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张政办〔2011〕6号)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张政办〔2011〕6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1-06-17 02:29:58  浏览次数:3799
核心提示:《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发布单位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张政办〔2011〕6号
发布日期 2011-03-15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各县、区人民政府,察北、塞北管理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张家口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食用菌贸易集散地,是国内著名的“口蘑之乡”。为适应市场需求,依托口蘑品牌,加快发展全市食用菌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食用菌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生产者自发参与、自主投入的产业组织体系,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市场销售稳中有升。2010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500万平方米,其中以香口蘑、双孢菇为主的菇床栽培面积278万平方米,以小平菇、杏孢菇、黑木耳、白灵菇为主的菌袋400多万棒。除野生草菇、树菇外,人工栽培各类鲜菇年产4600多万公斤,产值4.5亿元。
 
  (一)主要发展优势
 
  我市种植食用菌已有近40年的历史,各县区在食用菌生产中已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食用菌产品既有鲜菇等初级产品,也有口蘑加工系列产品。主产区有成规模的种植基地,有分级包装的龙头企业,有比较固定的经销商。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诸多优势。
 
  1、食用菌产业是集节水、旱作、高效为一体的“三型”农业。食用菌生产是利用微生物转化有机物的过程,原料主要是农牧业废弃物,产出的子实体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富含维生素、多糖和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食用菌种植节水、高效,亩均耗水量相当于粮食生产的六分之一、果菜种植的九分之一,亩收益是粮食的30-35倍、蔬菜的3-4倍、水果的6-8倍。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循环产业、低碳经济。
 
  2、气候、资源、区位优势明显。一是我市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适宜食用菌结实、成长,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二是我市草场、林地面积大,较为平整的盐碱地、荒滩荒地均适宜设施食用菌栽培。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作物秸杆、树枝、牲畜粪便等生产食用菌的原料都比其它地方具有优势。三是我市地处京晋冀蒙交汇处,临近京津两个大都市消费市场,区位优势独特,依托京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潜力很大。
 
  3、品种多,品质好。除了稳中有升的传统品种平菇、香菇、木耳外,既有代表张家口特色的口蘑,也有与北京、天津等华北重要食用菌产区相互补的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姬菇等名贵食用菌错季节鲜菇生产。由于我市气候条件独特,食用菌品质较好,倍受市场欢迎。
 
  4、适宜种植区域广,生产模式多。由于食用菌栽培不受地点限制,农民可能有效利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盐碱荒地、空闲房屋、废弃窑洞以及防空洞等场地或场所,或平面种植,或立体栽培。目前全市有17个县区生产食用菌,既有农户大棚小规模生产,也有农业公司的工厂化生产,而且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5、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以尚义、康保为中心,辐射坝上周边县乡的香口蘑人工栽培基地;以怀安、万全为中心,覆盖周围平原县乡的错季双孢菇、平菇栽培基地和以赤城、蔚县为代表的坝下丘陵山区县乡杏孢菇、白灵菇等珍奇食用菌栽培基地。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主产区已有85个乡镇,涉及4.5万多农户。
 
  6、龙头企业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全市食用菌加工企业达到10多家,其中张北绿健、尚义瑞源、宣化宏盛等食用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2010年销售收入1.5亿元。主产区初步形成了“农户—基地—企业—市场”的经营模式。全市已有“尚亿”牌口蘑,“塞星”牌口蘑,“康巴诺尔”口蘑,“桦皮岭”白灵菇、鸡腿菇,“蔚坤”蘑菇等食用菌主要注册商标。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食用菌产业总体上讲种植规模还很小,产业化经营程度低,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
 
  1、菌种市场不规范。生产秩序混乱,没有专业权威的供种单位,导致菌种在生产过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现绝产现象。同时缺乏主导品种,一种食用菌多个品种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形态和内在质量,特别是优质的主导产品产量严重不足。
 
  2、生产标准化水平低。生产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管理粗放、分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不利于规模开发和产业化运营。产品质量及外观、营养物质含量、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指标还未形成自己的质量标准体系,产品档次低,因各种质量问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3、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欧美的双孢菇,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杏鲍菇已全部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而我市99%的食用菌是人工或半人工栽植,质量提高速度缓慢,受自然环境因素限制,产量的提高只能靠生产面积的扩大来累积完成,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
 
  4、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深加工总量很低,加工增值不显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我市只有少量的干制产品,并且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的品质不稳定、产品包装简陋。此外,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产业化水平低、技术和信息服务相对落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三)市场发展前景
 
  我国食用菌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平均年产量约2000万吨,平均增幅12%,占全球的70%以上,行业从业人口在3000万左右,产值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且出口呈快速增长势头。国际食用菌消费量逐年增加,发达国家食用菌人均消费量一般在5千克/年以上,日本人均年消费鲜菇最高,接近30公斤,是我国人均消费量的8倍多。近年来,日本、美国、波兰、荷兰等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价格提升,食用菌生产日趋萎缩,食用菌食品主要依赖从我国进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食品、功能食品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食用菌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市场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食用菌在药品、保健品及有机肥等方面的开发潜力巨大,食用菌产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发展思路、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作为加快发展“三型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举措,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政府推动和引导力度,整合全市食用菌资源和科技、资金等要素,着力搭建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平台,全力培育壮大以口蘑为特色、以错季鲜菇生产为主体的食用菌产业,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实现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二)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我市气候、资源、区位优势,通过规划引导,成为京津市场食用菌鲜品周年供货基地。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栽培总面积1000万平方米,总产量9万吨,实现总产值9亿元,安排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生产农户1万户以上。栽培食用菌种类10个,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地主栽的主导品种3-5个,深加工品种3-5个,新建、扩建标准化生产菇棚基地10个、菌种厂5个;创建7个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科技创新园区。
 
  (三)建设任务
 
  重点建设“二带三区”、“三个”野生菌资源生产基地,完善“一条产业链”,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
 
  1、建设“两带三区” 规模化生产基地。在现有基础上,发挥当地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通过示范推广,建设不同品种、各具特色的“两带三区”规模化生产基地。“两带”即两个食用菌生产带:一是以尚义、张北、崇礼、沽原、赤城沿坝头地区的白灵菇等高档菇错季节生产带,发展目标10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食用菌保鲜加工厂2个。二是以沿洋河流域玉米产区(怀安、万全、宣化、涿鹿、怀来、下花园)为重点的错季节双孢菇、口蘑等草腐性食用菌生产带,发展目标20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日加工能力500吨的食用菌保鲜加工厂1个。“三区”即三个食用菌生产区:一是以尚义、康保、沽原、察北、张北为主的口蘑产区,发展目标300万平方米,配套建成以加工口蘑为主、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厂2个。二是以赤城、崇礼、宣化为中心的错季香菇、平菇等生产区,发展目标20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日加工能力500吨的食用菌保鲜加工厂1个。三是以怀来、涿鹿、蔚县、阳原为主的杏鲍菇、白灵菇、平菇等木腐菌产区,发展目标20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日加工能力500吨的食用菌保鲜加工厂1个。“二带三区”采取以利用废弃工厂、山洞、闲置房屋、温室等设施进行低成本扩张,与现代设施农业投资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利用气候、资源优势进行反季节生产双孢菇、平菇、香菇等大路品种为主,兼顾白灵菇、杏鲍菇等高档品种。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引种供种,产中技术培训指导,产后销售加工等一条龙服务,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2、抓好“三个”野生菌资源生产基地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科学合理保护、开发当地野生菌资源,通过保护山地、草地自然生长菌类、半人工栽培等手段,加大野生菌资源开发力度,着力建立“三个”野生菌资源生产基地。一是以尚义、张北、崇礼、沽源沿坝草场为中轴建立野生口蘑生产基地5万亩。二是在涿鹿、蔚县等山区,特别是蔚县小五台山区建立野生台蘑生产基地3万亩。三是以赤城为中心建立野生牛肝菌(松蘑)生产基地2万亩。同时,进一步发展尚义、阳原的杏鲍菇林地半野生栽培基地1万亩。通过自然保护与半人工栽培手段发展台蘑产业,建立野山菌资源保护区10万亩。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建设野生菌菌种恢复性保护生产林区5000亩;建设野生菌观光、旅游、采摘、休闲一体化生态野游区5000亩。通过野山菌产业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到2015年要实现年产鲜野生菌500吨、产值1000万元以上。
 
  3、完善“一条”产业化经营链条。切实加大食用菌新品种研发、菌种生产、推广示范、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建立市级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以河北北方学院和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在北方学院食用菌专业教研室基础上,建立市级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通过收集全国食用菌资源,筛选出适合张家口及周边地区栽培、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进行一级种、二级种及三级种的生产,不断提纯、复壮筛选出优良品种,为全市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菌种资源。二是加强菌种厂建设。新建、扩建菌种厂6个,对市级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复壮筛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扩繁,年生产食用菌原种要达到500万瓶,生产用种达到2000万瓶以上,菌种厂的建设要达到菌种生产、保藏、销售相配套的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大型菌种厂标准,并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安全要求以上的标准,完全满足全市食用菌生产要求。三是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首先创建7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科技创新园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食用菌发展。其中在坝上地区建立2个以口蘑为主的草腐性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并开发、驯化、选育口蘑新品种,实现口蘑品种“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发展。沿坝头一带建立2个错季节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选育白灵菇、杏鲍菇、小平菇等品种,发展高产、优质食用菌生产。在坝下玉米、水果产区,建成3个年产各种菌袋1000万袋的木腐性食用菌菌袋生产示范基地,推广一棚多菌、四季生产技术,带动周边地区扩大种植。其次建设中高档食用菌周年生产示范厂。在蔚县、怀来各建设1个年产1000吨的中高档食用菌生产厂。以工厂化生产的方式开发1-2个主导品种,树立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中高档食用菌生产厂要按照HACCP标准建设,做到高起点,在生产模式上要更加现代化、栽培方式上更加科学化,管理更加信息化,使产品更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建设食用菌深加工生产厂。在坝上建成以加工口蘑为主的,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厂2个,食用菌保鲜加工厂2个;坝下建设食用菌保鲜加工厂三座,解决食用菌的深加工,延长食用菌的产业链,增加它的附加值。加工品种包括干制产品、罐头产品、软包装产品、方便食品、多糖保健品等,并研究开发出适合大宗消费且有市场前景的加工产品。通过食用菌产业链建设,在张家口形成集菌种研发、菌种及菌袋标准化生产、产品深加工、产品配送、废料综合处理、科技服务体系于一体的产业化平台,促进食用菌产业化全面发展。五是建设食用菌技术服务网络。建立市级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各重点食用菌县(区)食用菌服务站和生产基地生产技术服务点,形成张家口市食用菌生产科技服务网络,负责食用菌产、销情况咨询,生产技术培训,产中技术指导以及销售情况查询等技术服务,确保生产技术的推广与落实到位。六是强化食用菌销售企业,努力完善产业体系。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原则,狠抓龙头企业建设。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引进国内外从事食用菌加工、流通、贸易的龙头企业到当地兴办实体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完善食用菌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我市食用菌知名度,提升我市食用菌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农牧、农开、科技、扶贫、林业、财政、发改、农科院等部门主要或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化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我市食用菌的产业化发展。各成员单位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加强协作。共同筹划、研究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并积极配合农牧部门做好业务指导、任务分解、综合协调、调度考核等工作。各县区也要将发展食用菌产业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日程,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落实各项工作。要建立健全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落实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确保全市规划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县区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三型农业”、设施农业、“三区农业”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农牧、林业、扶贫、农开、农业产业化等相关部门要加大统筹整合相关资金,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特别是扶贫资金要面向贫困山区,更多地向食用菌产业倾斜。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在菌种培育、基地建设补贴或产业化贴息、认证补贴、品牌创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方面发挥引导和引导作用,通过财政支持更多地吸纳社会资金投资食用菌产业。鼓励种类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食用菌基地、龙头企业等投资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
 
  (三)强化科技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技术保障体系,围绕解决目前栽培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发挥农技电波入户、热线咨询电话、农业信息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采取集中办班、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切实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带头人,全面提高菇农素质。在主产区建设培训基地,加强微生物生产技术运用等方面的培训,使种植户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积极开发具有张家口特色的系列优质口蘑新品种、高产栽培新技术,制定适合我市条件的高效、生态、绿色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引导和鼓励大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基地。
 
  (四)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提升尚义、康保、张北、怀来、赤城五县现有菌种厂的经营水平,规范生产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尽快达到菌种生产、保藏、销售相配套,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大型菌种厂标准,满足全市食用菌原种需求。培强壮大怀来、赤城、康保等食用菌加工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能力。鼓励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创新思路,扩大规模,引进技术,构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协会协调、银行支持、企业担保、农民自愿的运作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良好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大对现有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通过产品研发、技改扩模、体制创新等措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下大力引进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扩大食用菌栽培和加工。鼓励加工企业开发生产口蘑即食系列产品、口蘑调味系列产品和菌丝口服液等口蘑深加工产品,积极鼓励开展食用菌生物药品的研究开发,提高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发展食用菌生产相关机械设备制造,完善食用菌产业体系。积极支持农民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大户带头发展食用菌产业。组建食用菌行业协会、经销机构、经纪人队伍及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提升抗市场风险能力。
 
  (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积极打造全市统一的食用菌品牌。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从菌种引进、菌棒生产栽培到采收销售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二是加强质量监管。像抓蔬菜安全生产一样,加强食用菌质量监管,实施市场准入制,建立健全检测体系,加强菌产品的抽样检测,建立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质量安全。三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抓好基地环评和产品认证,抓紧赤城、怀来、宣化等食用菌生产企业的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全市统一注册、培育食用菌“口蘑”品牌,鼓励企业在全市统一品牌下培育各自的食用菌品牌,创新包装设计,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争创名牌产品。加大我市食用菌产业及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我市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用率。
 
  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为推进《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环境优势、气候优势、区位优势,建立健全科技研发体系、科技培训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促进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发展到1000万平方米,建成京津市场食用菌鲜品周年供货基地。坚持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加强菌种厂建设,突出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地主栽食用菌品种。具体目标如下:
 
  (一)2011年~2012年建立健全食用菌生产科技服务网络。力争两年时间内成立市级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并正常运转。各个食用菌重点县(区)相应建立食用菌服务站,各生产基地建立生产技术服务点。完成全市食用菌产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农牧局牵头,各县区、各部门落实。
 
  (二)建立市级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以河北北方学院和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在北方学院食用菌研究室的基础上,建成年生产各类食用菌母种20万支,原种100万瓶的市级菌种培育中心。此项工作由市农牧局牵头,协调有关院校、部门落实。
 
  (三)加强食用菌菌种厂建设。按照国家有关食用菌菌种生产标准要求,选择我市具有一定生产基础的菌种厂5个进行改扩建,分别为坝上地区的张北、尚义和坝下地区的怀来、赤城、蔚县。使其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以及菌种培养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达到年生产合格原种60万瓶,生产用种1000万瓶以上。菌种厂的建设要达到菌种生产、保藏、菌种销售相配套,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大型菌种厂标准,以满足全市食用菌生产要求。此项工作由市农牧局牵头,协调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县区农牧局落实。
 
  (四)加强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一是改造提升现有基地种植水平。对全市现有的食用菌生产设施进行维护、改造,延长生产使用周期,增加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周年生产,提高利用效率。重点巩固保证以尚义、康保为重点的口蘑种植基地不少于150万平方米;尚义、沽原、张北的沿坝错季白灵菇种植基地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宣化、赤城、怀来为主的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种植基地不少于100万平方米。二是进一步扩大基地种植面积。建立以沿洋河流域玉米产区(怀安、万全、宣化、涿鹿、怀来、下花园)为重点的“百万平方米”错季节双孢菇、口蘑等食用菌生产带,配套建设1个日加工能力500吨的食用菌保鲜加工厂和以赤城、崇礼、宣化为中心的“百万平方米”错季香菇、平菇等生产区,配套建设1个日加工能力500吨的食用菌保鲜加工厂。此项工作由市农牧局牵头,市发改委、林业局、农科院等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带动,市财政局、扶贫办、信贷等部门做好资金扶持工作,各县区及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五)加大食用菌加工企业建设。重点建设2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厂。一是以尚义瑞源公司为基础,投资500万元以上进行改扩建;二是在赤城县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建1个食用菌加工厂。实现以口蘑为主的食用菌保鲜、干制初级产品加工,开发罐制、软包装产品、方便食品及多糖保健品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此项工作由市产业办牵头,市财政局、发改委、扶贫办、各涉农金融部门及有关县区配合,抓好落实。
 
  (六)建设3万亩野山菌资源保护区。以蔚县小五台山为基础,在野山菌生产区,规划3万亩进行自然保护,根据生态保护情况,进而申报国家级野生植物保护项目。此项工作由市农牧局协调、蔚县政府牵头,市财政局、发改委、扶贫办等部门配合实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农牧、农开、科技、扶贫、林业、财政、发改、农科院等部门主要或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张家口市食用菌产业化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我市食用菌的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具体负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业务指导、任务分解、综合协调、调度考核等工作。各县区也要将发展食用菌产业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日程,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落实各项工作。要建立健全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落实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确保全市规划任务顺利完成。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加强协作。市农牧局要发挥好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充实力量,加强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强化技术服务、技术培训、质量监管以及示范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市政府农办要把实施食用菌产业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综合调度、统筹协调,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京张农业合作,更多地推进食用菌产业合作项目建设。市发改委要把食用菌产业发展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产业,在设施农业建设及重点项目规划与实施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会同市财政、扶贫、农开等部门整合农口各类投资,扶持食用菌产业。市财政局要积极给予资金支持,落实省级食用菌项目配套资金。市林业局在巩固退耕还林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林地半野生食用菌栽培技术,市扶贫、农开、科技等部门要继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尽可能整合项目和资金,扶持食用菌产业。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市食用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一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对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栽培水平和种植热情。二要充分利用受聘专家在指导生产或上级领导到我市指导工作期间,宣传食用菌产品,发挥他们名人效应、领导效应,进而提高我市食用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三要充分利用各种洽谈会、交易会宣传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医疗保健作用,积极拓展市场。
 
  (三)加强食用菌技术培训。一是充分发挥农技电波入户、热线咨询电话、农业信息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进行培训。二是聘请食用菌专家在食用菌相对集中区域采取集中办班、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切实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带头人,全面提高菇农素质。三是充分利用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组织菇农到外地参观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扩其眼界,提高其水平。四是充分利用技术服务网络,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食用菌生产期间进行指导,以保证食用菌的产量及质量。
 
  (四)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努力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从制定发展规划、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严格投入品管理、完善监测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大食用菌生产的环境评价力度,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切实抓好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加快实现标准化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从拌料、消毒、灭菌到产后鲜菇保鲜各环节使用的药剂、辅料建立记录档案,要采取产品检测、分等定级等措施严格产后采摘、加工、储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切实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
 
  (五)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努力完善产业体系。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原则,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在对全市食用菌龙头企业、专业合社等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底数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对食用菌龙头经济组织出台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同时,要积极参加食用菌行业组织的相关活动,宣传本地食用菌产产业的发展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引进国内外从事食用菌加工、流通、贸易的龙头企业到当地兴办实体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完善食用菌产业体系。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食用菌产业的投入。继续通过扶贫资金“互助金”合作社、小额贷款、政府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食用菌基地建设、园区建设和加工企业予以支持。整合、捆绑各项农口资金对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建设菌棚、加工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吸引大型工商企业、专业合社和大户兴办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实体,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宣传工作,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地区: 河北 
 标签: 发展规划 食用菌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427)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0176) 法规动态 (87)
法规解读 (2653) 其他法规 (511)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62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