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襄阳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襄阳政发[2011]20号)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襄阳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襄阳政发[2011]20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1-03-31 10:06:30  来源:襄阳市商务预报  浏览次数:2832
核心提示:市农业委员会制定的《襄阳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发布单位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襄阳政发[2011]20号
发布日期 2011-02-23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cif.mofcom.gov.cn/site/html/xiangyang/html/940815/2011/5/10/1304998750834.html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农业委员会制定的《襄阳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襄阳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市农业委员会  2011年1月8日)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特点

  1、生产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自2006年以来,全市蔬菜(含西甜瓜,下同)复播面积稳步增长,由2005年的197万亩扩大到2010年的204万亩,增加7万亩,年均增加0.7%,占全省蔬菜面积的11.2%。蔬菜总产由2005年的39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420万吨,蔬菜总产值由31.6亿元增加到49.8亿元。全市人均消费蔬菜由2005年的438斤上升到2010年的548斤,年消费量159万吨,占蔬菜生产总量的37.8%。春秋两淡季供应能力显著提高,花色品种日益丰富。

  2、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已形成了“两区一带”的产业格局,即以襄城、樊城近郊乡镇为主体的城郊精细蔬菜生产区;以保康龙坪为核心的西部山区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区;以谷城、老河口、襄州、宜城等汉江沿岸县市乡镇为主的百里汉江优质蔬菜瓜果带。“十一五”末,已发展专业化基地面积23.5万亩,占全市蔬菜复播面积的11.5%,形成了山药、胡萝卜、大白菜、土豆等十大优质蔬菜生产板块基地。

  3、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去年启动了农产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市共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15个,建成市县两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站)7个。制定推广了结球甘蓝、豇豆、山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25项襄阳市地方标准,全市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68个,其中无公害食品19个,绿色食品49个。全市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比2005年高14个百分点。目前,已开始进行基地检测、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等试点工作。

  4、产业优势和特色逐步显现。全市蔬菜在参与大流通中取得了较强的市场优势,逐步形成襄阳大头菜、食用菌、汉江流域山药、双沟和张家集土豆、宜城孔湾大白菜、南漳金皇冠辣椒等具有浓厚区域特色的蔬菜品牌。其中襄阳大头菜生产面积1.2万亩,已成为全省知名品牌;襄樊大山公司食用菌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美,出口量达到4500吨,创汇额2630万美元,成为湖北食用菌出口大户之一;汉江流域山药生产面积11万亩,产量55.8万吨,亩平产值2万元以上。

  5、市场营销体系日臻完善。全市已建有产地批发市场13个,农贸市场181个,专业性批发市场3个,年蔬菜交易量达到330万吨。其中襄阳市农产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量突破75万吨。目前,全市马路市场交易量151.8万吨,占蔬菜交易总量的46%;集贸市场交易量141.9万吨,占蔬菜交易总量的43%;超市蔬菜交易量29.7万吨,占蔬菜交易总量的9%。净菜配送入户和蔬菜超市日益兴起。

  6、产业化程度提高。全市已有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蔬菜企业28家,产值过亿的企业有8家,年蔬菜生产加工销售能力近90万吨,是蔬菜总产量的21.4%,蔬菜产品加工总产值16亿元,占蔬菜产业综合总产值的16.8%。其中鼎顺实业年加工大头菜1.2万吨,产值2.8亿元;宜城同心园公司年加工冬瓜600吨,产值640万元。建立菜农专业合作组织(协会)21家,会员(社员)1385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拥有基地面积4.6万亩,占常年菜地面积的9%。

  7、种菜比较效益逐年提高。2005年到2010年,露地蔬菜年亩收入由0.3万元左右提高到0.45万元左右,增幅40%,年增长10%;设施大棚蔬菜年亩收入由0.5万元左右增加到0.7万元左右,增幅42%,年增长8%;山药高效模式栽培年亩收入由1.4万元左右增加到2万元以上,增幅42.9%,年增长8.6%。目前,种菜年均亩收入是“稻麦”模式、“稻油”模式、“麦棉”模式的5-7倍。

  (二)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配套,抗灾能力不强。一是蔬菜基地排灌设施投入少,年久失修,大部分设施老化或废弃;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蔬菜基地被侵占或破坏,面积萎缩;三是农区发展的新菜地缺乏资金投入,排灌设施不配套,抗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差,产量和质量不稳,淡旺季调节能力有限,年际间产量和价格差异较大。

  2、设施蔬菜发展滞后,影响两淡季节蔬菜供应。全市蔬菜设施面积7万亩,占基地面积的13.7%。春季设施栽培以大棚蔬菜生产为主,在3月下旬-4月下旬春淡时期,大棚主要用于大春播育苗,仅有30%的大棚面积直接用于商品蔬菜生产,生产量6万吨左右。秋季设施栽培以夏季遮阳栽培为主,在7月下旬-8月底的秋淡时期,夏季遮阳栽培面积仅1.1万亩,产量2.2万吨。全市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对春秋两淡的调节能力十分有限。

  3、市场主体不发达,带动能力不强。目前,全市订单蔬菜面积只占蔬菜面积的9%,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自产自销,还没有功能齐全的综合大型批发市场,现有产地批发市场数量少、规模不大,交易能力有限。贮运冷链系统建设滞后,冷库设施不配套,全市蔬菜冷藏保鲜能力只有1500吨左右,应急风险的能力不强。

  4、质量检测网络不健全,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目前,全市蔬菜产地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农贸市场的检测处于试点阶段,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检测刚刚起步。目前,蔬菜农药残留监控面不到5%。安全隐患仍然较大。

  5、政策扶持力度弱。国家在种粮、养猪等方面已建立了补贴制度,在蔬菜生产上没有任何补贴。2000年以后,省人民政府1998年5月颁布的《蔬菜基地建设保护办法》中的“两金”制度(蔬菜生产风险基金和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尚未完全到位。

  6、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强。2010年行政机构改革后,市蔬菜办公室撤销并入经作科,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只有4县市有固定菜办和人员,职能弱化。蔬菜推广过程中必要的试验示范环节无法开展,不仅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利于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区域布局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导,以科技为支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口,在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和产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优势产品在全省、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农民增收,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蔬菜年复播面积达到214万亩,总产量达到455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吨,增幅8.3%,年均增长1.7%;年产值6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30.5%,年均增长6.1%;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10亿元;蔬菜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到1000元。蔬菜出口创汇五年翻两翻。产地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三)产业区域布局

  1、市郊无公害标准化商品蔬菜生产圈。重点区域:襄城区卧龙镇、欧庙镇;樊城区太平店镇、牛首镇;襄州区伙牌镇、黄集镇、双沟镇、张家集镇、朱集镇。规划:蔬菜基地面积15万亩,年产蔬菜66万吨,一季园面积7万亩,年产蔬菜14万吨,西甜瓜面积4万亩,年产西甜瓜10万吨,蔬菜总产量90万吨。发展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万亩,比2010年增长1倍。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8%以上。

  2、百里汉江无公害优质蔬菜带。重点区域:老河口市、谷城县、宜城市等蔬菜生产村。规划:蔬菜基地面积23万亩,年产蔬菜92万吨;一季园面积32万亩,年产蔬菜68万吨,西甜瓜面积13万亩,年产西甜瓜34万吨,蔬菜总产量194万吨;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8%以上。

  3、沿“316”国道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线。重点区域:枣阳市以及南漳县、保康县除高山、二高山蔬菜外的蔬菜生产村。规划:蔬菜基地面积15万亩,年产蔬菜60万吨;一季园面积29万亩,年产蔬菜60万吨,西甜瓜8万亩,年产西甜瓜16万吨,蔬菜总产量136万吨。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8%以上。

  4、高山、二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区。重点区域:保康县龙坪镇、后坪镇、黄堡镇;谷城紫金镇;南漳薛坪镇、板桥镇高山、二高山蔬菜生产村。规划:蔬菜基地面积7万亩,分别为龙坪4万亩、后坪镇1万亩、黄堡镇0.5万亩、谷城紫金镇0.5万亩、南漳薛坪镇、板桥镇1万亩,年产蔬菜35万吨。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8%以上。

  5、食用菌、魔芋。重点区域:保康后坪、歇马、寺坪,南漳东巩、肖堰、长坪,谷城紫金、赵湾,宜城刘猴、李当、雷河、讴乐等为黑木耳、香菇干制品主产区;襄阳、枣阳等以生产香菇、双孢菇、平菇鲜品为主。魔芋主产区为谷城赵湾、紫金、盛康,南漳李庙、长坪、薛坪,保康龙坪、寺坪、歇马等。规划:食用菌年产量1.8万吨,其中干品1.3万吨、鲜品0.5万吨,产值8亿元,创汇额1.2亿美元;魔芋面积5万亩,年产量10万吨,产值4亿元。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基地建设。一是稳住基本基地建设。按照市区人均蔬菜面积不少于0.04亩、县(市)所在地的城关镇、城市人口人均面积不少于0.03亩的要求,规划建设蔬菜基地保护区。襄阳市城区规划建设6万亩,其中襄城区2万亩、樊城区2.35万亩、襄州区1.65万亩,各县(市)也要根据规划要求建设蔬菜基地保护区。二是抓好农区蔬菜生产大基地建设。到“十二五”末,蔬菜基地规模达到60万亩,在四个蔬菜优势区域建立一批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带动全市蔬菜、西甜瓜、魔芋,食用菌等标准化生产建设。三是扩大标准园示范基地建设。在樊城区牛首镇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标准园区1个,面积1000亩,重点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展示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成果。在襄城区卧龙镇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个,面积1万亩,开展有机蔬菜生产,满足高端消费人群需求。

  2、健全市场流通体系,促进产销衔接。引导资金投入,加强流通各环节设施建设。首先,加强批发市场建设。在樊城牛首建设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1个,完善功能,形成一个集蔬菜交易、电子结算、质量检测、信息发布、仓储物流、冷链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蔬菜交易中心。在蔬菜集中产地2万亩以上的地方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全市计划建设20个。引导蔬菜生产基地、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设蔬菜超市,实现农超对接,至“十二五”末市区共建设蔬菜超市100家。按照蔬菜储备能力满足市区居民7天的要求,需新建总库容3500吨的冷藏保鲜库。

  3、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完善质量检测网络,达到每个乡镇和规模蔬菜生产基地有蔬菜质量速测仪、每个农贸市场有检测室。进一步完善蔬菜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积极推行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严格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通过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蔬菜产品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4、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大力发展以农户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培植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亿元以上的10家,更好地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推进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提高蔬菜的组织化程度,每个县、市、区要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家,每年都要招商引进1个基地规模2000亩以上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生产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5、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启动蔬菜育苗中心建设。依托蔬菜企业和襄阳市农科院建设一个专业化的蔬菜育苗中心,年育苗能力达到1000万株。二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示范。通过引进示范筛选出适合襄阳生态区推广的品种和技术,提高蔬菜科技含量,降低蔬菜产业风险。三是加强知识更新培训。培训专业合作组织、蔬菜种植大户、基层农技人员等,提高他们的技术推广和服务能力。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菜篮子”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检局、银监局等部门参加,协调解决“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检查督导。各地也要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建立各自的联席会议制度,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2、多渠道筹集资金。把“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基础设施等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和建立“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办贷模式,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吸引农行及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投入,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3、完善扶持政策。恢复建立市级新菜地开发基金,用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建设、新菜地开发、科技推广与应用、建后以奖代补、生产风险控制等环节的政策扶持。整合利用土地开发复垦、农发、蔬菜发展专项基金等相关涉农资金,以投资具体项目方式对蔬菜基地进行倾斜。建立蔬菜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蔬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蔬菜产业。加大项目整合力度。蔬菜主产区各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科技推广、植保工程、标准园建设等项目资金,要集中用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整村、整组迁村腾地的菜农在城镇郊区集中安置,腾出的土地流转给蔬菜龙头企业作生产基地,迁出的菜农解决社会保障。

  4、加强产业风险防范。组织专家构建全市范围内蔬菜供求预警模型,根据各地蔬菜播种面积及气候条件等信息,分析和预测蔬菜供给情况和价格走势,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及时发布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提前进行市场预警,引导蔬菜合理流通,提高流通效率。设立风险基金,实施合理贮菜于地、贮菜入库制度。

 地区: 湖北 
 标签: 农业 发展规划 蔬菜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834)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1809)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901) 其他法规 (53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78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6 M