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关于印发《2013年全省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苏农办农〔2013〕2号)

关于印发《2013年全省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苏农办农〔2013〕2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3-03-04 09:10:56  来源: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1265
核心提示:去年秋播因前茬作物腾茬迟,晚播晚栽面积较大,播后气温偏低、雨水偏多,导致麦油作物越冬期叶龄偏小,茎蘖数偏少,弱小苗比例偏大,苗情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同时渍害、草害等隐患较多,苗情基础不容乐观。立春过后,我省小麦将从南到北陆续返青起身,随后将进入拔节期,油菜也将进入蕾薹期,正是麦油作物产量形成和开展春季高效田管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在田麦油作物的苗情特点,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分析研究,制定了《2013年全省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单位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 苏农办农〔2013〕2号
发布日期 2013-01-25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www.jsagri.gov.cn/announce/files/553135.asp

  关于印发《2013年全省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委(农林局、农业局):

  去年秋播因前茬作物腾茬迟,晚播晚栽面积较大,播后气温偏低、雨水偏多,导致麦油作物越冬期叶龄偏小,茎蘖数偏少,弱小苗比例偏大,苗情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同时渍害、草害等隐患较多,苗情基础不容乐观。立春过后,我省小麦将从南到北陆续返青起身,随后将进入拔节期,油菜也将进入蕾薹期,正是麦油作物产量形成和开展春季高效田管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在田麦油作物的苗情特点,我委组织专家分析研究,制定了《2013年全省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现予印发。请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细化田管技术方案,科学调度,分类指导,切实将各项田管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努力夺取今年夏熟粮油丰收。

  附件:《2013年全省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1月25日


  附件:

  2013年全省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受迟播与低温影响,今年越冬期小麦苗情总体上差于往年,油菜苗情差于上年、接近常年,特别是晚播晚栽小麦、油菜苗情明显较差,不平衡性问题较为突出。针对当前小麦、油菜苗情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要针对性地制定技术方案,突出因苗指导,切实把春季高效田管措施落实到位,努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力夺今年夏熟粮油丰收。

  一、秋播以来不利条件分析与评价

  去年秋播以来气候特点表现为“积温偏少、雨水偏多、光照不足”,受迟播与低温双重影响,转化升级较慢,对夏熟生产十分不利。

  1、播期偏迟。由于去年秋熟作物成熟收获推迟,加之10月底后多次连阴雨天气影响,导致秋播进度慢、晚播晚栽面积大。据统计,去年秋播小麦适期播种面积占60%,比常年少20个百分点,迟播面积达1353万亩,占37%。全省油菜适期播栽比例为83%,同比减2个百分点。

  2、积温偏少。据省气象资料分析,秋播以来气温明显偏低,其中2012年12月1日~2013年1月5日全省平均气温2.6℃,较常年同期偏低1.6℃,为近27年来(1986年以来)最低。从小麦实际播种期至今年1月中旬,苏北地区(新沂站点,10月21日至1月16日)、苏中地区(高邮站点,11月1日至1月16日)、苏南地区(宜兴站点,11月10日至1月16日)0℃以上累计积温分别为453℃、434℃和330℃,比上年减112℃、159℃和162℃,比常年减97℃、71℃和109℃。按照小麦生长1张叶片需75℃左右积温计算,秋播以来因低温影响小麦叶龄进程延迟了1~2叶。同时,去年冬季低温来得早,冷空气频繁来袭,去年12月至今,我省已遭受了7次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虽然利于控制适期早播小麦旺长,但对面广量大的晚播小麦播种出苗和苗情转化升级极为不利。

  3、雨水偏多、光照偏少。去年秋季(9~11月)全省各站降水量88.6毫米(丰县)~262.4毫米(宜兴),与常年同期相比,苏南南部、沿淮及淮北大部分地区偏多2~8成。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67.0毫米,苏南地区偏多1~1.5倍,其它地区偏多1.6~2.3倍;全省各站日照时数为95.0小时(盐城)~152.0小时(丰县),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各地偏少1~4成。雨水偏多,土壤墒情足,对淮北旱茬小麦较为有利,对秸秆还田腐熟和沉实也很有利,也有利于减轻冬季冻害,但沿淮及淮南地区小麦田间渍害较为严重,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光照偏少,苗情素质下降。

  二、当前苗情特点与存在问题

  (一)苗情特点

  当前小麦、油菜苗情呈现叶龄偏小、茎蘖数偏少、弱小苗比例偏大的特点。据调查分析,1月20日全省小麦平均叶龄仅4.0叶,比上年少1.1叶,其中: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平均叶龄分别为4.2、3.6和3.5叶,分别比上年少1.0、1.1和0.9叶。平均亩总茎数47.9万,比上年少7.5万。其中: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平均亩总茎蘖分别为56.0、34.9、29.3万,分别比上年少7.2、8.8、7.3万。全省旺长苗(也属于三类苗)和一类(壮苗)、二类(正常苗)、三类弱小苗分别占2.8%、31.6%、41.6%、24.0%,与上年比少6.0、少3.9、多4.5、多5.3个百分点。其中:苏北地区旺苗和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2.6%、34.3%、40.8%、22.3%,与上年比少6.9、少3.8、多5.9、多4.8个百分点;苏中地区旺苗和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4.5%、25.3%、42.6%、27.6%,与上年比少5.4、少1.6、多1.3、多5.7个百分点;苏南地区旺苗和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0.9%、29.1%、44.3%、25.7%,与上年比少2.0、少8.4、多3.4、多7.0个百分点。

  全省移栽油菜平均叶龄12.9叶、绿叶数8.5张,分别比上年同期减1.7叶、0.4张。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约43%、40%、17%,比上年同期少0.2、少0.6、多0.8个百分点。

                                    小麦苗情进展对照表

项目

20121220

2013120

全省平均

淮北

苏中

苏南

全省平均

淮北

苏中

苏南

主茎叶龄(叶)

3.6 

3.9 

3.0 

2.6 

4.0 

4.2 

3.6 

3.5 

亩总茎蘖数(万)

42.3 

50.5 

29.1 

22.8 

47.9 

56.0 

34.9 

29.3 

旺长苗(%

2.9 

2.7 

4.6 

1.1 

2.8 

2.6 

4.5 

0.9 

一类苗(%

31.8 

34.4 

25.5 

29.3 

31.6 

34.3 

25.3 

29.1 

二类苗(%

41.4 

40.6 

42.4 

43.9 

41.6 

40.8 

42.6 

44.3 

三类苗(%

23.9 

22.3 

27.5 

25.7 

24.0 

22.3 

27.6 

25.7 

主茎叶龄(叶)

4.4 

4.7 

3.7 

3.4 

5.1 

5.2 

4.7 

4.4 

 亩总茎蘖数(万)

48.9 

58.4 

34.0 

27.2 

55.4 

63.2 

43.7 

36.9 

旺长苗(%

8.4

9.0 

10.4 

2.1 

8.8 

9.5 

9.9

2.9 

一类苗(%

35.8

38.8 

25.7 

37.9 

35.5 

38.1 

26.9

37.5 

二类苗(%

36.5

34.9 

39.3 

39.7 

37.1 

34.9 

41.3

40.9 

三类苗(%

19.3

17.3 

24.6 

20.3 

18.7 

17.5 

21.9

18.7 

  (二)存在问题

  1、苗情转化升级慢。常年越冬期间淮北地区小麦主茎叶龄可出生1~1.5张叶片、苏中地区可出生1.5~2.0张叶片、苏南地区可出生2.0~2.5张叶片,每亩可增加10~20万分蘖数。但本年度越冬以来虽进程过半,但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小麦主茎新出生叶分别为0.3叶、0.6叶、0.9叶,仅为常年的一半。与播种同样很迟的上年度相比,生长量明显不足,苗情转化升级缓慢。

  2、苗情不平衡性突出。据苗情统计分析,目前本年度旺长苗比例仅占2.8%;约1/3的适期早播小麦主茎叶龄达4.5~6.5叶,群个体基本正常,属于一类苗;约40%的二类苗,主茎叶龄3.0~4.5叶,群体基本适宜,但个体偏小;目前全省仍有700万亩左右的小麦主茎叶龄在3叶以下,尚未进入分蘖期,比上年增加400多万亩,约占全省小麦面积的20%,亟需加强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3、灾害隐患多。由于秋季降温早,影响冬前化除,加之土壤湿度大,适合杂草滋生,因此春季化除压力将会显著增加。前期雨水偏多,沿淮及淮南地区小麦已经产生明显渍害,如春季雨水多,则会加重渍害危害。此外, “倒春寒”冻害也是我省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

  三、当前及春季田管策略与技术措施

  尽管目前全省小麦苗情相对较差,主要表现为苗小苗弱、茎蘖数不足,但群体偏小对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促大穗十分有利,只要抓好春季返青拔节期田间管理,仍有望夺取夏熟粮油作物丰收。近期气温已经开始回升,苗情转化升级加快,各项田管措施应尽快跟上。各地要高度重视当前及节后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广泛宣传发动,加强分类指导和科学指导,一着不让抓好各项田间管理措施的落实。

  (一)加强分类指导,明确田管策略

  加强分类指导,就是要根据苗情长势特点,因苗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田管策略。对群体适宜、长势健壮的一类苗,当前管理以清沟理墒为主,对群体基本适宜、长势基本正常的二类苗,则以清沟理墒和看苗适施平衡接力肥“捉黄塘”兼顾。一、二类苗的高效管理重点在春季,即返青后拔节前搞好化除,拔节初期防治纹枯病,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叶色裉淡)重施拔节孕穗肥。对于群体不足、个体偏小偏弱的三类苗,当前应尽早尽快增施促长促蘖肥(每亩5~7.5公斤尿素),并加强春季各项田管措施的落实;对于少数群体偏大的旺长苗,拔节前应适度化控,拔节后再正常管理。

  (二)加强科学指导,明确重点措施

  1、突击清沟理墒,防止渍害。“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经过冬春冻融交替和雨雪侵蚀,易造成田间沟系坍塌淤堵。进入春季,“尺麦怕寸水”,淮南地区经常发生连阴雨,极易导致田间积水,必须尽早清淤疏通,做到三沟配套,沟沟相通,确保排水通畅,雨止田干,防止春季连阴雨造成田间渍害。淮北地区要做好旱、涝两手准备,遇连阴雨及时做好低洼田块特别是稻茬麦的排水降湿,遇旱则要适时科学浇灌返青拔节水。

  2、适时化控促壮,防止倒伏。对早播、叶龄偏大、苗数过多(预计拔节期最高茎蘖数超过预期适宜穗数2倍以上)的田块,应在返青后、拔节前“冷尾暖头”喷施烯效唑类的生长调节剂,以控制基部节间长度,提高植株抗冻抗倒能力。在小麦抽穗破口期可施用抗倒剂进行叶面喷施,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重心,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同时也能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

  3、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一是春季化学除草。春季有利于田间杂草萌发生长,对杂草达标田块要及时进行化学防除,控制杂草危害。化除时间掌握在拔节前的冷尾暖头、日均温8℃以上抢晴用药,以提高药效,切忌在寒流来临前后2天内用药,避免冻药害现象发生。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50克/升唑啉草酯·炔草酸乳油80~100毫升或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90~110毫升,于杂草齐苗后对水均匀喷雾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对以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40~50毫升或20%氯氟氧乙酸20~25毫升加20%2甲4氯150毫升,于杂草齐苗后对水均匀喷雾;对以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100毫升加20%氯氟吡氧乙酸50毫升,于杂草齐苗后对水喷雾。二是拔节初期防治小麦纹枯病。对病株率达15%~20%的田块,及时采用井冈霉素、已唑醇、戊唑醇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三是油菜初花期主动防治菌核病。每亩可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或50%腐霉利可湿粉60~100克或40%菌核净可湿粉100~150克等,对水全株均匀喷施,隔7~10天再防治1次。四是小麦穗期重点防控以赤霉病为主的穗期病虫。小麦抽穗扬花期及时主动用药防治赤霉病,兼治白粉病、蚜虫等其它病虫害,最大程度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4、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和油菜抽薹肥,增粒增重。一次性施用小麦拔节孕穗肥应掌握在倒3叶期、叶色褪淡、高峰苗下降、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一般淮南地区在3月上中旬、淮北地区在3月中下旬,每亩施纯N 4~6公斤、P2O5  2~3公斤、K2O 3~5公斤,以施用“复合肥+尿素”或专用配方肥为宜(一般每亩施45%高浓度复合肥15~20公斤+尿素5~8公斤)。群体不足的弱苗适当提前,群体偏大的旺苗适当推迟;对于高产创建示范片和中强筋小麦,在剑叶露尖至破口期再次施用孕穗肥,每亩施尿素5~8公斤。沿江沿海地区弱筋小麦基地应遵循“控氮前移”原则,在倒3叶期一次性施用拔节肥,不提倡追施孕穗肥,以确保弱筋品质。

  油菜春季氮肥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30%~40%,一般每亩折尿素10~15公斤;钾、磷肥约占总用量的50%,折K2O、P2O5 各5公斤左右。对长势正常的一、二类油菜田,可在油菜薹高5~8厘米时重施薹肥,每亩施配方肥30公斤+5公斤尿素。对弱小苗或已经脱力落黄的油菜田,可采用春肥腊施,在越冬后期提前追施薹肥,促进春发;也可分两次追施,越冬后期施用返青接力肥促进生长,每亩施尿素7.5公斤,待薹高25厘米左右时再追施一次薹肥。对缺硼田块,每亩叶面喷施0.1%~0.2%硼肥溶液50公斤左右,防止植株因缺硼导致花粉败育。初花期可结合菌核病的防治,进行肥药混喷,促进角果膨大结实。

  5、预防和补救“倒春寒”冻害。我省春季气温很不稳定、变化幅度大,易发生冷暖骤变,一旦小麦拔节后遇-1℃~-4℃的低温,持续6~7小时,就有可能导致小麦幼穗冻死或幼穗受冻后变成畸型穗,需提前预案、及时补救。在倒春寒低温来临2~3天后逐日田间剥查幼穗受冻程度,对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增施速效恢复肥,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应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上限值不超过15公斤,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生高节位分蘖成穗,挽回产量损失。遇倒春寒冻害的油菜田可酌情补施5~7.5公斤尿素作恢复肥。
 


 地区: 江苏 
 标签: 农业 油菜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396)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0003) 法规动态 (210)
法规解读 (2640) 其他法规 (50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233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5.0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