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益阳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益政发〔2010〕6号)

益阳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益政发〔2010〕6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2-06-18 04:13:25  来源:益阳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3070
核心提示:为切实加快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意见》(湘办〔2010〕4号)和《湖南省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制定本规划。
发布单位
益阳市人民政府
益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益政发〔2010〕6号
发布日期 2010-07-01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大通湖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益阳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七月一日
  为切实加快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意见》(湘办〔2010〕4号)和《湖南省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食品产业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力培育发展食品产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基础条件以及外来资本和先进技术,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特别是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和市场信誉,在全省率先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形成了产品门类齐全、品牌品种多、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食品工业体系。
 
  (一)主要特点
 
  1、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1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6.0%,其中产值过亿元32家,占过亿元企业的29.6%;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占总产值的18.8%;实现增加值27亿元,占增加值总额的16.5%;从业人员占总数的9.3%。
 
  2、产品门类齐全。我市食品工业已形成粮、油、茶、糖、酒、畜禽肉类加工、蔬果加工、水产品加工、冷冻食品(饮品)、食品添加剂等10大系列产品。益华水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厂,克明面业在全国连锁店畅销商品月度监测中长期高居全国同行第一,市场占有率达13.87%,兰溪米市全国闻名,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黑茶产品迅速崛起,畅销国内外。
 
  3、名牌产品不断增多。1995年我市开始实施“名牌立市”战略以来,经过13年的努力,全市食品产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有克明面业的“陈克明”商标,获得湖南名牌的有“辣妹子”等12家企业生产的13个产品,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的有粒粒晶米业的“粒粒晶”等13个商标。这些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4、农业标准化开始起步。在国家农业标准化开始前,我市已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60多个。
 
  5、农产品较为丰实。我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全市主要农产品以水稻、茶叶、水果、水产品、油菜为主:大米平均年产量170万吨,水产品平均年产量27.9万吨,菜籽年产量20万吨,水果(含果用瓜)33.7万吨,茶叶1.9万吨,蔬菜(含菜用瓜)160.7万吨。全市年出栏肉猪457.9万头、牛19.7万头、羊58.1万只,出笼家禽2453.7万羽。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我市食品产业虽然在近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大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龙头企业不强,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全市食品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为3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仅2家,过2亿元的只有11家。同时,从民营企业成长起来的部分规模企业存在家族作坊式管理的现象,从业员工素质不高,制约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是研发能力不强。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5332人,而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1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5%。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高级职称的人数少。食品专业人才缺乏,科研及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
 
  三是配套装备和冷链建设相对滞后。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多数家底薄弱,设备技术水平低,配套装备更新换代滞后,自动控制系统缺乏或者与工艺流程设计脱节,产品性能稳定性和成套性差,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目前益阳市区冷库的年吞吐量52万吨,且交易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目前仅市中心城区就需要冷库容量4万吨,而现有库容量仅2万吨,缺口达50%。冷链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三)发展机遇
 
  1、食品产业是现代农业的终端产业,国家减免农业税和支农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种养积极性,给食品工业的原料保证和扩大生产提供了支撑。
 
  2、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和农村消费城市化,自给型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商品消费型结构转化,食品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将迅速扩大和提高,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国家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对食品产业高度重视,已经出台一系列扶持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食品工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4、食品产业“两型”化特点突出,被纳入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规划的重点扶持范围。
 
  二、产业发展思路及原则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突出并购重组,壮大总量规模;突出品牌战略,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突出质量安全,推动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集中的原则。集中领导力量、集中财力、集中优惠政策,对食品产业的骨干企业,特别是兼并重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2、择优的原则。在食品产业中选择数家产品质量好、市场前景广阔、企业内部管理规范、有优秀的企业经营者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3、重“大”的原则。注重招大商,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对成长性好的企业、带动性强的大企业要扶助其壮大,实现企业跨跃式发展。
 
  三、产业发展目标及重点
 
  (一)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培育形成1-2家年产值过50亿元、6-8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争取3-5家企业实现上市。争取5-10个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或产品成为中国名牌产品。2-3个企业建成省级技术中心,力争国家级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
 
  (二)重点
 
  围绕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总体优势。发展壮大粮食加工、果蔬罐头加工、水产品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精制茶加工、畜禽肉类加工、酿酒及软饮料制造等优势子产业,重点支持我市列入省“四千工程”、省“双百工程”及市“四个一工程”的项目。
 
  1、粮食加工业。依托现有优势发展壮大挂面加工企业,积极开发调味品和配料生产企业,培育面业物流企业,发展面产品包装业。抓好克明面业年产30万吨挂面等项目的建设。以品牌为纽带,通过品牌整合和扩张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引导和支持粒粒晶、口口香等重点企业,通过品牌输出、战略合作等形式,着力打造我市粮食精深加工的统一品牌,实现品牌、标准、标识、信用体系的统一运作。重点抓好口口香米业60万吨精选大米等项目的建设,在兰溪打造益阳现代粮食产业园。
 
  2、水产品加工业。重点抓好益华水产品有限公司7.5万吨水产品深加工系列项目,南县顺祥水产品公司年加工鱼虾熟食罐头2万吨及甲壳素生产线、水产品深加工扩建工程项目,洞庭渔郎年产万吨鱼品加工生产线项目。
 
  3、畜禽肉类加工业。以名企、名牌为重点,提高肉类产品的深加工比重,建设绿色畜牧养殖基地。重点抓好湖南有为肉类食品项目新建,颐丰食品生猪屠宰加工基地技术改造、肉类加工项目,三星食品3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南洲王肉类食品肉类制品扩建项目。发挥地方特色产品优势,大力发展皮蛋、咸蛋产品。
 
  4、果蔬罐头加工业。全力打造以辣妹子为龙头的柑桔罐头食品集团、以阿香果品为龙头的安化名优特水果产业集团、以益阳佳美果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汁集团、以口味王为龙头的槟榔加工集团。
 
  5、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整合现有加工资源,在稳健发展菜籽油的前提下,重点推进茶油集聚生产与品牌建设。抓好益阳金浩油中王年产8万吨高档植物油等项目的建设。
 
  6、精制茶加工业。根据重点发展黑茶、兼顾绿茶和红茶的原则,大力整合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进一步改造和发展茶园基地,稳步推进茶叶加工产业。推广生态茶叶技术,建设生态茶园,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推行清洁生产,确保茶叶品质。重点抓好益阳茶厂二期扩建、白沙溪茶厂技改、柘溪库区茶叶基地、小淹镇无公害黑茶基地等一批项目的建设。
 
  7、酿酒业。发挥我市粮食、果蔬资源优势,采用生物技术,改进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重点发展白酒、保健酒、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无糖啤酒、保健啤酒。重点抓好南洲酒业年产水井坊8000吨高中档品牌罐装生产线、蟠桃宴葡萄酒业、七剑啤酒等企业的项目建设。
 
  8、软饮料制造业。千方百计扩大桃花液矿泉水、安化九龙池大瓶水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影响,积极扶持华葛饮料、桃花美人茶等饮料企业发展。
 
  四、产业发展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市加快发展食品产业协调小组。该小组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市食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协调解决食品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重点骨干企业明确一名市级领导、组建一套班子全程联系服务,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建立和完善食品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情况调度会、碰头会,沟通信息,及时解决食品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引导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及时引导成立专门行业协会,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行业研究、协调等基础性工作体系,不断提高综合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动行业内部交流与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多方位的服务,不断提高市场化服务水平。
 
  (二)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从2010年起,市本级和各区县(市)政府要对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施重点扶持。一是政策扶持。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加快发展食品产业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包括财税支持政策、食品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政策、名牌特色食品创立及开发保护政策、鼓励食品企业和名牌企业自主联姻、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政策等。二是财税支持。连续3年从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和农业产业化资金等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设立市级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食品企业兼并重组,适当支持食品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基地建设等。加大对食品企业的项目申报力度,在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领域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重点支持。对食品企业并购重组、技术改造等给予全面的财政税收支持。三是信息扶持。建立全市食品企业基本情况信息库、食品市场信息库、企业客户资源信息库、食品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食品产业资源信息库等信息体系,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发展信息,构建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圈和信息网络平台。
 
  (三)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壮大龙头企业。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全力促进强势企业集团的快速扩张,拉动行业整体发展。加快市级食品工业园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企业作平台,通过多渠道融资、技术改造等手段,迅速扩张、做大做强。鼓励总部经济,支持总部设在益阳的食品企业走出益阳谋求大发展。支持帮助益华水产、克明面业等企业上市;强化“产、学、研”衔接,积极寻求新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鼓励企业间的联合、兼并,以产权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
 
  (四)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开展食品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推进中国品牌食品工业园的建设,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认真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招商会、博览会,推进以商招商。通过交流展示我市食品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进入我市食品行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投资或重组我市食品企业,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五)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银行贷款、民间融资、合伙集资、引进外资等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支持私募基金参与食品企业并购重组。完善银企洽谈机制,建立和完善食品企业担保体系,把食品企业纳入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范围,针对食品产业季节性强的特点,灵活采取临时拆借、短期贷款等多种形式给予企业资金支持。积极帮助中小食品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对于有实力的大型食品企业,鼓励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
 
  (六)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构筑以企业为主体,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大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速食品工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全力推广电子商务,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食品产业,促进食品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发展。
 
  (七)加强优质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食品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抓好优质原料种养基地建设,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专用化。注重横向联合,充分考虑邻近乡镇、周边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区域间的联合与合作,逐步形成“一县(市、区)多品、多乡一品”的区域板块经济格局。
 
  (八)实施名牌战略。着力整合资源,继续培育和发展品牌,在各优势子产业里形成强大的优势品牌。认真做好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及湖南名牌、湖南著名商标等品牌的培育发展工作,创建和巩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益阳特色品牌。挖掘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强节会活动策划,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放大营销推广、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及消费终端传播等多渠道多层面的组合效应,大力推广品牌,提高消费者对益阳品牌产品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建立健全食品品牌创建激励机制,对创建品牌的食品企业予以奖励。以益阳“中小企业网”和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为载体,建立益阳名特优新产品发布制度和网络销售平台。
 
附件:   益阳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表(2010-2015年)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518)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0775) 法规动态 (212)
法规解读 (2692) 其他法规 (518)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52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