指挥、公路抢通、运输保障、通信保障等渠道畅通;市出租汽车监控调度系统安装车载GPS系统,使出租汽车的运行状态可视化,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路政车辆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市应急预警监测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市交通局、西安城投集团)
 
  1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传输处理系统。以市、县级森防站为依托,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市级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站和县级信息采集与传输处理系统建设,以形成快速、准确的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和决策反馈系统,实现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的早期监测,确保监测区域不出现成灾面积。(市林业局)
 
  17.市环境应急平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扩建环境应急平台,努力形成互为支撑、资源共享、指挥畅通的应急指挥系统。(市环保局)
 
  18.西安国际港务区物流信息工程。包括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公路码头信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信息、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和物联网应用等五大平台建设,实现与国际国内港口、交通节点、应急网络和物流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西安国际港务区、市电子政务办)
 
  19.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与警备区应急指挥平台衔接项目。实现市应急指挥平台与警备区应急指挥平台的通信设备、网络设备、视频设备、数据库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以及运用软件的衔接。(市应急办、市警备区)
 
  (三)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任务
 
  20.市级专项预案修编。按照《西安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暂行)》的要求,完成应急预案的修编与完善工作,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相关单位)
 
  21.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采取按年度分批次组织演练的方法进行,通过演练来检验预案,提高应对处置能力。演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演练进行奖励。(各专项应急预案单位)
 
  (四)应急培训体系建设任务
 
  22.市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该项目由国家民政部投资立项建设,作为向公众进行减灾科普宣传知识的场所。(市民政局)
 
  23.市反恐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市公安局)
 
  (五)应急队伍体系建设任务
 
  24.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公安、消防队伍,整合地震、医疗、矿山救援等专业力量,建立一支陆地搜寻与救护、应急处置与救援的综合性队伍,购置应急救援抢险防护装备、雷达和视频生命探测仪、大型切割起吊设备以及处置危化事故所需的重型防化服、移动供气源、有毒(可燃)气体探测仪和堵漏装备。(市公安局)
 
  25.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各区、县基本建成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加强重点区域地震救援队伍,为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保障。(市地震局)
 
  26.市危化品救援队伍。依托企业现有救援队伍,组建市危化品救援队伍,按照国家要求配备技术装备,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灾难抢险处置能力。(市安监局)
 
  27.市应急专家队伍。不断完善应急专家队伍体系,扩展应急专家队伍功能,提高应急专家队伍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决策咨询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组织专家考察、交流、培训和研究。(市应急办)
 
  (六)应急保障系统体系建设任务
 
  28.市医药储备应急体系建设项目。按照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北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的合作,提高实物储备能力。此项目由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主建设,市食品药监局、市卫生局配合。(西安国际港务区、市食品药监局、市卫生局)
 
  29.市粮食储备应急体系建设项目。包括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建立健全仓储设施、进行合理的储备定点布局。其中重点是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粮食应急物流基地、泾阳粮食储备加工物流基地和市级定点储备粮库整体提升改造项目等3个大型粮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粮食局)
 
  30.电力保障系统。包括电网监视调度和电力故障抢修平台系统建设,提高电力故障抢修能力和电力服务水平。(市供电局)
 
  31.森林防火储备库及训练场所建设。建设独立的森林防火扑救物资储备库和训练场所。(市林业局)
 
  (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
 
  32.重点避难场所建设工程。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建设。(市地震局、市应急办)
 
  (八)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任务
 
  33.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用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各级政府、市级各部门要针对行业特点有侧重点抓好应急体系理论研究,与当地院校、科研院所加强沟通与协调,重点围绕监测预警、预案演练、应急处置、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市科技局要对应急理论研究加以指导和倾斜,并积极督促做好应急管理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工作。市应急办要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应用软件研发工作,充分发挥应急指挥平台的作用。(市应急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坚持常抓不懈。市应急办主要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方案和实施意见,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全市落实应急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搞好情况交流。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并认真组织实施。各区县政府、市属各相关部门也应调整和建全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保证应急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级政府、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一级抓一级,切实加强对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认真抓好对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队伍,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举措。从2011年开始,市、区、县人民政府每年要至少组织一次政府和部门领导参加的应急管理知识讲座。市应急办要会同人事等部门,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和应急管理的要求,制定各类应急管理人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大纲》,按照规划确定的内容,明确培训方式、学习要求,定期举办应急管理培训班或研讨班。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有关政策规定,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为应急体系建设建言献策,形成全社会重视应急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依法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规体系,依法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修定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时研究制定西安市应对突发事件规定,提高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行政监督力度。
 
  (四)保障应急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资金保障机制,将应急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市和区、县政府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对财政困难的区县,市财政适当给予补助和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体系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全市的应急体系建设。
 地区: 陕西 
 标签: 突发事件 规划 体系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406)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0088)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647) 其他法规 (508)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129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